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9 毫秒
1.
在对黄旗海1999年、2000年和2001年水质监测的基础上,选用LogisticCurve(L-C)水环境质量综合评价模型,以等级评价标准和均匀随机数产生建模样本和验证样本,利用实码加速遗传算法求解评价模型,对黄旗海水环境质量的富营养化进行了现状评价,确定了1999年、2000年和2001年黄旗海的富营养化等级。结果表明:黄旗海1999年、2000年和2001年水质的富营养化程度都处于4级富营养和5级极富营养之间,富营养化等级大小依次为:1999年>2001年>2000年。  相似文献   

2.
鲁南采煤塌陷水域渔业生态环境状况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不同塌陷水域(大水面、大池塘和精养池塘)水质的分析,研究其总氮(TN)、氨氮(NH4+-N)、硝态氮(NO3--N)、亚硝态氮(NO2--N)、总磷(TP)、pH、溶解氧(DO)、化学耗氧量(COD)、透明度(SD)、叶绿素a(Chl-a)等水质理化及营养指标,并采用综合营养状态指数法(TLI)分析评价其富营养化水平。结果表明:该塌陷水域受到了不同程度的污染,各项指标基本处于Ⅲ类水及以下的标准,营养盐具有随季节变化的特征;水域的富营养水平均处于轻度富营养化以上。  相似文献   

3.
为了研究嘉陵江合川段浮游生物群落结构及其与环境因子的关系,2018年春季及夏季对该江段浮游生物和环境因子进行了调查分析。共鉴定出浮游植物6门87种,以硅藻门和绿藻门为主;浮游动物4类38种,以轮虫和枝角类为主;浮游植物密度为8.71×104~98.95×104 个/L,浮游动物密度为23.9~417.4个/L,夏季浮游生物密度总体高于春季;根据地表水营养状态指数(TLI)分析显示,研究水域处于中-富营养状态,春季富营养程度高于夏季。温度、pH、叶绿素a均对浮游植物和浮游动物产生影响,CODMn仅对浮游植物产生影响,且呈显著相关(P<0.05)。  相似文献   

4.
五里湖湖滨带水体富营养化程度的灰色聚类法评价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通过监测五里湖湖滨带水体2007年全年的水质状况,将各水质监测指标进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选定总磷(TP)、总氮(TN)、化学需氧量(CODMn)、氨氮(NH4^+-N)四项指标作为聚类指标,参照中国湖泊富营养化评价标准,将富营养化分为4个级别作为4个灰类,将指标监测数据和灰类值进行无量纲化处理后,通过灰色聚类法对五里湖水体春、夏、秋、冬4季及年均的富营养化程度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2007年一年内,五里湖湖滨带水体都处于富营养(Ⅲ)级状态。通过对评价结果进行分析和探讨,揭示了五里湖富营养化发展的趋势,为今后五里湖环境保护和水体富营养化治理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5.
采煤塌陷区水体生物多样性调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郭友红 《中国农学通报》2010,26(10):319-322
通过对采煤塌陷区水体包括塌陷积水区、精养鱼塘、网箱养鱼区这3种水域的生物多样性进行调查分析,结果表明,煤炭开采引起的塌陷区水体具有如下特征:采煤塌陷区水体目前均处于富营养化水平,为严重污染状态,各水体的物种丰富度都比较低,个体分布不均匀,影响塌陷区水体浮游植物的主要因素是所处地域塌陷积水前的耕地养分情况。  相似文献   

6.
微山湖典型水域营养盐分布及富营养化评价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为了明确微山湖水体营养盐分布及其富营养化水平现状,笔者根据2010年4月对微山湖3个典型水域营养盐监测数据,分析了微山湖营养盐空间分布特征,并应用卡尔森营养状态指数法和潜在性富营养化评价模式对研究水域富营养化现状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总磷、磷酸盐、总氮、硝酸盐氮、氨氮、叶绿素a含量均表现为:入湖河道> 湖中航道>养殖区;透明度表现为:养殖区>入湖河道>湖中航道。入湖河道、湖中航道和养殖区的卡尔森营养状态指数均值分别为63.0、61.8和52.0,入湖河道和湖中航道为重度偏中度营养水平,养殖区为中度偏重度营养水平;潜在富营养化评价表明:除S1站位为富营养,S5站位为磷中等限制潜在性富营养外,其他站位均为磷限制潜在性富营养水平。  相似文献   

