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在当前城乡建设发展新形势下,如何基于区域城乡建设的需求开展地方高校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是时代的要求,是区域城乡建设的需求,也是对教育更重、更高水平的要求,构建什么样的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也成为高校尤其是地方高校教育工作者的新课题.分析了培养创新创业人才的意义,构建地方高校“分子型”创业创新人才培养模式,解析其内涵,为地方高校开创了一个人才培养新方向.  相似文献   

2.
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时代背景下,对大学生进行创新创业教育成为高校适应社会发展需求的必然选择,更是培养创新型人才的有效途径。通过对农业高校大学生创新创业现状的调查,分析"双创"教育中存在的问题。依据我国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必要性,针对农业高校学生创新创业意识薄弱、创业动力不足等现象,提出创新创业教育新思路:育人为本,注重"双创"意识培养;搭建创新创业平台,助力创业实践;健全体制机制,促进校内、校企协同。  相似文献   

3.
地方高校农学专业创新创业型人才培养体系构建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创新创业农业人才的培养成为高校服务区域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使命,构建一套创新创业农学专业人才培养体系也成为当前农业院校内涵式发展的应然追求。文章以绥化学院农学专业为例,通过设置创新创业型人才培养的理论课程体系,加强校内实验实训中心平台建设,培育"专业学习+社团实践"模式等措施构建地方高校农学创新创业型人才培养体系,并取得了一定的教学实效。  相似文献   

4.
本文基于“一带一路”背景下探究地方院校水产养殖学专业教学培养模式,进一步探索创新和特色兴校办学理念。基于中国高等农业教育和21世纪高等教育水产类人才培养模式等,结合西北高校水产养殖专业实践教学特点和模式,培养区域人才,为区域渔业现代化科技的发展提供人才的支持,并将成为未来专业人才发展导向。  相似文献   

5.
高等教育是国家发展水平和发展潜力的重要标志,高等农业院校是实施高等农业教育为主的高等教育基地.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高等农业教育对于乡村振兴具有重要作用.因此,地方高校农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也需要不断地进行创新,才能培养出乡村振兴需要的高层次农科人才.该文论述了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地方高校农学专业人才培养的主要措施和宜春学院农学专业助力乡村振兴进行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主要实践.  相似文献   

6.
提升创新创业教育水平和能力是高等农业院校培养高质量农业人才的重要途径,为此,安徽农业大学开展了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多种模式的探索与实践:明确了高校实施创新创业教育的目标,即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和能力合格的农业科技人才;构建了"专创融合、科赛一体、三方协同"创新创业人才培养体系,即坚持专创融合理念,促进科研和双创竞赛融合,形成"政府+高校+企业"一轴三螺旋运转模式;采用"五层五法一聚焦"的创新创业师资队伍建设模式,快速有效组建起了一支包括行业名师专家、企业家或知名校友、在线MOOC教育、初创企业人和校内创新创业教育师资在内的强有力的师资队伍;构建了"管理监督、教育培训、资金融通、赛创融合、服务保障"大学生创客空间五维运行体系;依托创客空间"七级阶梯"模式打造创新创业教育载体。  相似文献   

7.
新时代背景下,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是深化高校教育教学改革、提升高层次人才培养质量、促进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和创业型经济发展的必由之路。文章通过对我国高校大学生的创新创业教育发展现状进行研究,梳理出其主要问题,提出了以科研平台用于双创教育的培养模式,并以吉林农业大学动物药学专业将科研平台融入双创教育的举措为例,列出了相应的改进措施,以期为地方高校创新创业人才培育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8.
新农村建设对涉农专业人才培养提出了新要求。本文从培养一线创新人才的观念创新、学校与社会共育人才的机制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等方面,就农业职业院校培养一线创业人才问题展开研讨。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随着我国农业经济的发展,社会的发展,对于创新创业人才的需求也逐渐呈上升趋势。个性化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采用的教育手段与普通的教育手段不同,采用的是个性化教育,它以培养高素质的创新型的人才为宗旨。我国对农业高校个性化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目前还处于初级阶段,而国外的高校一直以来对培养个性化创新创业人才这方面都很重视,投入很多资金,形成了一套完整的创新创业的课程。我国在当前阶段要多学习国外的经验,形成自己的个性化创新创业理念。  相似文献   

10.
创新创业教育是高等教育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的一次重大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人才培养标准的修订、课程体系的优化、师资队伍建设、校企深度合作和制度保障体系的建设等五个方面的改革和创新是地方技能型高校实施创新创业教育、提升人才培养质量的必然之路。强化“五位一体”的改革,将为地方技能型高校推进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1.
探索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促进人才培养提质增效,满足国家对"双创"人才的需求,是新时代背景下高校面临的重要课题。文章基于湖南农业大学在培养"双创"人才培养过程中的探索与实践,从目标、师资、课程、方法、环境以及评价六个维度,提出涉农生物学创新创业人才的"多维协同"培养模式。  相似文献   

