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湖北农业科学》2006,45(2):F0002
黄冈师范学院坐落于长江水滨的历史文化古城黄州,毕昇,李时珍,闻一多,李四光,黄侃,熊十力,王亚南,胡风等历史文化名人,董必武,陈潭秋,李先念,王树声,林育英等革命先辈,  相似文献   

2.
小麦抗旱性鉴定的形态指标及其分析评价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国内外大量研究结果表明,根部,叶部,穗部形态及株型中的许多指标都可以用于小麦抗旱性鉴定,其中,目前认为较为统一且应用较多的干旱条件下的根重,根长,根深,根冠比,旗叶长宽,株高,穗叶距,穗节长度,分蘖力,分蘖成穗率等,还有一些形态指标,如胚根数,叶色,叶面蜡质及气孔的多少,叶片萎蔫状况以及穗部形态,在某些研究中也有采用,但研究者的认识还不够一致,应结合其它指标小心使用,或作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3.
从2005年以来,每当夜幕降临,地处乌苏里江畔的黑龙江省八五九农场的大街小巷,都会有三五成群的人,如水流一样,流向世纪团文化广场。那里轻歌曼舞,锣鼓咚咚,唢呐声声,彩灯齐放,灯光映进湖水,与天上的星月融为一体。广场上,老年人腰系彩绸,手舞折扇,踩着锣鼓点扭起了东北大秧歌;  相似文献   

4.
《现代化农业》2009,(6):22-22
NEB在玉米上的效果 在玉米上,NEB提高芽势,提高发芽率,苗齐苗壮,不得花叶病、烂心病,抗旱,不爱倒伏,籽粒饱满,提早成熟,脱水快,不秃尖,增加20%左右,活秆成熟,一作两用,收玉米后,活秆可做青贮饲料。红兴隆管局852农场4分场2队张继强,2006年使用NEB拌玉米种,一亩投入2元钱,每亩净产量1300斤,左侧不用NEB的,亩产800斤,低500斤.右侧不用NEB,增加了一次追肥,增加20元投入,亩产只有1000斤,低300斤。  相似文献   

5.
《福建农业》2009,(3):39-39
鱼头汤营养丰富,风味佳,用鱼来做汤,都需要先经过油煎,再倒入开水炖煮,其汤才会呈奶白色,且汤味浓厚。汤的奶白色,是油水充分混合的结果。不建议大家在汤中倒入牛奶或奶粉,这样,煮汤时,会出沫,影响汤的成色。在日常煲汤中,不是汤的颜色成奶白色才是好汤,主要看原料的蛋白质含量。煎鱼倒油之前,可以用姜片,先将煎锅内部擦拭一遍,这样,在煎炸时,会减少油花四溅。  相似文献   

6.
关于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思考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我国改革开放从农村起步,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后,分田到户,包产到户,责任到户,农民的个人生产能力得到尊重,调动了广大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农业经营自主决定,农事管理自我安排,农业生产由被动变为主动,导致农村劳动力剩余,因此农民的主观能动性得到极大的发挥,农业生产力快  相似文献   

7.
一、临床症状 白肌病多发生于冬春季,20日龄左右体质健壮的仔猪,突然发病。体温正常,食欲减退,精神不振,喜卧,有的常突然发病或死亡。有的病程稍长者,弓背,行走摇晃,肌肉发抖,有时前肢跪地,呼吸行走困难,心脏衰弱,最后死亡。病理变化最主要的特征是全身肌肉变性,色淡,似煮肉一样。  相似文献   

8.
健杨为雄株,天然杂交种,属黑杨组的欧美杨类,适应新疆的气候和土壤条件,生长快,树冠较窄小,干形通直,少节,材质好,洁白,松软,出材率和得浆率高。木材容易干燥,不翘曲,是良好的建筑材、矿柱材,又是良好的纤维、火柴、造纸和胶合板工业原料及家具用材。  相似文献   

9.
浅析合伙企业破产的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我国的市场经济中,有许多的发展形式,如股份公司,有限公司,中合资企业。合伙企业,个体工商户等,其中合伙企业作为一种古老的企业态,它组织结构简单,经营方式灵活,运营成本低,应变能力强,经过长时间发展,巳成为当今三大企业基本形态(公司、合伙和独资企业)之一。然而,激烈的市场竞争和瞬息万变的社会条件下,任何民商事主体都可能困为某原因不能偿付他人债务,导致破产,合伙企业也不例外。  相似文献   

