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甜菜红素是一种无毒无害的天然色素,因高水溶性、高效着色性及多种与健康相关的生物学特性而广受欢迎。但是甜菜红素的提取率极不稳定,且提取出来的色素纯度低。为了进一步明晰甜菜红素的提取及纯化技术,笔者总结了近几年国内外学者对甜菜红素提取及纯化技术的研究探索。发现传统提取技术如溶剂提取法、连续扩散法,提取效率低、色素损失大且污染环境。新兴技术如超声波、微波等辅助技术,结合大孔树脂吸附、膜分离等纯化手段,克服了传统提取技术的缺点,将是未来的重点发展方向。另外,笔者从食品、药品与保健品、工业等角度对甜菜红素的应用进行了归纳,并期待甜菜红素未来可以在医药、提取与纯化工艺以及红素来源等方面有所突破。  相似文献   

2.
为了获取甜菜色素更多的利用价值,科学家们一直在努力从各种植物中获得甜菜色素,在对各种植物提取物的研究中总结出很多宝贵的经验。本研究归纳出甜菜色素富含于红甜菜中并且只存在于石竹目植物的10个科中,总结出甜菜色素在食品安全、医药等领域具备的抗氧化性、抗癌、溶血作用、降血脂、促进酶活性和治疗糖尿病等特性。同时归纳总结了甜菜色素种类和分布状态,分析了甜菜色素研究的现状和进展。认为应该提高甜菜色素提取和纯化的技术水平,提高产品的质量,深入研究甜菜色素的稳定性和抗氧化性等特性;把研究范围扩大到更多植物中去,让甜菜色素得到充分的开发利用;拓展甜菜色素在医疗、分子生物等领域的研究方向,提高中国甜菜色素的利用率和国际市场的占有率。  相似文献   

3.
回顾了引种在我国甜菜生产和育种上发挥的重要作用。提出了存在的问题和解决途径,认为今后甜菜引种的方向,是加强多粒种类型二、四倍体资源、单粒型品系尤其是雄性不育系以及抗抽苔品系、红甜菜和野生甜菜资源的引入。  相似文献   

4.
甜菜基因工程研究进展及其展望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甜菜基因工程是目前甜菜研究领域的热门课题之一,目前已取得一定研究进展,其基本思路是通过分子生物学手段和转基因技术来获得具有优良性状的甜菜新品种(系)。从植物基因工程在甜菜中的应用、转基因研究方法、安全性评价等几个方面对甜菜基因工程研究的近期成果进行了综述,并分析了转基因甜菜研究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其研究展望。  相似文献   

5.
甜菜红色素是一种水溶性的色素,广泛的存在于以红甜菜为主的石竹目中,甜菜红色素在食品以及制药等方面具有很好的应用前景,因此建立一种快速、高效以及环保的甜菜红色素提取工艺尤为重要。笔者分别介绍了传统提取甜菜红色素的方法以及最新提取工艺研究进展,并指出传统方法由于需要加热以及加入有机溶剂,容易造成甜菜红色素降解、溶剂污染以及产量低等问题。而以γ射线、高压脉冲电场、超声波辅助萃取技术、超临界萃取技术以及膜处理技术为代表的最新提取技术,可以在非热情况下达到提取色素的目的,并且具有环境友好、安全、一致性好以及回收率高等特点。并指出未来的发展不管使用哪种新技术,都需要对提取的每一步细化,制定提取标准。  相似文献   

6.
为探究三角梅苞片色素的主要组分,以7个不同颜色的三角梅品种为试验材料,采用石油醚-盐酸-氨水反应、显色反应、紫外-可见光谱扫描对其色素进行定性分析,以开花过程中颜色淡化幅度较大的‘金发女郎’和‘变色龙’品种为材料,采用高效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对其开花过程中苞片甜菜色素组分进行定量分析。结果表明:除‘白色地毯’苞片色素由叶绿素、类胡萝卜素、类黄酮组成外,其他6个品种均由叶绿素、类胡萝卜素、类黄酮、甜菜色素组成。‘金发女郎’花蕾期共检测出甜菜红素9种,盛花期4种,末花期3种,3个阶段含量最多的组分均为5-O-β-槐糖甜菜苷;花蕾期甜菜黄素为3种,盛花期和末花期均4种,其中花蕾期多巴胺-甜菜黄素(I)含量最高。‘变色龙’花蕾期和盛花期甜菜红素为8种,末花期5种,3个阶段含量最多的组分均为5-O-β-槐糖甜菜苷;花蕾期和盛花期甜菜黄素为7种,含量较多的组分均为组氨酸-甜菜黄素和多巴胺-甜菜黄素,末花期8种。综上,三角梅苞片的主要呈色色素为甜菜色素,包括甜菜红素和甜菜黄素,不同品种在开花进程中作用的甜菜色素种类和组分含量不同。本研究为探究三角梅苞片的呈色机制提供了参考,同时也为食品、药品行业筛选...  相似文献   

