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为全面掌握“生产-生活-生态”空间的研究现状,完善“三生”空间的相关概念与基础理论,以“三生”空间与“生产-生活-生态”空间为关键词检索CNKI数据库与Web of science核心合集2012—2022年发表的相关文献,在对其中403篇文献进行查阅、分析的基础上,结合人地关系理论与土地利用多功能性理论系统总结、归纳“三生”空间的概念、演化机制、分类体系、相互作用关系与发展目标。研究发现:“三生”空间是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相互作用形成的具有一定结构和功能的空间实体,并以可持续、碳中和、协调为整体的发展目标;生产、生活与生态空间也分别具有不同的发展目标,并分别包含不同子空间;“三生”空间及其子空间之间存在明显的正向与负向作用。未来应加强“三生”空间形成机制、内涵、相互作用、发展目标等基础理论的研究,深入分析“三生”空间内部各类子空间的布局特征与演化机制,建立定量测度“三生”空间相互作用强度的理论与方法体系,丰富完善“三生”空间发展目标和优化研究的理论、方法与内容,推动“三生”空间与“三生”功能研究的并行发展。  相似文献   

2.
为探讨城镇化与国土空间生态修复之间的耦合情况,以2007—2017年具有“老、少、边、山、穷”特点的广西、云南、贵州三个省份为研究对象,从“人、土、经、社”和“山、水、林、田、环”构建城镇化系统与国土空间生态修复系统评价指标体系,运用耦合协调模型、灰色关联模型探究区域城镇化与国土空间生态修复耦合协调时空分异特征及其驱动因素。结果表明,“老、少、边、山、穷”整体区域的国土空间生态修复水平2007—2015年高于城镇化水平,2015—2017年低于城镇化水平,且二者之间的差距呈扩大趋势。区内城镇化系统与国土空间生态修复系统的整体差异程度趋于扩大,且后者内部差异程度高于前者。城镇化系统与国土空间生态修复系统的耦合协调关系由轻度失调转变为初级耦合协调,区域整体耦合协调水平高于各省份,虽然耦合协调状况有所改善但仍然相对偏低,未形成良性互动机制。两系统各因素之间的关联度较高,且开展国土空间生态修复对促进城镇化发展的驱动力较高。研究表明,“老、少、边、山、穷”区域应统筹规划,基于边际分析理论,可将城镇化提高程度视为边际收益,将国土空间生态修复成本提升程度视为边际成本,以耦合协调度为约束,形成互为驱动的良性机制,实现二者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3.
运用CiteSpace知识图谱分析软件,分析女性参与乡村振兴领域现有文章的研究特点,系统梳理国内关于女性参与乡村振兴现有研究文献的数量、核心作者、研究机构情况,并通过关键词图谱和文献可视化Timeline分析研究热点。结果表明,该领域的研究在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呈现出较好的发展势头,出现了许多新热点词,但现有研究的质量有待提升,研究深度和广度不足。厘清该领域的研究热点与发展趋势,对积极发挥女性力量推动乡村振兴,实现乡村善治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土地整治与农村“三生”空间重构的耦合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村庄数量多,布局分散,用地规模大,乡村空间重构的情况一直存在,但是在近年城市化和工业化加剧的背景下,重构强度才达到显著的程度。土地整治作为改变土地利用方式的重要途径,与农村"三生"(生产、生活、生态)空间重构存在耦合关系。本研究主要分析了农村"三生"空间重构的演化机制,对土地整治模式进行了新的划分,提出了能综合反映两者耦合关系的指标体系。提出农村"三生"空间重构与土地整治耦合关系的研究思路框架,并以系统曲线拟合分析和系统耦合关联分析为例进行了说明,为两者耦合关系的研究方法、空间重构后评价等下一步研究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5.
在推进乡村振兴的大背景下,农业跟其他产业的关联度会提高,不再简单是一二三产的融合,而是提升整个乡村的要素价值,比如文化历史遗产,还有自然人文环境。这些东西都有可能是未来乡村“活”起来的重要因素。因此,我们的认识要从关心农业价值提升为关注乡村价值,重新认识和发现乡村功能价值。乡村有其不可替代性,价值也是多功能性的,体现在空间维度,具有生活、生产、生态“三生”空间功能;体现在时间维度,则具有传承文化、旅游休闲的功能。  相似文献   

6.
党的十九大以来,中国进入城乡关系变革及乡村发展快速转型的关键时期。村庄规划是促进城乡融合发展的重要手段。分析新时期村庄规划推动城乡融合发展的“三生”空间承载内容和具体的实施路径,结果显示,村庄规划通过统筹重点产业、基本公共服务设施和基础设施布局能够促进村庄建设发展,通过安排国土综合整治和生态修复工程可以提高国土开发利用质量和效益,通过加强乡村风貌管控、利用乡村资源禀赋可以打造特色乡村名片,最终实现城乡生产、生活和生态空间的“三生”融合,助推城乡融合发展。  相似文献   

7.
“三生空间”对于国土空间格局优化和生态文明建设具有重要意义。利用重庆市2005、2010、2015年3期土地利用数据,基于土地的主导功能,划分“三生”用地空间,并进行时空格局分析。构建“三生功能”评价指标体系,采用GIS空间分析与景观格局方法对2015年重庆市“三生功能”进行定量化刻画与分析。结果表明:1)重庆市“三生空间”以生态空间为主,生产空间次之,生活空间最少,“三生空间”时空分布和空间变化特征明显;2)生态空间景观受人类活动影响在持续的加强,景观破碎化程度在不断地增大,生产空间受人类活动影响在加强,生活空间扩张趋势明显,集聚度越来越大;3)2015年重庆市三生功能呈现出较强的空间分异性,其结果与定性分析吻合度较高。  相似文献   

