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皖江特色腐乳因其口感细腻、香辣润滑等优点备受青睐,现有的加工工艺局限于作坊式生产,采用自然发酵生产周期较长、产量低,而且产品品质难以稳定。针对皖江特色腐乳的工艺特点,给出了工业化实施的建议。  相似文献   

2.
为增加腐乳的营养价值,开发新型风味腐乳,以醪糟代替食用酒精,对醪糟腐乳制备工艺及产品主要理化性质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醪糟制备工艺条件为酒曲添加量0.4%,酵母添加量0.05%,发酵温度28℃,发酵58 h后,醪糟酒精度达到12%(V/V)。将发酵后的醪糟加入到盐坯中进行醪糟腐乳后酵。经测定,3周后腐乳水分含量39.06%,氨基酸态氮含量0.56 g/100 g,总酸含量0.52 g/100 g,食盐含量8.14 g/100 g,均符合SB/T 10170—2007腐乳要求。  相似文献   

3.
利用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litilis B2)作为发酵菌种制作细菌型腐乳,探讨了后酵汤料中食盐和乙醇含量,以及腌制干燥工艺对于成品腐乳品质的影响。感官评价的结果表明,细菌型腐乳的后酵汤料采用10%食盐+20%乙醇得分较高;食盐和乙醇对于蛋白酶及分解蛋白的微生物代谢活性抑制性较为明显,当后酵汤料中食盐质量分数超过10%时,样品的风味即受到负面影响;但后酵汤料中添加乙醇的体积分数大于5%时,能够起到很好的保藏作用,乙醇可以代替盐起到保藏效果;乙醇有益于腐乳质地的软化从而提升腐乳的涂抹性,食盐的添加会降低腐乳样品的黏性;相对于腌制,干燥提高了样品凝聚性、弹性等质构特性,并且降低了低盐细菌型腐乳水分活度,起到延长货架期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加工工艺对红茶品质有重要影响,是红茶品质形成的主要因素之一.本文就萎凋、揉捻、发酵和干燥四大工序与工夫红茶品质的关系作了综述,分析工夫红茶加工工艺目前研究的细微差别,以期为改进加工工艺、提升工夫红茶品质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5.
腊八豆、腐乳、霉豆渣等豆制品是消费者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食品,经工艺改进后所生产的豆制品具有生产周期缩短、质量得到了保证、增强了保健效果等特点。  相似文献   

6.
分析了我国辣酱的生产现状。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改善,消费者对辣酱的品质、品种、安全性和保健性等有着新的要求。为提高辣酱的质量,现多采用菌种混合制曲或多菌种发酵等工艺,以及酶制剂发酵等几种可行的方法来提高辣酱品质和原料蛋白利用率。  相似文献   

7.
发酵和干燥是红茶品质形成的关键工序。本文综述了萎凋及发酵过程中温度、湿度、pH值、通氧量、发酵时间和程度等环境因素对红茶发酵品质的影响;采用不同干燥方式和干燥设备,控制干燥的温度、时间、速度和初烘的程度等,可更好的发展红茶的品质,以期能为红茶加工工艺的改进与创新工艺的发展提供一些思路。  相似文献   

8.
为了改善寒地葡萄酒酸度过高的问题,以寒地栽培的"贝达"葡萄为原料,研究了混合降酸工艺对干型葡萄酒品质的影响。根据葡萄酒理化指标和感官评定的结果,最优的混合降酸工艺为:利用Ca CO_3和K_2CO_3对葡萄汁进行化学降酸,然后利用TIB型降酸酵母进行低温酒精发酵,再进行苹果酸-乳酸发酵。该工艺下葡萄酒总酸含量降低了9.26 g/L,感官评定总分较高,与市售"赤霞珠"酒样相近。但是与市售的欧亚种葡萄酒相比,该工艺生产的葡萄酒仍存在缺陷,在后续研究中应从调整化学降酸幅度和酒精发酵工艺的角度来改进工艺,进一步提高寒地干型葡萄酒的品质。  相似文献   

9.
细菌型纯种发酵腐乳生产工艺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了原材料对细菌型腐乳品质的影响,对筛选的QU1.602藤黄微球菌进行了生理生化特性鉴定,通过对该菌株的生产性实验,总结了最佳工艺参数,对其他腐乳的生产工艺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0.
菠菜汁复合乳酸菌发酵饮料的研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菠菜汁乳酸发酵饮料的生产工艺进行了研究,确定了生产流程及主要工艺参数,生产出色泽纯正、风味优良、质地细腻的乳酸发酵菠菜汁。菠菜汁发酵的主要参数是:保加利亚乳杆菌与从酸马乳中初步分离得到的乳酸菌群及肠膜明串珠菌的比例为1∶1∶1,接种量为3%,番茄汁和水的比例为2∶1,发酵温度为41℃。  相似文献   

11.
HACCP在腐乳生产中的应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针对目前国际市场上广大消费者对食品质量安全问题的广泛关注,根据国内传统腐乳生产的实际,把国际上先进的危害分析与关键控制点系统应用于腐乳的生产过程中,通过阐述危害分析与关键控制点的具体操作原则以及对食品出口的重大意义,结合生产厂家的具体情况,探讨出口腐乳质量管理和质量保证的模式,确定了关键控制点、关键限值、监控措施和验证手段等,使工厂能够快捷、简便、有效地监控腐乳的加工过程。  相似文献   

