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明代山东蝗灾频繁肆虐,危害极大,但各方积极应对,采取有效措施抗灾救荒。蝗灾的应对措施主要有五项:及时上报灾情;捕杀蝗虫;掘蝗种,捕蝗蝻;免田租,减税粮;赈济饥民,招抚流民。蝗灾的应对措施有效降低了蝗灾的危害程度。  相似文献   

2.
<正>2019年2月15日粮农组织警告称,受暴雨和飓风影响,近期沙漠蝗虫数量激增,导致苏丹和厄立特里亚爆发疫情,目前疫情正在红海两岸迅速蔓延,已波及沙特阿拉伯和埃及。粮农组织呼吁所有受影响的国家加强警惕和采取控制措施,遏制破坏性虫害的影响,保护作物免受这一全球最危险迁徙性害虫的侵害。自2018年10月以来,厄立特里亚和苏丹红海沿岸平原一直雨水充沛,沙漠蝗虫因此完成了两代繁殖,导致种群数量激增,并形成了可随时迁移的蝗群。2019年1月中旬,至少有1个蝗群越过红海到达了沙特阿拉伯的北部海岸,随后在1周后又迁  相似文献   

3.
蝗灾禳解活动在我国有悠久的历史,在唐代以前由于人们对蝗虫的神化,禳解活动是最主要的蝗灾应对举措。明代蝗灾频仍,给农业生产造成了巨大的损失,但人们对蝗灾和蝗虫有了进一步的认识。面对蝗灾的肆虐,明代政府和百姓一方面采取积极措施进行捕杀,同时由于受天人感应学说的影响,皇帝、官员和百姓都采取形式多样的禳解活动以期消除和减轻蝗灾的危害。禳解活动虽不能直接减轻蝗灾的危害,但在一定程度上为百姓提供信念上的支持与精神上的慰藉,能够达到安抚民心、稳定社会的目的,也有利于捕杀蝗虫、灾后救济等活动的开展,有一定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4.
前不久,联合国粮农组织发布报告显示,一场大范围的蝗灾席卷了西非、东非和南亚20多个国家,总受灾面积达1600多万平方公里,使数千万人的粮食安全受到严重威胁。其中非洲之角是此次蝗灾的重灾区,南亚的印度和巴基斯坦也遭受了严重的蝗虫灾害袭击。蝗灾发生时,蝗虫所过之处,基本上寸草不生!我国历史上曾经是世界上遭受蝗灾最严重的国家,蝗灾暴发频繁,发生范围广。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通过实施有效的防治措施,使为害我国数千年的飞蝗之害最终得到了有效控制。现将蝗虫的发生原因及防治措施介绍如下,以期防患于未然,将蝗灾消灭在萌芽状态。  相似文献   

5.
金城 《农业考古》2019,(4):126-131
北宋前期蝗灾频频,但常伴有“蝗不为灾”现象,真宗朝以后这种现象消失,南宋时期,仅高宗朝出现过两次。随着宋人对蝗虫生活习性不断深入认识,宋代朝廷一方面保留了蝗虫的祭祀活动,但破除蝗虫的神性;另一方面,在治理蝗灾的政策上,朝廷采取务实的治蝗灭蝗态度,将蝗灾治理推向了法制化和制度化建设。  相似文献   

6.
<正>2019年7月25日,联合国粮农组织警告称,受强降水影响,沙漠蝗虫夏季繁殖的数量增加,可能会在未来3个月内对也门、苏丹、厄立特里亚、埃塞俄比亚部分地区以及索马里北部地区的农业生产区造成严重威胁。这可能会对农业季节性产量和当地经济产生潜在不利影响,影响有关国家的粮食安全和人口生计。2019年,伊朗、沙特阿拉伯和苏丹采取了密集  相似文献   

7.
蝗虫与水、旱并称为滁州市农业三大自然灾害.建国以来,尤其是1959年确立"改治并举、根除蝗虫"的治蝗方针后,该市实施水利建设和围田垦荒等措施,大力改造蝗区,降低蝗虫密度,蝗虫危害得到了有效控制,蝗灾发生频次明显下降.  相似文献   

8.
周宇燕 《农业考古》2021,(1):124-133
明清时期山西地区的蝗灾尤为突出,虽不及黄河下游的河南、山东地区严重,却也是重灾害区,且在时间和空间分布上有较强的规律性。面对蝗灾,山西地区的蝗灾防治及社会应对自成体系,存在自上而下的两条治蝗线索——直接的备灾救灾实践与间接的祈禳弭灾信仰。利益驱使下的小农会因为蝗灾的代价高昂而忽略蝗虫作为现实世界保护神的身份,对其赶尽杀绝;飞蝗蔽天难以遏制以至束手无策时,又将其高高供起。此二者虽看似逻辑矛盾(崇信还是毁灭),却在实际执行过程中并行不悖,形成明清时期山西地区乃至中国传统社会灾害防治与禳灾信仰关系处理的鲜明特色。同时,基于历史经验的治理措施,对我们今天的蝗灾防治不无启迪。  相似文献   

9.
几十年来,非洲一些国家一直受到蝗害威胁。i985年,苏丹东部和中部广泛发生了蝗灾,尽管进行了大规模的空中和地面防治,仍然有成群的蝗虫飞到红海,有些还飞到埃塞俄比亚西北部、乌干达北部和肯尼亚西北部。如果1986年降雨量接近年平均降雨量,预计,这一地区的蝗  相似文献   

