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4 毫秒
1.
为研究平菇PL-01、黑曲霉M6.300、里氏木霉多菌株联合发酵玉米秸秆的固态发酵条件,本试验对玉米秸秆固态发酵过程中原料的初始pH、含水量、发酵温度、发酵时间进行了优化。结果表明:玉米秸秆固态发酵工艺条件为原料初始pH为5.5,原料含水量为65%,发酵温度为25℃,发酵时间为120 h。在最优发酵条件下联合发酵菌株滤纸酶活力(FPA)为13.57 IU/g。  相似文献   

2.
本试验采用L9(34)正交试验设计,对崂山奶山羊瘤胃真菌进行体外培养,通过木聚糖酶和羧甲基纤维素酶的测定,筛选出以玉米秸秆为发酵底物的最佳发酵条件(N源、接种量、培养基起始pH值、发酵温度),并按筛选出的发酵条件对玉米秸秆、花生蔓、地瓜蔓和麸皮不同发酵底物的产酶活性进行比较。试验结果表明,木聚糖酶活力最优发酵条件N源为(NH4)2-SO4,接种量5mL,发酵起始pH值为5,发酵温度35℃,产酶最高的发酵底物为秸秆。羧甲基纤维素酶的最优发酵条件N源为(NH4)2SO4,接种量15mL,发酵起始pH值为7,发酵温度39℃。  相似文献   

3.
该文探讨了以豆粕为主要原料进行黑曲霉固态发酵生产大豆肽的方法,研究了不同发酵时间、豆粕与麸皮原料比及发酵条件对大豆肽转化率的影响。结果表明,最适的发酵豆柏与麸皮原料比为豆粕含量87%;最适发酵条件为:发酵温度30℃,初始pH值为6.2,发酵时间96h.在此条件下,发酵得到的大豆肽转化率达65.52%。考虑到生产成本重新拟定了试验组合,并进行了双组平行试验.结果表明发酵料坯中豆粕含量87%、初始pH值5.8、发酵温度为30℃、发酵90h条件下发酵豆粕中大豆肽的转化率为62.35%。  相似文献   

4.
研究旨在优化枯草芽孢杆菌发酵金针菇菌渣的发酵条件,获得适口性较好的微生物饲料.试验通过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探索枯草芽孢杆菌液发酵金针菇菌渣的最佳条件.结果显示,接种比例和发酵时间对发酵效果有显著影响,一定范围内发酵温度影响不明显;最适发酵条件为接种比例6:10 mL/g、发酵温度34℃、发酵时间24 h.最适发酵条件...  相似文献   

5.
为了给控制黄酒的发酵条件提供理论依据,通过测定在不同条件下黄酒发酵醪液的总酸、氨基酸态氮、总糖和酒精度等成分的变化,结合黄酒发酵的生物化学机理,对传统客家黄酒发酵过程进行分析,并总结出最适宜的发酵条件为:p H=7左右、水添加量为80%左右,发酵温度30-35℃、发酵20天,这个条件下所酿造的传统客家黄酒的风味是最好的。  相似文献   

6.
《饲料工业》2017,(10):35-40
试验旨在研究不同发酵条件对发酵鱼粉小肽含量和挥发性盐基氮的影响,确定发酵鱼粉生产工艺条件。以嗜酸乳杆菌和枯草芽孢杆菌为发酵菌株,以发酵产物小肽含量和挥发性盐基氮含量为指标,优化了混合菌固态发酵制备发酵鱼粉的生产工艺条件,并对发酵鱼粉的总抗氧化能力和氨基酸组成进行了分析。试验结果表明,适宜的发酵鱼粉生产工艺条件为:菌种接种比(嗜酸乳杆菌枯草芽孢杆菌)12、料水比11、接种量5%、发酵温度35℃、发酵时间24 h。此条件下,发酵鱼粉小肽含量达到24.77%,挥发性盐基氮仅为42.5 mg/100 g,总抗氧化能力提升70%以上,限制性氨基酸的含量提升27.75%以上,发酵鱼粉较传统的普通鱼粉有巨大的优势,应用于饲料中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  相似文献   

7.
为了优化羽毛粉麸皮混合固态发酵条件,在发酵结束后测定固态发酵产率和发酵产物体外消化率,计算可消化物产率,并以此作为衡量指标对发酵条件(羽毛粉比例、缓冲液添加量、缓冲液pH、接种量、NJQ2接种比例、培养基厚度、发酵温度、发酵时间)进行优化。结果表明:最优发酵条件为羽毛粉比例50%,缓冲液添加量100%,缓冲液pH 7.5,接种量10%,NJQ2接种比例60%,培养基厚度1.5 cm,发酵温度37℃,发酵时间7 d。此时的发酵产率为86.2%,体外消化率为60.3%,可消化物产率为52.0%。通过发酵条件的优化,提高了发酵产物的体外消化率,理论上拓宽了羽毛粉的应用范围,具有很大的潜在经济价值。  相似文献   

