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母蛾抽样检查是家蚕微粒子病检疫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了明确母蛾检疫前高温干燥灭活可能存在的家蚕微孢子虫的有效处理时间,以被家蚕微孢子虫感染的母蛾为材料,在高温(71℃)条件下分别处理1、2、3、4、5和6 h后,分离母蛾体内的家蚕微孢子虫进行添毒试验,检查其灭活情况。结果表明,高温处理3 h以上的母蛾体内分离的家蚕微孢子虫给3龄、4龄健康起蚕添食后,蚕体未出现感染症状,证明添食的微孢子虫已经失去致病活性。据此建议在蚕种生产的母蛾检疫过程中,须在71℃高温条件下对母蛾处理3 h以上,以避免因抽样母蛾体内的微孢子虫扩散造成的二次环境污染。  相似文献   

2.
集团母蛾检查抽样方案的改进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一代杂种母蛾微粒子病检查的抽样方法,以往都是按一定百分比从制种批中抽样镜检,根据样本病蛾率的高低判定整批蚕种合格或不合格.鉴于这种抽样和判别方法的不合理性,有些省区已参照国外经验,改用在一定概率保证下,以样本中检出病蛾数作为判别标准的1次或2次抽样方案.1979年我省从日本引进了整套的集团母蛾检查设备,并从1983年起,参照国外及兄弟省区经验,采用2次抽样法进行了3年的微粒子病集团母蛾检查试点工作,取得较好成绩,今年已全面采用.但是试点工作中所使用的抽样方  相似文献   

3.
增加家蚕微粒子病母蛾抽样检查集团蛾数的探讨   总被引:9,自引:4,他引:5  
在农村原蚕区不断扩大 ,蚕种检验批增多的情况下 ,研究在不影响检种质量的前提下减少检种工作量的抽样检查方法十分必要。提出了在家蚕微粒子病母蛾集团检查中接收概率的近似公式 ,以及增加集团母蛾数 ,减少镜检次数的设想。通过接收概率和平均检查次数的计算、计算机模拟、实际检查操作 ,以及与现行方法的比较 ,证明了接收概率的近似公式的适用性 ,同时也表明集团母蛾数为 6 0蛾的抽样方案与现行集团母蛾数为 30蛾的抽样方案的生产方风险和使用方风险基本相同 ,而平均检查次数大大减少 ,从而证明了其可行性。在检验错误较多情况下 ,这种方法的风险也较大 ,使用时应谨慎。  相似文献   

4.
<正> 对于微粒子病抽样检查方法的研究,国内外学者已有一些报道,并制定了一代杂交种的集团母蛾检查抽样方案,这个方案较之以前的抽样方法,无疑是一个很大的进步。目前,国内对于育种材料,保育品种的微粒子病检验,一般是采用单蛾或双蛾镜检,必须全部进行检验,其检验次数就等于全部母蛾数或其一半。如果采用类似一代杂交种那样的集团检查方法,在一个集团中发现“有毒”(其  相似文献   

5.
从抽样检查原理谈家蚕微粒子病母蛾检查的几个误区   总被引:5,自引:4,他引:1  
潘沈元  彭会  李爱玲 《蚕业科学》2003,29(3):281-285
在蚕种生产和家蚕微粒子病母蛾抽样检查过程中 ,部分蚕种生产者和蚕种检验者由于对抽样检查的原理和现行的抽样检查方案不甚理解而擅自调整抽样方案的现象时有发生。为此 ,通过介绍计数抽样检查的接收概率、抽样特征曲线和两类风险 ,对蚕种生产上减少袋蛾数量 ,调整抽样方案和以样本毒率判断蚕种是否合格等错误观点做了分析和讨论 ,指出了这些做法的危险性。  相似文献   