10.
我国古代蝗灾社会反应机制定型期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宋燕鹏  吴克燕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35):17775-17777
概述了南宋以前各代应对蝗灾的措施,从积极和消极2方面探讨了南宋蝗灾的社会反映机制,指出了蝗灾反应机制在南宋最终定型,并成为南宋以后各代的基本模式。  相似文献   

11.
蝗虫灾害物理防治发展及应用前景探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物理治蝗产生了针对蝗虫生理特性的无毒害化治理效果。负压气流吸入式灭蝗实现了对草原蝗虫无害化治理和蝗虫资源在家禽饲料方面的利用;针对蝗虫的群体性趋光行为,光电诱导捕集蝗虫技术已获取相关的发明专利,并逐步与机械化捕集治蝗技术相结合;微波、射线等辐射技术,利用高能电磁波谱对生物体的聚热致死效应,逐步应用于对蝗灾的防治。物理治蝗有利于生态环境保护和农产品品质安全,必将成为蝗灾治理的重要技术。  相似文献   

12.
控制蝗灾保护全球农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蝗虫是世界性的大害虫,世界上绝大多数国家都发生过不同程度的蝗灾,尤以非洲和亚洲的一些发展中国家蝗灾发生最为频繁,危害也最重,澳洲、欧洲和拉丁美洲国家的蝗灾发生较轻,但近几年来也呈上升趋势。一、蝗虫的发生及其严重危害全世界所记载的蝗虫种类有1万种以上,其中中国有900多种。蝗虫的繁殖能力非常惊人,一头成熟雌性飞蝗一生平均能产卵200粒以上,最多能达1000粒左右。蝗虫的寿命一般为2~3个月,在温带地区飞蝗一般一年两代,在热带地区如澳洲、中国的海南岛等一年能繁殖四代,暖温带地区也有三代的情况。蝗虫的…  相似文献   

13.
蝗虫与水、旱并称为滁州市农业三大自然灾害。建国以来,尤其是1959年确立“改治并举、根除蝗虫”的治蝗方针后,该市实施水利建设和围田垦荒等措施,大力改造蝗区,降低蝗虫密度,蝗虫危害得到了有效控制,蝗灾发生频次明显下降。1飞蝗现状该市有二类蝗区(一般)9个,即花园湖蝗区、方  相似文献   

14.
<正>蝗虫具有暴发性、迁飞性和毁灭性等特点,蝗灾是危害农牧业生产安全的世界性重大生物灾害。历史上蝗灾频繁发生,与水灾、旱灾并称为"三大自然灾害",给人民生活造成过深重灾难。新中国成立以来,国家投入大量人力物力财力控制蝗灾,有效遏制了蝗虫连年暴发势头,有力保障了农牧业生产安全,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效。  相似文献   

15.
介绍了昌吉州蝗虫的特征特性,分析了昌吉州蝗虫灾害发生与气候之间的关系,结果发现:温度和降水对蝗虫生长发育非常关键;高温、干旱容易造成蝗灾暴发。  相似文献   

16.
简明资讯     
<正>■工商总局发布《流通环节食品安全监督管理办法》为加强流通环节食品安全监督管理,维护食品市场秩序,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日前发布《流通环节食品安全监督管理办法》,要求食品经营者建立健全食品安全管理制度,采取有效管理措施,保证食品安全。■粮农组织警告甲型流感在家禽间传播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7月27日在一份声明中说,继智利政府22日报告火鸡感染甲型H1N1流感病毒后,家禽感染甲型流感疫情可能向全球其他地区蔓延。如果甲型流感病毒与禽流感病  相似文献   

17.
本文详细介绍了澳大利亚蝗虫发生危害、监测预警、防控管理、技术研究、宣传培训的基本情况和先进经验.澳大利亚灾蝗委员会的工作独立性强,日常与各州治蝗机构、农场主保持紧密联系,了解各州蝗虫的发生危害情况.明确蝗灾防控属政府行为,蝗灾防控实行项目化管理.澳大利亚在蝗灾防控的组织管理、运行机制的科学、高效的做法,以及先进监测技术的应用和对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视等方面值得借鉴和学习.  相似文献   

18.
2017年,锡林郭勒盟草原出现了严重的蝗灾,面积达899万亩,严重危害面积达514万亩,严重破坏了草原的生态环境。为制定防治蝗灾的策略提供参考,分析了2017年锡林郭勒盟草原发生的气温、降水和终霜时间等影响蝗虫生长的关键气象条件,并总结了蝗虫大发生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9.
蝗虫综合治理及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蝗灾是农业生产上的重要灾害。本文从生态治理、生物防治、化学防治、机械防治、人工防治、农业防治、现代生物技术的利用等7个方面综述了近些年来我国在蝗灾治理方面所取得的主要进展,并对蝗虫的综合治理进行了探讨,提出了4方面的治蝗对策。  相似文献   

20.
二十年来,热带非洲各国的灌溉农业已有很大发展。现在有永久性灌溉设施的面积达到250万公顷,而在1960年只有50万公顷,其中大多在苏丹一国。虽然苏丹现在仍占总灌溉面积的60%,但是在西非的塞内加尔河和尼日尔河流域已经有很多灌溉地;在东非的埃塞俄比亚、索马里、肯尼亚和坦桑尼亚也已有不少灌区,其总面积达150万公顷左右,而在非洲南部,单是津巴布韦一国,过去十年里就扩大了15万公顷的灌溉面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