7.
甜菜研究现状的CiteSpace计量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深入了解国内甜菜研究现状和未来的发展方向,应用CiteSpace文献可视化分析工具对2015—2020年中文数据库CNKI收录的406篇文献和英文数据库WOS核心合集中的1549篇(包含中国学者发文150篇)进行可视化分析。结果表明,在甜菜研究领域中德国和美国发展速度快、影响力较大,相较而言中国还存在一定差距。国内对甜菜的基础研究主要集于甜菜三大主产区(东北、西北、华北)高校和科研单位,极少数在企业开展。甜菜研究中涉及的学科有农业科学、生命科学、生态环境及材料化学等,其中农业科学研究领域实践性较强相对比较活跃,材料科学研究影响力较高。未来受到现代农业发展和交叉学科影响,甜菜研究领域会更受关注。关键词可视化结果中词频较高的是甜菜、产量、根腐病、含糖量、光合特性等。国内近5年来甜菜研究主要集中在农业科学领域,以解决甜菜农业生产中的关键问题,如甜菜种植产量、种质资源研发、甜菜适应环境胁迫、甜菜植物保护等。  相似文献   

8.
甜菜制取燃料乙醇关键技术及其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分析了在不影响现有粮食和经济作物种植结构的前提下,利用“三北”地区边际性土地资源发展甜菜乙醇能源的生产潜力及提高甜菜抗逆性和可发酵糖的调控途径。介绍了甜菜原料预处理、发酵制取乙醇的高效菌株选育、发酵条件优化与副产物综合利用等甜菜酒精发酵技术的研究与应用进展情况。认为甜菜是一种抗盐碱性很强的能源作物,在生物乙醇生产中具有重要价值。指出了甜菜乙醇产业发展必须解决的关键问题是利用边际性土地生产优质甜菜原料,且需稳定供应;高效低成本的发酵菌种选育;为燃料乙醇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副产品寻找出既环保又经济的利用途径。  相似文献   

9.
《分子植物育种》2021,19(19):6476-6481
为了建立稳定、高效的苋菜原生质体制备和瞬时转化体系,本研究以栽培苋菜(Amaranthus tricolor)品种‘京苋三号’无菌组培苗叶片为材料,通过反复试验确立了苋菜原生质体分离制备和瞬时转化体系,并利用该体系对一个苋菜甜菜红素合成调控相关的MYB转录因子进行了亚细胞定位分析。结果表明,以1.0%纤维素酶+0.25%离析酶组合,酶解3~4 h,能得到活力较高的叶肉细胞原生质体,可直接用于植物蛋白亚细胞定位等实验;苋菜甜菜红素合成调控相关的MYB转录因子定位在细胞核中。苋菜原生质体制备和瞬时转化体系的建立,为苋菜基因功能研究提供了重要的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0.
甜菜夜蛾成虫生物学特性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为明确甜菜夜蛾的生物学特性,在人工气候室(26±1)℃恒温条件下,以专用人工饲料饲喂甜菜夜蛾,研究了甜菜夜蛾成虫的羽化、交配及产卵等生物学特性.结果表明甜菜夜蛾蛹的性比为11.0430,羽化之后的成虫性比为11.0154;甜菜夜蛾羽化集中在化蛹后4~8 d,且化蛹具有显著的昼夜分布特点.夜间羽化数占总数的80%左右,其中000~800之间羽化数达一半以上;成虫单次交配持续时间为40~100min的发生概率占70.44%,85%以上的交配集中发生在夜间200~700;成虫主要在夜间产卵,其中在000~500时辰占65%以上.由上述结果可以看出甜菜夜蛾羽化、交配和产卵具有明显的生物节律,均表现出夜间特点,尤其是交配、产卵以000~600活动最为频繁.  相似文献   

