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本文以我们的前期研究为基础,综述蔗茅(Erianthus fulvus)野生种的一些特异性状及其在甘蔗育种中的利用价值.对蔗茅花粉进行低温贮存,克服其与甘蔗花期不遇的障碍,获得两个杂交组合共310株实生苗.采用染色体计数和RAPD分子标记的方法鉴定杂种F1代真实性.结果表明,供试材料杂种01/47、01/85、01/120的2n=79-82,染色体遗传方式为"n+2n";用110个随机引物进行RAPD扩增,63个引物可获得双亲的RAPD多态性,其中3个引物(OPC-19、OPE-2、OPF-4)可在杂种01/64和01/120的 RAPD扩增标记中显示出双亲的特征谱带,分别为父本3500bp和母本1300bp、父本1350bp和母本900bp、父本550bp和母本900bp.本研究探索杂种实生苗早期鉴定的可行之法,为分子标记辅助选择(MAS)、缩短甘蔗育种年限奠定工作基础.  相似文献   

2.
斑茅割手密杂种后代真实性鉴定及遗传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斑茅GXA87-36(♀)与割手密GXS79-9(♂)杂交获得的经形态鉴别为真杂种的后代材料GXAS07-6-1 (斑茅割手密杂合体)及其双亲为材料,利用体细胞染色体计数以及SSR、SRAP分子标记对杂种进行真实性鉴定,并利用SRAP分子标记对斑茅GXA87-36、割手密GXS79-9及其杂种后代遗传位点的传递进行分析。结果表明, GXA87-36体细胞染色体数为2n=60,GXS79-9体细胞染色体数为2n=64,其杂种GXAS07-6-1染色体2n=62,其杂交的染色体遗传方式为n+n;筛选出3对SSR引物和5对SRAP引物可分辨后代的真伪;利用71对SRAP引物扩增后代和双亲,检测到1 095个遗传位点,多态性位点数为800;母本有279个位点,其中有 79 %传递给其后代;父本有439个位点,其中有73%传递给后代;用NTSYS-pc2.10e软件计算Jaccard遗传相似系数,双亲间为0.474,后代与母本、父本间分别为0.696、0.752,表明后代GXAS07-6-1偏向父本遗传。  相似文献   

3.
利用RAPD随机引物和斑茅5S rRNA间隔序列(ITS)引物对斑茅与甘蔗的杂种F1、F2代进行了分子鉴定,获得了与含有斑茅血缘有关的RAPD分子标记3个及5S rRNA间隔序列标记1个;其中,5S rRNA间隔序列标记可用于斑茅杂种后代碱法DNA模板的快速检测.  相似文献   

4.
利用RAPD随机引物和斑茅5SrRNA间隔序列(ITS)引物对斑茅与甘蔗的杂种Fl、F2代进行了分子鉴定,获得了与含有斑茅血缘有关的RAPD分子标记3个及5SrRNA间隔序列标记1个;其中,5SrRNA间隔序列标记可用于斑茅杂种后代碱法DNA模板的快速检测。  相似文献   

5.
加拿大披碱草和老芒麦及其杂种F1,F2的RAPD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随机扩增多态性DNA技术(RAPD)对加拿大披碱草和老芒麦及其杂种F1,F2做了比较分析。旨在用分子标记方法探索亲本加拿大披碱草与老芒麦及其远缘杂种后代的遗传关系,为后期育种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两亲本加拿大披碱草和老芒麦之间的亲缘关系较近,杂种F1主要表现为互补双亲的RAPD扩增带,同时还丢失了双亲部分的RAPD扩增带,杂种F1的多态性条带有偏向母本遗传的倾向;F1是真正的杂种;F2的多态性条带表明:F2与父母本的遗传距离相差不大,略偏向母本。亲本与杂种F1,F2的RAPD扩增带表型均具有一定的差异,RAPD遗传标记可用于杂种鉴定和目标性状植株的检测。  相似文献   

