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王丽萍  许大为 《绿色科技》2020,(5):31-32,37
指出了历史文化街区是人类文明的“活化石”,是人类历史文化遗迹和日常生活的重要空间载体。历史文化街区的街道景观是街道展示景观的主要载体,通过对街道界面景观要素的提取、归纳与总结,得出街道界面景观要素由底界面、侧界面以及顶界面三大核心要素组成,并将其应用到鱼山历史文化街区街道景观内进行了分析研究,提出了一些保护策略。旨在进一步了解历史文化街区街道界面景观要素构成,为历史文化街区景观的保护提供更加清晰的思路。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金华双龙风景区梁山小区植物景观现状调查分析,从整体、景点和线路等方面对景区植物景观的保护、改造和营造进行规划,构造一种特色明显、季相分明、步移景异的植物景观效果。  相似文献   

3.
易帅 《广东园林》2023,(2):17-20
随着城镇化的快速发展,乡村在生态、社会、文化等多个层面出现衰退,使得乡村景观价值受到减损。保护乡村生态环境、丰富乡村社交活动、加强城乡融合发展、培育乡土文化景观等策略能够提升乡村景观价值。以邓岗村泥浦涌公园更新设计为例,剖析其乡村景观价值衰减现象,并针对其深层影响因素,基于乡村景观价值提升视角,通过改善生态环境、创建多元化活动空间、串联里水河滨江带、及重塑榕荫空间等具体措施改善景观价值受损状况。  相似文献   

4.
本文阐述了乡土景观的含义,并结合广东省从化市溪头村新农村规划案例,从乡土景观资源调查与评估、乡村整体格局保护规划、乡村街巷空间保护规划、乡村开放空间保护规划、乡村旅游规划以及乡村非物质文化保护规划等方面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对于如何在新农村规划中对当地的乡土景观资源在保护的基础上充分地加以开发利用,在保护的同时发展乡村经济,提高村民生活水平等问题进行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5.
华怡雯  刘源 《广东园林》2021,43(5):31-36
近年来在文化强国背景下,国家不断推进工业文化保护工作。船厂废弃地作为一类特殊的工业废弃地,其景观更新在置入新功能的同时,对文化的挖掘与表达常常较为浅显和单一,导致其传承效果差。在理论研究与实例分析的基础上,提出船厂废弃地景观更新的原则与方法,首先应充分挖掘与梳理场地工业文化要素,制定分级干预策略,继而对物质要素进行一对一处理,结合多种感官塑造互动式景观空间,并结合场地活动策划。且以南京市金陵船厂为实证对象,根据场地现状、目标定位,综合应用景观更新方法进行设计,将工业文化传承落到实处。  相似文献   

6.
分析原设计在植物景观配置方面存在的缺漏与不足,在原有基础上增加了26个植物生态景观,体现在各景区的功能、构筑物的特点上,使其有机结合。突出了乡土特色,丰富了四季景色,同时也填补了对植物特色林的设计与完善,从而把公园的景观提高到中上水平,使金华生态景观公园能真正满足金华居民对其景观的多种需求。  相似文献   

7.
乡村景观空间是乡村住居环境的空间表达形式,受地域自然气候与本土文化的双重的影响。从海南乡村景观空间的类型、组成要素、空间布局、规模等方面调查分析海南乡村景观空间表象特征,由此分析海南乡村景观空间建构的思想渊源,探讨海南现代住居空间设计基本原则,倡导将更多海南传统地域特色融入当代景观空间建设中。  相似文献   

8.
以景观多样性、景观优势度、均匀度、景观破碎度和分离等景观生态学分析指标,对雅安二郎山国家森林公园的景观空间格局进行评价。评价结果表明,公园具有良好的开展森林游憩和生态旅游的自然资源,经合理规划、科学开发和严格保护可以将其打造为以休闲观光、修学科考为主的森林生态旅游区。  相似文献   

9.
国土空间规划要求对全域全要素资源进行统筹规划。景观风貌是跨越行政边界的各要素资源的综合表征。对景观风貌进行评估能够为国土空间景观风貌规划管控提供依据,为各类规划管控提供景观风貌参照标准,实现国土空间全域全要素资源禀赋的原真性保护。文章通过对英国景观保护观念、保护方法和对象及管理组织和管控模式的发展转变历程进行总结,对其景观特征评估体系要点进行解读,提出在国土空间规划的背景下,我国进行景观风貌规划管控的构想:完善规划评估导向和原则,搭建规划评估流程,划分规划管控层级与重点,构建统筹管理、区域协同、多方参与的管控体系。景观风貌规划管控体系的构建可为国土空间规划体系的建立提供有力支撑。  相似文献   