7.
分区池塘中浮游生物的分析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李林春 《中国农学通报》2012,28(29):104-108
为了净化水质,改善底层鱼类的生长繁殖环境。本试验采用分区池塘的养殖模式,并对分区池塘与普通池塘中的浮游生物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显示:关于浮游动物,就种类而言,1、2号池塘中的浮游动物有42种,隶属于4门;3、4号池塘中的浮游动物有43种,隶属于4门。4口池塘间没有明显的差异,均是原生动物和轮虫的种类数居多;其次是枝角类、桡足类最少;就密度和生物量而言,4口池塘差异显著,其中2号池塘(传统池塘)浮游动物的数量和生物量最多,3号池塘(分区池塘)浮游动物的数量和生物量最少。关于浮游植物,就种类数而言,4口池塘没有明显的区别,4口池塘中的浮游植物均有43种,隶属于7门。优势度排序为:绿藻门>硅藻门>蓝藻门>其他。其中,黄藻门、隐藻门、甲藻门、裸藻门占据的比例相当,均为2.0%;就其密度和生物量而言,4口池塘间存在显著性的差异,不同的采样日期内,均是2号池塘中的浮游植物的丰度和生物量最高,最低是3号池塘。结果表明:分区池塘中的浮游生物量明显小于传统池塘,比较适合于喜水质清瘦的鱼类养殖。  相似文献   

8.
为了更好地了解长江安徽-江苏段浮游植物资源现状,并为该江段的生态环境评价和综合开发利用提供一定科学依据。根据种类组成、数量分布、生物量分布以及Mcnaughton优势度指数等多项生物学指标,分析浮游植物群落结构,并应用聚类分析法研究长江安徽-江苏段浮游植物的空间分布特征。结果表明:2009年秋季,长江安徽-江苏段共检出绿藻(Chlorophyta)、硅藻(Bacillariophyta)、蓝藻(Cyanophyta)、裸藻(Euglenophyta)、隐藻(Cryptophyta)5门27种;其中,硅藻种数最多,16种,占浮游植物总种数的59.3%;其次是绿藻,6种,占浮游植物总种数的22.2%;之后分别是蓝藻、隐藻、裸藻,分别为2、2、1种,分别占浮游植物总种数的7.4%、7.4%、3.7%;浮游植物优势种为巴豆叶脆杆藻(Fragilaria crotonensis)、意大利直链藻(Melosira italica)、隐头舟形藻(Navicula cryptocephala)、小环藻(Cyclotella)以及尖尾兰隐藻(Chroomonas acuta);长江安徽-江苏段浮游植物数量变化在5.68×104~7.08×104 cells/L之间,平均为6.01×104 cells/L,生物量变化在30.43~34.73 μg/L之间,平均为32.46 μg/L;与以往的研究相比,长江江苏段浮游植物种类数减少,数量和生物量上升,说明长江江苏段的水质恶化,但浮游植物群落结构未发生明显变化,仍以硅藻为主要优势种,显示出长江江苏段水质的恶化程度尚不严重。浮游植物相似性聚类分析显示,长江安徽-江苏段的浮游植物群落结构大致聚为2类,南京、芜湖、江阴3站聚为一类,铜陵、安庆站聚为一类。  相似文献   

9.
千岛湖水环境综合评价、预测及防治对策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依据千岛湖水质的实际监测资料,采用计算承栽率的方法对千岛湖水质情况进行分析,采用基于熵技术的灰色综合评价法及Borda评分法对千岛湖各监测站水质进行综合评价,采用GM(1,1)对近5年的水质变化趋势进行分析以及对未来5年内水质进行预测。结果表明,千岛湖水质除了总氮常年超标外.其余指标均达到国家“二类水”标准,大坝水域、三潭岛及姥山附近水质最好,街口附近水域水质最差.近5年水质变化趋势较稳定。最后提出千岛湖流域水环境防治的主要措施和建议,可以进一步降低污染物水平.保障其综合效益的发挥。  相似文献   

10.
城市水域生态景观设计探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文章对城市水域环境特征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利用生态学原理,通过自然河岸保护与整治、水质保护与净化、乡土植物应用与修复、加强亲水设计等方法,着眼于水域生态系统维护与恢复而进行城市水域景观规划的途径。  相似文献   