6.
黄瓜自交系及其F1的RAPD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RAPD标记方法,从分子水平上探测了黄瓜亲本自交系与其杂种F1的遗传差异。用30个引物对11个黄瓜基因型进行了扩增,共检测出234个位点,其中多态性位点167个,占总位点的71.37%,每条引物可扩增2~17条带,平均每条引物产生7.25条带。根据RAPD遗传距离进行分析,杂种F1偏向母本自交系遗传:由亲本自交系间遗传距离可见,黄瓜亲本自交系间的遗传距离为0.123~0.164,说明黄瓜是一种遗传变异较小的蔬菜。作为父本,津研7号自交系与宁阳大刺自交系相比,子代更加继承了津研7号自交系的遗传特性。以上结果与田间性状表现相符。RAPD标记用于黄瓜遗传差异的研究切实可行,其结果可用于育种过程中的亲本选配和分子标记辅助选择。  相似文献   

7.
甘蔗与蔗茅杂交F2BC1代的染色体遗传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更有效的将蔗茅杂交后代应用于现代甘蔗新品种的选育及对旧有甘蔗品种进行改良提供科学依据,采用压片法制备甘蔗与蔗茅(2n=20)杂交的F2及F2BC1子代及其亲本材料的染色体玻片,对其杂交获得的F2及F2BC1世代材料进行染色体数目的传递分析,以探索其染色体传递机制。结果表明,各后代材料的体细胞染色体数目均不恒定;双亲染色体在F2代04/14中以“2n+n”方式进行传递,在F2BC1代中均以“n+n”的方式进行传递。研究结果可为这些材料在甘蔗育种中的进一步利用提供细胞学依据。  相似文献   

8.
滇蔗茅是甘蔗重要的近缘植物资源,在甘蔗种质创新和遗传改良中具有重要利用价值。为了鉴定甘蔗与滇蔗茅远缘杂交F_1、BC_1真实性后代种质并探明其遗传物质组成,本研究对远缘杂交组合亲本和后代材料进行了形态学观察、染色体计数、核型分析和染色体荧光原位杂交(genomic in situ hybridization,GISH)分析。结果:(1)表型鉴定结果显示,F1叶片具父本滇蔗茅特征,BC1后代叶片则趋于甘蔗品种。BC1的节间长度和株高表现出一定的杂种优势,茎径和锤度则逐渐趋于甘蔗品种(ROC10);(2)细胞学鉴定结果显示:父本云南95-20 2n=30,核型属2B类型。F1云野03-316 2n=54,属2B类型;3个BC1后代材料2n均为110,其中云野06-278属2B类型,云野06-277和云野06-279属2C类型。(3)GISH结果:在F1和3个BC1材料中均检测到15条滇蔗茅野生种外源染色体,但没有检测到重组染色体。以上结果表明F1和BC1是真实的杂交后代种质,杂交过程染色体遗传方式分别为n+n和2n+n。本研究可为滇蔗茅有利基因向甘蔗转移提供细胞学证据,为滇蔗茅在甘蔗杂交创新中利用方式的制定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栽培番茄与秘鲁番茄种间杂种的DNA指纹鉴定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本研究在胚珠培养获得秘鲁番茄与栽培番茄的种间杂种的基础上,利用分子标记技术从DNA水平上分析亲本及杂交后代间的遗传差异性和相似性。通过2个随机引物的RAPD指纹分析发现4个胚培养植株具有一致的RAPD指纹,杂种继承了双亲的特征谱带。利用19个随机引物、2对RGA引物和1对SRAP引物进行分子标记分析,共产生了319个标记位点,这些标记在双亲及杂种中的分布表现了6种模型,统计分析表明种间杂种整合了栽培番茄和秘鲁番茄的遗传信息,杂种的230个位点中包含了30.4%的栽培番茄特有信息、20.9%秘鲁番茄特有信息、46.5%共有信息;种间杂种与母本栽培番茄的基因组相似性达72.5%,而与秘鲁番茄的基因组相似性为50.8%,杂种明显偏向母本栽培番茄。  相似文献   

10.
干滟  曾凡亚  赵云  王茂林 《作物学报》2001,27(6):722-728
用100个随机引物对"蜀杂6号”父、母本进行RAPD扩增,选出5个能在父、母本中产生多态性扩增的引物.在杂种F1代中验证它们的特异性和稳定性,从中筛选出能从杂种F1代中稳定扩增"蜀杂6号”父、母本特异标记的随机引物GE204和GE222,并对它们扩增的父、母本特异标记片段进行克隆和测序.根据测序结果设计的特异序列扩增引物,将"蜀杂6  相似文献   