8.
鱼类下脚料微生物发酵饲料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发酵蛋白作为一种新型蛋白质饲料成为当前研究热点。试验以海水鱼加工下脚料为主要原料,辅以玉米面和麸皮,进行嗜酸乳杆菌发酵。以粗蛋白含量为指标,通过正交试验确定发酵的最适条件。结果表明,发酵最适条件为:玉米面含量为3%、麸皮占1%、发酵时间为1 d、接种量为10%、发酵温度为37℃,在此条件下粗蛋白含量可达74.96%。发酵后原料中的可溶性氮含量、乳酸和氨基酸含量都有所提高。  相似文献   

9.
为获得草坪蘑菇圈病原菌拮抗生防菌剂的优化参数,本研究以拮抗蘑菇圈病原-肉褐麟小伞菌(Lepiota brunneo-incarnata)的黄曲霉(Aspergillus flavus)CP01为目的菌,对其分别进行液、固态发酵条件的优化。通过单因素试验优化发酵时间、培养温度、培养基类型及初始pH等条件,对最佳液态发酵条件进行筛选;并通过单因素试验优化培养物料、外源养分、发酵时间和温度等条件,对最佳固态发酵条件进行筛选。结果表明:液体发酵条件下,马铃薯葡萄糖液体培养基(PDB)中菌丝体干重含量最高,而在青秸秆粉浸提液培养基(CSE)中有效菌数最高,且该发酵液对蘑菇圈病原的抑菌效果最佳,培养基最适初始pH为5、最佳发酵条件为30℃、5d;在固态发酵条件下,最适发酵培养物料为经浸提法去营养化的青秸秆粉,外源添加养分为料水比1∶50的青秸秆粉浸提液,最适发酵条件为33℃、9d。以上优化参数为草坪蘑菇圈生防菌剂的研发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0.
牦牛血发酵的最佳菌种组合及最优发酵条件探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究牦牛血发酵的最佳菌种及最优发酵条件,采用正交试验筛选出最佳的发酵菌种组合,以发酵时间、发酵温度、接种量、磷酸二氢钾添加量、麦麸添加量、菌种比例等条件为对象,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利用Box-Behnken试验设计原理,通过响应面法构建复合菌发酵牦牛血模型。结果表明:最适发酵组合为黑曲霉与酵母菌组合,在发酵时间为50h、温度为30℃、酵母与黑曲霉之比为0.4、接种量为0.3%的条件下,发酵后牦牛血可溶性蛋白质含量最高,最大预测值提高8.25%,实测值提高8.40%,且粗蛋白质含量增加,粗纤维含量减少。  相似文献   

11.
美国植物种质资源的收集、保存、利用与评价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植物种质资源是育种家用来选育新品种的遗传材料,是提高农业生产力的基础资源,也是植物遗传多样性的重要体现,世界各国都非常重视植物种质资源收集、保存、评价及利用研究.为此对美国关于植物种质资源的收集、保存、评价和利用情况及种质资源库的运行管理方式作了介绍,以供我国育种工作者学习和借鉴.  相似文献   

12.
同德县草地资源保护及利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阿怀念 《青海草业》2002,11(3):30-31
对同德县草地资源进行了分析和评价 ,针对性地提出了草地资源保护利用建议 ,为永续利用草地资源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3.
2001-2011年石羊河流域水资源生态足迹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贾焰  张军  张仁陟 《草业学报》2016,25(2):10-17
水资源是人类社会和生态系统可持续发展的基础性资源。随着人口增长和经济社会发展,水资源短缺和水环境恶化已经成为全球性问题,处于干旱内陆区的石羊河流域更是面临着生产生活用水与生态用水的巨大矛盾。利用生态足迹法构建了石羊河流域农业用水、工业用水、城镇公共用水、生活用水和生态环境用水5个二级水资源账户,研究了石羊河流域水资源承载力与生态赤字,结果表明,2001-2011年石羊河流域水资源承载力平均为1955.5 hm2,呈现出波动下降的趋势,水资源承载力与耕地面积存在显著负相关关系;石羊河流域水资源生态足迹平均为43531.04 hm2,呈现出“先增后减再增”的趋势;石羊河流域生态赤字平均为41575.55 hm2,呈现“先增后降”趋势,与总水资源生态足迹变化趋势一致。未来在水资源管理方面首先要调整产业结构,特别是不适宜再扩大种植业面积,进一步扩大节水灌溉面积。  相似文献   

