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草类种子包衣技术现状综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种子包衣是草种改良的重要途径,通过丸粒化可增加种子的流动性,提高机械化播种性能;包衣中添加植物生长调节剂等,可提高种子活力,促进发芽和提高成苗整齐度;添加杀虫杀菌剂,可防治苗期病虫害,提高幼苗存活率;保水剂及其他活性物质可提高包衣种子抗逆性。本文简述了种子常用的包衣材料,并对禾本科、豆科和菊科共20多种草类种子包衣的研究现状进行了概述。  相似文献   

2.
一、试验、示范房县种子公司自1993年开始引进玉米种子包衣新技术,通过开展不同浓度的对比试验,不同型号玉米种衣剂效果的试验,确定了适宜当地的北农6号种衣剂,药种比1:50为最佳效果。1994年示范面积1万亩,主要作用:1.能有效地防治地下害虫,包衣种子缺苗率仅2.5%,而对照本包衣的缺苗率13.3%;2.提高成苗率,包衣的成苗率达95%,而未包衣的805%;3.对植株有明显的促进生长作用;4.提高产量,一般增产幅度8%~10%。二、大面积应用从1995年开始种子包衣新技术被广大群众所接受,深受群众的欢迎,农民纷纷抢购红色包衣种子…  相似文献   

3.
在原来的达乌里胡枝子种子包衣配方研究基础上,选用杀菌剂(多菌灵,50%可湿性粉剂)、保水剂(SAP,高吸水性树脂)、填充材料(玉米秸秆粉)等包衣材料对"晋农1号"达乌里胡枝子种子进行包衣,研究不同配方对达乌里胡枝子种子发芽和出苗的影响.试验结果显示,药种比1:60的多菌灵可以有效解决种子萌发时发霉腐烂、失去种子活力的问...  相似文献   

4.
本试验采用抗旱保水剂包衣种子,植物生长促进剂喷施处理苏丹草,同时也进行了种子生产栽培技术的实验。结果表明:(1)抗旱保水剂在有灌溉条件下对苏丹草种子产量的影响不明显。(2)在本次试验中,喷施植物动力2003的增产效果最为明显;(3)内蒙古巴盟地区,苏丹草种子生产的最佳合理栽培技术是:播量为2.5-.0kg/亩,行距为25-30cm,密度为170-200株,施肥量为底肥磷酸二铵10-15kg/亩,追肥尿素10kg/亩。  相似文献   

5.
复种燕麦种子包衣对产草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孙爱华 《草业科学》2005,22(11):56-57
在临夏新集灌区对燕麦Avena sativa种子进行包衣处理后复种.经测定,包衣组比未包衣组增产5 794 kg/hm2,青草产量提高22.96%,增产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6.
北京地区冷季型草坪草病害调查及防治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通过对北京及周边地区草坪病害调查,初步研究了草坪病害的主要种类、发生规律及危害程度.结果表明,对草坪破坏大、严重影响景观效果的病害种类有褐斑病、腐霉枯萎病、夏季斑枯病、镰刀菌枯萎病、锈病和蠕孢叶枯病.杀菌剂抑菌效果表明,甲基托布津、代森锰锌、杀毒矾、瑞毒霉和灭霉威在试验浓度范围内对4种病菌都有抑菌作用;种子包衣抑菌效果显示大部分包衣剂能够防止种子发生霉变,除镰刀菌外,种子包衣剂处理对各种病菌均有不同程度的抑制效果.  相似文献   

7.
研究了生活垃圾堆肥草皮基质中添加稀土和保水剂对高羊茅萌发及幼苗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添加一定浓度稀土和保水剂对高羊茅种子的萌发及幼苗生长均有促进作用.从种子萌发来看,低浓度的硝酸镧和高浓度的硝酸铈作用相当.硝酸镧用量在0.2g·kg-1时效果最佳,高羊茅发芽率、发芽指数和活力指数分别比对照提高了27.9%、32.7%和34.5%.随着幼苗的生长,硝酸镧和硝酸铈各处理对高羊茅地上生物量及株高影响差异不明显.从叶绿素含量来看,硝酸铈高浓度下效果最好,叶绿素a和总叶绿素含量分别高出对照15.4%和14.3%.两种粒径保水剂对高羊茅萌发、地上生物量及根系生长均表现出低浓度处理优于高浓度处理.  相似文献   

