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结合桉树人工造林的生产实践,就人工林造林密度和株行距与造林效益的关系问题作了探讨。认为郁闭度0.79是造林密度的最大临界值,主张适宜的栽植密度应是成林林分郁闭度在0.7左右。造林密度对造林经济效益有很大的影响。认为人工林等株行距造林能最有效地利用地力和营养空间。应根据不同的造林树种选择不同的造林密度。  相似文献   

2.
幼林抚育是造林结束后到幼林郁闭前进行的管理措施,也是巩固造林成果,确保“两率”的重要手段。俗话说:“三分造林,七分管”,说明了加强幼林抚育管护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幼林抚育包括松土、除草、补植和保护;其原则是根据树种的生物学特性,立地条件和杂草生长情况,除早、除小、除了的原则,连续进行3—5年,每年1—3次。有冻害的地区,第一年以除草为主,可减少松土次数。松土除草应做到里浅外深,深度一般为5—10厘米,干旱地区应深一些,丘陵山区可结合抚育进行扩穴,增加营养面积。 具体做法,先小苗后大苗;先是头年造的…  相似文献   

3.
开鲁县街基镇在新开河两岸有15000余亩的河流故道河漫滩,地势低,平坦,土层为砂与粘土相间重叠,厚度在1米以上,地下水位1~1.5米。这个镇从1985年开始,在这类宜林地上共营造速生丰产林1000余亩.该类型宜林地,因土质肥沃,造林前都种植过农作物,属于熟茬地,不需要深翻整地。在造林前只进行耙地松土,然后用机械按造林行距每隔4米开40厘米深的沟。  相似文献   

4.
中林46生长健壮,耐假植,造林成活率高,生长迅速,干性强,蛀干害虫危害较轻,是四旁绿化和小片荒地造林的理想树种。采取适合其生长特点的育苗配套技术措施,即三大(大水、大肥、大行距>一深<深中耕>和全条利用<除去梢部20厘米外均可>,当年苗平均高4.17米,地径2.9厘米,留床苗平均高5.4米,地径3.7厘米,苗木出圃率在80%左右。  相似文献   

5.
荒漠草原地带降水稀少,可利用水分有限。因此,必须通过树木整个生长期间的林地管理和幼林抚育技术,长期积蓄和有效使用林地水分,才能维持人工林的稳定生长。在造林后的最初3年内,由于树体矮小,因此,行间可用除草机,株间则用大锄头施行松土除草作业.当树高超过2米以后,用机引雁形铧在行间中耕除草,耕深12~15厘米。待表土干燥后,用机引缺口圆盘耙将土块破碎,再用圆杆  相似文献   

6.
溧阳县黄岗岭林场于1972年春营造了杉木林250亩,以后逐年发展,迄今共有杉木林600余亩.目前林分均郁闭成林,活立木总蓄积量达1,650立方米,平均每亩约2.8立方米.近几年来,为了促进杉木生长,又在大面积栽杉基础上,进行了速生丰产栽培试验,取得了较好的结果.现小结如下:试验地面积4亩,于1972年3月上旬造林.造林地为缓坡荒地,土层深厚,肥沃,排水良好,质地中至重壤.造林前一年全面整地深翻15—20厘米;开大穴栽植.株行距为0.83米×1.7米,每亩约480株左右.造林当年成活率达95%以上.造林后第一年间作太子参,次年间作西瓜.每年松土除草2—3次,并及时除萌定株壅土,造林后第三年林分即郁闭成林.1974年胸径生长已呈峰值生长,年生  相似文献   

7.
造林密度,就是在单位面积上每亩或每公顷栽植株数、或播种穴数,一般又称初植密度.通常用造林的株行距来表示.造林密度之大小,对于人工林的生长发育有很大影响,对于实现造林目的和人工林的经营方向,也是至关重要的.近代各国造林大都主张采取大工程量整地的方法,选用良种大苗,大株行距,大穴深植造林,实行集约经营,以达缩短轮伐期和速生高产的目的.  相似文献   

8.
泡桐生长快,材质好,用途广。经济价值高,但目前苗木供不应求,影响发展。为解决桐苗暂时不足的困难,我们试用桐根造林,收到了良好的效果。现将其方法介绍如下: 1.选根:以选粗0.9—1.0厘米一年生无病害的桐根为好。过细,生长势差,过粗成苗率低。剪成的根段长10—15厘米。为防止种根水份过多,腐烂,可晒1—2个太阳,使根皮略起皱状为度。 2.开塘:直接用桐根埋根造林,株行距和其它树种造林一样,一般3米左右。开塘深宽各50—60厘米。塘底,每塘施猪脚灰或人粪尿15斤左右,而后填满熟土。  相似文献   

9.
幼林松土除草是提高造林成活率,促进林木生长的重要措施之一。福建省山地或丘陵山区的人工幼林,松土除草均为手工作业,工效低。劳动强度大。由于地形条件和幼林株行距的限制,现有农用拖拉机无法进行作业。幼林松土除草任务重,工作多,抚育时候正是农忙季节  相似文献   

