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马来西亚饲用红麻的最新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大多数红麻生产国,红麻传统上是作纤维用。马来西亚的气候条件非常适合红麻生长。由于红麻特别是在其嫩枝中蛋白含量高,故对红麻作为反刍动物的饲料作物进行了研究。在马来西亚,通常是在红麻播种后6周时收获一次,随后每6周收获2次。生长6周左右的红麻,干物质中粗蛋白含量为18%-30%。大规模种植红麻是可行的,其产量约达到每公顷10吨。红麻可以开发成不同类型的饲料如片状、粒状、粉状,直接喂养或作青贮饲料。本文介绍了这些饲料的制造全过程。红麻作为饲料的适口性对包括牛、山羊等在内各种反刍动物进行了研究。喂养试验表明牛饲料中红麻的比例为20%-30%时,最佳生长速度为日增重0.66—0.71kg,喂养山羊时饲料中红麻比例可替代50%豆粉饲料(SBM),当红麻含量超过50%时,将导致降低动物营养的消化性能,影响动物的生长。为评价红麻对抑制动物寄生病的效果,对感病山羊进行了短期研究。在33天以上的试验期中,与对照相比,发现红麻可以降低69%的排泄量(FEC)。研究表明在小的反刍动物中,红麻具有控制寄生病的潜力,红麻是一种非常具有前景的动物饲料蛋白源,并具有商品化生产的潜力。  相似文献   

2.
红麻生物制浆展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彭源德 《中国麻作》1998,20(4):29-33
对国内外红麻制浆造纸的主要成就,现状,以及生物技术在红麻脱胶和制浆造纸工业上的应用进行了概述。针对红麻化学制浆工业存在的主要问题,分析了红麻生物制浆的重要性和可行性。  相似文献   

3.
《中国麻作》1986,(3):15-17
联合国粮农组织商品问题委员会政府间黄麻红麻小组于1985年12月初在总部罗马召开了第21届政府间黄麻、红麻会议,分析了世界黄麻、红麻和类似纤维市场的近来发展情况和进行了黄麻、红麻产销的短期展望。现结合我国黄麻、红麻产销情况谈谈以下一些意见,供研究参考。  相似文献   

4.
红麻在奇台地区采用天然水沤法,通过1992—1993年的生产实践证明,这种传统的脱胶工艺很费工,加上剥洗劳动强度大,而且季节性强,精洗出麻率低,水源和环境污染严重,影响了红麻的产值和经济效益。本试验试图通过引用红麻陆地湿润脱胶技术来寻找一个适应奇台地区进行红麻脱胶的新途径,以解决红麻生产中的实际问题,使我区红麻生产能获得更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5.
洪建基 《中国麻业》2002,24(4):8-10
红麻是我国主要的麻纺原料作物,历史悠久,主要分布在黄河、淮河流域、长江中下游和华南地区。红麻属常异交作物,天然杂交率较高,在一般栽培条件下,易混杂退化,生产上需不断进行品种更新。红麻是短日照作物,北方麻区不能就地留种,需年年向福建及两广调种,福建是我国红麻种子主要生产基地之一,本省选育红麻良种供北方种植,可发挥“南种北植”的增产效果,本所多年来选育的红麻良种在北方麻区推广种植,取得了较大的社会经济效益。本文介绍我所自育的红麻良种,旨在为生产上推广应用红麻良种提供参考。1闽红82/34闽红82/3…  相似文献   

6.
为解决红麻皮籽兼收的新技术,提高农民的经济效益,进行了红麻不同种植时期、不同种植密度、不同收获时期、不同红麻品种等处理的研究。试验表明,红麻的种植时间为5~7月、红麻的种植密度为10.5~13.5万株/hm2、红麻籽收获时间为12月中下旬、红麻果柄最下一粒朔果下10~15cm位置收割,可皮籽兼收,麻籽产量达1 755~2 940 kg,麻皮产量达4 350~5 670 kg。  相似文献   

