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84 毫秒
1.
本研究基于基因芯片数据分析杂交改良藏黄牛的遗传结构和血统组成。以30头本地藏黄牛、40头荷斯坦牛和40头西门塔尔牛为参照标准品种,待测样品为采自山南市的58头杂交藏黄牛。通过Illumina GGP50K芯片杂交获取所有个体的全基因组范围SNPs数据,利用GCTA、MEGAX和Admixture等软件对SNPs进行遗传结构分析。结果表明:杂交藏黄牛与荷斯坦奶牛和本地藏黄牛关系较近,与西门塔尔牛较远;杂交藏黄牛的血统中,荷斯坦奶牛占比最高为50%,其次是本地藏黄牛约40%,最低的是西门塔尔牛为10%。该研究结果与杂交藏黄牛的生产性能和体型外貌相符合,可以为下一步杂交藏黄牛横交固定选育提供基础。  相似文献   

2.
中国荷斯坦牛是从国外引进的荷兰牛在我国不断驯化和培育,或与我国黄牛进行杂交并经长期选育而逐渐形成的,其体格有大、中、小三个类型。目前大型奶牛主要是含有美国荷斯坦牛血统,成牛母牛体高135厘米(体重600千克左右);中型奶牛主要是引进欧洲部分国家中等体型的荷斯坦公牛培育而成,成年母牛体高133厘米以上;小型奶牛主要是引进国外的荷斯坦牛与我国体型小的本地母牛杂交培育而成,成年母牛体高130厘米左右。  相似文献   

3.
我国饲养的奶牛是以"中国黑白花奶牛"为主,本品种是利用引进国外各种类型的荷斯坦牛与我国的黄牛杂交,并经过了长期的选育而形成的一个品种。本文主要讨论了中国荷斯坦奶牛的犊牛、育成牛、成母牛以及高产奶牛的饲养管理方法,同时讨论了中国荷斯坦奶牛的常见普通疾病防治方法,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1中国荷斯坦奶牛的饲养1.1犊牛的饲养犊牛是指出生到6月龄的牛。  相似文献   

4.
我国的乳制品相对于世界乳品行业来说,是很薄弱的。奶牛存栏数量少,生产水平低下,生产成本过高,供给量明显不足。对此,我国乳业应在以下方面加大实施力度。1加速种质改良我国的主要奶畜是奶牛(包括改良种奶牛)和奶山羊构成,其次是黄牛、牦牛和水牛。1992年,经农业部批准将中国黑白花奶牛正式更名为“中国荷斯坦牛”。现在的荷斯坦牛一部分是从加拿大、美国、法国及北欧等国引进的荷斯坦牛纯繁后代,所占比例很小,大部分为荷斯坦牛与本地黄牛及其他品种进行杂交,经长期选育而成。虽然现在的产奶量在上升,但大部分是由于奶牛…  相似文献   

5.
应用荷斯坦牛与本地黄牛杂交改良效果的调查分析苏宝,平俊成,王殿禹,毛金发(黑龙江省家畜繁育指导站·150060)(齐齐哈尔市家畜繁育站)为摸清黄牛杂交改良效果,我们在1991年末和1992年初的蹲点期间,对地处齐市郊区卧牛吐乡西卧衬,应用荷斯坦牛与本...  相似文献   

6.
自1980年湟源县实施黄牛改良工程以来.先后利用荷斯坦、西门塔尔牛冻精改良当地黄牛.经过畜牧兽医技术人员近30年的努力和有关部门的支持.黄牛改良工作稳步发展。近两年又开展实施了胚胎移植、性控冻精和奶牛良种补贴项目,全县牛良种比例明显提高。1980年。全县仅有改良能繁母牛360头,其中荷斯坦牛245头.西门塔尔牛115头,良种母畜比例2.5%。  相似文献   

7.
1 遗传因素对奶牛产奶量的影响 奶牛品种不同,其产奶量存在较大差异.在各品种的奶牛中,纯种荷斯坦奶牛的产奶量最高,而娟姗牛的平均产奶量与荷斯坦奶牛的平均产奶量相差2吨多.中国黑白花奶牛的产奶量在6.5~7.5吨,而一些改良牛(本地黄牛与荷斯坦奶牛的杂交后代)的产奶量则是非常低的,一般在2.5~3.0吨左右.  相似文献   

8.
用荷斯坦牛改良土种黄牛效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新疆博尔塔拉州本地土种黄牛多为蒙古牛和哈萨克牛,土种黄牛体格小,生长发育慢,产奶产肉少,生产性能低,经济效益差。我们从1999年开始引进荷斯坦牛细管冻精对当地黄牛进行大规模杂交改良,其杂交后代,生长发育快,体格增大,产奶产肉多,经济效益高,表现了明显的杂种优势。  相似文献   

9.
为了研究弗莱维赫牛改良荷斯坦牛的效果,以弗莱维赫牛为父本,与荷斯坦牛母本杂交,持续测定杂交后代的泌乳性能和繁殖性能,并与荷斯坦牛进行比较。结果表明:以弗莱维赫牛为父本与荷斯坦牛杂交,其后代具有明显的杂种优势,弗荷F1牛的乳蛋白含量、乳脂含量、繁殖性能等方面优于荷斯坦牛,比较适合用于荷斯坦牛的杂交利用,能显著提高奶牛养殖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0.
对同德县尕巴松都镇奶牛结核病进行了血清学检测.在被检的225头奶牛中,共检出阳性牛4头,阳性率为1.78%(4/225);其中荷斯坦奶牛的阳性率为1.33%(3/225),当地黄牛的阳性率为0.44%(1/225).检测结果分析,该镇荷斯坦奶牛的阳性率比当地黄牛的阳性率高,差异性极显著(P<0.01).  相似文献   