8.
《农业新技术》2001,19(5):44
国家计委和科技部已将种子包衣处理示范工程列入当前优先发展的高技术产业化重点. 种衣剂是给种子穿衣包覆的药剂.由杀虫剂、杀菌剂、复合肥料、微量元素、植物生长调节剂、缓释剂和成膜剂等用先进工艺加工而成的药肥复合性产品.种子包衣具有明显的防治病虫害、促进生长发育和提高产量的功效.使用种子包衣处理,每667m2小麦可增产5%以上;玉米、棉花、水稻等农作物每667m2增产10%以上.种子包衣技术在国外应用十分广泛,几乎所有的种子都要包衣处理,包衣率相当高.  相似文献   

9.
保水剂对梭梭幼苗生长及根系形态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一年生梭梭移栽苗为研究对象,比较了不同浓度的保水剂对土壤水分、梭梭生长特性和根系形态的影响。结果表明,保水剂能够提高土壤含水率,在土壤水分较低时,0.20%浓度的保水剂显著提高了20~40 cm土壤含水率;土壤水分较高的4-6月,0.05%浓度的保水剂对梭梭同化枝生长促进显著,土壤水分较低的7-9月,0.20%浓度促进最显著;0.20%浓度的保水剂显著提高了梭梭的株高、冠幅、新生枝长、基径;0.05%和0.20%浓度的保水剂显著提高了梭梭的总表面积和总根长,总表面积较对照分别增加64.65%和125.62%,总根长分别增加81.68%和130.92%。综上,在土壤水分较高的4-6月,最适宜梭梭生长的保水剂浓度为0.05%,在土壤水分较低的7-9月,0.20%浓度的保水剂促进显著。  相似文献   

10.
采用植物性吸水材料对垂穗披碱草(Elymus nutant)和山野豌豆(Vicia amoena)种子进行包衣处理,在模拟高寒草地条件下观察包衣种子的出苗,同时测定包衣混合物的持水力.结果表明,最适条件下两种牧草种子的出苗率分别为86%和88%;在模拟条件下,种子的出苗率分别为38%和24%.经过包衣处理后,种子的出苗...  相似文献   

11.
紫花苜蓿和沙打旺包衣配方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实验室内利用种子丸衣化技术处理2种豆科牧草在土壤含水量较低的砂土上做盆栽试验。试验证明,利用硅藻土作填料的包衣配方,在干旱条件下萌发后能够提高丸衣化牧草种子的出苗率。试验结果表明,配方中含5%和2%吸水剂的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和沙打旺Astragalus adsurgens种子发芽时间均比对照提前2~4 d,配方中含5%吸水剂的紫花苜蓿和沙打旺种子出苗率均高于对照,紫花苜蓿增加50%,沙打旺增加37%。配方中含5%吸水剂的包衣种子出苗率最高,而含2%吸水剂的包衣种子配方最实用。  相似文献   

12.
本研究采用微藻粉末和植物性吸水材料包衣处理两种牧草种子,并接种微生物孢子,观察植株生长和土壤微生物的呼吸量。结果表明,种子包衣并接种孢子时,两种牧草的干物质量(P<0.01)、豆科牧草的根瘤数(P<0.05)和土壤微生物呼吸量(P<0.05)均显著高于对照;植株的干物质量与土壤呼吸量之间呈极显著的正相关(P<0.001);豆科牧草根瘤数与土壤呼吸量之间也呈极显著的正相关(P<0.001)。植株收获后,在各种处理的土壤上再播种未经过包衣和孢子处理的种子,其植株的干物质量、根瘤数和土壤微生物呼吸量均与第1茬植株有同样的变化趋势。种子包衣和接种微生物,为土壤微生物提供生长所需的条件,提高了土壤微生物的活性,促进了植物生长,土壤微生物活性的提高效应是可延续的。  相似文献   

13.
气候因子对内蒙古四子王旗草原退化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温度的升高和降水的增加有利于提高牧草的生长发育能力.但是,由于内蒙古四子王旗地区主要气候因子水、热配合的不够协调且蒸发强烈,不利于牧草的生长.使该地区草场植物生长发育受阻,初级生产力下降,草原退化面积增加.  相似文献   

