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旨在筛选氮素和磷素高效利用的小麦品种(种质),为高效小麦育种和肥高效栽培技术提供参考;试验共设3个处理:对照处理(CK)、低氮处理(LN)、低磷处理(LP),根据小麦成熟期籽粒产量,参考小麦良种攻关养分利用效率鉴定公式,计算养分利用效率。结果表明:氮素利用效率鉴定指标(NUI)≥1.300,磷素利用效率鉴定指标(PUI)≥1.100,认定为氮素和磷素养分高效材料。共筛选出20份氮素利用高效材料,分别为‘淄麦28’、‘临麦4号’、‘泰山27’、‘良星66’、‘烟农999’、‘山农23’、‘山农29’、‘山农30’、‘鑫麦296’、‘烟农21’、‘良星517’、‘AN01’、‘烟农173’、‘烟1212’、‘师栾02-1’、‘泰科麦34’、‘泰山28’、‘泰田麦118’、‘烟181’和‘山农25’;共筛选出15份磷素利用高效材料,分别为‘淄麦28’、‘山农23’、‘山农29’、‘山农30’、‘山农20’、‘裕田麦119’、‘良星517’、‘山农111’、‘AN01’、‘烟农19’、‘烟1212’、‘泰科麦34’、‘良星66’、‘山农25’、‘裕田麦118’;共筛选出9份氮磷均高效利用材料,分别为‘淄麦28’、‘山农23’、‘山农29’、‘山农30’、‘良星517’、‘AN01’、‘烟1212’、‘泰科麦34’和‘泰田麦118’。通过计算养分利用效率筛选出的资源高效型品种(系)和种质,为小麦资源高效型品种选育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2.
为进一步优化苦瓜的氮钾肥施用方式,提高苦瓜中皂苷含量,选取苦瓜低皂苷含量品种‘206’、高皂苷品种‘优佳4号’为试验材料,以中皂苷品种‘疙瘩绿’为对照,采用根尖无损伤检测法,检测苦瓜根对氮和钾离子的吸收情况。结果表明,在幼果期‘优佳4号’根对氮离子的吸收显著高于‘疙瘩绿’和‘206’,而在幼苗期、幼果期对钾离子的释放比‘206’分别低40%和63.5%。田间栽培时以苦瓜品种、氮、钾元素为变量进行正交设计,并进行施肥验证,‘优佳4号’吸收氮元素和保有钾元素的能力更强,在低氮和低钾的情况下也可以产生高皂苷。中高含量的氮钾元素可以显著提高低皂苷品种的皂苷含量。在栽培生产中,高皂苷品种施肥可适当采用低氮和低钾措施,低皂苷品种要采用高氮和高钾措施。  相似文献   

3.
为阐明不同穗型水稻品种产量和氮利用效率的差异,探讨不同穗型品种高产高效的栽培技术。以大穗型品种‘Y两优900’和多穗型品种‘丰两优4号’和‘C两优华占’为供试材料,设置3个施氮量处理(0、180、270 kg N/hm2)。结果表明:大穗型品种‘Y两优900’在3个氮肥处理下的平均产量为10.83 kg/hm2,分别比多穗型品种‘丰两优4号’和‘C两优华占’高17.3%和5.5%。大穗型品种‘Y两优900’的产量优势主要源于较高的每穗粒数和较高的干物质积累;大穗型品种‘Y两优900’的氮肥农学利用率分别比多穗型品种‘丰两优4号’和‘C两优华占’高310.6%和28.5%,而其氮肥偏生产力则分别高23.5%和6.7%。大穗型品种产量和氮肥利用效率均显著高于多穗型品种,大穗型品种具有协同提高水稻产量和氮利用效率的潜力。  相似文献   

4.
耐低氮烟草基因型的筛选及其氮效率类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筛选耐低氮及氮高效的烟草基因型是提高氮素利用效率,减少氮污染的一种有效途径。本文采用营养液培养方法,以低氮(0.5 mmol L~(-1))和正常氮(5.0 mmol L~(-1))处理74个烟草基因型幼苗,通过指标统计、因子分析、聚类分析来确定评价指标,并筛选出耐低氮基因型。不同基因型烟草的根系体积、根系生物量、茎叶氮累积量、地上部生物量变异明显,低氮和正常氮处理的变异系数分别为0.37~0.68和0.38~0.64。两种氮水平下的主成分基本相似,并表明茎叶氮累积量和地上部生物量起主要作用。根据评价指标的Heatmap聚类和氮效率综合值散点图分析结果,筛选出15个耐低氮基因型,占供试材料的20.3%,其中8个属于低氮高效正常氮低效型,6个属于低氮低效正常氮低效型,1个属于低氮高效正常氮高效型;还筛选出8个低氮敏感基因型,其中6个属于低氮低效正常氮高效型,2个属于低氮低效正常氮低效型。初步确定14P9为耐低氮且氮高效基因型,中烟100和K394为低氮敏感且氮低效基因型。  相似文献   