10.
随着养猪技术的不断完善,仔猪早期断奶的方法已被广泛接受和采用,但由于仔猪消化道器官不发达,消化腺机能不完善,仔猪断奶后往往处于高度应激状态,表现断奶后前2天狂燥不安,叫唤寻母,此后转为安静,腹肷部凹陷,数天后皮毛松乱,呆立无神,四肢无力,行走摇晃,喜卧,怕冷,体温正常或稍偏低,空嚼,  相似文献   

11.
 【目的】针对以往研究在土壤温度观测和不同耕作条件下土壤温度效应规律上的不足,研究了华北平原不同耕作方式冬小麦田土壤温度日变化及其对气温的响应特征。【方法】试验于河北省栾城县设置翻耕、旋耕和秸秆覆盖免耕处理,采用热脉冲-时域反射技术,连续监测2004-2005年冬小麦生育期土壤温度和气温。【结果】各层次土壤温度日变化随气温呈正弦函数变化;土壤温度日变化随土壤深度呈“锥形”;2.5~80 cm土壤深度每增加5 cm,土壤温度随气温的变化滞后1.2 h左右;不同耕作方式土壤日最高和最低温度均具有显著差异,秸秆覆盖度是其主要影响因素之一;免耕在冬小麦活动期,显著降低了2.5 cm土层土壤最高温度0.66~4.85℃,而在越冬期提高最低温度0.64~0.87℃;冬小麦生长前期(出苗-拔节)免耕较其他处理显著降低了2.5 cm土层土壤温度日变化幅度,其中较翻耕降低0.65~5.21℃,较旋耕降低0.48~3.89℃。【结论】不同耕作方式各层次土壤温度均极显著响应气温变化;耕作方式主要影响土壤温度的变化幅度而且主要表现在冬小麦生长前期;免耕在冬小麦活动期表现为降温效应,究其原因是由于较大程度地降低高温而较小程度地提高低温;越冬期表现增温效应是由于显著提高了各个时刻的土壤温度。  相似文献   

12.
黑龙江省1960-2000年地表温度的变化趋势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利用黑龙江省15个国家基准气象站1960-2000年逐日地表平均温度和平均气温资料,采用ARCVIEW的空间分析功能以及气候倾向率、相关分析等气候统计方法,分析黑龙江省41年来地温的时空分布特征、年及各季平均地温的年际变化以及地温变化与气温变化的关系.结果表明:随着纬度的升高,平均地温逐渐降低,冬季南北温差最大,夏季最...  相似文献   

13.
基于ANSYS的浅层土壤温度场特征模拟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于洋  谭峰  廉琦  韩国鑫  辛元明  张乃夫 《安徽农业科学》2017,45(35):102-104,127
通过分层安装温度传感器采集黑龙江省大庆市某地区的浅层土壤温度值,运用ANSYS有限元分析软件对地下1 m内土层进行相应的模拟分析,探究地下浅层土壤温度场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地下土壤深度为70100 cm范围内的温度变化趋向比较相近,整年白天的地表最高温度在7月,最低在12月,3—5月、7—9月的地表温度变化趋向均高于地下浅层土壤温度,土温整体是呈地表向地下逐渐降落的趋向;整年黑天的最高地表温度在7月,最低在12月,4—5月、7月的地表温度变化趋向均大于地下浅层土壤温度,土温随深度的增加呈地表向地下逐渐增高-降低-增高的趋向.  相似文献   

14.
土壤呼吸是陆地生态系统的碳循环中土壤碳的主要输出途径,利用便携式土壤呼吸测定仪LCpro+对晋西黄土区6种典型植被类型进行土壤呼吸速率的测定,另外同时测量相关的温度、湿度等环境因子,进而对土壤呼吸的日变化特征及与土壤温度和土壤湿度进行简单相关性分析和回归分析。结果表明:试验区内不同植被类型土壤呼吸速率日变化呈单峰型,中午12:00~13:00最大,凌晨5:00~6:00最小,均值由大到小依次为耕地(5.846)、次生林(4.305)、油松林(3.858)、刺槐林(3.456)、灌草地(2.220)、荒草地(1.355),退耕还林有利于减少土壤CO2输出;土壤呼吸与土壤温度的回归分析符合指数正相关关系,Q10值由大到小依次为灌草地(2.03)、耕地(1.88)、荒草地(1.86)、次生林(1.82)、油松林(1.75)、刺槐林(1.73),土壤呼吸与土壤湿度关系为对数模型的负相关模型,由多元回归分析得出土壤呼吸最主要的决定力是土壤温度。  相似文献   

