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56 毫秒
1.
试验研究了生物杀虫剂Success与2株苏云金杆菌(Bacillus thuringiensis,Bt)混用对菜蛾幼虫杀虫效果和Success对Bt芽孢存活萌发的影响.室内生物测定表明,低浓度的Success能明显提高Bt对菜蛾幼虫的杀虫效果和杀虫速度,较菌株DP和20单独使用后24,48,72 h的杀虫效果分别提高了0.74~1.57倍,0.68~1.22倍;0.23~0.57倍,0.13~0.52倍;0.16~041倍,0.18~0.32倍,杀虫速度提高了24 h.田间试验表明,混用后的杀虫效果也明显高于菌株单用和化学杀虫剂功夫的防治效果.Success对Bt芽孢的存活和萌发无影响.这些为Bt与Success复配制剂的制备和田间混用提供了试验依据.  相似文献   

2.
姚桂芳 《安徽农学通报》2007,13(14):169-170
进行了抑杀净等多种特异性杀虫剂及其混用防治春季蔬菜菜青虫、小菜蛾田间药效试验,结果表明:抑杀净、农美防治菜青虫、小菜蛾效果明显,低龄幼虫高峰期用药一次,防效可达90%以上,明显优于农拜它、米满的防效,是防治菜青虫和小菜蛾理想的药剂,值得在蔬菜上推广应用.其经济有效的用药量以750mL/hm2为好,同时还要注意施药均匀周到,大发生时必须用药2次,确保防治效果.  相似文献   

3.
<正>1.Bt生物杀虫剂。主要用于甘蓝、大白菜、番茄、青椒、豆类等作物。防治棉铃虫和烟青虫应在卵盛期施药,每亩用400毫升,间隔3~4天,连用3~5次。防治菜青虫、小菜蛾和豆荚螟施药适期为1~2龄幼虫期  相似文献   

4.
茶皂素对Bt防治小菜蛾的增效作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在明确了茶皂素对Bt细菌的生长无影响后,测定了茶皂素与微生物农药Bt防治蔬菜害虫小菜蛾的联合作用。茶皂素在l000mg/L和2000mg/L浓度下对Bt有显著的增效作用,对小菜蛾3龄和4龄幼虫的共毒系数分别为168.10、260.93和408.15、543.68。田间小区试验的结果也显示,加入l000mg/L茶皂素到Bt药液中,可明显提高对小菜蛾的防治效果,施药3d以后,Bt3000倍加茶皂素处理的防治效果与Bt单剂1000倍无显著差异,表明茶皂素对Bt防治小菜蛾具有显著的增效作用。这在生产实际中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5.
以2龄小菜蛾幼虫为试虫,研究了NaH2PO4、CuSO4、Success、硼酸、柠檬酸、阿维菌素6种助剂对Bt 20的增效作用。结果表明:Success对Bt 20的增效效果最好。小菜蛾在第2天的校正死亡率达到42.2%~95.6%,第3天的校正死亡率达到48.9%~100.0%,第4天校正死亡率达到50.2%~100.0%。  相似文献   

6.
雷公藤生物碱制品对小菜蛾和菜青虫的控制效果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测定了雷公藤总生物碱对小菜蛾和菜青虫的室内毒力,以及0.1%雷公藤生物碱乳油对两种害虫的田间防效。结果表明,雷公藤总生物碱对小菜蛾3龄幼虫48和72 h的LC50值分别为228.28和136.67 m g/L,对菜青虫5龄幼虫48和72 h的LC50值分别为307.61和238.18 m g/L;1.0%雷公藤生物碱乳油对小菜蛾的毒杀作用较强,其48和72 h的LC50值分别为69.62和20.35 m g/L,对菜青虫48和72 h的LC50值分别为93.18和44.62 m g/L。250倍稀释的雷公藤生物碱乳油(有效含量为40 m g/L)田间喷雾处理对小菜蛾和菜青虫均具有较好的防治效果,施药后7 d的防治效果分别为82.93%和82.71%,在本试验剂量范围内对作物安全。可见,雷公藤生物碱制品对两种蔬菜害虫控制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7.
苏云金杆菌毒力活性影响因子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小菜蛾(Plutella xylostella L.)为试虫,测定了生物、化学等多种物质对苏云金杆菌毒力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抑太保、杀虫单等杀虫剂对苏云金杆菌有显著增效作用;化学试剂硼酸对苏云金杆菌增效显著;粘虫颗粒体病毒同样可以提高苏云金杆菌的毒力,而枯草杆菌对Bt、不同苏云金杆菌菌株间呈相加作用。  相似文献   