11.
用RAPD和SSR分子标记鉴定小金海棠F1代 杂种实生苗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小金海棠(Malus xiaojinensis)具有多种抗逆特性,是苹果属植物中一种珍贵的野生种质资源。由于小金海棠具有无融合生殖特性,早期准确、快速、有效地鉴定其F1代杂种实生苗对于研究利用其众多抗逆基因具有重要意义。RAPD技术是现有鉴定果树杂种实生苗最为简单、快速和有效的分子标记技术,但RAPD技术本身存在一定的不稳定性。笔者对小金海棠和山荆子(M. baccata)F1代杂交实生苗79个单株进行了RAPD分析,并用SSR标记对RAPD标记的初步鉴定结果进行了进一步的验证。结果显示,RAPD标记鉴定出的杂种实生苗有72.2%得到SSR标记的证实。研究的结果还表明,“叠加”和“新带”两种RAPD带型,结合RAPD标记特异位点数可以为小金海棠F1代杂种实生苗提供可靠的鉴定依据。研究为利用RAPD技术早期快速鉴定果树杂种实生苗提供了新的信息和依据。  相似文献   

12.
以耐湿涝瓠瓜材料JZS和不耐湿涝材料T2002及其杂交F2群体为材料,选择湿涝条件下不定根数目作为耐湿涝鉴定指标,分析瓠瓜耐湿涝特性遗传规律,并采用集团混合分离分析法筛选相关分子标记。结果表明,瓠瓜亲本JZS的耐湿涝特性由1对显性单基因控制,F1的不定根数目比耐湿涝亲本JZS增多,表现出超亲优势。在600个RAPD和100对瓠瓜SSR引物中,共有18个引物(14个RAPD和4对SSR)在双亲中显示多态性。最终筛选到瓠瓜SSR引物S87/88,在双亲及基因池间稳定扩增出片段大小为230 bp的差异条带。通过F2153个单株验证,确定表型调查耐湿涝结果与分子标记S87/88鉴定结果相关性极显著(相关系数0.78),利用Mapmaker 3.0软件对分子标记与表型结果进行连锁分析,S87/88与瓠瓜耐湿涝相关的不定根数目基因的连锁距离为8.8 cM,为进一步利用分子辅助育种加速耐湿涝瓠瓜新品种的选育提供有效标记。  相似文献   

13.
本研究以亚洲棉为母本,野生瑟伯氏棉为父本进行远缘杂交,成功获得不育杂种F1。并对该杂种进行形态学和SSR分子标记鉴定。杂种植株生长受阻,不现蕾,叶型间于双亲之间。SSR结果表明,杂种中既能扩增出父母本带,也有父母本没有的新带,统计分析得出杂种中母本遗传成分占39.47%,父本占42.11%,重组带占18.42%,表明杂种形成过程中父母本染色体进行了重组和片段交换。形态和分子鉴定结果都表明了杂种的真实性。本研究为进一步合成人工异源四倍体提供了有价值的材料。  相似文献   

14.
通过RAPD分子标记方法,对加拿大披碱草×老芒麦的杂种F_1进行了鉴定,结果表明:F_1是真杂种,而且F_1的遗传物质偏向母本加拿大披碱草;双亲的亲缘关系相对较远;RAPD可快速灵活检测杂种的纯度.  相似文献   

15.
根据斑茅ITS区序列设计编号为EF1/ER1和编号为EF2/ER2的两对引物,经在甘蔗及其近缘属植物间ITSPCR扩增,证明这两对引物是斑茅特异引物,其中引物EF1/ER1在斑茅多态性研究中扩增出5种带型,而引物EF2/ER2扩增出3种带型;同时,利用这两对引物对甘蔗(拔地拉)与斑茅杂交的9个F1,甘蔗斑茅真实杂种(崖城96-66、96-46)与CP84-1198的36个BC1以及崖城95-41与内江57-416的12个BC1,15个曾被认为具有斑茅血缘的品系进行分子鉴定,结果表明,两对引物的鉴定结果基本一致,其中对斑茅F1的分子鉴定结果与前人(沈万宽)的同工酶鉴定结果相一致,对15个曾被认为具有斑茅血缘的品系进行鉴定结果显示大部分品系为假杂种。  相似文献   