10.
合理的造林密度是提高人工林生产力的重要手段,是获得人工林优质速生丰产的重要途径之一。为充分发挥日本落叶松林分最大的生产潜力,2005年3月,在建始县高岩子林场开展日本落叶松造林密度对比试验,分析造林密度对日本落叶松人工林生长的影响,包括对胸径、树高、单株材积、单位面积蓄积量、保存率等影响,结果表明:日本落叶松人工林的初植株行距以3 m×2 m的单位面积收益最大。  相似文献   

11.
通过对高寒山区杨树人工林生长状况的调查,认为保证高寒山区杨树造林成功的主要技术措施为适地适树、三大一深、幼树施肥、加强管理。  相似文献   

12.
胡杨采用果穗定位直播造林,可免去种子脱粒、起苗定植等技术环节,方法简单易行,造林成活率可达100%,且造林成本至少降低50%。具体方法如下: 一、造林地的选择与平整 选择轻度盐碱地、深翻耙平。按造林行距开40—50厘米深的沟后稍加整修,根据地形每隔30—50米垂直开一条毛渠,并打成转沟。地整好后,  相似文献   

13.
三、深挖抚育深挖抚育,是造林后到成林前的一项深翻改土措施。它可以改良土壤的理化性质,促进林木根系的生长发育。据观测,未经深耕的杉木幼林细根密集层一般在20厘米以内,深抚30厘米的可达30—40厘米,深抚45厘米的可达50厘米以上。杉木的根系愈合和再生能力很强,当根系被切断后很快发出较多的新根,深抚后可使细根数量增加0.3—3.3倍,从而扩大了根系的吸收范围,提高了幼林的生长。据测定,一般深抚后可使树高和直径生长增加一至数倍。目前,深抚已成为改造低产林分和促进Ⅲ类土上种杉成材的一个重要措施。对于造林前粗放整地的幼林,应尽早进行深抚;造林前撩壕、带状等局部整地的幼林根系有偏向生长的  相似文献   

14.
文章就造林的基本措施进行了实践总结 ,认为造林措施得当 ,可极大地促进人工林生长。  相似文献   

15.
<正> 在我国造林实践中很早就有深栽的经验,如杨柳深插干造林,插植深达70—80厘米。但通常植苗造林时,要求栽植深度只超过苗木根际3—4厘米;插干造林时,插植深度也只有  相似文献   

16.
鲁西黄河故道杨树林间作效益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时明芝 《林业科技》2003,28(1):16-18
经过6年对鲁西黄河故道杨树人工林进行施肥量、间作物、密度等因素的正交试验,证明只有扩大造林行距为10m左右,造林后立即实行林下间作,并尽量延长间作年限,才能保证树体营养供应和林木正常生长,提高林地的生产力和经济效益。同时,探索出在此类土地上不同林龄的杨树人工林的最佳间作方式。  相似文献   

17.
除草松土是幼林抚育、保证林木迅速生长的基本措施。从造林的当年起,这项工作就必须抓紧进行。除草松土还有着许多学问,认为除草松土简单的认识是错误的。除草的主要目的是消除杂草根系对幼树根系在吸收养分和水分方面的竞争;同时也消除杂草的地上部分对幼树的遮光影响。有的杂草根系还会分泌出对树木有害的有毒物质使树木生长不良;而多数  相似文献   

18.
对于结构合理、树种选择适当的杨树农田防护林带的更新,可采用切根萌条繁殖,即秋季沿冬季要砍伐树的根周围向下挖30厘米深,于翌春土壤解冻前将地面以下30厘米处根切断,5—6月即可萌生幼苗。这种苗木与实生苗具有相同的年龄发育阶段。试验表明,在0—50厘米断根深度范围内,幼树生长速度与断根深度呈正相关。这种造林方法比植苗造林,林木生长速度快40%多、造林成本低40%多。  相似文献   

19.
油松雨季直播造林技术赵铁栋油松雨季直播造林具有省工、省时、工效高、成本低等优点。其主要技术要点如下:一、反坡整地。在造林地上随山就势沿等高线按1.5×1.5米的株行距进行鱼鳞坑整地。鱼鳞坑规格为长50厘米、宽40厘米、深30厘米,品字形排列,做成外噘...  相似文献   

20.
“三深五及时”是湖南省株洲县的广大群众在长期的丘陵栽杉实践中,总结出来的成功经验。“三深”指造林前的深挖整地,造林时的壮苗深栽,及对幼林的深挖抚育;“五及时”指在幼林管理中的及时松土除草,及时除萌培蔸,及时间伐利用,及时封山管护与及时防治病虫害。株洲县地处湘江中游的红土丘陵区,土壤瘠薄,气候炎热,一向有人认为是杉木的“禁区”。无产阶级在文化大革命以来,广大干部和群众为实现毛主席“绿化祖国”的伟大号召,破除迷信,解放思想,大搞科学实验,向荒山进军。他们创造了“三深五及时”这个丘陵地区营造杉木林的科学方法,建立了大面积的以杉木为主的用材林基地,幼林生长迅速,5年生平均直径达6.5-8.0厘米,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