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轮台县冬小麦测土配方施肥应用效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冬小麦测土配方施肥种植情况轮台县2009~2011年全面深入开展冬小麦测土配方施肥工作,2011年全县耕地面积33867公顷,种植冬小麦面积7800公顷,种植品种为新冬22号和新冬21号。测土配方施肥推广面积3120公顷,配方肥施用面积1533公顷。二、冬小麦配方施肥情况2009~2010年有机肥总用量为8.12万吨,平均每667米2使用量700千克,化肥总用量(折纯)为0.638万吨,其中:667米2氮肥均用量为15.89千克,磷肥用量为8.28千克,钾肥用量为2千克。  相似文献   

2.
氮肥施用量对超高产再生稻产量的影响初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就不同用量的尿素对再生稻产量的影响进行了探索性试验。结果表明:在每公顷施尿素75~150kg的范围内,再生稻的产量与尿素的用量成正比,其中以每公顷施150kg尿素作促芽成苗肥的增产效果最为明显,比不施尿素(CK)的增产22.6%,其增产效应达到极显著水平。  相似文献   

3.
扑草净除草剂有9家企业参与老品种统一补办登记,1986年登记原药3个厂次,40%、50%扑草净可湿性粉剂3个厂次和4个厂次,防除多种作物阔叶杂草等。用于棉花、甘蔗、苎麻、花生、大豆田用量(有效成分、下同)750-1125克/公顷;用于水稻(秧田、本田)用量150—900克/公顷;用于谷子375克/公顷;用于麦田450-750克/公顷;  相似文献   

4.
直播油菜施肥适宜用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邹娟 《农家顾问》2008,(9):26-26
采用田间试验探讨直播油菜氮磷钾肥(NPK)效应及肥料的适宜用量。结果表明,氮磷钾配合施用显著提高了油菜产量,三因素增产大小顺序为氮〉钾〉磷:油菜各器官养分含量和积累量随相应养分的施用明显提高;试验条件下.纯氮、五氧化二磷和氧化钾用量每公顷分别为180千克、  相似文献   

5.
施肥和密度对一季稻群体质量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研究了施氮量、施钾量及栽插密度对一季稻两优培九的群体动态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栽插密度为每公顷25万穴的条件下,氮肥的适宜用量为225kg/hm2左右,钾肥的用量应在285kg/hm2左右;为了保证足够的穗数,施氮量在每公顷225kg的条件下,总株数应在33万穴左右。同时就超高产水稻的源库关系及叶面积指数、干物质积累等因素对产量的影响作了初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6.
为探索锌肥对玉米的增产作用,实施了不同锌肥用量对玉米产量的影响试验。试验结果表明,施用锌肥可增加玉米单产。4个施用锌肥处理中,除每公顷纯锌用量为1.2 kg的处理B外,纯锌用量2.4 kg以上的处理均与不施锌肥的处理A(CK)产量差异显著;处理C(纯锌2.4 kg)玉米产量最高为11 236.7 kg,比处理A(CK)增产24.3%,处理E(纯锌4.8 kg)次之产量为10 796.7 kg,比处理A(CK)增产19.2%,处理D(纯锌3.6 kg)第三产量为10 766.7 kg,比处理A(CK)增产18.8%。  相似文献   

7.
研究结果表明,适量施用氮肥能显著提高子棉产量,但当氮肥用量超过最高产量用量后,如果再继续增施氮肥反而会引起子棉产量的下降。本研究通过综合分析17个大田试验的氮肥用量与子棉产量后求得,目前栽培制度和生产力水平(子棉产量约为3000千克/公顷)条件下,湖北省棉花生产的氮肥最佳用量平均为纯氮114.0千克/公顷,其用量可以为棉花生产的氮肥经济供应提供参考。然而,  相似文献   

8.
Y两优087插植密度的试验结果表明,每公顷插植18.0万~36.0万蔸时,随着插植密度的增加,产量随之增加;当每公顷插植超过36.0万蔸时,产量随之下降。本试验中每公顷插植36.0万蔸的产量最高、每公顷插植31.5万蔸的产量次之,与每公顷插植22.5万蔸(对照)的产量差异显著。  相似文献   

9.
田间试验结果表明:中稻栽1粒谷苗时宜适当密植,在栽插2粒谷苗时,宜适当稀植。栽1粒谷苗时,以每公顷栽27.0~30.0万蔸(折合每公顷用种量11.25b)为宜;栽2粒谷苗时,以每公顷栽18.75~22.5万蔸(折合每公顷用种量15b)为宜。  相似文献   

10.
文章应用L16(45)正交试验设计,采用田间试验研究了胡黄连(Picrorhiza scrophulariiflora Pennell)的种植密度和施肥量对其生育期、主要农艺性状、产量和有效成分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种植密度和施肥量对胡黄连生育期、主要农艺性状、产量和有效成分含量影响显著.在每公顷种植密度13.58万苗,施底肥30t、氮肥164.37 kg、磷肥65.75 kg、钾肥148.88kg时,胡黄连产量最高.  相似文献   

