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指出了传统村落景观是社会的经济和自然达到协调统一而呈现出的和谐的生态人居环境。通过对绍兴传统村落的考察,研究了其村落布局,建筑和庭院空间,植物景观,水系景观要素。且在村落选址布局景观营造过程中,融入宗族文化,体现了绍兴"天人合一、耕读写意、依山傍水"的村落景观特征。  相似文献   

2.
粤北地区拥有独具特色的喀斯特地貌,并作为广东佛教的传播中心之一,有着底蕴深厚的佛教文化。以粤北英西峰林走廊云石寺为例,通过实地调研与设计分析的方法,基于寺庙地域特征、建造历史的探究基础上,分析了云石寺的场地选址、空间布局、景观结构、构景手法。云石寺在选址上遵循传统的聚落营造理论;其空间布局结合自然之景;寺庙与石峰形成轴线,并形成向心型景观结构;营造变化丰富的景观序列,丰富游人心境感受,并通过借景表达宗教内涵。云石寺在风景营造上体现了佛教建筑与喀斯特地貌的内在联系,反映了文化遗产与乡土景观和谐共生的关系。  相似文献   

3.
太谷县范村镇上安古村是山西传统村落中的典型代表,具有鲜明的建筑风格和聚落格局。采用实地考察与理论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该聚落的选址思想、布局特征、街巷组织及民居的建筑形制、空间组织、宅院入口等的形态特征等进行分析,展现其具明显地域特色的古村落风貌,以对传统村落的研究与保护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中小城市在城市规模、客运流量及经济发展水平等方面均与大城市有所不同,因此其长途客运站的选址布局方法也与大城市的方法原则有较大差别.这里在分析中小城市长途客运站选址布局的特殊性及其要点的基础上,拟定了选址布局的规划原则.通过对目前选址布局常用方法的综合分析与比较,总结出各种选址布局方法的优缺点及适用条件,并以如东县客运站选址为实证研究,结合各种选址布局方法的特点及如东县道路网结构、客流组织和空间发展等因素综合分析,筛选出适合中小城市选址布局的几种方法,拟采用定量分析与定性分析相结合的方法确定中小城市长途客运站选址布局的决策方案.以期为当前中小城市客运站合理布局、合理设计提供参考依据,并达到改善城市对外交通运输环境,解决现状交通问题的目的.  相似文献   

5.
指出了文化景观所包含的要素非常丰富,有着特定而复杂的自然、经济和社会结构,具有多样性利用价值和整体性功能。以辽南极具传统文化景观特征的青堆镇为例,对历史文化、村落选址、布局、以及具有中西合璧特色的建筑等多方面进行了分析研究,重点剖析了传统乡村文化景观构成要素与现状风貌。以期为制定传统村落文化景观整体性保护以及传统民居建造等方面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6.
我们是为寻找个性走进古村落的。走进仨俩村落的时候,你会不断发现它们的个性,但走了一二十个村落以后,你会越来越清晰地发现他们的共性。从村落选址、民居布局、建筑内涵、宗教信仰、家族传承、文化追求等等方面,虽然表现方式、风格样式不同,但内在的理论依托和精神追求是共同的,是属于中国的,也是人类共有的。  相似文献   

7.
介绍了村落的选址及空间结构布局原则,阐述了古村落的文化历史经济方面的价值,对古村落的现状问题进行了调查,指出了景观损坏和民俗技艺消失的问题,以期为古村落的保护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以广东省传统村落为研究对象,通过CiteSpace和VOSviewier分析从中国知网数据库收集到的文献关键词频次与聚类,对近20年来广东传统村落研究的趋势、动态与热点进行系统梳理与总结。首先,“岭南水乡”“文化生态”“古劳”等作为广东省传统村落的研究热点,具有明显的岭南地域空间特征。其次,研究领域动态包括村落文化价值和历史演变,空间格局,乡村风貌和景观环境,以及遗产保护利用现状4个方面。最后,基于广东传统村落的保护与发展,提出加强乡村风貌管控,提高村民文化自信和地方认同,协调保护与发展关系以及构建可持续保护模式的建议。  相似文献   

9.
以泰安市传统村落进贤村的保护与更新项目为例,指出了传统村落拥有一个地区独特的景观价值和人文内涵,但场地存在传统景观破坏严重、经济模式单一、人口空心化等多种问题,应实施“景观地域性、空间多样性、居民主体性、环境生态性”的保护更新策略。通过植入乡村展览馆、村民广场等公共空间,增加主题民宿、采摘果园等多种居民收入途径和整治河道、修复生态景观的方式,提出了一套完整的保护和改造策略,探索了有效的传统村落更新模式。  相似文献   

