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美丽乡村景观环境建设,是基于对原村落所处的自然山水、植被状况、人文景观、传统名居、历史建筑、农耕文化等保护为前提而进行的乡村生态及景观风貌等的提升建设。坚持"生态优先",尊重乡村原址原貌,以本土为特色,使乡村更具活力,让当地村民更有归属感、幸福感,留得住人,游客可以享受"原汁原味"的特色景观。以下为广西阳朔、贵州从江、四川丹巴藏寨的乡村风貌景观集锦。  相似文献   

2.
2O世纪的工业文明,导致了景观资源单一化,地域特色鲜明,丰富多样的传统乡村景观也正在走向消亡,趋向“城市化”。在这种背景下,地域特色乡土景观成为了新农村建设的一个中心内容,而以乡土景观与文化为主要研究对象的乡村园林,在这方面是应该有所作为的。乡村园林从景观、生态和文化等方面入手,对于整治农村环境,构建特色鲜明、整洁有序的乡村风貌,建设秀美新农村具有深远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目前我国美丽乡村建设仍存在忽视乡村自然环境建设保护的迫切性、植物景观乡土性和地域性缺失、乡土农耕文化保护和传承不够等问题,与外国尤其英国、德国存在明显差距。以粤东山区客家乡村为例,通过实地调查研究和美丽乡村建设实践,提出以乡村山林田、公共建设区和村居房前屋后等植物景观建设为主,在保护乡村自然植物资源和生产性农田生态体系前提下,通过挖掘应用当地特色品种创新发展生产体系,依托当地植被营造乡土植物景观,优化村居植物环境特色,拓展乡村公园格局融入周围自然景观,以构建和重塑美丽乡村园林与自然植物生态体系,凸现地域性植物景观和文化风貌特色。  相似文献   

4.
浙江山地型村庄景观风貌优化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全国大范围乡村景观的建设发展,涌现出许多优秀的“美丽乡村”,但也暴露出当前乡村建设的诸类问题,如“乡村景观建设缺乏针对性、乡村特色资源未被全面利用”等。基于此背景,文章以浙江山地型乡村作为研究对象,对比分析当前浙江省山地型乡村景观的营造手法,提出完善景观空间功能、维持自然地域风貌、融入乡村文化元素的3大策略,并以浙江省乐清市下山头村为例,探求其在下山头村景观环境整治方案中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5.
基于乡村特色产业与景观规划融合的视角,探讨了两者之间相互依存且相互制约的紧密联系,明确指出只有两者相互融合促进,才能激活乡村资源要素,促进生态可持续发展并实现乡村振兴。从如皋特色田园乡村试点的产业特征及问题入手,提出了相应的景观规划策略:保护乡村生态环境,优化特色产业结构;协调整体景观风貌,体现分区景观特色;尊重乡村自然肌理,重塑景观生态廊道;明确定位划分主题,线路串联景观节点,从而塑造以"观四季盆景,探森林花海,憩千顷草坪"为特色的乡村景观环境。  相似文献   

6.
在满足道路安全通行功能的前提下,通过崇尚自然生态、彰显地域特色、突出绿色创新、追求持续发展等设计理念,结合拉萨市大东环线的景观风貌、线路走向、断面形式等特点,运用乡土植物,融入藏族文化元素,对道路沿线、交叉口节点、观景台、边坡、小品等景观区域进行设计,并与周边的城市景观、乡村风貌、自然山水田园风光、国土空间格局等相互协调,使大东环线成为体现拉萨实力、展示城市风采的景观生态廊道,为我国青藏高原上的道路景观建设提供科学可行的参考。  相似文献   