8.
生物农药防治菜青虫、小菜蛾试验初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田间试验和示范证明,生物农药灭虫灵1号、蔬果净、生物杀虫剂、赛福丁、必锐灵、蛾万清、菜蛾敌、强敌312、苦参杀虫剂等对菜青虫、小菜蛾有很好的防治效果。  相似文献   

9.
微生物农药对新疆棉铃虫的防治效果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对Bt杀虫剂、新棉安和生霸1号三种微生物农药在新疆棉田对棉铃虫的防治效果进行了试验.喷施微生物农药后幼虫的转移危害活动减少,生霸1号有明显的保蕾保铃效果;新棉安和Bt杀虫剂有一定的保铃效果,但受害蕾数量上升.对幼虫的杀虫效果,生霸1号最佳,其次为新棉安,而Bt杀虫剂最差.被Bt和HaSNPV感染的残存幼虫可以完成正常发育,死亡率上升缓慢,可以继续造成一定危害.棉田使用新棉安和生霸1号,喷药当时到24h后均可保持很高杀虫效果,而48 h后效果明显下降,72h后效果急剧下降.  相似文献   

10.
为害十字花科蔬菜的小菜蛾、菜青虫属于发生普遍、危害重而又难于防治的害虫。小菜蛾、菜青虫易产生抗药性,药剂防治效果不稳定,并且同一药剂对不同龄期的小菜蛾、菜青虫防效不同。本试验筛选了几种高效、低毒的化学及生物药剂进行田间药效对比试验,综合评价参试药剂对小菜蛾、  相似文献   

11.
紫茉莉茎提取物的生物活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紫茉莉茎提取物对小菜蛾(Plutella xylostellaL.)、菜粉蝶(Pieris rapaeL.)、斜纹夜蛾(Prodenia lituraFabr.)的生物活性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用茎氯仿提取物处理菜粉蝶卵5 d后,对其具有较强的杀卵作用,校正死亡率达82.76%;氯仿提取物对小菜蛾具有较强的产卵驱避作用,3 d后的驱避率为87.40%;紫茉莉茎石油醚提取物对4龄菜粉蝶幼虫具有较强的触杀活性,在取食3 d后的校正死亡率达85%,取食5 d后的校正死亡率达100%;在取食第3 d与第5 d后,茎氯仿提取物对4龄菜粉蝶幼虫均表现出较强的拒食活性,拒食率分别为96.80%与99.67%。4龄菜粉蝶幼虫在取食氯仿提取物处理的甘蓝叶碟7 d后的毒杀效果为87.50%。  相似文献   

12.
试验了0.7%印楝素乳油田间防治小菜蛾、菜青虫的药效。结果表明:0.7%印楝素乳油2.1~4.2 g(.a.i)/hm2对菜青虫进行防治,药后7d防效达80%以上,具有较好防治效果,建议在生产上的使用剂量为3.15~4.2 g(a..i)/hm2。0.7%印楝素乳油3.15~5.25 g(a..i)/hm2防治小菜蛾,药后7 d防效达90%以上,可有效控制其危害,建议在生产上的使用剂量为4~5 g(a..i)/hm2。  相似文献   

13.
盐酸黄连素对菜青虫和小菜蛾的拒食活性试验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王林  李明 《广西农业科学》2010,41(6):562-564
采用浸渍叶碟法分别测定了盐酸黄连素对菜青虫和小菜蛾幼虫的选择性和非选择性拒食活性。结果表明,盐酸黄连素对菜青虫和小菜蛾幼虫均具有较好的拒食效果,选择性拒食作用毒力回归方程分别为Y=2.58X-3.73和Y=3.08X-5.64,拒食中浓度AFC50分别为2.41和2.88 mg/mL;非选择性拒食作用毒力回归方程分别为Y=1.95X-1.54和Y=1.93X-1.21,拒食中浓度AFC50分别为2.27和1.64 mg/mL;其中盐酸黄连素对菜青虫幼虫的选择性拒食效果好于对小菜蛾幼虫的效果,而对小菜蛾幼虫的非选择性拒食效果好于对菜青虫幼虫的效果。  相似文献   