15.
土壤水分入渗的温度效应及其数学模式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水平和垂直土柱入渗试验,定量研究了温度对两种不同质地土壤水分入渗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温度对实验土柱含水率分布及土壤水分入渗特性速率产生显著影响。在此基础上由 Philip 扩散理论和 Swartzendruber 毛管模型所产生的推导式对其温度效应的机理进行了分析,对用理论模式计算与实测数据进行了比较。  相似文献   

16.
日光温室地温模型及数值模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北京农学院一座日光温室的地温进行测试和分析,建立了非稳态地温场的数学模型,用差分法计算出土壤的热扩散率,选用SAS软件进行非线性回归,回归模型较好的反应了土壤温度场分布状况,为进一步研究日光温室地温场特性提供了手段和依据。  相似文献   

17.
18.
阿尔泰山作为干旱区典型的山地系统,其土壤温度的日、月、季节和年际动态及其影响因素研究,是深入理解干旱区山地森林生态系统能量循环过程的关键所在。基于阿尔泰山森林生态站2014年11月-2019年7月的气象因子和土壤温度数据,应用相关分析、回归分析和BP人工神经网络分析了阿尔泰山5、10、20 cm和30 cm深度土壤温度的动态变化及其对气象因子的响应,同时,应用多元线性回归和BP人工神经网络对土壤的温度进行了模拟。结果表明:1)近5 a各层土壤温度月均值年际变化一致,最低最高温度和日较差最大值均出现在20 cm,仅30 cm土壤温度的月变化出现自表层至深层滞后现象,年内月较差最大值出现在30 cm深度;各土壤层温度在春夏秋季变化较大,冬季变化较小;2)空气温度、气压和太阳辐射等与土壤温度的相关性达到极显著水平,其中与空气温度的相关性最强;3)回归模型和BP人工神经网络对20 cm土壤层的模拟结果最好,且BP人工神经网络模型的性能总体上优于回归模型。  相似文献   

19.
土壤呼吸随环境因素变化较大,为了探讨不同林分对土壤呼吸的影响,以典型林分国槐(Sophora japonica)林和油松(Pinus tabulaeformis)林为研究对象,于2018年11月在太原市区利用LI-8100土壤碳通量自动测量系统对2种林分土壤呼吸速率、土壤温度、土壤水分及大气温度(温度计测定)的日变化动态进行连续监测,并统计分析冬季土壤呼吸速率对温度和水分变化的响应。结果表明:(1)国槐林和油松林冬季土壤呼吸日变化明显,均呈不对称“钟形”单峰曲线。整体来看,国槐林土壤呼吸速率显著高于油松林(P<0.05)。(2)国槐林和油松林土壤呼吸速率与大气温度存在极显著的线性和指数关系,与土壤温度存在显著的线性关系。土壤温度敏感性指数Q 10值表明,油松林土壤呼吸速率对土壤温度变化更为敏感。(3)国槐林和油松林土壤呼吸速率均随土壤水分(5 cm)增加而减小,且2个林分的土壤呼吸速率与土壤水分(5 cm)之间均呈极显著的线性负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20.
新疆棉花双膜覆盖增温效应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为棉花双膜覆盖技术的推广提供可行依据.[方法]进行棉花双膜与单膜覆盖增温效应的对比分析.[结果](1)双膜覆盖比单膜覆盖明显提高播种至出苗期间的0~20 cm耕层土壤地温,增加土壤有效积温,从播种至出苗期间双膜覆盖比单膜覆盖日平均地温高0.9℃,最低温差0.6℃,最高温差达到1.3℃;双膜覆盖较单膜覆盖累计增加土壤积温15.2℃.(2)双膜与单膜覆盖5 cm日平均地温温差1.4℃,最高温差达到2.4℃,比单膜累计增加地温24.3℃,5 cm土层正好是棉花种子所处的耕层,因此该土层地温的提高为播种后加速种子吸水、萌动提供了很好的温度环境,有效促进了棉花出苗.(3)双膜覆盖栽培还有效提高了一日4个时段(02:00、08:00、14:00、20:00)的土壤温度.[结论](1)双膜覆盖比单膜覆盖有更好的增温效应.(2)双膜覆盖提高了不同土层土壤温度,且这种增温效应随土壤深度的增加而逐渐减弱,且土层间温差逐渐减小,这种增温效果明显高于单膜覆盖的增温效果.(3)随着时间的不同,土壤不同土层地温变化也发生着相应变化,反映出土壤的热传导效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