11.
本文叙述了在中等肥力黄壤上实施有机肥与氮肥不同施用量对高粱产量的影响试验。试验设置有机肥(每公顷用清粪水15000~30000kg)作高粱移栽底肥,在高粱拔节期和孕穗期限量追肥(每公顷用尿素120~480kg)。结果表明:不施化肥.只施有机肥15000kg/hm^2的高粱产量最低(4282.65kg/hm^2);施有机肥30000kg/hm^2、拔节期和孕穗期分别追施尿素120kg/hm^2的高粱产量最高(6528.60kg/hm^2);施有机肥22500—30000kg/hm^2、追尿素180~300kg/hm^2的高粱产量达5978.10—6528.60kg/hm^2。  相似文献   

12.
冯秀英 《农技服务》2007,24(7):46-46
在菜瓜生产上施用常规肥料的同时,加施不同用量24%的矿质钾宝,试验结果表明,菜瓜最高可增产20.60%,每公顷增纯收入最高可达2620.5元。  相似文献   

13.
为观察不同用量缓释肥对油菜生长的影响,在陕西省汉中市南郑区布置大田试验,以确定大田油菜缓释肥的适宜施用量,为实现油菜种植一次性施肥、节本增效奠定基础。结果表明,该区域内,综合产量和经济效益,每公顷施缓释肥840kg,产量最高,纯收益也最高。  相似文献   

14.
以早杂W两优3418为材料,研究不同氮肥用量(每公顷纯氮用量设0、120、150、180 kg)和栽插密度(每公顷30万、36万、45万穴)对其产量及米质的影响.结果表明,①氮肥用量对有效穗数影响大.对每穗粒数、结实率和千粒重影响小.不同氮肥用量的产量差异达显著水平.②栽插密度对结实率、千粒重和每穗粒数影响较小,对有效穗数影响较大,各栽插密度下,产量差异达显著水平.③氮肥用量的增加有利于提高稻米的碾磨品质和外观品质.④栽插密度对W两优3418的稻米品质影响明显.  相似文献   

15.
通过“3414”试验研究确定陆良县水稻氮磷钾合理用量.结果表明,最高产量施肥量为每公顷施用N 276 kg、P2O5156 kg、K2O 127.5 kg;经济最佳产量施肥量为每公顷施用N229.5 kg、P2O5 186 kg、K2O 129 kg.  相似文献   

16.
水稻、香蕉、番茄施用BB肥的肥效及其配方鉴比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获得水稻、香蕉、番茄适宜的用氮量与氮磷钾配方,应用不同配方的BB肥添加氮、钾成分组成配方组合,对3种作物进行肥效与配方鉴比试验。结果表明,在速效钾含量比较丰富的水稻土,水稻以每公顷用氮(N)142kg,N:P2O5:K2O=1:0.54:0.58为佳;在速效钾含量丰富的灰泥田,对耗钾量大的香蕉,以每公顷用氮459kg,N:P2O5:K2O=1:0.50:2.45为佳;在速效钾含量缺乏的灰埭田,番茄以每公顷用氮504kg,N:P2O5:K2O=1:0.47:2.72为佳。  相似文献   

17.
<正>本期嘉宾:福建中农农业生产资料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陈永涛福建省农作物种植面积达2285.8千公顷,其中粮食作物种植面积为1226.8千公顷,全省全年农药用量为9.9万吨,化肥用量为120.9万吨(折纯),其中氮肥47.6万吨(折纯)、磷肥17.0万吨(折纯)、钾肥24.5万吨(折纯)、复合肥31.5万吨(折纯)。福建省农业用肥分沿海地区和山区两部分。山区种植结构今年的变动较大,往年山区  相似文献   

18.
通过“3414”试验研究确定陆良县水稻氮磷钾合理用量。结果表明,最高产量施肥量为每公顷施用N276kg、P2O156kg、K2O127.5kg;经济最佳产量施肥量为每公顷施用N229.5kg、P2O186kg、K2O129kg。  相似文献   

19.
保油7号是保山市农业科学研究所与云南省农科院经作所联合选育的常规"双低"甘蓝型油菜新品种。该品种集高产、优质、抗病、抗倒伏为一体,2008年通过审(认)定。在栽培上,在中等肥力的田块,直播适宜密度为每公顷18万~21万株,育苗移栽的适宜密度为每公顷10.5万~12万株。全生育期每公顷施尿素600㎏、普钙570㎏、硫酸钾300㎏和硼肥22.5㎏。  相似文献   

20.
氟唑磺隆制剂产品多年前已在国内登记。美国爱利思达生物化学品北美有限公司登记证号为LS20040440的70%氟唑磺隆水分散粒剂登记用于春小麦和冬小麦,用于春小麦田防除杂草,每公顷纯药推荐用量为20—30克,折合每亩用制剂2-3克;用于冬小麦田防除一年生禾本科杂草及部分阔叶杂草,每公顷纯药推荐用量为31.5—42克,折合每亩用制剂3-4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