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遥感作为农业面源污染的重要研究方法,主要是因为遥感具有尺度大、效率高、可重复性强、经济性好等一系列特有的优点,遥感与传统的研究方法相结合具有实际的应用。介绍了遥感在农业面源污染监测、估算和评价以及预报预测中的研究应用。遥感在农业面源污染监测中的应用主要体现在利用遥感对农业面源污染进行调查、农田水体污染和农田土壤污染进行监测。利用遥感来获取农业面源污染中的水文、土地、地形、气象和农业生产活动5大类重要数据,对水环境进行监测和评价主要是通过水体及其污染物的光谱特性,遥感对农田的地表光谱进行观测,能够了解农田土壤污染的来源、性状和程度。而遥感与模型和GIS结合能够对农业面源污染进行定量估算,也能够对农业面源污染内部的复杂规律进行评价研究,"3S"技术在农业面源污染模型中的集成应用,使得模型和各种管理措施两者能够相结合,用于非点源污染的预测预报,为治理农业面源污染提供了有力的依据。  相似文献   

2.
SWAT模型在巢湖流域农业面源污染研究中应用前景与方法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为阐述目前国内外农业面源污染的严重形势,在研究和学习国内外有关面源污染模型并结合巢湖流域具体的农业污染特点的基础之上,建立了基于GIS基础的SWAT模型,开创了巢湖流域农业面源污染研究的新阶段,同时为其巢湖流域规划和管理提供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3.
农业面源污染负荷空间分布及风险评价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管飞 《中国农学通报》2017,33(30):61-66
为了研究农业面源污染负荷空间分布及风险评估,综述了国内外近10年的最新研究进展,发现在农业面源污染空间分布及风险评估上的研究较多,其中污染的源因子及迁移因子空间分布研究进展颇多,而在综合风险评价上的研究还比较缺乏,对污染负荷的分布特征及其相关性的研究还存在不足,今后还需研究污染负荷分级区划与管理控制措施研究。  相似文献   

4.
面源污染水治理的人工湿地治理技术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随着社会的发展,点污染治理已得到有效治理,面源污染治理的重要性日趋显现。本文从面源污染的成因分析,重点说明了农村面源污染成因,提出了有效治理面源污染的人工湿地技术,并介绍了该技术的原理及国内外近年来的一些应用研究进展。人工湿地技术以其自身低投入、低能耗、运行管理简单等优势,在面源污染治理中特别是农村面源治理将有十分广阔的前景。  相似文献   

5.
基于文献计量学的国内外面源污染研究进展分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为了全面了解国内外面源污染研究的发展态势,利用文献计量学方法,从文献发表时间、地区分布、学科类型、所属机构等方面,对Web of Science 的Science Citation Index Expanded (SCI-EXPANDED)数据库中历年的面源污染文献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20世纪90年代后,面源污染文献量激增;面源污染是一个多学科交叉的领域;美国是面源污染文献高产出高被引国家,美国环境保护局发表文献的平均被引频次最高,为32.81次/篇;中国科学院是发文量最大的研究机构,但是文献的引用率较低。同时,利用Endnote进行的关键词分析表明,中国和美国的面源污染研究主题大多一致,但中国研究需要在地理信息系统(GIS)应用和最佳管理措施(BMPs)方面给予更多的关注。  相似文献   

6.
基于GIS的农业面源污染风险评估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为满足农业面源污染控制实际需要,建立一种农业面源污染风险评估方法。该方法以农业面源污染风险影响因素分析为基础,建立面向农业面源污染风险评估的GIS空间分析模型,在GIS支持下,实现模型所需数据的提取及分析运算,获得多尺度农业面源污染风险程度分布图,为农业面源污染控制提供工作目标区。以杭埠河流域为样区进行模型应用,获得了较精确的计算结果;农业面源污染风险评估方法对监测地区基础数据要求不高,是一种可行的污染监测新途径。  相似文献   

7.
农户经营行为的农业面源污染效应及模型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农户层面分析了农户的经营行为对农业面源污染的影响,同时利用环境经济学模型研究了 农业面源污染形成的经济机理,研究表明:中国农户经营行为对农业面源污染有着重要的影响;农业 面源污染负荷可分为三部分,一是来源于生产经营私人利润最大化与社会福利最大化背离的贡献,二 是来源于农户的经营决策机制的贡献,三是来源于政策、制度、技术水平和社会人口压力等因素的贡 献。因此,对于农业面源污染的调控,必须从这三部分贡献源入手,采取针对性的措施。  相似文献   