14.
略论中国草业科技的发展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分析了国内外草业的发展现状及趋势,提出我国目前草业领域中有关草原治理、水土保持、牧草育种、草业产业化及草坪等对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贡献以及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5.
研究了不同密度和施氮量对玉米(Zea mays)×墨西哥大刍草(Z.mexicana)饲草产量及其构成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密度和施氮量对玉米×墨西哥大刍草杂种的饲草产量和产量性状影响显著。随着密度和施氮量的增加,饲草产量发生变化。饲草产量与绿叶片数、叶长、叶面积呈负相关,与密度、施氮量、主茎粗、分蘖数、叶宽、单株鲜质量呈正相关,与草长呈显著正相关(P<0.05);单株鲜质量与密度、草长、主茎粗、分蘖数、叶宽、叶面积相关显著。密度、单株鲜质量、草长对饲草产量直接作用分别在0.05、0.05、0.1水平差异显著,是影响饲草产量的重要因素。种植密度40 000株·hm-2、施氮量450 kg·hm-2时,鲜草产量达到最高,为59 444.74 kg·hm-2;干草产量达到最高时(12 374.39 kg·hm-2)的种植密度和施氮量分别为40 000株·hm-2、600 kg·hm-2。说明,玉米×墨西哥大刍草杂种种植密度在40 000株·hm-2的基础上施氮450 kg·hm-2左右是饲草高产、优质的合理组合。  相似文献   

16.
藜麦饲用研究进展与应用前景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藜麦是一种粮饲兼用型作物,其籽粒被视为营养全面的粮食,茎叶可作为饲草饲喂牲畜。当前藜麦食用价值已经得到广泛的研究与认可,但是其饲用发展潜力仍缺乏系统而深入的研究。结合近年来国内外发表的藜麦饲用研究的相关数据,对藜麦的饲用价值和饲用研究进行了总结,并对限制藜麦饲用开发的关键因素及应用前景进行归纳。结果表明,藜麦全株的营养价值较高,生物产量较大,具有广泛的环境适应性,是良好的饲草替代品。在灌浆期收获,藜麦全株饲用价值高且适口性好,适宜作为青绿饲料和青贮原料。由于当前市场缺乏高产、稳产、低皂苷和低纤维素的饲用藜麦品种,限制了其广泛的饲料应用。随着我国畜牧业的发展,充分开发利用藜麦这一优质饲草,对解决优质饲料短缺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张昆  渠晖  薛峥  崔鑫  沈益新 《草地学报》2015,23(4):844-849
为明确长江下游农区季节性栽培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春季的适宜施氮量,田间试验设60,120,180,240 kg N·hm-2 4个施氮水平,春季刈割3次测定了其干物质产量和饲用品质。2年试验结果表明,增施氮肥提高了紫花苜蓿各茬株高、一次分枝数、单株叶面积和单茎重。2年试验的总饲草干物质产量(DMY)均在180 kg N·hm-2处理时达最大值,分别为11440,11769 kg·hm-2。施氮对紫花苜蓿的饲用品质影响较小。180和240 kg N·hm-2处理略微提高了饲草粗蛋白含量(CP)和干物质体外消化率(IVDMD),中性洗涤纤维含量(NDF)和酸性洗涤纤维含量(ADF)有降低的趋势。综合2年的试验结果,该地区季节性栽培紫花苜蓿春季刈割3次的适宜施氮量为180 kg N·hm-2。  相似文献   

18.
牧草表观遗传学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表观遗传是指在DNA序列不变的情况下基因表达发生变化的现象。表观遗传现象与外界环境条件的变化紧密相关,它参与植物的生长发育、胁迫响应、衰老死亡等重要生命过程并在其中起到了关键作用。表观遗传学作为一门新兴学科在近20年间得到了快速发展,成为当前动植物和医学领域的研究热点。目前植物表观遗传学的相关研究主要集中在DNA甲基化、组蛋白修饰、RNA甲基化、染色质重塑和非编码RNA修饰等方面,并取得了许多重要成果。然而,相对于模式植物拟南芥和其他主要作物而言,牧草的表观遗传学研究仍处于起步阶段。因此,开展牧草表观遗传学研究对我国草牧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对表观遗传学的概念、研究方法、研究内容(包括DNA甲基化、组蛋白修饰、RNA甲基化、染色质重塑和非编码RNA修饰等)及牧草表观遗传学相关研究进行了全面总结和综述,并对表观遗传在草牧业中的发展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9.
丛枝菌根(Arbuscular mycorrhiza fungi,AM)真菌是土壤微生物中重要的一类能与植物根系形成菌根共生关系的真菌,具有促进植物生长发育的功能。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 L.)是一种优质豆科牧草,它具有蛋白质含量较高、营养丰富、适口性强和适应范围广的特点,被誉为“牧草之王”。本文综述了AM真菌在促进紫花苜蓿生长发育、提升紫花苜蓿抗逆抗病能力和改良土壤等方面的进展,并探讨了现存问题与发展前景,以期为之后AM真菌在紫花苜蓿栽培管理中的应用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