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赤眼蜂在蔬菜病虫害防治上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赤眼峰属于膜翅目赤眼蜂科,可寄生于鳞翅目、半翅目、直翅目等10个目200多个属400多种昆虫卵内,在我国已成为应用面积最大、防治害虫最多的一类天敌。目前赤眼蜂的防治对象有20多种农林作物的60多种害虫,主要有玉米螟、棉铃虫、黏虫、黄地老虎、草地螟、菜粉蝶、  相似文献   

2.
<正>山西省农作物病虫测报站根据2012年草地螟越冬基数调查和近期各地灯下诱蛾情况,结合周边省草地螟发生动态及本省夏季气候预报综合分析,今年本省一代草地螟幼虫总体为偏轻,局部中等发生。防治意见:在草地螟成虫发生区安装频振式杀虫灯、黑光灯等诱杀成虫,降低越冬虫  相似文献   

3.
<正>山西省农作物病虫测报站根据上年草地螟越冬基数调查和近期各地灯下诱蛾情况,结合周边省草地螟发生动态及全省夏季气候预报综合分析,预计一代草地螟幼虫在全省总体为偏轻,局部中等发生。防治措施:1.高度重视,密切关注各地要加强对草地螟成虫蛾量的监测,根据蛾量和卵巢发育进度,及时发布短期预  相似文献   

4.
影响草地螟一代幼虫发生的关键气象因子及指标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对草地螟各个虫态时期发生量与气象因子的相关分析,确定了影响草地螟一代幼虫发生的关键期、关键气象因子及其指标。结果表明,草地螟一代幼虫的发生必须具备以下两个条件:一是有足够多的越冬代成虫基数;二是越冬代成虫产卵孵化期间气象条件适宜。在越冬代成虫基数足够多的前提下,影响草地螟一代幼虫发生的关键期是越冬代成虫蛾峰出现后10d,影响的关键气象因子是温度。当蛾峰出现后10d平均气温低于18℃,或者蛾峰出现后10d平均最低气温低于13℃都将明显抑制草地螟成虫产卵,因而不利于草地螟一代幼虫的发生;而蛾峰出现后10d平均气温在22-24℃之间则有利于草地螟成虫产卵,有利于草地螟一代幼虫的发生。研究结果为预测草地螟一代幼虫发生趋势,从而提前做好相应防治准备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玉米象生物生态学及防治技术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玉米象(Sitophilus zeamais Motschulsky)属鞘翅目(Coleoptera)象甲科(Curculionidae),是一种重要的仓储物初期性害虫,被列为头号毁灭性贮粮害虫。从温度、湿度和营养对玉米象生物学特性的影响及防治现状总结了目前的研究进展,从玉米象种群变动规律、开展玉米象种群危害模型的组建、重视玉米象无公害防治技术等角度指出了玉米象今后的研究重点,为更系统地防治玉米象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6.
从近日在山东省东营市举行的农业科技提升行动“飞蝗综合防治示范现场会”上获悉,国家科技攻关计划“飞蝗、草地螟和鼠害监测预警及持续控制技术研究与示范”组织实施一年来,我国农业科技专家已成功研制了一批飞蝗防治新产品和飞蝗综合防治技术体系和治理模式,在飞蝗综合防治领域取得多项重要成果。  相似文献   

7.
<正>7月14日~15日,全国农技中心在宁夏回族自治区银川市召开了下半年全国农作物重大病虫害发生趋势会商会,来自西北、华北和东北草地螟发生省(区、市)植保站、中国农科院植保所和国家气象中心等单位的技术人员和专家,对二代草地螟发生作了趋势预测。根据草地螟虫源量、寄主生长和天气条件等因素综合分析,预计全国草地螟二代幼虫总体为轻发生,农田及  相似文献   

8.
通过1989、1996年对草地螟吊飞和脂肪含量的研究表明:(1)草地螟是迁飞性害虫。与稻纵卷叶螟等三种水稻害虫相比较,其飞行能力较强且以3日龄蛾最甚;(2)草地螟飞行时消耗体内脂肪;(3)经测试脂肪含量证明,1987年内蒙古呼伦贝尔盟三个旗(县)峰期蛾不是由西部越冬基地四子王旗迁飞去的。  相似文献   

9.
草地螟吊习及脂肪含量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1989、1996年对草地螟吊飞和脂肪含量的研究表明;(1)草地螟是迁飞性害虫。与稻纵卷叶螟等三种水稻害虫相比较,其飞行能力较强且以3日龄蛾最甚;(2)草地螟飞行时消耗体内脂肪;(3)经测试脂胲含量证明,1987年内蒙古呼伦贝尔盟三个旗峰期蛾不是由西部越冬基地四子王旗迁飞去的。  相似文献   

10.
基于区间数的评估模型在草地螟灾损评估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定量评估草地螟对农作物产量的影响,利用区间数,建立了草地螟灾害损失评估模型。针对灾损评估中很难获得精确的灾损数据和灾害评估指标等级区间化的特点,利用内蒙古历史上10次草地螟危害年份,通过区间数定义、评估指标的建立和灾害等级的确定,构建了草地螟灾害损失评估模型。通过计算综合相对距离测度,对草地螟危害造成农作物产量的损失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评估模型对数据的采用较为灵活、计算过程简单、结果较为客观,可尝试应用于草地螟灾害损失评估实践。  相似文献   