7.
基于乡村振兴战略和美丽乡村建设背景,分析了当前我国乡村景观风貌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乡村景观改造设计应遵循地域性、生态可持续、经济性、以人为本的原则,并对乡村景观改造设计的要点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8.
常州舜过山森林公园林相改造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江苏省乡村旅游业的快速发展,对村落附近林相景观质量低劣的丘陵山地进行林相改造已经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该文以常州舜过山森林林相改造为例,针对林相存在的问题,综合考虑生态保育、经济适用及景观美化效益,提出林相改造总体目标为建成具有乡村风貌的常绿-彩叶混交林,可细分为保育林、生态风景林、乡村风貌林、墓园绿化林、道路风景林5类森林,分别进行改造建设。该研究对于探讨苏南乡村地区劣质森林景观改造,具有一定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伴随城市居民生活环境的恶化和国家政策的支持,休闲旅游类乡村的开发建设如正火如荼地展开。与此同时乡村景观均质化、无序化和特色缺失化现象严重。文章从景观表现形式的角度出发将乡村景观要素分为物质景观要素、精神景观要素和意境景观要素。运用ZMET隐喻抽象技术识别乡村景观要素,以期提升乡村景观风貌,突出特色,增加休闲旅游乡村的吸引力。并以烟墩角村为例,深入定性的识别其典型景观要素。  相似文献   

10.
指出了近年来,各级政府非常重视生态乡村建设,要求全力推动乡村生态环境建构,着力打造美丽乡村及品质居所,改变乡村生态风貌。从乡村旅游开发视角及生态乡村建设规划入手,探讨了植物要素在乡村生态人居环境中的应用,分析了当前生态乡村植物造景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提升乡村植物景观的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11.
林莉 《广东园林》2009,31(4):63-66
在人们日益向往乡村田园风光、渴望回归自然的当代社会,乡村作为人与自然接触最为密切的地理区域,如何在景观建设过程中,保持其原有人文特色和自然生态,同时实现一定的经济效益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广东省广州增城北部三镇乡村景观生态建设为例,分析乡村景观的生态特征,探讨乡村景观生态规划建设的原则与方法。  相似文献   

12.
对江苏常熟市李市的绿地景观进行调查,以继承和发扬传统江南水乡绿地景观特色为目标,分析绿化景观现状,剖析目前乡村绿地景观中存在的缺乏公共绿地和防护用地,庭院绿地管理粗放,自然景观退化,乡土风貌丧失等问题.提出加大对乡村绿地景观价值的宣传力度,重视乡村绿地景观的地方特色,健全乡村绿地景观的政策法规,加强乡村绿地景观与经济发展的结合等乡村绿地保护与开发建议.  相似文献   

13.
通过走访调查山西省长治市近30个美丽乡村发现,乡村景观规划设计中存在思想亟待转变、乡土特色流失、缺乏生态保护、缺乏群众参与和科学管理等问题。为此提出整体性、乡土特色、生态保护和可持续性4项规划设计原则以及乡村聚落景观、生产性景观和自然生态景观3方面规划策略,并结合潞城市辛安泉镇古城村景观规划设计做案例分析,对美丽乡村建设背景下乡村景观规划设计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4.
广东连山广德大道原为国道323的一部分,初期建设注重了道路的功能性,忽视了道路的景观性和生态性。从生态文明视角出发,通过分析清远连山县广德大道用地现状与绿化情况,结合当地壮族、瑶族文化特色,充分保护和利用原有生态环境资源进行道路景观再造,保护当地自然生态环境的同时提升广德大道的风貌特色。提出注重生态保护、文化融合和效益提升的乡镇道路绿化景观设计策略,以达到改善乡镇绿化环境、提升乡镇品位的目的,也为乡村振兴提供了积极案例。  相似文献   

