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依据陇东地区苹果园生草的实践,着重从苹果园生草品种的选择、栽培模式、土壤理化性质及生态效应等方面进行了深入分析,并对陇东地区苹果园生草品种选择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2.
苹果园生草的生态环境效应及综合技术体系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徐媛 《现代园艺》2014,(8):159-159
苹果园生草制度作为世界先进果品生产国集约化栽培的重要措施,不但能够改善土壤生态环境,减少化肥使用和农药污染,还能大大增加果园土壤的有机含量,最终达到提高果品品质的目的。但是苹果园生草制度也存在着弊端,本文针对苹果园生草的优点和弊端,做出了较为客观公正的评价,同时,也将根据苹果园生草的生态环境效应浅析如何运用更加科学合理的策略,构建苹果园生草的综合技术体系。  相似文献   

3.
北京郊区苹果园生草栽培适宜草种的筛选与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了北京市郊区苹果园生草栽培间作12个草种的出苗率、密度及越冬返青等指标,筛选出该区域苹果园生草栽培适宜的草种;对适宜草种间作苹果园土壤容重、土壤pH值、土壤温湿度、土壤速效氮等指标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苹果园间作高羊茅和紫花苜蓿可降低土壤容重、土壤温度和土壤pH值,提高土壤速效氮含量。综合分析认为,高羊茅可作为北京市郊区苹果园生草栽培的草种。  相似文献   

4.
针对泾川县人力不足对苹果生产带来的不利影响,进行了苹果园起垄覆膜、覆草、生草抗旱保墒试验示范。通过调查分析表明:苹果园起垄覆膜、覆草、生草抗旱保墒技术,可以减少人工投入、降低果园成本。  相似文献   

5.
调查了清耕园和生草园苹果幼树越冬抽条情况,根据土温动态监测结果,初步认为生草苹果园抽条严重的原因是杂草反光隔热,春季树盘根区升温慢,水分冻结,根系吸收水分少,而地上部枝条蒸腾强烈,树体严重失水所致。在生草苹果园中进行了树盘覆草、树盘覆草+覆黑膜、树盘清耕、树盘清耕+覆黑膜等试验,表明生草苹果园采用树盘清耕+覆盖黑膜是降低幼树抽条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6.
覆沙和覆草对苹果园增产增收效应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覆沙和覆草对苹果园增产增收效应试验王毅,王建国(甘肃省静宁县林业局园艺站,743400)静宁县属我国西北地区半湿润地带,该县无灌溉条件的苹果园应用覆沙和覆草措施的面积已逾666hm’(公顷)。为了明确苹果园覆沙、覆草对增产增收的效果,我站进行了连续3...  相似文献   

7.
从1984年开始,通过多年果园覆草证明,成龄苹果园经过4~5年地而覆草,对培肥地力、提高果品质量有显著效果,新植苹果园覆草,能显著提高栽植成活率,并促进生长发育。 成龄苹果园覆草于1984~1988年在山地苹果园进行。土壤质地为砂质土,品种为国光,树龄30年,株行距6×6m。覆草区和对照区(清耕)各5亩。覆草(杂草、枯枝落叶等)厚20cm左右,以后每年加覆,保持厚度20cm。 新植苹果园覆草面积均9亩,1亩清耕作为对照。土质为河滩砂砾士,品种为红星,1988年春定植,株行距4×5m。栽技前治 2 x 2 xo.sin大穴,换一卜,陈株施上肥10咋,艘后浇水烟,即污健草,厚…  相似文献   

8.
以白三叶草和黑麦草为试材,清耕区为对照,采用田间和室内试验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生草对丘陵地苹果园0~60 cm土层土壤物理性状、土壤肥力及土壤微生物的影响,以期为通过生草改善丘陵地苹果园土壤环境提供参考依据。结果表明:生草提高了丘陵地苹果园土壤含水量、孔隙度、有机质含量、pH、全氮、速效氮、速效磷、速效钾含量及细菌、真菌、放线菌的数量,降低了土壤容重,影响主要集中在0~40 cm土层,不同草种对果园土壤环境的影响存在一定差异。综合分析可知,生草改善了丘陵地苹果园土壤微域环境,尤其是对0~40 cm土层效果显著,种植白三叶草的效果好于黑麦草。  相似文献   

9.
为提高苹果园土壤有机质含量等指标,对苹果园进行生草覆草试验。结果表明:苹果园行间种植白三叶草、小冠花和黑麦草,3年的单位面积产草量属小冠花最多;行内清耕覆草3年后,土壤有机质含量提高0.6%~0.9%,平均单果重增加3~12g,冠径、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大于清耕,果实品质也明显优于清耕,覆盖小冠花的效果最明显。  相似文献   

10.
为分析行间种植不同草种对幼龄苹果园土壤的影响,于苹果树行间分别种植不同草种,并与自然长草地块做对照分析,探究生草后苹果园的土壤特性变化。  相似文献   

11.
研究了苹果园自然生草对天敌控制苹果黄蚜作用的影响。结果表明:生草处理苹果黄蚜发生数量明显低于清耕处理,瓢虫及草蛉与苹果黄蚜益害比明显高于清耕处理,生草显著促进了天敌对苹果黄蚜的控制作用.  相似文献   

12.
苹果园施用堆肥是自古以来的传统方法,堆肥是一种完全性肥料,并具有综合改良土壤的效果。但是堆肥的投入,在当今日本“农、畜”分营的情况下,充分满足苹果园的需要是困难的。为了补充苹果园的土壤有机质,生草是必要的。青森县苹果试验场的苹果园生草,每年割草4-5次,地上部分,平均产干草500-600  相似文献   