11.
为充分了解鲥鯸淀浮游植物群落结构及其与环境因子之间的关系,采用物种相似性指数、均匀度指数、多样性指数等指标分析2018年秋季鲥鯸淀浮游植物的群落结构特征。结果表明:鲥鯸淀检出绿藻(Chlorophyta)、硅藻(Bacillariophyta)、蓝藻(Cyanophyta)、裸藻(Euglenophyta)、隐藻(Cryptophyta)、甲藻(Pyrrophyta)6门99种,浮游植物的数量在3.68×107~8.22×107 cells/L,生物量在18.96~200.9 mg/L;各采样点相似性指数变化在0.26~0.52,介于轻度相似和中度相似,相似性较低;优势度分析显示值在0.07~0.31,该水域浮游植物优势度较低,种类较多;多样性和均匀度分析结果分别在4.05~4.82与0.7~0.85,表明该地区秋季浮游植物群落结构较稳定;水体综合营养状态指数值(TLI值)表明该地区处于轻度富营养与中度富营养状态之间,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以氮、磷为主的环境因子影响着浮游植物群落结构的变化。鲥鯸淀秋季水体呈中度富营养状态,浮游植物群落结构较稳定,氮、磷为主的营养元素对浮游植物群落结构的变化有较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The population structure and diversity of plankton in the wetland of Qilihai in Tianjin was investigated in May, July and September, 2012 by fi eld investigation and sampling examination.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re were 44 species of phytoplankton belonged to 6 phyla, including 11 species of Cyanophyta, 18 species of Chlorophyta, 8 species of Bacillariophyta, 4 species of Euglenophyta, 1 species of Pyrrophyta and 2 species of Cryptophyta. There were 13 genus and 22 species of zooplankton, among which 4 genus and 4 species belonged to Cladocera; 2 genus and 2 species belonged to Copepoda; 7 genus and 16 species belonged to Rotifera. The investigation results of density and biomass of plankton in May, July and September showed that the density and biomass of phytoplankton was shown as September>July>May, and that of zooplanktonic was shown as May>September>July. In addition, the diversity of phytoplankton and zooplanktonic were evaluated using Shannon-Wiener index, and the results demonstrated that the phytoplankton species were rich in May, July and September, while the zooplanktonic species were poor in May and general in July and September. There were explicit relationships between the diversity characteristics of plankton and nutrient pollution which caused water eutrophication, and the extent of water eutrophication in the different months was also shown as May>July>September.  相似文献   

13.
利用2018年6月—2019年5月对松雅湖国家湿地公园5个样点水质的月监测数据,分析松雅湖湿地水质时空分布特征,并应用修正的卡尔森营养状态指数法(TSI)对该区域的水质富营养化现状进行评价。结果表明:(1)松雅湖湿地水溶解氧(DO)平均含量为8.93 mg/L,处于富氧状态,平均pH 8.2,基本呈弱碱性;(2)总氮(TN)、总磷(TP)的平均浓度分别为0.98、0.062 mg/L,TN的变化趋势与氨氮(NH3-N)基本一致,呈现出夏季高、冬季低的季节变化趋势,各采样点间叶绿素a(Chla)浓度相差较大;(3)5个采样点的水质富营养化状态各有差异,表现为富营养化程度由轻到重分别是:2#水治理B区<3#水治理C区<1#湿地出水口<4#礼乐广场<5#湖区中央香岛,2#样点表现为中营养,其余样点均为富营养;(4)水质富营养化状态的季节变化特征为:夏季>秋季>冬季>春季,四季综合营养状态指数差异不明显(P<0.05);(5)TSIM与DO、pH、TN均有显著正相关(P<0.01),与Chla呈显著负相关(P<0.05),与TP、NH3-N的相关性不显著。  相似文献   