6.
家蚕微粒子病母蛾检查五次抽样方案研究   总被引:6,自引:3,他引:3  
为了保证蚕种质量 ,提出了家蚕微粒子病母蛾抽样检查的五次抽样方案。理论计算、计算机模拟和实际检验的结果证明 ,通过适当的设计 ,可以找到与现行二次抽样方案抽样特征曲线相近的五次抽样方案 ,即具有相近的生产方风险和使用方风险 ,而使平均镜检次数明显减少。五次抽样方案的操作步骤相对繁琐 ,但可以采用计算机抽样检查软件弥补  相似文献   

7.
去年,我们对本省的微粒子病集团母蛾检查抽样方案作了改进。一是制种批母蛾数由10万蛾扩展到40万蛾,使其与本省蚕种场的饲育批大小大致相适应;二是第1样本的允许病蛾数,随着制种批的增大,从0增加到14蛾,使病蛾率极低的制种批能经第1样本检查即被通过,减少了检第2样本的工作量。抽样方案的设计参数为容许病蛾率0.5%以下,判别信赖度第1样本99.7%以上,1,2样本合计98.5%以上。该抽样方案1986年在全省实施后,生产部门反映良好。但抽  相似文献   

8.
我市各种场制种,实行抽样检查,抽样办法按《四川省蚕种繁育质量检验办法》执行.在抽检母蛾的过程中,要求每批都要能够分别代表制种批从起头到末尾的母蛾总体.在镜检时,第一次抽检中,未检出毒蛾,判定该批为合格种,如检出有毒蛾,且一、二检毒蛾达到千分之五以上为不合格种.如一、二检查出毒蛾合计未达到千分之五以上,判定该批为带毒合格  相似文献   

9.
陈钦培 《蚕桑通报》1996,27(2):32-33
浙江省蚕种微粒子病集团母蛾检查抽样方法,自从1989年实施以来一直沿用至今.多年的实践证明,它是比较科学、合理的抽样方法.本文就杭州检种室的资料作如下统计分析.一、以日为段分段袋蛾的优点制种批从10万蛾扩展到40万蛾后,对有毒场和新办场(村)实行每制种批按发蛾制种日分段袋蛾,以段制种母蛾数作为抽样和集团检查的总体,而无毒场则以制种批作为集团母蛾检查的总体.其优点有如下两个方面: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2004~2007年广西家蚕一代杂交种母蛾检验中,所有需要检第二样本的批段(共1620个批段)的母蛾病蛾数进行分析,调查母蛾检验中第一、二样本检出病蛾集团数的对应性和相关性,并论证二次抽样母蛾检验方法的可靠性。  相似文献   

11.
绪言家蚕的微粒子病是经卵传染的蚕病,在蚕种制造中必须进行微粒子病检查,有毒蚕种决不能用来养蚕。普通种的母蛾检查中,实行一次抽样检查法是从1946年开始的,1953年开始改为2  相似文献   

12.
<正> 笔者曾于本刊1992年第4期上撰文讨论了对家蚕母蛾抽样检验结果评判问题的一些理论和计算公式;给出了在允许病蛾率为0.5%,置信概率(即判别信赖度)为98.5%以上条件下,江苏现行家蚕母蛾检查抽样方法中各样本的允许病蛾数。就是说,根据实际检验结果,如果其病蛾数不超过相应的允许病蛾数,则该批蚕种认为是合格蚕种,其信赖度在98.5%以上。否则就是不合格蚕种。但是,根据概率统计理论,既然是抽样检验,那么即使样本实际检出病蛾数小于或等于允许病蛾数,这批蚕种仍可能是不合格的,不过其可能性很小,在1.5%以内。反之,即使样本实际检出病蛾数大于允许病蛾数,也仍然可能是合  相似文献   

13.
家蚕母蛾毒率计算方法的探讨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正> 一、引言为了预防家蚕微粒子病的母体传染,必须进行母蛾检查。由于制种批一般很大,生产上普遍采用抽样检查方法,即从批母蛾中抽出一部分进行检查,然后由部分来推断总体。这种方法不可能保证所作的判断百分之  相似文献   