16.
《分子植物育种》2021,19(17):5669-5677
为了更好地利用甘蔗野生种蔗茅(Erianthus fulvus Ness.)的抗逆相关基因,并为转基因甘蔗抗逆育种提供可靠的候选基因。本研究利用电子克隆和RT-PCR的方法在蔗茅野生种‘蔗茅99-2’中克隆到一个干旱诱导表达基因,并命名为FfNAC (GenBank登录号:MT499790)。生物信息学分析表明,FfNAC基因ORF长度为765 bp,共编码254个氨基酸,具有一个保守的NAM结构域。编码的蛋白以无规则卷曲和α-螺旋为主,没有信号肽,具有多个磷酸化位点,没有跨膜结构。本研究为深入研究蔗茅干旱胁迫的分子调控机制和转基因甘蔗抗旱育种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7.
大白菜和黑芥种间杂种的获得及鉴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丰富大白菜的抗病基因类型,特别是培育根肿病抗性种质,以品质优良的大白菜(Brassica campestris L.pekinensis)自交系为母本,具有黑腐、根肿病抗性的野生黑芥(B.nigra)为父本,通过种间杂交,获得了13株杂种植株.利用形态学、细胞学和分子标记3种方法对杂种进行了鉴定,并分析了杂种的花粉活力及其育性.结果表明:杂种表型介于白菜和黑芥双亲之间,SRAP分子标记结果的聚类分析表明杂种在DNA水平上更趋向于白菜母本.F1雄蕊发育不好,花粉育性低,13株杂种中,仅获得杂种H4的回交后代.杂种H4的部分细胞染色体数目超过18条,约48%的细胞染色体数目为26条,超过了预期杂种染色体的数目.不育F1植株染色体数目等于和少于18条,结果提示杂种育性和细胞染色体数目有一定关系,染色体数目的增加提高了杂种的育性.  相似文献   

18.
Pm21具有强抗白粉病特性,位于簇毛麦6V染色体短臂(6VS)上。染色体分析和白粉病抗性检测表明,Pm21在受体小麦内是稳定遗传的。筛选与Pm21相连锁分子标记,在小麦抗白粉病辅助选择育种上有重要意义。利用RAPD和AFLP分子标记方法,对簇毛麦6V染色体和含有6V的小麦-簇毛麦代换系、6VS的易位系6AL/6VS、6DL/6VS进行分子标记筛选,以分析位于6VS上的分子标记及其与Pm21的关系。RAPD检测表明,OPK08910特异片段存在于含簇毛麦6V染色体的代换系(6A/6V)、易位系(6AL/6VS,6DL/6VS)和簇毛麦中。AFLP检测显示,PstⅠ+AGG / MseⅠ+CAC、PstⅠ+ACC / MseⅠ+CCT和PstⅠ+ AAG / MseⅠ+CGC 共3对引物分别可以在6A/6V、6AL/6VS、6DL/6VS和VV中扩增出264 bp、218 bp和232 bp特异带,并与抗白粉病基因Pm21共分离,因此,上述来源于6VS上的4个新的分子标记,可作为源自簇毛麦Pm21基因的选择标记,用于小麦抗病育种。  相似文献   

19.
百合杂交育种工作中,只有确定杂种的真实性,才能确定杂交工作是否成功。利用ISSR-PCR分子标记方法对5个亚洲百合系内杂种进行鉴定,建立了百合ISSR最佳扩增反应体系,从15个ISSR引物中筛选出了2个多态性引物,共扩增得到29条DNA条带,其中多态性条带24条,占总条带数的82.76%。结果表明,5个杂种多数条带和亲本共有,出现双亲相加性带型,或双亲各自特有条带,部分杂种出现双亲均没有的条带从这些特异的带型,我们可初步鉴定杂种的真实性。实践证明,ISSR分子标记,是百合杂交育种中杂种检测的快速简便手段。  相似文献   

20.
DNA分子标记是继形态标记、细胞标记和生化标记之后发展起来的一种新的较为理想的遗传标记,在甘蔗育种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DNA分子标记包括: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RFLP)、随机扩增多态性DNA(RAPD)、扩增片段长度多态性(AFLP)、简单重复序列(SSR)、染色体或基因组原位杂交(GISH)、荧光原位杂交(FISH)等。本文对植物DNA分子标记的原理、特点及其在甘蔗种属鉴定、遗传多样性分析、分子图谱构建及病害分子诊断等方面的研究进行简要的概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