8.
在乡村振兴大背景下,农业园区发展迅速,作为发展现代农业的基本载体和有效途径,在传统农业升级调整过程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而在园区实际建设与发展中,农业面源污染问题日益显露。因此,应积极探索形成农业园区产业相互融合、物质多级循环的产业结构和生态布局,加快推进农业面源污染综合治理。本研究总结了农业园区农业面源污染现状及存在问题,从园区规划、政策、经营、资金和技术等方面分析其产生的主要成因,提出了规划先行综合治理的农业面源污染防治策略,在科学合理地编制农业园区规划的同时,完善农业面源污染防治的政策体系、加强农业服务管理体系建设、重视资金可持续投入,以期为防治农业园区面源污染作参考。  相似文献   

9.
浅析中国农业面源污染防治研究现状与对策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农业面源污染源涉及面广,污染源多样,单一防控办法收效甚微。当前中国处于经济转型的关键时期,做好农业面源污染综合防治工作对中国农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笔者分析了中国农业面源污染综合防控现状,总结了化肥、农药、畜禽粪便、残膜与秸秆等农业面源污染五大方面的防治相关技术研究,并就目前所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探讨,提出了中国农业面源污染综合防控的防治对策,为今后提高中国农业面源污染综合防治水平提供参考借鉴。  相似文献   

10.
浅析我国农业面源污染防治研究现状与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赵欣 《中国农学通报》2017,33(33):80-84
农业面源污染源涉及面广,污染源多样,单一防控办法收效甚微。当前中国处于经济转型的关键时期,做好农业面源污染综合防治工作对中国农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笔者分析了中国农业面源污染综合防控现状,总结了化肥、农药、畜禽粪便、残膜与秸秆等农业面源污染五大方面的防治相关技术研究,并就目前所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探讨,提出了中国农业面源污染综合防控的防治对策,为今后提高中国农业面源污染综合防治水平提供参考借鉴。  相似文献   

11.
为解决新疆区域内日益突出的农业面源污染问题,促进其新农村建设和农业可持续发展,本研究首先介绍新疆植棉区概况,了解棉花生产在新疆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地位,然后通过分析新疆棉花生产面源污染的现状及问题,对新疆农业面源污染防控各理论模式进行比较分析,找出最适合新疆的防控模式,最后提出农业面源污染防控相关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2.
农业非点源污染是导致流域水质恶化的重要原因之一。笔者选择了辽河源区域作为研究目标,重点研究辽河流域的小型水系,使用所处位置的土地状况以及日降雨量数据,基于长期水文影响评价模型L-THIA,以GIS空间分析技术为平台,对研究区的总氮、硝态氮、总磷、COD和可溶磷5种非点源污染物的污染输出负荷进行估算,并分析了其空间分布特征。结果表明:总氮、硝态氮和总磷3种污染物的单位网格污染物输出负荷的空间分布较为一致,可溶磷和COD污染输出负荷分布各有特点。区内的农用地域污染一般都是农田抑或是村里闲置的土地。经研究发现,越是干旱的区域会使得调查数据分布影响越大,对总氮、硝态氮和总磷的贡献率分别达到了82.57%、80.02%和92.92%,村镇用地对可溶磷的污染负荷分布影响最大,而水田对COD污染输出负荷作用明显。根据不同污染物输出负荷并结合土地利用现状,采用GIS空间叠加和融合技术,将研究区划分为4个非点源污染控制区,分区结果能够为非点源污染控制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3.
四川省农村生活非点源污染负荷估算及评价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旨在明确现阶段四川省农村生活非点源污染状况,及对农村生活非点源污染控制提供依据。笔者依托输出系数模型,考虑农村生活垃圾、生活废水和人体粪尿污染物三方面,从污染物产生、输出到入河三阶段建立了农村生活非点源污染负荷估算模型。在模型支撑下,估算了2012年四川省各地级市(州)农村生活非点源污染物中TN(总氮)、TP(总磷)和COD(化学需氧量)的负荷量,并对TN、TP和COD的负荷总量、来源比例进行分析,同时结合地表水三级水质标准(GB 3838—2002),计算了农村生活非点源污染中TN、TP和COD的入河贡献率。结果显示四川省农村生活非点源产生负荷 TN 421070 t,TP 91122 t,COD 2023186 t;输出负荷TN 120675 t,TP 26298 t,COD 419969 t;入河负荷TN 44499 t,TP 5780 t,COD 142049 t。各地市州中,南充、达州和成都产生、输出负荷最大;宜宾、南充和达州入河量最大。全省农村生活非点源污染TN、TP和COD的入河贡献率总体不大,仅遂宁、内江入河TN负荷对水体污染的贡献率超过地表水三级水质标准100%。随经济发展,四川省农村生活非点源污染部分区域较为严重,对其控制不容忽视。研究采用的方法可为其它区域的农村生活非点源污染负荷估算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14.
农业非点源污染国内外研究进展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农业非点源污染正日益成为水体富营养化最主要的污染源,并已成为当前限制我国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笔者从农业非点源污染物迁移转化机制、非点源污染物的防控机制、非点源污染模型模拟、农业非点源污染研究中的尺度问题等方面对国内外研究进展进行了论述。提出我国非点源污染研究需在以下方面有所加强:(1)非点源污染物耦合作用下的运移;(2)转化机理及其界面行为过程机制研究;(3)不同空间尺度和格局农业非点源污染物的迁移转化规律;(4)适合我国不同区域特色的非点源污染机理模型研究。  相似文献   

