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试论水稻灌溉节水的途径李永和(浙江省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1我国水稻节水灌溉的现状目前,我国水稻节水灌溉,主要分为水稻旱种(包括轮作等农业措施,以便拦蓄雨水)和水稻控制灌溉两大类。其中控制灌溉是水稻节水灌溉发展的主流。从田间用水管理上分,有浅水灌溉、湿...  相似文献   

2.
以水稻非充分灌溉试验的大量实测资料为基础,分析了不同稻田水分状况对水稻主要生态环境因素的影响,讨论了节水灌溉条件下水稻的生理机制及产量形成特点,提出了水稻高产省水的合理灌溉模式。  相似文献   

3.
俞双恩  陶长生等 《灌溉排水》2001,20(3):33-36,40
针对江苏省稻作区水资源、土壤、气候的特点,选择浅湿灌溉、浅湿调控灌溉、控制灌溉、水稻旱作灌溉等4种技术因地制宜进行推广。在灌溉过程中,建立和完善了一整套的组织措施和技术措施,形成了江苏省水稻节水灌溉技术推广模式,取得了显著的效果,丰富了水稻节水灌溉技术推广的内容。  相似文献   

4.
控制灌溉条件下水稻抗逆能力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病虫害和倒伏是水稻减产的重要因素。通过两年的灌溉试验,初步摸索出了水稻控制灌溉条件下水稻抗倒伏和抗病虫害情况。试验证明,采取水稻控制灌溉技术改变了水稻生理生态需水规律,不但能实现节水、增产,还能起到抗病虫害和抗倒伏等抗逆效果。  相似文献   

5.
三江平原水稻种植面积占全省水田面积的60%,井灌水稻占77%,地下水资源不足成为三江平原农业发展的瓶颈问题。为降低农业灌溉用水量,探讨不同灌溉模式下水稻生长特性和耗水规律,为三江平原节水灌溉提供科学依据和技术支撑。采用大田试验,以“水稻1703”设置了常规灌溉(CG)、控制灌溉(KG)和浅湿灌溉(QS) 3个灌溉模式,在水稻成熟期测定不同灌溉模式产量结构并计算水稻灌溉水分生产率。研究结果表明,CG模式整个生育期水稻生长株高最高,KG模式分蘖数最多。KG模式水稻生育期耗水总量为503 mm,较CG和QS模式分别减少12.99%、8.37%。不同灌溉模式蒸发蒸腾量和田间渗漏量变化趋势明显不同,分蘖期结束之前水稻以田间渗漏为主,分蘖期结束之后水稻以蒸发蒸腾为主。结合水稻产量和灌溉水分生产率来看,KG模式理论产量为10 061 kg/hm2,较CG模式和QS模式分别增加10.98%、5.28%;KG模式灌溉水分生产率为1.94 kg/m3,较CG模式和QS模式分别提高24.36%、20.50%。综合以上研究成果可看出三江平原水稻生长过程中KG模式管理...  相似文献   

6.
推广水稻节水灌溉,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于水资源贫乏,干旱程度加重,水田面积增长,用水供需矛盾突出及节水灌溉的巨大效益,必须推广水稻节水灌溉技术。介绍了普通旱育移植和水稻超稀植栽培条件下的节水灌溉试验成果。同时,介绍了推广水稻节水工作采取的主要措施及节水灌溉的经济效益,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7.
针对我国南方水稻灌溉主要是在利用其生育期天然降雨的基础上人工补充灌溉的特点,开展水稻节水增效灌溉制度研究,提出了一套“控灌中蓄”节水增效灌溉制度,通过与现行主要水稻节水灌溉制度进行理论模拟分析比较及小区灌溉试验验证,表明此种灌溉制度节水效果明显,且有一定的增产效果,社会经济生态效益显著,值得大范围推广。  相似文献   

8.
节水灌溉对水稻磷素营养的影响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研究了节水灌溉条件下、不同施肥制度水稻植株对磷的吸收状况。结果表明:灌溉方式和施肥制度对水稻磷的吸收状况均会造成极显著的影响。节水灌溉能显著的降低水稻植株含磷量。因此,水稻进行节水灌溉应注意水稻的磷素营养。  相似文献   

9.
水利部、国家科委在广西桂林联合召开全国水稻节水灌溉技术经验交流会,主要目的是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关于“大力普及节水灌溉”的决策,交流水稻节水灌溉经验,在全国水稻种植区大力推广水稻节水灌溉技术,节约农业用水,提高粮食产量。参加这次会议的除了全国各主要种植水稻省区水利厅(局)和科委的代表之外,我们还邀请了部分水利、农业方面的专家、教授、学者及新闻界的同志。就节水灌溉工作的开展,主要讲以下几点:1一年来,节水灌溉普及推广工作情况党中央、国务院对节水灌溉工作高度重视,提出要大力普及节水灌溉技术,并决定“九五…  相似文献   

10.
水稻灌溉效益试验成果分析吴端普(福建省泉州市灌溉试验站)开展农田灌溉效益试验,能够较可靠地解决灌溉效益的定量分析等实际问题。泉州市灌溉试验站1991年开始水稻灌溉效益试验研究,经过2年4季的试验成果表明,有灌溉的水稻都增产增收,经济效益显著。农业与水...  相似文献   

