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品种特性、环境,以及栽培措施是影响甘草生长的重要因素,在实际生产中,应综合考虑遗传、栽培措施、生态环境等内外因素,并根据目标产品用途及需求,配套相应的栽培技术措施,全面提升人工甘草产量和品质。本文从品种遗传特性、环境,以及栽培技术对甘草生长的影响三个方面,概述了人工甘草生长影响因素的研究进展,并对未来相关研究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2.
中耕除草是甘草栽培中的主要田间管理措施,对甘草的产量、品质、商品率以及最后的采挖有重大影响。若除草措施滞后,造成甘草田间杂草丛生,不仅和甘草争水、争肥,使甘草的产量降低,而且采挖用工成倍增加,使种植甘草的纯收入严重减少。因此,做好甘草田间杂草的防除,是提高栽培甘草的产量和质量,增加收入的关键措施。  相似文献   

3.
为了解不同栽培环境下甘草在生长及抗性指标方面的差异,选择自然露地栽培和温室栽培2种栽培环境,以乌拉尔甘草和胀果甘草2种常见甘草为研究对象,通过测定生物量及叶绿素、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游离脯氨酸、丙二醛含量等生理指标,研究不同栽培环境对甘草一年生实生苗生长指标及抗性生理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栽培条件下,苗高、地径、主根长、鲜质量、干质量等生长指标差异显著,自然露地栽培的甘草长势显著优于温室栽培处理,乌拉尔甘草在自然露地栽培环境下的生长量略低于胀果甘草,但在温室栽培环境下略高于胀果甘草;不同处理间叶绿素含量差异较小,乌拉尔甘草叶绿素含量高于胀果甘草,温室栽培甘草叶绿素含量高于自然露地栽培处理;可溶性糖含量及可溶性蛋白含量差别很大,自然露地栽培的甘草可溶性糖含量较高,乌拉尔甘草可溶性糖含量增加幅度最大,可溶性蛋白含量却是温室栽培的甘草较高;不同栽培环境下,游离脯氨酸含量差别不大,游离脯氨酸含量在9月份较高;自然露地栽培与温室栽培之间丙二醛含量差异不明显,丙二醛含量在7月份较高。综合来看,乌拉尔甘草在不同栽培环境下生长及抗性指标的表现更具优势,在环境适应性方面具有更大的适应范围,在环境适应性方面更具优势。  相似文献   

4.
为了提高废弃甘草资源的利用率、实现甘草下脚料在平菇栽培生产中的循环利用,以甘草下脚料部分替代木屑为基质进行平菇的袋料栽培研究,测定不同比例甘草下脚料替代木屑对平菇生长特性与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A5配方(甘草20%、木屑58%、麸皮20%、蔗糖1%、石膏1%)在产量及生物学效率方面与CK相比均无显著差异。甘草下脚料可以作为木屑的部分替代培养料进行平菇栽培。  相似文献   

5.
中药白芍作为《伤寒论》中的芍药甘草汤的君药,广泛用于历代的经典方剂中。由于受到种质、产地、栽培措施、采收加工等因素的影响,白芍药材的质量参差不齐。本文通过查阅相关文献,对白芍栽培研究进行综述,结合白芍质量检测标准,分析栽培技术对白芍药材产量和品质的影响,就具体的影响因素进行阐述,旨在为白芍标准化种植技术的完善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正甘草作为重要的传统中药,市场需求量稳中有升。多年来,由于无计划盲目采挖,野生甘草资源趋于匮乏,甘草人工栽培已成为必然趋势。甘草育苗移栽是甘草人工栽培的关键,培育甘草优质种苗已成为甘草栽培成功的关键因素之一。全膜覆盖栽培最大的优势是具有抑制水分蒸发、提高地温的作用。兰州邦夫达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对甘草不同育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甘草在北京地区不同栽培环境下的生长特点及品种间的差异性。[方法]以乌拉尔甘草和胀果甘草为试验材料,测定在自然陆地和温室2种栽培环境下甘草的生长量和抗氧化酶活性。[结果]自然栽培下甘草的抗氧化酶活性高于温室栽培下,乌拉尔甘草在自然栽培模式下所表现出来的生长优势及较高的自然抗性有利于今后的生产研究。[结论]该研究为北京地区甘草品种的选择和生产提供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8.
介绍了植物激素的种类及植物激素对甘草的影响研究概况,提出今后的研究方向,以期为人工甘草的高产规范化栽培提供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9.
贾萍 《甘肃农业》2011,(6):96-96
介绍了陇西县甘草规范化栽培的有关技术要点,解决了当前甘草栽培中的混乱问题。  相似文献   

10.
不同栽培因子对甘草产量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不同栽培方式、栽培密度和栽培深度等栽培技术的试验研究,寻找人工甘草在当地取得高产的途径。结果表明:甘草的移栽方式,移栽深度与移栽密度均为甘草产量形成的相关因子。在宁夏中部干旱带地区,甘草不同移栽方式可提高甘草产量,斜栽和平栽适合于大面积的规模种植,但以斜栽为主要推广栽培模式;适宜的栽培深度为10~15cm;适宜栽培密度为15万株/hm2。几项技术综合采用,能获得2430kg/hm2以上的地上产量和4600kg/hm2以上的地下产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