11.
红甜菜具有很高的营养价值和药用价值。硒元素是人体所必需的元素,被国内外医药界和营养学界尊称为“生命的火种”。为探究硒元素对红甜菜苗期各矿物质累积的影响,本研究以荷兰红甜菜品种‘必久’为研究材料,对其施用不同种类不同浓度的外源硒(0、0.5、5、10 mol/L)。根据试验结果得出以下试验结论:Na2SeO4和Na2SeO3在0.5 mol/L时,对红甜菜吸收Na、Mg、Ca、Mn、Fe影响不大;Na2SeO4和Na2SeO3在5 mol/L时均能够促进红甜菜对Na、Mg、Ca、Mn、Fe的吸收;Na2SeO4和Na2SeO3在10 mol/L时,除对Mg元素吸收起到抑制作用外,红甜菜吸收Na、Mg、Ca、Mn、Fe量均略高于对照,但吸收促进作用将会减弱。结论在红甜菜苗期施用适当浓度的外源硒会提高红甜菜苗期对Na、Mg、Ca、Mn、Fe的吸收。  相似文献   

12.
甜菜保护酶系统对硼胁迫响应及其与内源激素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不同硼素供应水平下, 硼对甜菜保护酶系统的影响规律以及保护酶系统与内源激素相关性, 丰富甜菜生理学理论。以甜菜单粒种 ‘HI0099’ 为试验材料, 在水培条件下, 设置 4个硼营养浓度, 对甜菜叶片保护酶系统以及内源激素含量进行测定。结果表明: 4种不同硼素处理的甜菜, 叶片中丙二醛(MDA)含量均随着生育进程有减少趋势, 而脯氨酸含量均呈增加趋势; 硼素胁迫处理时, 叶片 MDA含量以及脯氨酸含量增加。不同硼素处理下, 甜菜叶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 过氧化物酶(POD)活性表现为随生育进程逐渐升高趋势; 同一日期, 不同硼浓度表现为缺乏或者毒害胁迫下 SOD活性有升高的趋势, 并且随着甜菜生长, 硼胁迫情况下 SOD活性处理间差异有变小趋势; 在硼胁迫条件下, SOD活性与 ZT含量呈显著负相关(P<0.05), 与 GA3呈极显著负相关(P<0.01)。不同日期各硼素营养处理间过氧化氢酶(CAT)活性变化规律一致, 呈现先降低后升高的趋势。综合分析说明, 硼素胁迫引起膜脂过氧化, 甜菜叶片通过提高保护酶活性来防御硼毒害, 但其防御功能是有限的, 随着生育进程, 甜菜对硼胁迫防御功能达到临界值, 保护酶活性变化不再显著, 且甜菜植株在硼素胁迫下的生长发育受保护酶系统及内源激素间共同调控。  相似文献   

13.
为了更好地保护育种家以及红甜菜种植者的利益,达到快速鉴定红甜菜品种的目的。笔者利用SSR引物构建了12 个红甜菜品种的指纹图谱。结果表明,只需要BVV21、SSD77 和SSD6 这3 对SSR的引物组合就可以实现对12 个红甜菜品种的鉴别,其中BVV21 一种引物就可以单独鉴别‘紫菜头’、‘甜研红1号’和‘880274’这3个红甜菜品种。  相似文献   

14.
旨在筛选出适合于甜菜分子生物学实验的SSR核心引物,为后续构建甜菜指纹图谱及遗传多样性分析奠定重要基础。本文利用4种不同的甜菜种质资源和4个不同的甜菜品种,对基于甜菜全基因组编码区序列设计的247对SSR引物进行了初步筛选。结果表明,247对引物中绝大多数引物没有多态性或者多态性不好,只有27对引物具有较高的多态性,这27对引物总共扩增出103条带,其中多态性条带95条,多态性比率为90.43%。这些引物多态性信息量(PIC)范围为0.549~0.983,平均每一对引物的PIC值为0.841。试验结果表明虽然经过了电子PCR的筛选,想要找到合适的甜菜SSR引物依然比较困难,说明甜菜的遗传基础比较狭窄。这27对SSR引物适用于甜菜分子标记,为甜菜品种标准化鉴定体系的大规模构建和应用奠定了重要基础。  相似文献   