7.
近年,我是红麻面积不断扩大,为了弄清氮、磷、钾不同施用量对红麻产量和品质的影响,找出最佳施肥组合,为红麻高产施肥提供依据,1985年博览进行了本试验。  相似文献   

8.
实施红麻种子工程 促进红麻种业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实施红麻种子工程是红麻业生存和发展的关键,本文概述了我国红麻种子市场现状,各地结合科研部门,加快了成果转化,通过建立良种繁育基地,采用三级良种繁育体系,确保种子质量,树立了自有的品牌。目前红麻种子市场已形成了中杂红系列、中红麻系列、红引135、湘红麻2号、粤丰1号、粤74—3,福红2号等红麻种子品牌,使红麻品种结构发生了较大的变化,打破了过去以青皮3号为主的格局。并就实施红麻种子工程提出了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9.
农作物杂交种子产业化对我国农业生产的发展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目前红麻纤维市场面临着严重的挑战,同时也蕴藏着新的生机和机遇,红麻种子市场主体不规范,种子市场竞争能力不强、品牌意识薄弱,严重妨碍了红麻生产发展。本文从红麻生产实际情况出发,在面临跨世纪新农业的要求下,提出了走红麻杂交种子产业化道路,以点带面,推动红麻生产朝着协调、稳定,健康的轨道发展。  相似文献   

10.
黄/红麻在纺织领域的应用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针对黄/红麻的引种、育种所取得的成效,研究了黄/红麻在纺织领域应用的目的和意义.介绍了黄/红麻纤维的种类、主要产地、技术参数和分等要求,提出了黄/红麻在服用、装饰用及产业用纺织品上的应用前景。黄/红麻作为重要的天然纺织原料,必将得到充分的应用。  相似文献   

11.
红麻是重要的韧皮纤维作物,世界各国在红麻多用途开发利用上进行了大量研究。本文综述了红麻在造纸、纺织、建筑材料、麻塑复合材料、水土保持、吸附剂、饲料、食用油、栽培基质等多个领域的综合利用现状,并对产业化前景进行了展望,以期为促进我国红麻的生产发展和提升综合开发附加值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2.
优质、高产红麻新品种福红991的选育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福红991是1985年以“7380”与莱阳红麻杂交,应用配合力育种理论和混合系谱法与穿梭育种法相结合的聚合育种新技术。于1997年育成的红麻优良新品种。1999—2000年,福红991参加国家红麻新品种联合区域试验,纤维产量比对照红引135增产11.59%,差异达极显著水平。经测试福红991纤维强力比对照红引135提高12.8%,表现出丰产性好、纤维品质优良、适应性广、抗红麻炭疽病等特点。具有较好的推广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3.
亚麻屑和红麻芯用于仙客来栽培基质的研究初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提高亚麻屑和红麻芯的附加值,促进生物资源的综合利用,分别用25%、50%、75%与100%的亚麻屑和红麻芯替代普通泥炭作为仙客来栽培基质。结果表明:用25%的亚麻屑或50%的红麻芯替代普通泥炭均有利于仙客来的生长与开花,其各项指标均优于常规基质。  相似文献   

14.
红麻种质资源遗传变异和亲缘关系的RAPD分析   总被引:8,自引:6,他引:8  
用随机扩增多态DNA(RAPD)方法对红麻种质资源的遗传变异和亲缘关系进行分析。6个引物对14份日本使用的红麻品种扩增出总共30条RAPD多态性条带。根据RAPD图谱模式可将红麻品种区分开来,区分范围从6份(用OPA-20引物扩增)到12份(用OPA-11引物扩增)的品种。用这30条多态性条带构建出的聚类分析树状图,将这14份红麻品种聚成源于印度、中国、越南的三大类。在随后进行的用四个引物对19份从美国引入的红麻种质资源的RAPD分析中,获得以35条多态性条带为基础的RAPD图谱并构建了树状图。结果认为这19份材料的大部分源于EI Salvador种系。起源相近或亲本来源相同的红麻品种资源随着时间、环境和人为等因素的影响农艺性状不断变异,但在DNA分子水平上的变异相对较小。根据红麻的农艺性状等很难判定品种的来源,而RAPD方法可区分鉴定品种以及明确品种资源间的亲缘关系。  相似文献   

