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农田林网是平原农区发展林业的主要形式之一。国内外对农田林网的防护作用、改善农田小气候,促进农业稳产高产以及农田林网的配置等方面都有较深的研究,但对资源的研究还是一个新的课题。为此,通过对农田林网的调查,分析了林网资源及其特点。 调查方法 1.1 根据江苏省森林资源调查有关技术规定,把同时符合树木3行以上、宽6m以上、面积3亩以上的林带划为成片林(林网),反之为四旁树(林网)。成片林(林网)用1/10000地形图实地调查,四旁树(林网)以县为总体,以村民小组为样本进行抽样调查。 1.2 对农田林网网格面积用1/10000地形图实地将所有整齐的林带在地形图上画出,并在图上求算网格面积。根据网格大小,将林网分成200亩以下,20.1~300亩、301~400  相似文献   

2.
孙颖 《防护林科技》2014,(4):114-115
辽西北半干旱地区农业生产常受风灾危害,因此,营造农田防护林技术对于促进农业生产增收具有重要的作用。农田防护林在设计上既要遵循防护林建设的一般原则,又要有利于节省农田,根据防护类型和地利条件,农田防护林可行3种设计:"工"字形四通式林网、"V"形多带长廊状农田林网、带刺灌木生态林围栏的防护用材兼用型农田林网。  相似文献   

3.
1 .4 沙区农田防护林建设模式1.4 .1 模式概述 在荒漠、半荒漠绿洲以及半干旱区沙地农田通过营造防护林网 ,防沙治沙 ,保障农业生产的模式。1.4 .2 模式适宜条件 绿洲及沙地农田。这里因干旱多风 ,易风蚀沙化 ,即使有灌溉条件也难以高产 ,须营造农田林网 ,制止风蚀 ,改善环境 ,保障作物正常生长。1.4 .3 技术思路 绿洲及沙区的农田林网有特殊要求 ,为取得良好的防护效果 ,要注意不同沙区农田林网的结构、宽度、有效防护距离、树种选择及合理配置。1.4 .4 主要技术措施   ( 1)林网形式 为有效防治风沙 ,一般采用窄林带小网格的林…  相似文献   

4.
枣树林网建设刍议陈振虎农田林网建设是林业生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标志着林业建设的成功与否,而且直接影响着农业生产的生态环境,关系到人民群众的生活及社会经济的发展。多年来,农田林网建设几起几落,主要原因是林网更新过快,病虫危害严重。因此,如何使农田林...  相似文献   

5.
农田林网树种选择与合理配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树林带与樟子松林带在防护效益和胁地方面存在着很大差异。单纯由某一种林带构建的林网都存在缺点和不足 ,而把两种林带科学合理地组合起来 ,既可以增加农田林网树种的多样性 ,又能保证农田林网系统健康、稳定、持续地发挥效益  相似文献   

6.
土默川平原高标准农田防护林规划设计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土默川平原的自然环境状况和农田林网现状进行科学分析和认真调查后 ,提出了该区建设高标准农田林网的目标路线、技术路线 ;并给出了该区林带建设的供选树种和病虫害防治的林业预防措施 ;研究设计了适合该区林网建设的十种农防林优化模式。  相似文献   

7.
选择银杏作为滕州市第 3代农田林网的主栽树种 ,科学规划 ,高标准栽培 ,结果表明 :银杏树在农田林网上生长良好 ,7年生银杏树平均树高 3 .4m ,平均胸径 4.0cm ,平均冠幅 1.5 7m ,平均株产鲜叶 1.6 6kg ,4年共营建银杏经济林网 1万hm2 ,形成网格 5 73个 ,平均网格面积 18hm2 ,林网总长度 443 .76km ,栽植银杏 15 .0 4万株  相似文献   

8.
从林业二次创业到建设万里绿色长廊工程,各级领导对林业工作都非常重视,然而,还存在死角死面,尤其是大面积的农田林网建设,还需要各级领导和广大干群再认识。一、再认识农田林网建设的作用营造农田林网是实现农业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自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后,广大农村进行产业结构调整,单一农业正向多元化农业发展,植树造林,退耕还林,治沙造林,荒滩荒地造林再掀高潮。营造农田林网具有多种作用,是农业发展的需要,亦是农村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农田林网能改变风向,树干、树叶与之摩擦,能降低风速,林网林带还改变气流结构,使空气的热量交换减弱,从而对其防护内的农作物温度产生一定的调节作用,改善田间小气候。在林网防护范围内,春季土温一般能提高1~2℃,而在林网保护下的空气湿度也相对提高5~8%,夏季林网防治干热风对小麦的危害,促进农业高产稳产。农田林网范围内,小气候促进了田间作物生长,收获后的根、茎、叶残留在土壤里,增加了土壤腐殖质,提高了土壤肥力,扩大了土壤水分含量。农田林网还有保田增产作用,在林网庇护下的农作物一般可增产20%左右。此外,农田林网还有吸收大气中的有毒气体、放出氧气、吸收灰尘、杀死有害细菌、降低噪音、改变生态环境等作用。二...  相似文献   