12.
众创时代,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备受关注。农林院校作为我国高等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农林院校中开展创新创业教育,是适应时代发展的客观要求,对于推动我国高等农业教育、促进农业现代化发展、培养农业科技人才以及带动更多学生创业就业等具有重要的意义。山西农业大学积极响应国家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号召,立足区域发展实际,结合学校特色优势,在创新创业教育实践中先后实施了"创业意识培育工程""创业能力提升工程"和"创业条件帮扶工程",取得了显著的成效。实践证明,地方农林院校在开展创业教育过程中,必须加强顶层设计,突出创业教育的重要性;必须协调多方力量,注重创业教育的实践性;必须改革现有模式,提升创业教育的内涵性。  相似文献   

13.
《园艺植物育种学》课程知识面广、综合应用性强,对于培养学生的创新和实践能力具有重要作用。为了进一步适应高等人才培养目标,满足地方社会经济发展对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需求,本文首先从《园艺植物育种学》课程教学现状入手,分析了课程改革和创新应用的必要性,并结合地方高等院校的应用型办学定位优势和涉农院校特色,在课程教学内容、理论实践教学模式、创新考试考核机制等方面进行了课程改革初探。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园艺等涉农专业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学生创造思维和创新创业意识,逐步形成了地方高等院校特色课程体系,满足了地方农业发展的要求。  相似文献   

14.
随着社会对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多元化,高校的人才培养结构也在发生着变革,尤其是随着"互联网+"的兴起,对高校人才培养提出了新的挑战。基于此,本文论述"互联网+"背景下,高等农业院校创新创业教育现状及教育模式,旨在为农业学校创新创业教育的开展提供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15.
随着国家对大学生创新创业的大力支持,尤其是"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这一口号提出后,大学生群体作为未来的年轻一代,成了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重要力量。在大学校园中,大学生创新创业受到的关注越来越高,所以很多高校开始逐渐对在校生进行创新创业方面的教育。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有助于培养适应时代发展的高素质人才,在一定程度上减轻就业压力。所以,高校应当高度重视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不断更新创新创业教育理念,完善教育方法,进而提高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质量。  相似文献   

16.
高等工程教育现有实践培养环节及组织形式存在一定局限,难以适应新形势下工科人才的创新创业能力需求。为此,燕山大学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以探索满足新工科人才创新创业能力培养新模式为目标,在OBE和CDIO教学改革基础上,提出了基于"三阶递进式"创新创业工科人才培养模式,将创新创业教育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通过"课程群教学体系-模块化综合实践-创新创业综合训练"逐层递进实践能力培养。实践成果表明"三阶递进式"培养体系,对提升工科专业学生创新思维、实践能力及创业理念,推进创新型工科人才培养专业改革进程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7.
双创型人才的培养对推动我国"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发展起到关键作用。《2016年中国大学生创业报告》显示大学生创业意愿高涨,但鲜有成功,原因在于大学生面临着创新意识薄弱、经验缺乏、资金不足等问题。基于三螺旋理论,对高校、企业与政府联动耦合培养双创型人才模式进行分析,并深入分析三主体对双创型人才在基础理论知识培养、实践能力培养和创新创业实施等阶段的具体影响,助力提升双创型人才培养质量,破除双创型人才面临的困境。  相似文献   

18.
坚持立德树人,精心培育一流创新创业人才,为共克时艰、打赢脱贫攻坚战、推进乡村振兴做贡献,是涉农高校肩负的历史使命和责任。文章分析了培养涉农创新创业人才的紧迫性。以华中农业大学为例,总结了其120年来在"宏农学扬国光"价值追求下的办学尤其是人才培养的特点与成效。文章提出,培养一流创新创业人才的路径包括:从国家发展战略高度认识"新农科",响应重大社会需求调整学科布局,基于"三螺旋"体系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坚持开放驱动以提升国际化水平。  相似文献   

19.
通过对安徽农业大学动物科技学院涉农专业动物科学、动物医学、水产养殖和应用生物科学近5年毕业生就业状况统计与分析,包括毕业生的就业流向、就业渠道,专业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关系以及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评价。提出提升涉农专业大学生就业竞争力需通过加大涉农专业招生宣传,提高涉农专业的感召力和影响力;创新涉农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提升大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来实现;并将大学生就业指导教育中的“全程化就业指导”模式应用到整个大学生涯过程中。  相似文献   

20.
"新农科"建设为地方高校设施农业科学与工程专业发展带来了机遇和挑战.该文针对当前设施农业科学与工程专业人才培养过程中存在的培养目标不能满足社会需求、学生适应能力差、解决生产实际问题能力不强、教学内容滞后和教学方法单一等问题,提出了更新人才培养理念、优化课程结构体系、加强实践教学和创新创业教育、改进教学方法和考核方式、改善师资队伍等改革措施,以期为现代农业和农村发展需要的"知农爱农"高素质复合应用型人才培养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