11.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八师石河子垦区于2013年引进了德系弗莱维赫牛冻精,并与本地荷斯坦奶牛开展杂交推广应用。为了更好地研究杂交效果,对在相同饲养环境下的弗莱维赫牛与高产荷斯坦奶牛的杂交一代(F1代)作为研究对象,与纯种荷斯坦奶牛的生产性能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发现,与荷斯坦奶牛比较,F1代不仅提高了乳脂率和乳蛋白率,还具有较高的产奶量、较强的抗病能力,以及耐粗饲和饲养成本低等杂交优势。  相似文献   

12.
教您一招     
如何将黄牛改良成奶牛 当前主要是通过级进杂交的方式,用优质荷斯坦种公牛把黄牛逐步改良成奶牛的。具体做法是:将可繁母牛(黄牛)用纯种荷斯坦种公牛(冻精)杂交,所产生的后代为杂交一代,它含有荷斯坦牛血缘50%,再用杂交一  相似文献   

13.
一、品种选择 中国荷斯坦牛(原称黑白花奶牛)是目前我国惟一的专用奶牛品种.其毛色为黑白相间,花片分明.额部有白斑是该品种的标志,但形状不一.体重550~600公斤.中国荷斯坦牛与地方黄牛杂交,后代也呈现黑白花,但其体形往往偏小,"奶牛型"特征也不明显.  相似文献   

14.
黄牛中可繁殖的母牛资源非常丰富,各村屯都有饲养,如把其中一些体形好,产奶量多、健康的黄牛与纯种荷斯坦种公牛(决不能用未经测定的公牛)杂交数代,就可逐步地把黄牛升级为奶牛,这是增加奶牛数量、扩大奶牛饲养面最快捷的有效办法,而且投资少、成本低、可靠,从而不必冒风险、花大钱去外地购买那些劣质奶牛或改良牛了。多年来,黑龙江省的富裕、杜蒙等市大面积黄牛改奶牛的经验就已证明了这一点,其效果非常好。当前,主要是通过级进杂交的方式,用优质荷斯坦种公牛把黄牛逐步改良成奶牛。具体做法是:将可繁殖的母牛(黄牛)与纯种…  相似文献   

15.
荷斯坦奶牛产奶量高,但耐热性差,在南方其高产的遗传性能难以体现出来;娟姗牛单位体重产奶量高,牛奶口味佳,营养价值高,且耐热性能强,抗病力强,将两奶牛品种杂交,预想选育出一种耐热性能强,抗病力强,产奶量高,乳品质好,风味佳的奶牛新品种。广西畜牧研究所黄牛研究室于2005年初就开始选育和研究工作,用娟姗牛为父本,荷斯坦牛为母本进行杂交试验。经过多年的共同努力,已繁育出娟荷杂一代牛公母共53头,从中选出35头进行实验观察,现将试验情况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6.
引进美加型血液提高中国荷斯坦牛生产性能与体尺研究黑龙江省大庆市三环企业总公司(163001)唐志成,李树春,武殿波我公司通过40多年的奶牛育种工作,经“自群繁育、导入杂交、横交固定”三个育种阶段,形成中国荷斯坦奶牛这个较为优良的品种。在这期间于198...  相似文献   

17.
我区奶牛数量近几年增加较快,但奶牛质量提高缓慢,1988年底,我区黑白花奶牛已发展到7万余头,平均产奶量在3000公斤左右,乳脂率3.4%,较国内同类乳牛差距很大,尤其后躯发育不良,乳器参差不齐,严重的影响着奶牛生产力的发挥。为了解决奶牛质量低的问题,曾先后引进丹麦、西德费里生和美国荷斯坦、费里生牛。美系和加系荷斯坦奶牛因具有优良品质而誉满全球,很多国家都在广泛利用其提高当地的奶牛质量,并进行纯繁。荷兰的科研机构研究了导入荷斯坦牛血液的效果。如:某畜牧试验站从1970年到1981年进行了一批母牛与美系荷斯坦公牛的杂交试验。业已查明,纯种荷兰黑白花牛305天的产奶量平均为  相似文献   

18.
荷斯坦牛已成为国际性品种,因其体型大、产奶量高,现已成为全世界奶牛业的当家品种。我国自19世纪60年代开始,从国外输入少量的荷斯牛(黑白花)与当地的母牛进行杂交,形成大量的黑白花奶牛。以后,又不断从国外引进优良种公牛与原有黑白花奶牛配种,经过几十年的努力,终于在1987年由农业部命名为“中国黑白花奶牛”。由于全世界许多优秀的种公牛都含有红色基因,其后代也有呈红白花,体型、生产性能与黑白花奶牛相似,因此1992年农业部根据奶牛协会的建议,将“中国黑白花奶牛”更名为“中国荷斯坦牛”。奶牛品种及特征见表1。  相似文献   

19.
黑龙江省八五二农场1990年底从加拿大引进110头荷斯坦育成母牛,平均12月龄,现已全部投产。为了解加拿大荷斯坦牛在中国北方地区的适应性及其生长发育情况和生产性能,与当地中国荷斯坦母牛进行了对比饲养试验。1材料和方法1.1供试牛选择:试验组为加拿大荷...  相似文献   

20.
荷斯坦奶牛产奶量高,但耐热性差,在南方其高产的遗传性能难以体现出来.娟姗牛耐热性能强,乳脂率高,口味佳且营养价值高.将两种奶牛杂交,拟选育出一种耐热性能强,产奶量高,乳品质好,风味佳的奶牛新品种,广西畜牧研究所黄牛研究室从2005年初就着手了此项选育工作,至今已繁育出杂种一代牛(用娟姗牛冻精给荷斯坦奶牛输精所产下的一代牛)公母共42头,现对已培育出的杂种一代牛进行总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