8.
定量探讨“三生”空间之间冲突及其演化趋势,可为国土空间管控和国土空间规划编制提供科学依据。基于朝阳县土地利用的主导功能及性质,将朝阳县土地分成生活生产空间、生态生产空间、生产生态空间和生态空间4大类型,使用景观生态指数方法构建空间冲突指数,对2010年、2020年朝阳县“三生”空间冲突的区域和强度进行识别。结果表明,2010~2020年朝阳县生产生态空间基本稳定,生态空间与生产生态空间面积增加,生活生产空间面积减少,生态空间和生态生产空间通过占用生活生产空间进行快速扩张;“三生”空间整体态势良好,冲突减弱,可控区域增加,冲突程度从大到小依次为:生态空间>生产生态空间>生态生产空间>生活生产空间。针对评价结果提出了“三生”空间生态修复策略。  相似文献   

9.
"生产-生活-生态"功能评价是认识国土空间发展现状的科学依据,对优化国土空间布局、实现区域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为全面了解"三生"功能评价的研究现状,以""三生"功能"与""三生"空间"为关键词,搜索CNKI数据库与Web of Science核心合集2010—2020年发表的文献,并通过文献调研法、对比法与归纳法对373篇相关文献进行研究,系统梳理"三生"功能的内涵、承载主体、发展目标、分类与评价方法。分析发现:已有研究对"三生"功能内涵的认识基本一致,但尚未形成统一的"三生"功能分类体系;"三生"功能评价的研究框架与指标设置有待进一步完善。未来应加强"三生"功能内涵、形成机制与相互关系研究,完善"三生"功能分类,建立科学的、差异化的"三生"功能评价指标体系,创新"三生"功能评价方法,提高"三生"功能评价结果的实践应用,将评价结果应用于"三生"功能优化,指导产业发展与公共服务设施布局。  相似文献   

10.
在乡村振兴时代背景下,构建乡村"三生"空间功能评价体系,测算2014、2019年山东省乡村"三生"空间耦合协调关系及各子系统之间的协调关系,以期为脱贫攻坚胜利后山东省乡村发展方向和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参考。结果表明:耦合协调度略有上升,表现为轻度失调、基本协调、中度协调、高度协调4种类型,呈现出"东北高西南低"的空间分布特征,未来应以生态建设为工作重点。  相似文献   

11.
设[b,T]表示由Lipschitz函数b∈Lipβ(Rn)与满足一定光滑条件的带θ型核的线性算子T生成的交换子,本文研究这类算子在Hardy空间和Herz型Hardy空间上的有界性问题.利用Hardy空间和Herz型Hardy空间的原子分解,证明了当nn+β相似文献   

12.
从景观的发展历程到景观的发展需求,阐述了为市民创造公共开放空间,并选取点状空间和线性空间构成,详细介绍了城市开放空间的景观设计原则及其整合,对创建更具大众化和符合生态的城市景观设计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3.
实例介绍了AutoCAD兼容空间及相关的图纸空间和模型空间内涵的比拟及理解方法,对兼容空间的兼容性和相互参照作用性两方面的特性进行了分析,根据其特性、功能介绍了其实际应用技巧及进一步提高设计绘图质量及效率的体会。  相似文献   

14.
试析空间观念与中国古典园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园林是一种空间艺术。中国古典园林的空间创造具有明显的民族文化特征。本文从中国古代人们的空间观念入手,在历史的溯源中分析中国古典园林中的空间观念及其表现手法。  相似文献   

15.
研究了概率赋范空间和概率赋准范空间的相互转换关系,得到了相互转换的一个充要条件.概率赋范空间不一定是拓扑线性空间,从而不一定是概率赋准范空间.对于概率赋准范空间,举例说明了存在概率赋准范空间,不能找到一个三角函数使之转换成概率赋范空间.最后对α-简单空间的定义进行了推广,讨论了α-简单空间与概率赋范空间的相互转换关系.  相似文献   

16.
城市绿地的边界空间相对于核心景观区拥有更复杂的特性,更多样的形式,更多重的功能。通过文献查阅,归纳了城市绿地边界空间的形态和特性,同时按照绿地系统类型,对洛阳市区内主要公园绿地、广场绿地、居住区绿地和单位附属的边界进行调查,总结各类绿地边界的形式,并对其边界特性、设计方法和使用情况等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7.
在一类局部凸空间X上构造了有界集族△^u,讨论了△^u中有界集的若干性质以及△^u与数列空间S的关系;由此推广了И.М.盖尔芳特在《广义函数》(Ⅱ)中给出的几个结论;并给出了X^*可赋范的一个充要条件和X^*不可距离化的一个充分条件。  相似文献   

18.
分析了荆州市绿地系统现状及存在问题,并针对荆州市的城市特点,从绿地的布局结构、高质量绿地建设和保证体系3方面,探讨了荆州市城市绿地系统建设的可持续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19.
作物航天育种研究现状与展望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空间是当今世界竞争激烈的新领域。空间环境的显著特点是强辐射、微重力、弱地磁、超真空和超洁净等。利用航天诱变技术进行作物改良已经在水稻、小麦、棉花、青椒、番茄和芝麻等作物上取得较好进展,并从中获得了一些对重要经济性状有突破性影响的罕见突变。在简要概述国内外空间植物学研究发展的基础上,重点分析了航天技术在作物育种中的应用现状与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20.
我国西北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华北干旱缺水山丘区、西南旱山区等地,水资源贫乏,区域性、季节性干旱缺水问题严重。城市地下水超采严重,水位下降,地面下沉,急需将集雨工程引入城市。可首先引入城市的绿化工程中来,绿化地面应低于硬化地面,节水和绿化这两项公益事业有机地结合起来,使天然降雨这个潜力巨大的水资源得到有效的利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