12.
中国规模化秸秆沼气工程现状及存在问题   总被引:12,自引:2,他引:10  
中国是世界上秸秆资源最丰富的国家之一。利用农作物秸秆进行厌氧发酵产沼气,是一条清洁高效的秸秆能源化利用途径。为了研究中国规模化秸秆沼气工程的现状,笔者在实地调研的基础上,结合前人的研究结果,简述了中国规模化秸秆沼气工程发酵原料的分布特征及特性、发酵原料的预处理方法、发酵工艺类型及特点、沼气利用状况等发展现状。同时,对比当前欧洲先进的沼气发酵工程特点、借鉴欧洲沼气产业发达国家的经验,论述了中国秸秆沼气工程发展中现存的原料收集与处理、工程运行管理等问题,并对中国沼气工程发展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3.
为制取高品质的猕猴桃格瓦斯饮料,以猕猴桃和面包为主要原料,以感官评价为主要指标,发酵时间、发酵温度、猕猴桃汁添加量为主要影响因素,设计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对猕猴桃格瓦斯生产工艺条件进行优化。结果表明,影响猕猴桃格瓦斯品质的主要因素为猕猴桃汁添加量;最佳工艺条件为发酵时间20 h,发酵温度20℃,猕猴桃汁添加量30%。  相似文献   

14.
乳链菌肽的发酵及分离纯化工艺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乳链菌肽(Nisin)是由乳酸乳球菌代谢产生的细菌素,是一种天然、安全的生物防腐剂,被广泛应用于食品工业中。本文论述了近年来国内外乳链菌肽发酵及分离纯化工艺的技术概况,并对生产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5.
水稻食味品质形成影响因素研究与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改良水稻食味品质已是全面提升稻米品质,增强国际竞争力的必然要求。鉴于当前稻米品质尤其是食味品质研究进展缓慢,严重制约了规模化生产条件下水稻的优质化生产和产业化发展水平,本研究分析了稻米食味品质与其密切相关的理化指标之间的关系,归纳总结了影响稻米优质食味形成的主要栽培措施及其研究进展。在此基础上,综合分析了当前稻米食味品质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关建议,旨在为全面提升规模化生产条件下的稻米食味品质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6.
杆菌肽是一种非核糖体肽类的广谱抗菌素,目前广泛应用于农业和医药。过去,杆菌肽的生产水平增长缓慢。近年来国内外对杆菌肽的生物合成及调控的分子机制研究取得较大突破,为其育种和生产工艺优化、提高产量和质量、满足市场需求奠定基础。综述了国内外相关文献,重点关注杆菌肽生物合成基因簇及调节分子机制,兼顾其产量提高策略的报道,为今后开展相关育种研究、发酵工艺优化和提高杆菌肽的产量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7.
我国绿豆品种现状及发展趋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绿豆是我国种植的主要食用豆之一,在我国农产品出口、调整种植结构、丰富人们膳食和农产品加工利用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自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我国共育成绿豆品种141个,育种手段实现了从农家品种提纯复壮、优异品种引进、系统选育、辐射诱变到杂交选育的转变,解决了绿豆品种中存在的生育期长、蔓生倒伏、产量低、抗性和适应性差等问题。特别是国家食用豆产业技术体系运行以来,杂交选育与分子标记辅助选择的结合,使新品种的产量、抗病虫性和适宜机械化收获等特性进一步提高。然而,受多种因素的影响,我国绿豆产业出现了种植面积先增后减、进口量连年增加、适宜机械化生产的优质专用和多抗品种缺乏等问题。本文在分析我国绿豆产业及品种发展状况的基础上,讨论了目前我国绿豆品种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今后绿豆品种改良的主攻方向,旨在为我国绿豆产业发展和品种改良等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水葫芦厌氧发酵实验及其产气模型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水葫芦是厌氧发酵制沼气的一种良好原料。本文以水葫芦为唯一底料进行厌氧发酵制沼气实验,研究其发酵过程的产气特性,并建立两阶段模型分析水葫芦厌氧发酵的产气过程。结果显示:水葫芦厌氧发酵产气潜力约为500 mL/gTS;两阶段模型与发酵实验过程基本吻合,模型误差小于10%。  相似文献   

19.
乳酸菌的分离选育及对樱桃番茄果脯品质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樱桃番茄自然发酵液和酸奶为原料,通过分离、纯化、产酸量测定、形态学鉴定、生理生化试验等方法,筛选出优质乳酸菌,并在此基础上,深入研究了不同的接种量、不同的发酵时间、不同的发酵温度对樱桃番茄果脯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共筛选出乳酸菌7株,其中L-5,L-4,L-3在产酸速度、产酸量、耐糖性等方面优于其他的4株菌;这3株菌株中,L-5最好。接种L-5的发酵条件为:接种量为2%,发酵温度40℃,发酵时间15 h,制得的产品色、香、味俱佳。  相似文献   

20.
应用生物自显影术复壮和优选酶解血粉饲料生产用菌种,改良发酵载体配方和发酵工序,经化验分析和饲喂畜禽试验证实,产品质量提高,经济效益良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