11.
我国水稻地区有着丰富的节水灌溉经验,各地也提出了许多高水平的水稻节水灌溉试验研究成果,近年来,许多省(市、自治区)陆续大面积地推广当地行之有效的水稻节水灌溉技术,并取得了节水、增产的巨大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这些,引起了国际上的高度重视,一些国际研究机...  相似文献   

12.
为推广应用节水高产水稻和冬小麦控制灌溉技术,并交流农业节水经验,1996年10月上旬,水利部淮河水利委员会召集苏、鲁、豫、皖四省及青岛市的70余名水稻技术人员,在山东省济宁市召开了节水灌溉技术交流会议。济宁市府蔡效钦副市长、淮委党组成员总工王玉太、规划院副院长宋国仁及水资源、科教等部门负责人参加了会议。会上,四省一市的代表交流了农业节水灌溉的经验,参观了鱼台县水稻控制灌溉现场,听取了济宁市节水高产水稻及冬小麦控制灌溉技术的详细介绍。与会人员一致认为,济宁市在水资源供需矛盾日益尖锐的情况下,在农业节水灌溉…  相似文献   

13.
水稻需水规律与灌溉技术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多年试验结果,在福建省首先确立“坑田结合”观测水稻需水量新方法,其代表性、试验精度及经济效益均优于传统的坑测法或筒测法。同时,发现水稻叶面积指数与水稻蒸腾量呈直线关系,与棵间蒸发量是双曲函数关系,建立相应的回归方程式,可应用于推算水稻需水量及灌溉定额。水稻合理灌溉可达到增产增收,其中灌溉经济效益占总收入的16.7%左右,提出灌溉效益分析可用货币指标代替传统的物量指标表示法。根据节水灌溉的水稻需水规律,提出水稻“少灌多蓄”节水灌溉新技术,取代传统水稻田长期淹灌的栽培习惯。  相似文献   

14.
控制灌溉条件下水稻的群体特征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介绍水稻控制灌溉的理论依据,技术要求及特点,总结了控制灌溉条件下,水稻根、茎、叶生长发育规律和形态特征,说明控制灌溉能培育出合理的群体结构和理想的株型,促其高产。  相似文献   

15.
控制灌溉条件下水稻的群体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水稻控制灌溉的理论依据,技术要点及特点,总结了控制灌溉条件下,水稻根、茎、叶生长发育规律和形态特征,说明控制灌溉能培育出合理的群体结构和理想的株型,促其高产。  相似文献   

16.
节水灌溉条件下水稻生长发育及生理机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水稻节水灌溉试验的大量实测资料为基础,分析了节水灌溉对水稻主要形态指标、生理机制及对产量的影响,并对节水灌溉条件下水稻所特有的生理机制作了较细致的研究。研究成果对于指导有效、省水的稻田灌溉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新技术新机具水稻薄露灌溉增产又节水浙江农水系统科技人员通过研究水稻生态与水的关系,发明了"水稻薄露灌溉技术"。这项新技术特点是:除水稻栽插返青阶段保持原来水田适度深浅的水之外,其余大部生长期采用薄层水灌溉,然后自然落干露田,直至田面出现将裂或微裂再灌...  相似文献   

18.
在总结水稻传统淹水灌溉方式及现行节水灌溉方式的基础上,研究提出了水稻“淹灌-露田”灌溉模式,该模式具有减少灌水次数,减轻灌溉管理的劳动强度,减少斗农渠的输水时间从而提高输水效率,并可提高降雨利用率等优点,介绍了该灌溉模式的基本依据、技术要点及在湖北省宜昌市东风渠管理处灌溉试验站的试验情况,并根据2000-2001年的试验资料,对该灌溉模式的灌溉效果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9.
不同水肥模式单季水稻生长特性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田间试验,对比不同灌溉模式与施肥方式的组合对单季水稻分蘖、根系生长、叶面积指数、产量和水分生产率的影响。研究表明:节水灌溉模式下(薄露灌、间歇灌),水稻分蘖优于常规灌溉,并且3次施肥处理的最终分蘖量好于2次施肥;水稻根系长度和根毛总量均大于常规灌溉;不同灌溉模式对水稻叶面积指数影响不显著;节水灌溉加3次施肥处理的实测产量略大于常规处理,每亩增产10~30kg。另外,节水灌溉模式可显著提高单季水稻的水分生产率,生育期用水可减少10%~30%。  相似文献   

20.
水稻是我国重要的农作物之一,种植面积大。我国北方灌溉水源相对匮乏,节水灌溉技术应用尚未普及,因此水稻节水灌溉栽培技术极其重要。基于此,笔者分析了北方水稻节水灌溉栽培技术应用的特点及必要性,阐述了水稻不同生长期的灌溉制度及节水灌溉栽培技术的应用要点,提出了雨水灌溉栽培技术、调亏灌溉技术、地下灌溉技术、化学节水技术、无水层水稻的培育、秧苗节水灌溉栽培技术、积雪融水节水灌溉栽培技术等措施。结果表明,应用节水灌溉技术提高了水稻的生存能力,节约了水资源,具有较高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