5.
筛选耐低氮及氮高效的烟草基因型是提高氮素利用效率,减少氮污染的一种有效途径。本文采用营养液培养方法,于苗期以低氮(0.5 mmol L–1)和正常氮(5.0 mmol L–1)处理74个不同基因型烟草,通过指标统计、因子分析、聚类分析来确定评价指标及筛选出耐低氮基因型,并结合氮效率综合值分析表明,在低氮和正常氮条件下,不同基因型烟草的根系体积、根系生物量、茎叶氮累积量、地上部生物量变异系数均较大,分别为0.37~0.68和0.38~0.64。低氮和正常氮的主成分基本相似,在不同供氮条件下茎叶氮累积量、地上部生物量均起主要作用。筛选出15个耐低氮基因型,占供试材料的20.3%,其中8个属于低氮高效正常氮低效型,占耐低氮基因型的53.3%,6个属于低氮低效正常氮低效型,占40.0%,1个属于低氮高效正常氮高效型,占0.7%;筛选出8个低氮敏感基因型,其中6个属于低氮低效正常氮高效型,占75.0%,2个属于低氮低效正常氮低效型,占25.0%。初步确定14P9为耐低氮、氮高效基因型,中烟100和K394为低氮敏感、氮低效基因型。  相似文献   

6.
探究不同基因型芥菜对镉(Cd)、砷(As)、铅(Pb)、汞(Hg)和铬(Cr) 5种重金属的累积差异性,为芥菜在重金属复合污染地区生产的安全性提供指导。通过盆栽试验研究9种不同基因型芥菜对5种重金属复合污染的响应差异,并结合重金属富集系数和转运系数以及单因子污染指数法、内梅罗综合污染指数法综合评价芥菜在重金属污染区的生产安全性。结果表明:芥菜具有较强的茎/叶重金属转运能力,重金属主要累积在芥菜根及叶中。芥菜不同部位重金属Cd的单项污染指数普遍较高且存在较大的品种差异。Pb、As、Hg和Cr污染指数呈现趋势类似,品种及不同部位间差异不明显。供试品种中‘五四青丕蓝’、‘脆嫩儿菜’、‘特大棒菜’、‘抗热四季甜竹芥’为较好的重金属低累积芥菜品种。芥菜对重金属的累积有基因型差异和重金属种类差异,通过筛选不同基因型芥菜可以获得生产上较为安全的品种。  相似文献   

7.
为筛选适宜菜用的藜麦品种,并探索藜麦苗刈割的可行性,引种甘肃、内蒙、山西等地11份藜麦品种(系),在日光温室栽培36天采收茎叶,进行植株性状、鲜食产量、适口性、营养物质含量及刈割可行性的比较。结果表明,‘条藜1号’、‘陇藜4号’鲜食产量较高,‘ZK1’、‘陇藜4号’、‘条藜1号’的营养丰富,‘陇藜4号’、‘陇藜5号’、‘陇藜3号’适口性较好。综合产量、营养及口感,‘陇藜4号’可作为菜用品种示范种植,该品种采收期株高36.0 cm、茎粗6.3 cm、叶片数16.7个、单株鲜重7.8 g,直收产量15.10 t/hm2,适宜刈割方式收获,刈割产量接近并略低于直收产量。  相似文献   

8.
研究不同氮肥施用量对粳稻产量、生长发育、干物质积累量及氮素吸收利用的影响,为云南高原粳稻氮肥减量施用提供依据。选用云南高原非糯粳稻‘楚粳28’和糯型粳稻‘云科粳1号’为试验材料,按照当地常规氮肥施用模式,设置施氮量为0、75、150、225、300 kg/hm2(N0、N1、N2、N3、N4)5个处理。结果显示,随着氮肥用量的增加2种类型粳稻品种产量呈增加趋势;在N1处理下‘云科粳1号’产量及增产幅度显著高于‘楚粳28’,其他处理下‘楚粳28’的产量大于‘云科粳1号’。氮肥处理使‘楚粳28’有较高的有效穗数和结实率,平均比‘云科粳1号’高13.36%和6.24%。氮肥使‘楚粳28’生育期延长了1~8天,总叶片数增加0~1叶,使‘云科粳1号’生育期延长了2~9天,总叶片数增加0.3~1.1叶;氮肥处理下‘楚粳28’的干物质积累量和总吸氮量平均比‘云科粳1号’分别高4.42%和18.43%,‘楚粳28’的氮肥吸收利用率比‘云科粳1号’高2.66%。综上,非糯型粳稻的产量及氮肥吸收利用率高于糯型粳稻,非糯粳稻‘楚粳28’适合的氮肥用量为225 kg/hm2,糯型粳稻‘云科粳1号’适合的氮肥量为150 kg/hm2。  相似文献   

