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50 毫秒
1.
城市森林是城市有生命的生态基础设施,提升城市森林质量,优化森林景观格局,是城市森林建设的重要内容。以海口市的自然地理特征为基础,结合生态景观现状以及功能价值需求,提出了海口市域森林景观格局的总体架构,并从城市森林、美丽乡村、重点生态功能区、重要生态廊道等方面,对海口市域生态景观格局的优化和提升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2.
对国内外生态景观研究进展进行梳理,在充分考虑杨凌示范区的自然环境和社会发展情况下,指出当前杨凌示范区生态景观规划和建设的不足。以景观生态学斑块-廊道-基质理论为基石,从绿地生态系统、生态绿色廊道和生态斑块优化体系三方面展开论述,涵盖绿地系统、河流水渠、交通路网、公园绿地、城市森林、城乡结合部和新农村建设等内容,探讨了杨凌示范区生态景观优化体系的构建方法,并提出了构建杨凌示范区生态景观优化体系的策略。  相似文献   

3.
深圳河道护岸绿化种植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河流的生态景观重建和生态修复,与驳岸形式及性质有关,也与驳岸绿化种植密切相关。驳岸绿化种植关系到河流的生态效应、河流的净化能力及其景观效果。在深圳大规模河流综合治理中,综合运用水利、给排水、生态、景观等多个专业的相关知识,营造符合深圳河流特点的护岸绿化种植形式,并充分利用植物在河流综合治理中的多种功效,产生良好的综合效果。  相似文献   

4.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许多郊野的河流水系成为城市重要的自然开放空间。同时水系的景观功能、休闲游憩功能和生态功能日益彰显。文章以深圳茅洲河的综合治理为例,探讨水系景观生态规划的理念、目标和内容,最后从水系景观生态规划中总结所得到的启示。    相似文献   

5.
通过借鉴国内外有关生态景观林评价体系的研究成果与实践,在综合河北省现有生态景观林类型与构成的基础上,从生态景观林的防护功能、景观生态功能、景观美学功能、文化功能、社会经济功能5个方面出发,构建了一套生态景观林评价体系。本研究采用专家评分法和层次分析法(AHP)结合保定市的生态景观林的实际应用,对评价指标赋予权重值,并对保定市的生态景观林进行评价,从而为生态景观林的建设提供了一定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6.
在我国城镇化高速发展的进程中,一些承载着的"乡愁"的古村落、风水林等乡村生态景观正在消失。建设"留得住青山,记得住乡愁"的新型城镇,保护和优化乡愁森林生态景观,是新时代我国森林城市建设的核心任务之一。文章探讨了森林城市建设中的乡愁森林生态景观设计要点,并以婺源县国家森林城市规划设计为例,分别从保持传统风貌、优化生态空间、提升景观要素、近自然经营、发展特色产业、传播生态文化、保护生态资产7个方面进行了规划设计实践,为我国森林城市建设中的乡愁森林生态景观设计提供经验借鉴。  相似文献   

7.
关于城市公园生态建设和管理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晶 《福建林业科技》2006,33(2):214-219
以金山公园为例,基于生态学原理和湿地生态理论,从生态景观协调、丰富乡土树种、创造植物多样性、完善水体景观生态系统和生态养护、生物防治,以及营造生态文化氛围等方面,分析和探讨城市生态公园的后期建设和管理工作,倡导生态文明。  相似文献   

8.
生态景观是自然、经济与社会相结合的多维生态网络,它强调人类的生态系统的内、外部环境相协调,系统结构和功能相契合,过去、现在与未来发展相关联,以及天、地与人之间的和谐相处。生态景观设计是城市生态系统规划的重要组成,它与生态城市设计密不可分,在城市生态环境建设过程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价值。生态景观不但可以舒缓人们的学习、工作和生活产生的情感压力、满足人们休闲、娱乐的精神需求,还能维护城市的生态平衡,达到建筑、景观与自然协调发展,并在一定程度上塑造了能量、物质的良性循环,促进了生态可持续发展。生态景观设计离不开各组成要素,以及要素有机构成的整体功能,文章将从生物要素和非生物要素两方面对生态景观设计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9.
从党的十八大提出的努力建设美丽中国的发展思想出发,分析了构建城郊森林景观体系的必要性和可行性,以河南洛阳新区万安山的规划建设为例,引入景观生态学理念,从修复保障性生态景观基底、建立连续的生态景观廊道、打造多样化景观生态核心三方面探讨了城郊森林景观体系构建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0.
城市不透水面增加、河流面积缩减、河岸硬质化等造成的城市内涝和水体污染是近年来中国快速城市化过程中产生的重要环境问题。盐城市近年来由于城市建设发展,区域内河流湖泊面积缩减、调蓄功能趋弱,急需对其境内河流重新进行科学合理的规划设计,强化城市河流的生态景观功能。蟒蛇河是盐城市一条主要河流,其盐龙湖段跨越乡镇、农田和城市多种景观,对其2岸滨水景观进行海绵化生态改造,能够有效改善城市河流水体污染和周边地区水涝问题。通过对盐城市蟒蛇河盐龙湖段进行实地踏勘,结合海绵理念和滨水生态需求,采取点线面结合的治理思路,提出“一格局、三带、多点”的规划策略,其中“一格局”为水生态安全格局,“三带”为水域、陆域、水陆交界景观带,“多点”为海绵功能单元,三者相辅相成,构成蟒蛇河盐龙湖段海绵型生态滨水景观。  相似文献   