15.
Non-point source(NPS) water pollution generated by agricultural production has become a major environmental issue in agroforestry watersheds such as the Three Gorges. Landscape ecology emphasizes the regulation and effect of landscape pattern on material flow, energy flow in the ecological processes. This paper reviewed landscape ecological approaches of controlling non-point source pollution in agroforestry watershed of the Three Gorges from the patch level and landscape level. Stage I: landscape ecological investigation. The investigation is to fi gure out landscape pattern characteristics of the watershed, major causes and key sections of the non-point source pollution, "source" patches and ecological process of non-point source pollution, and the feedback relationship between landscape pattern and non-point source pollution. Stage II: landscape ecological planning. In the patch level, the best management procedures(BMPs) are selected to judge the application effect. In the landscape level, new landscape elements are introduced, "source" and "sink" landscape patch types adjusted, landscape level regulation effect assessed. Stage III: landscape ecological management. Small-watershed landscape ecological construction is carried out from patch level and landscape level, BMPs implemented gradually, landscape ecological planning and management integrated, landscape heterogeneity enhanced, intensity of non-point source pollution controlled effectively to achiev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small watersheds.  相似文献   

16.
基于文献计量的巢湖农业面源污染概况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了解巢湖农业面源污染的研究进展,明确该领域的研究现状和热点,以CNKI、维普、SCOPUS数据库为基础,采用文献计量的方法对巢湖农业面源污染主题的文献进行检索。结果表明:巢湖流域治理方向的发文量最多,其中大多数是从源头控制、中间拦截、末尾治理定性叙述的,模型和现状的关注度也比较高,主要参考国外通用模型进行验证及负荷估算等。安徽农业大学和合肥工业大学等机构为巢湖该领域发展做出很大贡献;马友华团队等是该领域的核心团队,主要发文期刊有《中国农学通报》、《安徽农学通报》、《水土保持学报》、《环境科学学报》等。由此发现,巢湖流域的研究热点集中在治理方向,其中定性叙述治理措施文献偏多,定量研究治理效果和生态补偿标准的确定是未来的一个发展方向,模型的创新性有待于提高。  相似文献   

17.
贵州喀斯特区域农村面源污染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旨在总结贵州喀斯特区域地理特征与农村面源污染情况及治理现状,为今后贵州面源污染的治理提供建议与参考。通过分析贵州喀斯特区域农村面源污染治理的现有技术,并逐一分析其在贵州面源污染治理中的可行性,提出影响面源污染治理的关键因素。总结发现,贵州省喀斯特区域农村面源污染治理正面临一个非常严峻的挑战,紧关贵州农业生产发展、生态发展建设、环境卫生等及长江和珠江下游居民的用水安全。该研究得出,贵州受地理环境限制,天然耕作条件和生活环境十分有限;现今工业化进程的稳步进行,城乡环保资源分布不均衡,以及人口的增加已成为影响贵州农村面源污染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18.
基于文献计量的非点源污染研究趋势及热点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非点源污染已成为制约中国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因素。为客观地掌握国内外非点源污染的研究现状,明确当前的研究前沿与热点问题,基于 ISI Web of Science数据库,采用文献计量工具 Histcite对非点源污染研究工作进行了系统地计量学分析与评价。研究结果表明:非点源污染研究最早于 1973年开展且文献数量呈现增加的趋势;国际上在该领域具有较强影响力的单位主要集中于美国和英国等,国内实力较强的有中国科学院、北京师范大学等;美欧等发达国家和地区贡献的高影响力论文较多,而国内原创性成果与重要发现偏少,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团队少,核心作者数量少;细菌污染、气候变化、非点源污染控制以及重金属是该领域的研究热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