10.
当前城市化背景对传统村落人文特色与地域景观的保留及延续提出了 新要求 。 以浙江省丽水市高坪乡箍桶丘 村为研究对象 ,通过构建箍桶丘村景观基因指标体系 ,识别村落景观基因特征 ,并针对基因特征提出村落活化路径 。识别 结果显示:村落环境特征基因为"山水村田景”的自然式村落 ,环境资源丰富:布局特征基因中聚落形态和街巷布局方式多 样 ,需进 一步梳理:建筑特征基因反映明清建筑与建筑平面形态特征保留较好 ,整体村落风貌遭受侵蚀:文化特征基因仍有 延续 ,需继续挖掘突出 。 因此 ,对箍桶丘村活化提出四条路径:利用环境 ,协同资源:激活聚落 ,喜溢邻里:重塑立面 ,风貌管 控:延续经典 ,文脉传承。  相似文献   

11.
乡村绿化已成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改善农村人居生态环境以及促进乡风文明和村容整洁必不可少的措施之一。文中分析晋城市泽州县下六村环境建设存在的问题,对下六村村口进行了规划设计,以期为村民提供一个休闲、娱乐、舒适的生活环境。  相似文献   

12.
从聚落景观保护性规划角度出发,以粤西地区典型传统村落——广东省雷州市英利镇青桐村为例,采用层次分析法、调查问卷法和ArcGIS叠加分析法对乡村开展规划.通过提取乡村主要景观指标因子,耦合公众参与,构建矩阵系统计算评分权重,并建立景观安全格局模型,系统地分析出乡村应建设区域、可建设区域和不可建设区域,并以ArcGIS叠加...  相似文献   

13.
周龙娟 《广东园林》2021,43(2):8-13
在生态文明理念下,人们更加注重生态、生活、生产相互融合的发展模式,这也是美丽乡村的内涵所在。以"三生融合"为视角对美丽乡村的设计策略进行研究,以上海市闵行区赵家村的美丽乡村设计实践为例,基于其现状,从生态修复、生活提质、生产谋划3方面提出设计策略:从优化农田布局、提升水环境、增加林量优化林相方面修复乡村生态;从改善交通条件、提升村宅风貌、增设休闲及文化场所、完善配套服务设施方面提质乡村生活;从布局产业发展方面谋划乡村生产。  相似文献   

14.
林莉 《广东园林》2009,31(4):63-66
在人们日益向往乡村田园风光、渴望回归自然的当代社会,乡村作为人与自然接触最为密切的地理区域,如何在景观建设过程中,保持其原有人文特色和自然生态,同时实现一定的经济效益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广东省广州增城北部三镇乡村景观生态建设为例,分析乡村景观的生态特征,探讨乡村景观生态规划建设的原则与方法。  相似文献   

15.
通过村庄绿化现状分析和经验总结及典型介绍,展示了仙居县社会主义新农村生态面貌。    相似文献   

16.
竹产业是我国南方山区的特色产业,发展竹产业是帮助山区农民实现脱贫的重要方式。文章以江西省婺源县岭西村的竹产业精准扶贫为例,总结了西岭村在依靠发展竹产业进行脱贫中的具体做法,包括:通过低产毛竹改造项目培育竹林资源,成立竹业专业合作社打造竹产品品牌,与电商销售平台合作推广竹产品;由科研机构提供技术支撑,开发竹林休闲生态旅游等。岭西村竹产业的发展为当地贫困户提供了就业岗位,增加了林农收入,消化了当地农村剩余劳动力。岭西村的实践为竹产区的"精准扶贫"工作提供了有益参考。  相似文献   

17.
衢州市荆溪村村庄景观规划设计初探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文章以衢州市荆溪村为例,通过对现状的分析,指出当前村庄景观设计中普遍存在"千村一面"的问题,提出了以地域特征为基础、以保护与再生设计为主的设计思路,建议借鉴棋理,重塑生态良好、环境优美的古村落空间,延续地域文脉精神。    相似文献   

18.
胡婕 《广东园林》2023,(2):59-64
得益于优美的自然环境,徽州古黟县村落园林修建因地制宜,形式多变,徽商的资金投入、文人士子的文化活动也促进了其发展。分析黟县地区古代村落园林的构成要素——山水、建筑和花木,得出村落建设与自然环境深度融合渗透的特征,最后从3个空间层次介绍了黟县村落呈现的“园中园”空间特质:崇山环绕、丰水潆洄的水口园林,水木清华、宁静致远的园圃村居式园林,和小中见大、含蓄深远的住宅庭园。  相似文献   

19.
以贵州省森林公园自然类景观资源为评价对象,对森林公园的生物、地文、水文、天象四大自然类景观资源进行了定性评价.结果表明,独具特色的喀斯特植被,多种多样的森林类型、繁多的珍稀植物种类等构成了丰富的生物景观资源;典型的喀斯特地貌以及独具特色的丹霞地貌景观等构成了地文景观资源;瀑布、泉、湖泊、水库等水文景观资源表现出清秀潋滟等特点;旭日朝晖、夕阳晚霞、苍山如海、云移峰动等天象景观丰富而绚丽.  相似文献   

20.
杭州富阳白鹤村旅游景观规划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乡村旅游的吸引力整体上可理解为一种乡村意象,乡村意象的外观表现即为乡村景观。经过科学规划的乡村旅游的发展又能促进乡村景观的改善。文章以杭州富阳市白鹤村为例,探讨了如何结合乡村旅游发展改造乡村景观的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