15.
张婷  张博文  李国龙  曹阳  李悦  张少英 《作物杂志》2021,37(5):187-1008
光合作用是产量形成的物质基础,为筛选出最适宜甜菜产量形成的施磷方式及施磷量,优化甜菜施肥管理,设置3种不同施磷方式(播种前全部基施;播种前基施2/3,叶丛快速生长期追施1/3;播种前基施2/3,块根糖分增长期追施1/3),每种施磷方式下设置5个施磷量(60、90、120、150和180kg/hm2),研究不同施磷方式及施磷量对甜菜光合生理性能及产量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相同施磷方式下,随施磷量递增,甜菜的叶面积指数(LAI)、相对叶绿素含量(SPAD值)、净光合速率(Pn)、单株干物质积累量及产量均呈先升高后稳定或降低的变化趋势,当施磷量为150kg/hm2时,各光合指标和产量均达到最大值。相同施磷量条件下,基施2/3、叶丛快速生长期追施1/3磷肥的施磷方式对促进甜菜光合性能和产量形成效果最好。故推荐高产甜菜施磷量为150kg/hm2,分2次施入,播前基施2/3,叶丛快速生长期追施1/3。  相似文献   

16.
闫威  李国龙  李智  曹阳  张少英 《作物杂志》2019,35(4):100-49
全覆膜具有增温、保墒和压草的作用,是干旱区农作物种植的有效措施。为探索旱作甜菜在全覆膜条件下的适宜施氮量和种植密度,采用二因素裂区试验设计,研究施氮量和密度不同组合处理对全覆膜旱作甜菜光合特性的影响,为旱作甜菜高产栽培提供依据和参考。研究结果表明,全覆膜条件下施氮水平和密度对旱作甜菜光合特性影响的互作效应显著;适宜的施氮量和密度配置有利于甜菜SPAD值、叶面积指数、净光合速率(Pn)、单株干物质积累量、根冠比以及块根产量的提高,SPAD值、叶面积指数、Pn、单株干物质积累量均与产量呈正相关。在甜菜块根糖分增长期,SPAD值和叶面积指数分别维持在53.8和4.5时,旱作甜菜产量最大;通过二项式回归分析建立密度和施氮量与产量的回归方程,得出全覆膜旱作甜菜高产适宜的种植密度为9.35万株/hm 2,施氮量为128.8kg/hm 2。  相似文献   

17.
甜菜下胚轴颜色选择对后代品系及杂交组合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华忠  张文彬 《作物学报》2007,33(6):1029-1033
为探讨甜菜幼苗下胚轴颜色与其他诸性状的相关关系,于1988—2003年对若干甜菜四倍体及二倍体多胚品系进行了4~6代幼苗下胚轴颜色的分离纯化选择、品系与原亲本比较、以红绿胚轴品系为亲本配制正反交组合等系列鉴定试验。结果表明,该选择方法对二倍体品系效果不明显,而四倍体后代品系与下胚轴颜色的联应F值达5%显著水平,红绿胚轴品系间的产、质量差异较大、互有高低,根产量相差20%以上,含糖率相差1%以上。绿胚轴品系含糖率大多数高于红胚轴品系,绿胚轴品系K、Na含量低于红胚轴品系,且大多达到1%或5%显著水准,而有害性氮含量则相反;红胚轴品系的株高、叶长、叶宽大于绿胚轴品系。利用四倍体和二倍体的红绿胚轴品系为亲本相互配制的杂交组合其产、质量存在显著差异。甜菜幼苗下胚轴颜色选择可以作为创新甜菜种质与品种选育的新方法,将下胚轴颜色作为品种的标记性状也很适用。  相似文献   

18.
基于SSR、InDel分子标记的红甜菜遗传多样性分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本研究旨在了解21份国内外红甜菜品种的遗传多样性及其演化地位。利用Indel和SSR分子标记,对21份红甜菜遗传多样性研究。结果表明,InDel标记共得到25个基因位点,24个位点具有多态性,Shannon’s信息指数平均值为0.583,Nei’s基因多样性指数平均值为0.370,等位基因K为2~4个,平均2.4个,平均观测杂合度为0.235,期望杂合度0.398,多态信息含量PIC值为0.330;SSR标记共扩增出28个基因位点,全部具有多态性,平均每个标记扩增出3.5个多态性基因位点,Shannon’s 信息指数平均值为0.926,Nei’s基因多样性指数平均值为0.548,等位基因K为2~7个,平均4.625个,平均观测杂合度0.399,期望杂合度0.587,多态信息含量PIC值为0.523。本研究发现红甜菜品种大多因亲缘关系较近,因此在选育新品种时,建议尽量选择遗传距离较远的品种作为亲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