9.
通过研究不同品种蓝靛果果实品质间的差异,确定了不同蓝靛果的开发利用方向,旨在为蓝靛果品种的筛选提供科学依据。对5个品种的蓝靛果品质进行了综合分析和评价:果实大小、可溶性固形物含量、矿物质元素含量和活性物质含量。结果表明,‘蓝精灵’平均单果重最大,极显著高于‘L32’、‘蓓蕾’和‘L54’,并且‘蓝精灵’的感官综合评价最好;L系3个品种果实较大,但是苦涩味比较重、感官评分最低;但除铁含量之外,其他矿物质元素含量显著高于‘蓝精灵’和‘蓓蕾’;‘蓓蕾’果实指数和果纵径极显著低于其余4个品种,但是可溶性固形物含量、活性物质含量极显著高于其余4个品种,并且‘蓓蕾’的风味最好,其感官评分也仅次于‘蓝精灵’。5个蓝靛果品种中,‘蓝精灵’果实大、口感好,最适合鲜食;‘蓓蕾’风味好、矿物质和活性物质含量高,适合鲜食和加工;蓝靛果L品系矿物质含量高,适合用于开发矿物质饮料。  相似文献   

10.
不同马铃薯品种的氮利用效率及其分类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7个马铃薯品种为供试材料,设置大田条件下施氮和不施氮2种处理,在对块茎产量和植株氮素吸收、利用评价的基础上,将不同氮效率品种马铃薯分类并解析了其差异机制。基于2016年施氮和不施氮条件下各品种马铃薯的平均产量,把不同氮效率品种马铃薯分为双高效型、低氮高效型、高氮高效型和双低效型。2017年选择双高效型、低氮高效型、双低效型的代表性品种,对各类型氮效率差异进一步解析表明,双高效型氮素利用效率显著高于另两个类型,氮素吸收效率则是双高效型、低氮高效型显著高于双低效型。不施氮条件下,双高效型马铃薯的干物质累积量在整个生育时期均显著高于另2个品种;双高效型、低氮高效型氮素累积速率在出苗后0~50d显著高于双低效型马铃薯。施氮条件下,双高效型马铃薯的干物质累积量显著高于另2个品种,与双低效型马铃薯相比,双高效型和低氮高效型产量的提高主要归因于它们前期较高的干物质累积;双高效型氮素累积速率显著高于双低效型、低氮高效型。双高效型马铃薯在各生育期的物质生产和氮素吸收能力强,从而有利于氮效率提升和产量的形成。该研究结果可为马铃薯氮高效品种筛选和利用提供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11.
水稻氮高效基因型及其评价指标的筛选   总被引:20,自引:1,他引:20  
以48份不同水稻基因型为供试材料,研究了它们的氮素吸收和利用率,及其与主要农艺性状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水稻基因型在氮素吸收利用率方面间存在明显差异,从现有的材料中可筛选出氮高效基因型。长伦占不论在低氮处理还是高氮处理均表现出氮高效利用特性,为典型的氮高效基因型。此外,还筛选了适于低氮条件种植的广恢128和茉莉占选;适于高氮条件种植的97香、2466和银花占。低氮高效型适合在贫瘠地区种植,而高氮高效型适合在肥沃地区种植。结果表明,水稻氮素利用率与抽穗期及乳熟期倒2、倒3叶的叶绿素含量呈显著或极显著负相关;与收获指数、稻谷产量和穗数之间均呈极显著正相关,它们可作为水稻氮素利用效率的评价指标。但是水稻氮素吸收率与利用率之间存在极显著负相关,因此,如何协调二者关系,既能提高稻谷产量和氮素利用率,又减少施氮量是急需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2.
Influence of nitrogen supply on water consumption and dry matter production of sugar beet in pot experiments
This paper describes the influence of nitrogen on water consumption, dry matter production and water use efficiency (WUE) of sugar beet.
The experiments, conducted in 1988 and 1989 using sand culture in pots, included five nitrogen levels from 2 to 16 g/pot.
Beet roots were heaviest where the N-supply was 8 g/pot. Top weight increased considerably up to 16 g N/ pot. Therefore plant dry weight was greatest where the N-supply was maximum. Overall, in 1989 dry matter production (g/pot) was 20 % greater than in 1988 because the beet roots were heavier.
Water consumption increased with nitrogen supply. At the largest N-doses water consumption was 110 1 (1988) and 140 1 (1989). This was three times the amount used at the smallest N-supply. Over the whole season WUE was greatest at 4 g N/pot and lower at both extremes of N-supply. Independently of N-supply, production of plant dry matter per litre of water consumed was between 4.9 and 6.0 g. For root dry matter, equivalent values were 3.7 and 4.6 g/l, and for white sugar yield they were 2.3 and 3.1 g/1  相似文献   