14.
为了掌握多营养层次养殖的海水池塘浮游植物群落变动情况,并为优化池塘养殖模式和生态调控提供科学依据,在海水池塘“鱼-虾-贝”多营养层次养殖期间,定期进行采样检测,分析水体浮游植物群落及其与营养盐含量的相关性。结果显示,养殖池塘浮游植物种类数高于自然海域,池塘浮游植物细胞密度除养殖初期部分稍低外,养殖中后期均高于自然海域。养殖初期池塘水体浮游植物以中肋骨条藻(Skeletonema costatum)为优势种,中期以锥状斯克里普藻(Scippsiella trochoidea)为绝对优势种,后期以中肋骨条藻、米氏凯伦藻(Karenia mikimotoi)、锥状斯克里普藻为主要种。池塘浮游植物种类多样性指数(H’)、均匀度指数(J)波动明显大于自然海域。池塘浮游植物群落呈现由硅藻占优势向甲藻占优势演替的趋势,而自然海域均以硅藻占绝对优势。米氏凯伦藻细胞密度与活性磷酸盐含量极显著相关。  相似文献   

15.
为掌握适合鱼类生长的水流条件,对国内外现有的鱼类在不同水流条件下的行为特征及生理代谢进行了系统性的回顾,分析了水流对水质的影响,对比了不同鱼类受水流刺激导致的行为上的差异,并从鱼类生理代谢角度分析了水流对鱼类的影响。结果表明:鱼类能够承受的最大流速一般与体长(Body length, BL)有关,较低的水流速度(<0.5 bl/s)对鱼类无显著性影响,较高的水流速度(>2 bl/s)对鱼类的行为、存活率和生理代谢产生较大的负面影响,而中等的水流速度(0.5~2 bl/s)适合鱼类的生长,能够提高鱼体免疫力,增强鱼体抗氧化水平。针对当前鱼类耐受流速的研究进行展望,从实验角度进行优化,以期获得更加准确的生长-流速曲线。  相似文献   

16.
浮床栽培空心菜对罗非鱼养殖池塘水体中氮和磷的控制   总被引:15,自引:6,他引:9  
摘要:总氮和总磷一直被认为是引起水体富营养化的重要因子,而氨氮和亚硝酸盐氮是养殖过程中引起鱼类疾病的关键环境因子。本试验利用PVC管构建浮床,研.究了浮床栽培空心菜对罗非鱼养殖池塘水体中氮和磷的控制效果。数据表明,在试验后期,池塘水体中总氮水平降至淡水养殖池塘废水排放二级标准,而总磷水平达到地表水环境质量二类标准,氨氮的水平控制在1mg/L以下,而亚硝酸盐氮水平则控制在0.1mg/L以下。从各处理组对污染物的去除情况来看,空心菜种植时间与种植面积均与氮、磷的去除效果呈现较好的正相关关系,种植时间越长(>60d),种植面积与去除效果的正相关性越明显。结果表明,在集约化养殖池塘中采用浮床栽培空心菜能够对氮和磷实现有效的控制,并且空心菜浮床覆盖率为20%时比10%和15%处理组更具有经济效益。该试验为淡水池塘罗非鱼的健康养殖提供了一个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7.
中国淡水池塘养殖面临的环境问题及对策   总被引:9,自引:6,他引:3  
传统的集约化池塘养殖废水排放势必会加剧周围水域的富营养化程度,环境问题已成为中国淡水池塘养殖发展的瓶颈之一。为解决这个难题,国内外学者尝试了原位的和异位的池塘生态环境修复技术,其中具有代表性的是“鱼-菜”共生和循环水养殖模式。前者虽然增加了额外的经济、生态收入,但难以实现池塘产排污系数的绝对为零,而后者虽然能够实现水资源的循环利用,但考虑到经济、土地成本,很难有大面积的净化配置。养殖池塘水体上层种菜,养殖废水排入人工湿地,将原位与异位修复技术结合起来,建立淡水池塘生态合作养殖模式,是中国池塘养殖所面临环境问题的有效解决途径之一。渔民合作社是水产科技集中体现的平台,将中国已发展成熟的养鱼合作社,从“经济合作”、“信息合作”推向“生态合作”也是水产养殖业发展的趋势。  相似文献   

18.
水蕹菜对富营养化养殖水的净化作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检测水蕹菜对富营养化水的净化能力,将水蕹菜漂浮栽培于富营养化水中,分析不同时间水质的变化。结果表明,漂浮栽培水蕹菜的水中,富营养化成分起初快速下降,20d后下降变缓,到40d时,化学需氧量降低了63.43%,总氮、硝态氮、铵态氮分别下降了67.63%、69.78%和75.75%,总磷、磷酸盐分别下降了62.24%和75.31%。水蕹菜生长速度在20d后开始下降。水蕹菜能有效净化富营养化养殖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