14.
周晓舟 《广西蚕业》1997,34(1):23-24
桑蚕原种“湘·7的母蛾二重交试验结果表明;母蛾重交两次比单交一次总产卵量和良卵数增加,不良卵率有所下降。母蛾与一雄蛾交配1小时后再与另一雄蛾交配3.5小时的交配方式,与对照单交4.5小时相比.其单蛾总产卵量和良卵数增幅分别达10.98%和11.16%,不良卵率下降13.93%。  相似文献   

15.
关于丝茧育蚁蚕补正检查的几点设想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蚁蚕补正检查是母蛾检查的重要补充手段之一,做好蚁蚕补正检查不仅是对母蛾检查结果是否正确的一次检验,而且可以说比母蛾检查更具有可靠性。但是如何建立蚁蚕补正检查的标准、以及蚁蚕补正检查与母蛾检查之间的相关性,国内外至今还没有一个统一的规范。蚁蚕补正检查至少应包括毒率标准、抽样方法、检测时期、集团头数、判断计算等几个方面,本文想根据作者本人的一些实验数据并借鉴他人已经取得的成功经验对蚁蚕补正检查的其它几个方面谈一些设想。  相似文献   

16.
微粒子病集团母蛾检查,现采用以30蛾为1检查单位,发现微粒子孢子作1蛾计,将累计检出病蛾数与允许病蛾数比较,判断该批蚕种合格与否。但1检查单位检出孢子时,可能含有1只病蛾,也可能含有2只或多只病蛾。。第二种可能使得理论设计与实际情况出现微小差异,导致了理论设计允许  相似文献   

17.
绪言家蚕微粒子病是由母体传染(经卵传染)的,所以,为防止本病,很重要的一点就是不饲育带病的蚕种,也就是说要加强对制种母娥的病毒检查。原种和原原种全部实行以30只蛾为一检查批的集团母蛾检查。本研究在加深理解现行抽样检查表的构成和特征的同时,从统计的角度,对改进抽  相似文献   

18.
家蚕微粒子病蛾不同制种日分布状况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 194个原种带毒批微粒子病母蛾在不同制种日之间的分布状况做了统计分析 ,结果表明 :72 4 6 %的带毒批在不同制种日之间微粒子孢子带毒集团检出率未见显著差异 ;2 7 5 4 %带毒批在不同制种日之间微粒子孢子带毒集团检出率有显著差别 ,制种首、末日带毒蛾数的多少没有明显的规律。在家蚕母蛾微粒子病抽样检查时 ,应采取逐日分层抽样方法 ,以提高送检样本对全批毒率的代表性。如果有选择地在某一天袋蛾 ,不仅不能正确反应该批的微毒情况 ,反而可能使检验样本的毒率增高 ,造成合格蚕种的误淘汰 ;也有可能造成检验样本的毒率降低 ,导致不合格蚕种流入市场。  相似文献   

19.
吴玉碧 《中国蚕业》2009,30(1):96-97
介绍了新型无浆母蛾盒的蛾盒片材的结构、材料和制作方法。经制作与使用证明:新型无浆母蛾盒制作材料好、制作方法简便、式样美观、运输与存放方便、便于拆蛾;新型无浆母蛾盒降低了制作蛾盒的劳动强度,减少了拆蛾时母蛾鳞毛污染环境,避免了因霉菌、绿僵菌等分生孢子对母蛾微粒子孢子检测的干扰,切断了送检母蛾的2次污染,提高了母蛾样品的检出率与效率。  相似文献   

20.
本文通过试验调查,剖析《桑蚕一代杂交种检验规程》(NY/T327—1997)附录A——母蛾微粒子病检疫的两个抽样装盒规定与合格标准(表A1和表A2)的各自特点;通过对广西、广东两省现行桑蚕一代杂交种母蛾微粒子病检疫方法进行总结,提出散卵种和平附种两种制种形式都可以对表A1或表A2的抽样装盒规定与合格标准任选其一进行桑蚕一代杂交种母蛾微粒子病检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