13.
甜菜对低氮胁迫的形态学响应机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为了分析甜菜对低氮胁迫在形态学上的应答机制,本研究以甜菜种质资源‘780016B/12优’为研究对象,对缺氮(N 0 mmol/L)和低氮(N 1.5 mmol/L)条件下甜菜植株的形态和根系构型变化进行了深入分析。结果表明,甜菜遭受氮胁迫时,地上部生物量积累减少,地下部生物量积累增加,根冠比增加,叶面积减少,甜菜生长发育受到抑制。低氮胁迫7~14天后的根系面积、体积和根系分叉数增加量均大于对照(N 10 mmol/L)。氮胁迫下,甜菜的根系构型呈二分体状,且随着胁迫时间和缺氮程度的增加,地下生物量越大,这种状况表现的越为明显。因此可以推断,甜菜植株根系生物量的高低与根系构型有着密切的联系,甜菜通过改变根系比例和根系构型来获得氮素平衡。  相似文献   

14.
在群体水培条件下,以国内外不同年代育成的籼稻代表品种(2001年为88个、2002年为122个)为材料,于抽穗期和成熟期测定根、茎鞘、绿叶、黄叶和穗等器官的干物重及不同器官的氮素含量,采用组内最小平方和动态聚类方法对供试品种的氮素籽粒生产效率(NUEg)进行聚类,研究不同NUEg类型籼稻品种干物质生产与分配的特点。结果表明,(1)供试籼稻品种间NUEg的差异很大,A、B、C、D、E、F类籼稻品种的平均NUEg 2001年分别为20.51、31.04、35.64、39.46、43.55、50.92 g g-1,2002年分别为24.33、31.61、35.83、39.06、43.51、50.00 g·g-1;(2)不同NUEg类型籼稻品种间生物产量差异不大,但高NUEg类型籼稻品种抽穗期干物质积累量较小,抽穗后干物质生产量大且占生物产量的比例高;(3)不同NUEg类型籼稻品种间抽穗期的根干重和茎鞘干重占全株干重的比例差异不大,但NUEg水平越高的籼稻品种,其成熟期的根重和茎鞘重占全株干重的比例越小;(4)NUEg水平越高的籼稻品种,其抽穗期和成熟期的叶片干重占全株干重的比例越小,穗干重占全株干重的比例越大。  相似文献   

15.
长江流域棉花主推品种氮素吸收与利用效率比较与分类   总被引:8,自引:3,他引:5  
 以长江流域推广应用的8个棉花品种为材料,探讨了品种间氮素吸收与利用效率的差异。结果表明:参试品种氮素回收利用效率(RE)差异较大,变化幅度在29.0%~48.2%之间,且高氮素回收利用效率品种具有铃吸氮量、总吸氮量较高、茎叶吸氮量适宜的特征;氮素子棉生产效率(NUEsp)差异也较大,其中泗棉3号和科棉6号较高,分别为20.67 kg·kg-1和20.35 kg·kg-1。对不同品种RE进行聚类分析结果表明,参试品种可以分为3种类型:类型Ⅰ,回收利用效率高效型;类型Ⅱ,回收利用效率中效型;类型Ⅲ,回收利用效率低效型。NUEsp聚类分析结果表明,不同品种可以分为2种类型:类型Ⅰ,氮素子棉生产效率高效型;类型Ⅱ,氮素子棉生产效率低效型。进一步分析可知,参试品种RE与NUEsp存在4种类型:即二者都高效型,二者都低效型,高NUEsp和低RE型以及低NUEsp和高RE型。  相似文献   