14.
两种昆虫病毒制剂对菜粉蝶和小菜蛾的田间防治效果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采用菜粉蝶(Pieris rapae)颗粒体病毒和芹菜夜蛾(Anagrapha falcifera)核型多角体病毒制剂及两者的混合制剂对菜粉蝶和小菜蛾(Plutella xylostella)进行了田间防治试验.结果表明,两种病毒制剂对菜粉蝶具有良好的防治效果,15 d最终防效在93%以上;芹菜夜蛾核型多角体病毒制剂及两者的混合制剂对小菜蛾也有良好的防治效果,15d最终防效在89%以上,其效果均分别优于化学农药毒死蜱88%和84%的防效.  相似文献   

15.
辣蓼粗提物对菜青虫的生物活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超声波辅助提取、回流提取,以95%乙醇、50%乙醇、水为溶剂从辣蓼中得到提取物.生物活性检验表明,提取物对菜青虫具有较强的拒食活性和一定的触杀作用,其中,95%乙醇回流提取物的拒食活性和触杀作用最强,24 h后拒食率为75.27%,72 h后触杀作用的校正死亡率为44.83%.  相似文献   

16.
采用水蒸气蒸馏法从香菜(Coriandrum sativum L.)茎叶中提取其挥发性次生物质,测定了香菜提取物在室内对菜青虫的拒食作用。结果表明,香菜提取物对菜青虫3龄幼虫具有较强的拒食活性,且随着提取物浓度的增加,拒食作用增加,药后72 h,香菜提取物对3龄菜青虫拒食作用在稀释倍数为50、100、200、400倍时,拒食率均达到100.0%,稀释800倍时对菜青虫拒食作用相对较弱,拒食率为66.7%。  相似文献   

17.
1980年从柑桔玉带凤蝶 Papilio polytes L.幼虫的尸体中,分离出一株能形成伴孢晶体的苏云金杆菌类的菌株,编号为“8010”菌;经鉴定为库尔斯塔克变种 Bacillus thuringiensis var.kurstaki 的新菌株;血清型为 H_(3a3b),酯酶型为Galleriae 型。本文报道了该菌株的形态、培养特性、致病力测定、工业生产和田间防治等方面的试验结果。研究表明,“3010”菌是一种对柑桔凤蝶、柑桔卷叶蛾、菜青虫、小菜蛾等害虫具有速效、广谱、高毒、无公害的新菌株。  相似文献   

18.
在田间测定了大蒜、薄荷、紫娇花等7种非寄主植物对蚜虫、小菜蛾和菜青虫3种甘蓝主要害虫的有效驱避距离及其消长动态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甘蓝大棚入口处种植大蒜、薄荷后,甘蓝上蚜虫发生量分别减少了5835%和5617%,小菜蛾发生量分别减少了5204%和4052%;种植大蒜和紫娇花后,菜青虫发生量分别减少了5536%和4152%。大蒜对菜青虫的有效驱避距离为30 m,对甘蓝上蚜虫为10 m,对小菜蛾为05 m;薄荷对甘蓝上蚜虫的有效驱避距离为30 m,对菜青虫为10 m,对小菜蛾驱避效果不显著;其他处理对3种害虫的有效驱避距离均在05 m以下。总体驱避效果为:大蒜>薄荷>狭叶薰衣草、迷迭香、碰碰香、鼠尾草、紫娇花。  相似文献   

19.
张小燕  王丽君  刘婷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34):16593-16594
[目的]探明柞蚕微粒子虫能否侵染非天然性宿主菜青虫.[方法]通过对纯化的柞蚕微粒子虫进行添食菜青虫,分析了不同浓度下柞蚕微孢子虫对菜青虫的侵染力差异,并采用SYBR Green Ⅰ染液对菜青虫体液内的柞蚕微孢子虫进行染色,观察其形态.[结果]柞蚕微粒子虫在转宿主情况下能够感染菜青虫,并且在特定浓度下能够在菜青虫体内大量增殖.[结论]为进一步开展柞蚕微粒子虫的非天然性寄生宿主范围以及转宿主后的分子机制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