9.
以农田林网对粮食产量影响为主要研究内容,对农田林网的胁地产量、保护区的增产量及林网占地等引起的粮食减产量,进行了农业效应的计算分析,找出了农田林网胁地产量与保护区增产相抵的林网高度(Hk)和平衡年龄(tK),进而对林网后期增产量对前期胁地产量的补偿作用进行了计测,求出了林网的补偿(产量)高度(HB)与补偿年龄(tB),为河西灌区农田林网的防护成熟龄的确定提供了计测依据。  相似文献   

10.
农田林网是平原农区构成农田防护林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山东省部分林网存在树龄过大、结构不合理、树种品种老化、病虫害严重等问题,迫切需要更新改造,提高林网质量,实现其防护功能和综合效益的持续性和稳定性。为此,山东省科委于1991年下达《农田林网更新...  相似文献   

11.
快速城市化进程下上海农田林网树种要求发生变化,需要关注其功能的多元化发展。通过调查上海农田林网树种现状,发现存在树种种类不丰富、应用频度低、配置结构失调、季相景观单调等问题。文中以发挥树种的防护、景观、保健和地域特色等多重功能为目标,提出了城乡一体化建设中上海农田林网适宜树种的规划建议。  相似文献   

12.
运用层次分析方法对盐池沙区林业建设的现状进行了分析,建立了盐池县生态经济型防护林体系的优化模型,提出了盐池县风沙区生态经济型防护林体系林种、树种的最优比例。林地面积由原来的6.894万hm^2增加到10.905万hm^2,固沙林、饲料林、草原防护林、农田防护林、经济林、薪炭林、特用林分别占25.68%、20.39%、14.09%、12.09%、10.59%、8.78%、8.39%。  相似文献   

13.
通过对嘉兴市农田林网树种种类、配置和生长情况的调查研究,得出:该地区农田林网树种种类丰富,但主要集中在水杉、香樟等11个树种,且树种配置以纯林和简单混交为主,导致林带结构比例失调,林相简单;并据此提出了4条建议。  相似文献   

14.
沿海防护林工程营建技术研究综述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对我国沿海防护林工程主要营建技术进行了综述, 分析了沿海各地在营建海岸防护林过程中的树种选择、树种配置、林分结构优化以及低效林改造等关键技术研究现状, 并提出今后的研究重点。  相似文献   

15.
通过对汕头生态景观林带现状和树种材料进行调查分析,应用景观生态学、群落生态学、森林美学等原理,初步选择适宜的生态景观林树种,根据树种特性和立地条件,设计不同的树种配置模式,并对景观类型设计、营造林措施进行探讨,以期为推进广东省汕头市生态景观林带建设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16.
农田防护林对农作物增产的试验与简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对试验地农田防护林网内玉米的产量和质量进行了全方位的测定和分析,比较了防护效益的大小,找出了最佳防护区域及农作物产量、品质的变化规律。  相似文献   

17.
以吉林省梨树县农田防护林为对象,进行经营技术研究,结果表明:及时进行幼林抚育,可使造林成活率和保存率分别提高11.8个百分点和14.8个百分点;树高和胸径生长量分别提高20%和24%。修枝强度不同效果差异显著,以1/3修枝强度效果最佳,可降低风速26.2%,防护距离为树高的26倍。间伐强度控制在25%~30%时效果最好,间伐后林木分布均匀,树高和胸径生长有所提高,林带内卫生状况有较大的改善。  相似文献   

18.
通过对嘉兴市当年新造农田林网林带的调查,分析了种苗来源、施工人员等6个与造林成活率相关的因子,得出嘉兴农田林网林带春季造林合格率与采用的种苗、施工人员的技术、立地条件和林带长度直接相关,种植后的养护管理是造林成败的关键。  相似文献   

19.
小美旱杨是河套灌区农田林网的主栽品种。结合天牛危害木的砍伐以及成熟林的更新,经过3年的试验,找到了萌芽更新最佳采伐时间及伐桩高度,同时结合萌芽力和生长量的调查,总结出了一整套萌芽更新技术措施,为萌芽更新的进一步推广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20.
运用景观生态学原理,借助地理信息系统技术,选取斑块密度、边缘密度、分维数、景观多样性、景观优势度和均匀度指数等指标,对东山岛防护林景观格局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人类活动对东山岛防护林景观格局产生巨大影响,必须加强防护林保护建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