16.
为了探讨施用有机物料和培土覆盖措施对烤烟大田生育进程及物质积累的影响,采用大田裂区试验探讨了施用有机物料耦合培土覆盖措施下烤烟大田生育期、不同部位叶龄内不同器官干物质及氮、磷、钾积累情况。结果表明:(1)培土覆盖耦合施用14925.37 kg/hm2有机物料可缩短烤烟大田伸根期6天,分别延长旺长期、成熟期和整个生育期15、10、19天;上、中、下部位叶龄分别延长8.8、9.5、5.4天。(2)培土覆盖措施显著增加烟株有效叶片数、茎高、茎围、最大叶的长和宽以及烟株根、茎器官干物质积累;烟株根、茎和整株氮积累量,茎和叶磷积累量以及根系的钾积累量也显著增加。(3)随着有机物料施用量的增加,烟株有效叶片数、茎高、茎围、最大叶的长和宽及物质积累成增加趋势,其中施用14925.37 kg/hm2有机物料处理较不施用有机物料处理单株干物质积累平均增加0.27 kg/hm2,烟株根、茎的氮、磷以及叶片、整株的钾积累也显著增加。施用有机物料结合培土覆盖措施可有效促进烟株早生快发、优化烟株生长发育进程、延长烟株大田有效生育期和促进烟株物质积累,进而提升烟叶的田间耐熟性。  相似文献   

17.
为研究大麻生长的钾营养特性及其最适需钾量, 笔者以 ‘云麻 1号’ 为试验材料, 采用水培法研究不同钾营养处理下大麻的生长特性、 干物质和钾离子的积累与分配以及钾利用效率。结果表明:2.0 mmol/L钾处理的大麻株高、 茎粗、 叶面积和根冠比等生长指标达最佳水平; 随施钾量的增加, 钾利用效率和 SOD活性降低, 叶绿素含量升高, 蔗糖含量和蔗糖酶活性先升高后降低; 大麻干物质和钾离子的积累量均在 2.0 mmol/L钾处理下达最大值, 在各器官的分配为: 茎>叶>根。综上可知, 在本试验条件下, 2.0 mmol/L的钾浓度最适宜大麻生长。  相似文献   

18.
为了探讨原生动物新物种肾形肾形虫(Colpoda reniformis)对甜菜幼苗的光合特征的干预情况以及对甜菜幼苗生长情况的影响。采取液体培养方法,选用中国农业科学院甜菜研究所育种品系701为试材,设置接种与未接种肾形肾形虫两个处理,通过生理指标分析和相关性分析来评价肾形肾形虫干预下甜菜幼苗基础表型特征以及光合特性。与未接种肾形肾形虫的处理相比,接种肾形肾形虫后,甜菜幼苗的表型特征及生物量的积累均有显著促进作用,植株的总株高、叶面积、根长、地上部和地下部干质量分别增加了14.14%、15.49%、20.09%、10.0%和33.3%。另外,接种肾形肾形虫后甜菜叶片的Pn、Gs、叶绿素a、叶绿素b及总叶绿素含量显著高于对照,分别增加了43.91%、40.56%、31.58%、31.82%、31.72%。谷氨酰胺合成酶(GS)活性显著增加23.52%。氮素干物质生产效率和氮素积累量的地上和地下分别增加6.3%、8.8%和5.3%、19.7%。相关性分析表明光合特性的指标、氮效率以及植株的叶面积在甜菜生长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因此,肾形肾形虫可以干预甜菜幼苗的生长发育,通过增加叶面积、叶绿素含量来提高光合作用进而提高氮效率,最终促进甜菜幼苗的生长及生物量的积累。  相似文献   

19.
施氮量对高产早稻氮素利用特征及产量形成的影响   总被引:25,自引:1,他引:24  
曾勇军  石庆华  潘晓华  韩涛 《作物学报》2008,34(8):1409-1416
以高产早稻组合陆两优996(两系)和金优463(三系)为材料, 通过不同的氮肥施用量对其氮素吸收特征、群体结构及产量形成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 (1) 施氮有利于增加叶片叶绿素含量以及茎、叶、穗中的氮素含量, 提高叶面积指数, 促进齐穗期以前特别是分蘖盛期至齐穗期的干物质生产和氮素积累。施氮量增加, 分配到茎和叶中氮素的量及比例增加, 干物质生产效率和稻谷生产效率下降。(2) 每穗粒数和有效穗数是影响双季早稻产量的最主要因素, 适量施氮可以提高临界茎重以上的茎蘖比例, 增加每穗粒数。过量施氮会抑制水稻的前期分蘖, 降低临界茎重以上的茎蘖比例, 使每穗粒数降低, 同时影响后期特别是乳熟期以后的物质生产和氮素吸收。本试验条件下, 穗型较大、株型紧凑的组合陆两优996, 施氮量以225 kg hm-2为宜; 而分蘖力较强、穗型较小、株型较松散的组合金优463, 施氮量以180 kg hm-2为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