15.
<正>在推进可持续发展和乡村振兴背景下,乡村景观设计人员不仅需要考虑保证美丽乡村规划设计的效果,还需要注重加强对自然生态环境的保护,按照新时代高质量发展的基本要求,充分地对当地自然环境进行调查,结合实际情况提出更加符合当地发展要求的设计方案。在新时代背景下,特色小镇可以帮助景观设计师和游客更好地理解和欣赏乡村景观的多样性和独特性,同时提升乡村的吸引力和活力。《特色小镇文化景观生态规划》(ISBN9787229142988)是2019年重庆出版社出版的图书,作者为刘岚。该书结合我国特色小镇建设现状,较为全面深入地分析了特色小镇文化景观的建设发展现状,提出了城镇文化景观生态建设的发展思路;指出应明晰“镇”的本体定位与美学范式,推进“综合规划”的实践探索,倡导以地域文化景观建设为抓手推动“特色文化”的形成;提出景观生态建设的思路与定位应从“美化环境”走向“环境美学”,推动同质化与异质化建设相结合,开拓补偿性规划设计。在此基础上,该书结合实践案例较为详细地论述了特色小镇文化景观生态规划的设计思路与方法。特色小镇的概念和实践为乡村景观设计带来了许多新的思路和方法,有利于保护和传承地方...  相似文献   

16.
乡村风貌维育规划契合地区文化、环境、经济及社会发展水平,是乡村振兴的重要组成部分。基于国内外相关研究,将广东地区“呈现型”乡村风貌规划的因子特征总结为乡村环境、村社生活、农业生产3类。选取广州市从化区西和万花风情小镇风貌规划项目,对“呈现型”乡村风貌维育规划模式进行研究。项目以全周期、全要素管控为技术理念,其技术文件包括专业评估、专项研究、乡村空间设计、旅游策划等多层面的研究成果,最终建立“管控服”体系,通过编制乡村项目库、乡村风貌建设指引,以及成立乡村建设管理委员会,指导乡村风貌维育规划实施落地。  相似文献   

17.
构建苏南水网乡村生态安全格局,对于水网地区环境保护、生态修复具有现实意义。文章以吴江区莺脰湖片区为例,通过生境质量分析、景观连通性分析、生物多样性服务分析识别生态源地,借助MCR模型构建阻力面以生成廊道以及生态战略点,构建水网乡村生态安全格局。结果显示:从莺脰湖片区共识别生态源地11处,面积4.77 km2;生成生态廊道55条,总长度36.5 km,其中关键生态廊道11条,长度16.1 km;生成生态战略点16个。在此基础上,从加强生态源地保护、强化生态廊道连接、优化生态踏脚石建设等方面提出水网乡村生态安全格局优化策略,为保护苏南乡村地区生态环境与景观风貌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以乡村振兴战略为研究背景,结合乡村振兴“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从传统村落景观和乡村产业发展的角度出发,讨论了两者之间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紧密关系,指出了需要寻找两者之间的融合,才有利于实现村落的可持续发展。通过对城子三寨村的实地调研、分析,结合当地景观和产业的优势,提出了传统村落景观与乡村产业融合的基本策略:(1)农业与景观融合优化生态保护的产业结构;(2)旅游业与景观融合丰富空间完善村落格局;(3)文化业与景观融合打造韵味传承历史文脉。突出产业特色,建设传统村落的旅游设施,将文化创意延展到公共设施景观中。以挖掘传统村落生产与生活特色,打造村民富,村寨美的美丽画卷。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以乡村景观规划设计为研究对象,运用美丽乡村理念探索如何进行乡村景观特色营造。在生态价值、审美价值和文化价值三方面详细总结营造特色的多种设计表达,并针对昆明市近郊区乡村景观展开营造方法分析,希望用一种新的视角为该地区乡村建设提供一定的理论和实践依据。  相似文献   

20.
风水塘是岭南地区乡村常见的特色乡土文化景观,蕴藏了乡村丰富的文化内涵。在新时代,留住乡愁、让岭南特色文化“活起来”成为乡村风水塘景观更新重点。对岭南乡村风水塘的物质文化、宗族文化和精神文化进行分析,提出利于乡土文化保护、传承和发展的活态更新策略,即环境风貌提升、适应人居需求和活力特色运营。并以南村爱莲塘公园为研究案例,剖析其文化特质,通过保护传统文化相关对象及提升整体风貌,满足人居需求并塑造复合空间,构建文化活力链和开展多样运营活动等活态更新措施,进行岭南乡村风水塘更新,实现文化传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