11.
都市型碧道建设背景下的广州市天河区城市河涌绿化管理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都市型碧道作为碧道建设的形式之一,依托都市开放水系提供滨水空间.城市河涌作为城市水系连续开放空间,其绿化管理关系到都市型碧道建设下具有生态、安全、游憩等功能的绿地空间的建设与维护.通过分析都市碧道与城市河涌的功能关系,以天河区河涌为例,研究其分布和水环境治理现状,从生态驳岸处理、硬质河涌岸线的景观处理、植物景观配置3个...  相似文献   

12.
冷苗  刘骏 《广东园林》2021,43(1):13-17
传统水利工程措施展现的弊端促使着城市河道管理的范式由工程治理向生态修复转变.而绿色基础设施(GI)在尺度、功能等方面对城市河流问题都有其相对应的"柔性"调控方式.从GI视角出发,类比河流廊道与GI网络的功能特征并探索其定位与功能,提出了基于GI理念的河流廊道生态修复流程,并以重庆盘溪河为实例提出多尺度(中观-微观)生态...  相似文献   

13.
深圳大鹏新区是东江纵队红色革命文化的发源地。为探寻红色历史、追忆红色革命、传承红色文化,以深圳葵涌河景观提升工程为例,挖掘、提取红色文化,并将其与景观布局、文化载体、生态修复3个部分结合,引入到葵涌河景观规划设计中。在实现城市休闲功能、生态功能的基础上,运用不同的设计策略营造红色文化氛围,以叙事、隐喻、象征等设计手法再现红色历史,重塑景观内涵,进而呈现出红色底蕴浓厚的葵涌河景观。  相似文献   

14.
文章以深圳市为研究对象,采用主成份分析法获取能反映城市生态景观格局的关键指标,以城市生态可持续发展理论为指导,结合景观生态概念,从整体景观结构特征与变化趋势、绿色空间连接情况与控制能力、土地保障能力与集约用地水平 3 个方面建立深圳市生态可持续发展评价指标体系,通过关键景观指数的动态变化分析深圳生态系统健康状态,并采用 AHP-熵权法对指标进行赋权,计算出2009、2011、2013 年深圳市生态可持续发展综合评价指数。分析结果表明,深圳市整体生态可持续发展能力良好,在新的政策引导下有一定的上升趋势,景观破碎化严重、生态空间不足、土地利用粗放等问题是深圳生态可持续发展的最大阻力。通过对深圳市生态可持续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具体分析,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15.
"碳中和"是应对全球气候危机的研究热点,如何增强城市风景园林绿地的碳汇功能成为了亟待解决的问题.首先对碳中和视角下的城市发展和风景园林在其中的功能定位进行了论述,说明了基于碳中和视角进行城市风景园林规划与设计的必要性和可行性.然后,以深圳光明科学城中心区城市设计为例,对其中基于碳中和理念的生态设计与实践进行了总结,并提...  相似文献   

16.
树池承担着保护植物的功能,设计巧妙的树池还具有塑造园林景观特色、彰显环境氛围的重要作用。近年来深圳城市园林树池的建设存在诸如设计同质化严重、土壤环境恶劣、空间狭窄等问题。通过分析休憩型树池、艺术型树池、生态型树池等优秀树池类型及案例,从前期实地调研、土壤改良、树种选择等方面提出建议,并提出引根技术、隔根技术及组合式种植模块应用的树池构造设计新技术及新工艺。  相似文献   

17.
城市园林生态设计探讨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城市园林生态设计与城市园林生物多样性保护、景观资源的利用、生态服务功能的发挥等具有直接的关系,对园林的结构和功能具有非常重要的影响。探索生态设计的有效途径,是园林健康发展和发挥其服务功能的基础,也是生物多样性保护的重要内容。文中从园林的视觉景观形象、环境生态效应、大众行为心理适宜性等方面进行了生态设计的探讨,提出园林生态设计可以采取的策略和一些可操作的方法。  相似文献   

18.
作为现代城市的城市林业新方向 ,生态风景林应具有改善城市生态环境和美化城市两种功能以提高城市的环境质量和居民的生活质量 ,本文为深圳市的生态风景林建设 ,提出了可供参考的原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