11.
寄主植物对草地螟幼虫的营养利用和中肠酯酶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分别用藜(Chenopodium album L.)、大豆(Glycine max L.)、苜蓿(Medicago sativa L.)、甜菜(Beta vulgaris L.)和向日葵(Helianthus annuus L.)饲养草地螟,测定不同食料植物对草地螟幼虫的营养利用及中肠酯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取食灰菜的3龄幼虫,其相对生长率(0.91)、近似消化率(63.89%)显著高于取食大豆、苜蓿、甜菜和向日葵的;取食灰菜、大豆的食物利用率(分别平均为24.65%、24.96%)、食物转化率(分别平均为38.70%、41.41%)之间差异不显著;取食苜蓿的食物利用率(10.63%)和食物转化率(25.89%)显著低于取食其余4种植物的。取食大豆的5龄幼虫其体内血淋巴中的蛋白质含量显著高于取食其余4种植物的;取食向日葵的5龄幼虫其中肠的蛋白质含量显著高于取食其余4种植物的;取食灰菜和大豆的中肠酯酶比活力显著高于取食其余3种植物的。这些研究结果显示,灰菜是草地螟的最适宜寄主,其次分别为大豆、甜菜、向日葵、苜蓿。  相似文献   

12.
草地螟对寄主植物及其粗提物的选择行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筛选对草地螟具有引诱效果的寄主植物,采用“Y”型嗅觉仪、取食选择及产卵选择法进行了草地螟对灰菜、大豆、苜蓿、向日葵和甜菜的选择行为。结果显示:幼虫喜欢选择取食灰菜;成虫产卵偏好性顺序为:灰菜>大豆>苜蓿>向日葵>甜菜。与对照相比,灰菜、大豆、苜蓿和向日葵的粗提物对雌成虫均具有显著的引诱作用。两两比较时,灰菜粗提物的引诱作用与其他4种植物的粗提物相比均达到显著水平。灰菜及其粗提物对草地螟具有明显的引诱效果。  相似文献   

13.
2010年中国草地螟轻发年份的新特点与成因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曾娟  姜玉英 《中国农学通报》2011,27(18):273-281
为揭示草地螟在中国北方农牧区发生危害的年度间变化规律,探明轻发年份的成因和警示意义,通过10个主发省份多个监测点规范连续、广泛系统的测报调查及历史数据比对,得出以下结论:2010年草地螟发生面积是第三个暴发周期以来最小的一年,在这一轻发年份中,出现了山西北部一代成虫集中迁入、二代幼虫局部成灾,新疆阿勒泰地区首见二代幼虫和越冬茧等新的特点。分析讨论了2010年北方大部农牧区草地螟轻发的主要原因有:2009年境内越冬虫源量少,2010年春季无大规模境外虫源迁入,且大部地区气候和生态条件不适于草地螟的发生。重点指出了境外虫源和小生境条件对山西等地草地螟异常发生的影响,新疆阿勒泰地区发现二代幼虫和越冬茧的意义,虫源保留地对草地螟种群延续的作用以及在轻发年份加强监测和研究工作的理由。  相似文献   

14.
通过2年多点广泛和系统的田间调查和观察,结合以往调查结果,确定了草地螟取食和产卵植物种类、方式,阐述了不同地区间、幼虫不同龄期时,草地螟对不同植物种类表现喜好度有差异;且观察到草地螟产卵寄主和取食寄主不完全一致,产卵部位和所占比率随环境温度和湿度不同而有所变化。以上结论进一步阐明了草地螟对寄主植物具有较强的选择性,而这种选择性是草地螟种群生存的需要。由此认为,草地螟是种植业上的重要害虫,调整种植作物种类是草地螟治理的有效措施,适时中耕除草可起到趋利避害作用。  相似文献   

15.
济南市紫花苜蓿害虫和天敌种类及其发生动态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为了控制紫花苜蓿害虫的危害,提高紫花苜蓿的产量和质量。2011年5-8月,本研究系统调查了济南唐王紫花苜蓿害虫和天敌昆虫的种类,分析了主要害虫及天敌的发生动态。结果表明:紫花苜蓿昆虫种类繁多,共7目14科32种,其中主要害虫有蚜虫、蓟马、叶蝉、盲蝽,主要天敌有草蛉、瓢甲、食蚜蝇等。蚜虫5-6月份危害严重,7-8月份少量发生;蓟马在紫花苜蓿的整个生长季节均有发生;叶蝉和盲蝽的发生有2个高峰期,分别在6月中旬和7月中旬。本研究为控制紫花苜蓿害虫提供直接、客观依据。  相似文献   

16.
甜菜夜蛾研究进展   总被引:17,自引:3,他引:14  
张彬  刘怀  王进军  周旭 《中国农学通报》2008,24(10):427-433
甜菜夜蛾Spodoptera exigua (Hübner)作为近年来危害日益严重的一种农业害虫,给农业生产造成了严重的损失,对于它的认识和相关防治研究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文章综述了国内外关于甜菜夜蛾的危害、生物学特性、实验生态学、实验室饲养等方面的研究进展,并探讨了甜菜夜蛾以后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7.
采用频振式杀虫灯、频振式诱虫灯和小菜蛾性诱剂逐日诱集调查的方法,研究了坝上农牧交错带趋光性昆虫种群数量动态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实验区农林牧趋光性昆虫共有269种,分属9目,42科。初步明确了该区趋光性昆虫种群动态可分为零星出现、连续少量出现、连续大量出现、短期大爆发4种类型,以及害虫优势种群(网锥额野螟、小菜蛾、杨逸色夜蛾、小地老虎、旋幽夜蛾、短扇舟蛾)的动态规律,为今后科学合理的害虫预测预报及害虫防治提供了基础资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