13.
生草苹果园土壤微生物及酶活性变化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5年生‘寒富’苹果园行间生草区不同草种为试材,采用田间取样、实验室内测定分析的方法,研究了行间种植6种草后对土壤微生物种群及土壤酶活性的影响,以期明确苹果园生草后土壤微生物及酶活性的变化特征,从而为生草制苹果园的土壤管理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生草处理提高了0~30cm土壤中细菌、真菌、放线菌的数量,而对30~60cm土层土壤微生物数量影响较小;生草处理提高了0~30cm土层的过氧化氢酶、转化酶的活性,脲酶活性则整体表现出下降的趋势;生草处理30~60cm土层的脲酶、转化酶活性有略升高的趋势,但幅度较小。各生草处理间对土壤酶活性的影响差别较大。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索施药和田间生草对苹果园节肢动物群落多样性的影响,为提高幼龄苹果园生物防治效果和天敌利用提供参考。【方法】通过田间节肢动物群落调查,研究施药清耕、地布+行间自然生草、自然生草和非施药的清耕、地布+行间自然生草、自然生草对幼龄苹果园节肢动物群落结构及相对稳定性的影响。【结果】幼龄苹果园内节肢动物种类包括14目77科123种,植食性害虫主要为蚜科、蓟马科和飞虱科害虫,金蛛科为主要天敌,蝇科昆虫为中性种类。田间生草能显著提高物种丰富度、多样性、均匀度、相对稳定性,施药能显著减少苹果园天敌和中性物种数量,促进植食性害虫增加,降低群落结构稳定性。主成分分析表明,物种多样性指数、均匀度、物种数量、优势集中性为第一主成分,物种丰富度为第二主成分;相似性指数和聚类分析分析结果表明,节肢动物群落分成4大类:自然生草不施药和地布+行间自然生草不施药、自然生草施药和地布+行间自然生草施药、清耕施药、清耕不施药。【结论】幼龄苹果园内生草可以优化节肢动物群落结构,提高群落多样性、均匀度、相对稳定性和天敌生物数量,可以逐步达到利用生态途径控制有害生物、减少化学农药使用量的目的。  相似文献   

15.
连续种植鼠茅草苹果园绿盲蝽与金纹细蛾发生情况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山东省威海市环翠区苹果园2010年秋引进鼠茅草,一次种植,连年长草,666.7m2年产干草量约750kg,对疏松土壤、增加有机质、培肥地力,减轻水土流失有良好作用,同时也改变了果园生态环境,某些益虫、害虫的发生随之改变.2011~2013年在威海市桥头镇碑鲁村和马井泊村苹果园的生草园片和清耕园片进行了绿盲蝽[Lygocorislucorμm(Meyer-Dur.)]和金纹细蛾(Lithocolletis ringoniella Mats.)的危害情况调查.  相似文献   

16.
重点介绍了陇东地区苹果园病虫害可持续治理技术。即采用农业防治、苹果园生草养鸡、物理防治及合理选用高效低毒农药等病虫害防治技术,有效地控制了苹果园的病虫害,减少了化肥农药用量和次数,提高了果品质量,改善了生态环境,增加了生态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7.
栽培新技术对苹果园病虫害发生的影响及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苹果套袋、果园生草及覆草作为苹果园新型栽培技术,能有效地改善果园的生态环境,提高苹果外观品质,减少农药污染,产生较好的效益,是当前生产无公害果品的主要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18.
苹果园生草技术概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果园株行间生草栽培是现代果园的一个标志,早在上世纪50年代,苹果生产先进国家如美国、日本等的果园已经采用果树生草栽培技术。上世纪90年代末,我国农业部将其纳入绿色水果生产必备技术之一,开始在全国大力推广。本文对现代苹果园生草栽培技术进行了总结,重点从生草的主要作用、适宜生草的果园类型、生草方式方法、适宜生草种类、生草种植管理,以及苹果园生草后的技术效果等方面进行概述,以供水果生产者参考。  相似文献   

19.
李科  韩萍 《北方园艺》2016,(20):178-182
为研究不同土壤管理方式对苹果园土壤养分含量的影响,选择庆阳市不同区域生草覆盖、黑膜覆盖和清耕(对照)3种管理方式,对90个苹果园土壤进行养分分析。结果表明:生草覆盖和黑膜覆盖0~30、30~60cm土层中土壤有机质、全氮、速效氮、全磷、有效磷、全钾、速效钾的含量均高于清耕(对照),提高了果园土壤的基础肥力,增加了土壤的养分含量,其中生草覆盖对增加土壤养分更为显著,在苹果园管理上应大力推广。  相似文献   

20.
在苹果园自然生草基础上,适当种植紫花苜蓿、长柔毛野豌豆、孔雀草、万寿菊等显花(蜜源)植物,调查其对果园害虫和天敌群落动态造成的影响。结果表明:供试苹果园害虫主要有绣线菊蚜和釐纹细蛾,绣线菊蚜为优势种,组合生草区害虫数量明显少于自然生草区;有蜜源植物的组合生草区害虫相对多度减小,总量减少93.67%。苹果园主要天敌有龟纹瓢虫、异色瓢虫、中华通草蛉、食蚜蝇、小花蝽等,组合生草区树冝上天敌总量增加43.96%,生草中天敌增加16.89%,益害比明显高于1∶25。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