10.
笔者通过对文化表达与景观表现的认识与思考,提出了景观的文化表达的思想:用景观的语言来表达文化,用文化的情感来诠释景观的一个过程。同时,注重对场地的空间分析,赋予场地空间情感,形成多元化的文化空间,并结合湖南第一师范学院东方红校区景观设计的过程分析,对大学校园景观的文化表达经行了详细的解读。  相似文献   

11.
黄碧丽 《广东园林》2010,32(5):27-30
古典园林是历史文化名城重要的生态、文化、旅游资源。文章以泉州市释雅山公园结合古城保护环境整治工程,遵循传承历史文脉、丰富创新意境、完善综合功能的理念,利用荒废的古典园林遗迹采用传统造园手法建设城市公园,这对于古城景观及城市肌理的保护具有重要意义。同时此类绿地构成了人口密集、绿地偏少的古城区绿地系统的核心内容,发挥了良好的社会效益、环境效益和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2.
王军围 《绿色科技》2013,(11):101-103
指出了城市遗址景观是延续城市文脉的重要手段,具有经济、文化、审美及科教等多重价值。传统的城市遗址保护方法存在“两极化”的现象,不利于遗址景观的保护和利用。在分析当前遗址景观保护模式的基础上,探寻了城市遗址景观属性与当代城市功能对接的方法,从资源的可持续性利用以及遗址景观功能的转换等方面提出了开放性遗址景观利用模式。  相似文献   

13.
立足于状元岭古道景观的挖掘,针对其存在的主要问题,从古道本体景观、附属设施、自然景观、人文景观等方面进行了分析,提出了古道景观保护恢复的方法,以期为状元岭古道这一历史人文景观的再现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少数民族特色村寨是民族文化景观遗产的显著代表,现代文明冲击使文化景观保护面临危机,希望通过景观的再定义与再创造实现景观再生,重焕地区活力。油岭古排在连南排瑶聚落中景观遗产保存最为完整,基于节事活动视角,归纳其生产性景观和生活性景观特色,分析出文化景观发展面临文化内涵不足、景观功能单一、整体空间风貌有待更新的困境,进而提出打造区域节事品牌,营造多功能文化景观,提升村寨空间品质的具体策略。  相似文献   

15.
何苗 《广东园林》2023,(2):65-68
石湖码头位于泉州石渔村,是古代泉州港繁荣商贸活动的重要见证。石湖码头的环境整治工作是在遗产观指导下的一次探索,遵循遗产保护的原真性与完整性两大原则,研究了石湖码头的历史价值,以及古码头与其所在海岸、村落地形地貌的历史空间格局关系,并且深入调研了村民现实需求,在尊重历史的前提下,充分考虑当代人的生活需求。通过环境整治,还原了古码头历史格局,恢复了周边区域传统风貌,改善了村庄环境,促进了村民对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认同与配合,实现了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当代生活的融合。  相似文献   

16.
城市纪念性风景源于地方独特的山水环境与文化基因,是地方城市重要的文化标识。文章从史学和人居科学的视角,通过对城市风景的地方性文化基因的产生与文化脉络演化的研究,阐述城市纪念性风景与城市人文空间秩序、人文精神传承的关系,进而倡导在继承传统风景营造理念的基础上,通过城市纪念性风景的保护与营建树立地方文化坐标,传承地方传统精神与文化脉络,创造具有地域特色的当代山水城市。  相似文献   

17.
通过对金华市区行道树现状的调查,指出该市目前应用的行道树种类单一,提出行道树配置应坚持多样化与特色化,丰富色彩与季相,强调景观的协调一致性,并推荐了适宜的行道树树种。    相似文献   

18.
针对福安市建设生态型工业港口城市的发展思路,提出了城市建设以城区生态景观建设、交溪生态走廊的保护和建设为核心,分阶段逐步实现园林、环保、人文整体协调、区域生态一体化五大目标及在城区生态景观建设中实施“五大工程”,抓紧抓好“一轴、一区、二洋、一走廊”建设,努力构建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生态福安的初步构想.对生态景观建设组织和实施工作有针对性地提出了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9.
南粤古驿道保护修复及其文化景观设计探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南粤古驿道是广东省珍贵的历史文化资源,对展示广东历史文化景观特色以及促进城乡社会经济发展有着独特的价值,需要在优先保护的前提下进行开发利用。以南粤古驿道为研究对象,从线性文化遗产景观的角度出发,结合多地南粤古驿道规划设计的实践工作经验,在保护古驿道沿线历史文化资源的前提下,通过分析南粤古驿道文化景观的特殊性,提出南粤古驿道的整体性保护措施,并归纳出线性文化景观的设计手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