14.
资源岛在草原灌丛化和灌丛化草原中的作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结合半干旱草原中资源岛的形成机制,讨论了草原灌丛化作为多年生禾草草丛资源岛不断解体,同时灌丛资源岛不断形成的过程。从草原灌丛化过程中灌丛内外土壤资源源-汇关系,说明灌丛资源岛作为土壤资源的汇而发生作用。灌丛资源岛的发育与草原灌丛化过程有着密切关系,并决定着灌丛化草原生态系统基本生态学过程,特别是初级生产的形成。探讨了灌丛资源岛理论对我国内蒙古典型草原灌丛化与灌丛化草原研究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孙涛  邓斌  刘志云  尚占环 《草业科学》2011,28(11):1982-1986
在青海省三江源腹地,选择由于草地利用方式不同而形成的3个具有不同养分资源与植物群落特征的高寒草地,进行了短穗兔耳草(Lagotis brachystachya)生物量在各无性系的分配特性研究,以了解其对土壤营养库衰退的响应方式。结果表明,土壤养分状况对短穗兔耳草生物量在不同无性系构件间的投资也有影响,在土壤养分资源较丰富样地,短穗兔耳草对基株根茎生物量的投资最大,而对基株和分株叶片生物量投资最小;相反的趋势出现在土壤养分贫瘠的样地;但在土样养分中等的条件下,短穗兔耳草对匍匐茎的生物量投资最大,而在养分资源较贫瘠或丰富的样地又趋于减小。短穗兔耳草生物量分配格局随生境养分资源变化而改变,这是克隆植物有效适应生境变化的重要生态对策之一。  相似文献   

16.
李莲香 《草业科学》2006,23(6):19-21
为核定草地载畜量,合理保护草地资源,实行草畜平衡,根据农业部草地资源监测新标准,利用典型抽样的方法,2004年对同仁县草地资源进行了监测。结果表明:2004年草地可食鲜草产量为3 065.8kg/hm2,超载7.4万个羊单位,超载率24.1%,牲畜超载较严重。  相似文献   

17.
刘家峡库区生态承载力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何有华  景凌云  张晓虹  刘敏 《草业科学》2011,28(12):2119-2122
刘家峡库区自然条件严酷,生态环境脆弱,水土流失严重,亟需加快治理步伐。本研究通过计算分析刘家峡库区、库区南部三坪沟流域、库区北部碾子沟流域的生态承载力状况,为库区水土保持生态环境建设提供理论支撑。研究以生态承载力理论与方法为指导,建立了生态弹性度、资源承载力、资源承压度3级层次的生态承载力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分析表明,刘家峡库区目前生态弹性度为不稳定状态,水资源承载指数为低承载,土地承载饱和度为严重超载,库区处于不可持续的发展状态。应以提高库区生态承载力为目标,开展库区水土流失综合治理。  相似文献   

18.
针对养殖业蛋白质资源面临世界范围的紧缺危机,又因水貂的消化生理结构、消化酶分泌的种类与量的限制,而导致的水貂蛋白质饲料资源面临枯竭,可替代资源很少等原因,进而对水貂蛋白质饲料资源的探索加以综述。  相似文献   

19.
为揭示祁连山北麓牧区人地关系演变与脱钩效应,本试验构建了草原资源消耗与经济增长脱钩分析的ImGCT模型和脱钩效应分解模型,以肃南县为例实证研究了草原牧区人地关系演变规律与阶段特征,揭示演变的驱动因素及作用效应.结果表明:1995-2019年25年期间,牧区人地关系仅1997-1998年和2014-2017年两个时段表现...  相似文献   

20.
本文以20世纪初以来国内外探险家和众多学者发表的科考资料及2001—2003年国家科技基础专项“中国野牦牛遗传资源信息动态调查及种质资源库建设”为背景,对中国野牦牛遗传资源全息动态进行了缜密研究。构建了野牦牛种质资源信息收集、整理及调查的方法;研究了野牦牛的生境、种群数量、种群密度和分布区域;建立了具备群体水平上保护利用野牦牛的50头规模的高效、动态及良性运作的现代遗传繁育基地,具有在细胞水平上保护利用野牦牛的可年产2万支冷冻精液的动态保存库,具备在细胞水平上保护利用野牦牛的可生产0.1—0.15万枚野牦牛冷冻胚胎动态保存库的条件与规模;创建了联合我国相关野生动物保护组织、行业、协会、自然保护区、科研机构、企业及公众,有条件地接轨国际上有关野生动物保护组织的现代、高效、动态、监测、可持续性保护利用牦牛遗传资源的共享平台,其形式以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文字版、光盘版和Internet网络形式与全社会共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