15.
我国红麻种质资源的遗传多样性与评价利用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8  
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红麻生产国,也是最大的种质资源拥有国。我国政府十分重视红麻种质资源的研究和利用,并促进其在育种和生产中的利用。本文讨论了我国红麻的种植历史、种质资源的遗传多样性及收集保存、鉴定评价、利用创新等问题。同时还探讨了红麻遗传多样性研究中的问题,提出了持续发展和利用对策。我国红麻种质资源研究和利用的成功经验,可为红麻产业的持续发展提供有益的借鉴。  相似文献   

16.
陈晖  祁建民 《中国麻业》2006,28(5):226-230,236
本文综述了黄红麻细胞工程、转基因育种、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分子标记与分子辅助育种等生物技术研究进展,并对开展黄红麻微型核心种质分子标记与指纹图谱绘制、遗传连锁图谱构建与功能基因组学,以及蛋白质组学与生物信息学研究的前景进行了展望。上述研究的开展对提高我国黄红麻生物技术研究核心竞争力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和科学意义。  相似文献   

17.
利用亨氏厌氧技术从沤麻塘底泥等厌氧生境中分离筛选到N2,Y4,Z2-6三株厌氧细菌,研究结果表明,其产酶最适pH为7.0-7.4,最适温度为30℃,最佳碳源为淀粉,最佳氮源为豆饼粉。N2、Y4、Z2-6的果胶酶活分别为:913u,973u,927U,半纤维素酶活分别为:137u、140u、170u,纤维素酶活分别为0、3u、0,对数生长期均为5-9小时,产酶高峰时间均在72小时左右。三个菌株混合发酵红麻皮,5天可成浆,粗浆得率为74.4%,半纤维素脱除率为28.79%,果胶脱除率为72.41%,脂蜡质脱除率为23.23%,打浆后做手抄片,白度为40.5,裂断长为3529m。对N2,Y4,Z2-6进行了初步鉴定,经查《伯杰细菌鉴定手册》第八版,三个菌株均属梭菌属的群Ⅲ。  相似文献   

18.
用扩增性酶切片段长度多态性(AFLP)分析了来源于世界不同国家地域的23份红麻种质资源和2份红麻近缘种玫瑰茄资源。用选取的6对引物组合获得了505条AFLP分子标记。结果认为AFLP分析是红麻品种鉴定和遗传关系检潮的非常有效的手段,同时根据AFLP分子标记检测到的红麻与玫瑰茄之闻的遗传差异支持了它们在分类学上的独立性。红麻种质资源的AFLP分析结果支持了红麻起源于非洲的假设,并证实了栽培红麻首先被引到亚洲.并进一步被传播到中北美洲。  相似文献   

19.
本文针对黄/红麻的引种、育种所取得的成效,研究了黄/红麻在纺织领域应用的目的和意义,介绍了黄/红麻纤维的种类、主要产地、技术参数和分等要求,提出了黄/红麻在服用、装饰用及产业用纺织品上的应用前景。黄/红麻作为重要的天然纺织原料,必将得到充分的应用。  相似文献   

20.
祁伟徐建堂  祁建民 《中国麻业》2007,29(A02):404-407,424
本文简述了黄/红麻种质资源利用创新与遗传基础研究的进展,重点介绍红麻抗虫、抗除草剂、耐盐转基因育种的意义及研究进展,提出了深化黄/红麻种质资源创新及遗传基础研究的重点.以期为提升我国黄/红麻基础科学核心竞争力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