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7 毫秒
1.
利用新鲜豆渣制成大豆膳食纤维粉添加到香肠中,并在香肠中添加大蒜粉,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采用响应面法对大豆膳食纤维蒜肠的配方进行优化。结果表明,大豆膳食纤维蒜肠的最佳配方为:蒜粉添加量1.3%,大豆膳食纤维添加量5.0%,马铃薯变性淀粉添加量6.0%。用该配方生产出的产品具有蒜肠特有的香味,良好的口感和弹性,且由于加入了大豆膳食纤维,增加了该产品的保健功能,是老少皆宜的香肠新产品。  相似文献   

2.
采用化学方法从大豆豆渣中提取水溶性膳食纤维,研究了碳酸钠溶液浓度、提取时间、提取温度和提取液用量4个因素,以及不同沉淀剂对水溶性膳食纤维提取量的影响,并确立了制备水溶性膳食纤维的最佳工艺条件为碳酸钠质量分数3%,浸提温度80℃,提取液用量25 m L/g,提取时间60 min。  相似文献   

3.
豆渣中含有丰富的营养物质,其中膳食纤维尤为丰富,具有减少肠道中的胆固醇、降低结肠癌风险、预防便秘等功效。我国每年通过大豆加工产生的豆渣约为800×104 t,大多数被当成废弃物丢弃,因此对豆渣的利用具有现实意义。以大豆豆渣、小麦粉为主要原料,研究豆渣添加量、酵母添加量、发酵时间、烘烤温度对豆渣面包品质的影响,并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通过正交试验确定豆渣膳食面包的最佳工艺条件,以面粉100 g为基准,豆渣15 g,酵母1.1 g,发酵时间110 min,烘烤方法和温度为先以底火120℃,面火120℃的温度烘烤20 min,将面包内部的水分去除,再将底火和面火同时升温至180℃烘烤15 min。豆渣膳食面包的研制,丰富了面包的营养物质,同时豆渣被充分利用,节约了资源,具有良好的市场前景。  相似文献   

4.
梨渣可溶性膳食纤维酸奶的研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为了获得梨渣可溶性膳食纤维酸奶的生产工艺及配方,以梨渣为原料提取可溶性膳食纤维,与原料乳、全脂奶粉和白砂糖等复配后经发酵制成酸奶,通过正交试验得出最佳配方,同时研究发酵温度和发酵时间对梨渣膳食纤维酸奶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当添加6%可溶性膳食纤维、6%白砂糖、接种量为3%时,梨渣可溶性膳食纤维酸奶色泽及组织状态较好,口感最佳;酸奶的发酵条件为发酵温度为41℃,发酵时间为3 h,此时酸奶凝固状态、口感及风味均较好。  相似文献   

5.
以新鲜白果制粉为原料,研发一款营养丰富、口感良好的油炸白果脆片。在前期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利用L9(34)正交试验法考查白果粉、马铃薯淀粉和高筋面粉用量。白果粉、马铃薯淀粉和高筋面粉按照1∶3∶4进行原料混合搭配。以感官评定为主要指标,通过响应面试验分析,筛选出最优白果脆片加工工艺。最佳工艺条件为老化时间18 h,油炸温度150℃,油炸时间100 s,水分含量46.5%。在此最佳条件下,白果脆片的口感和风味最好。  相似文献   

6.
酶法提取豆渣水溶性膳食纤维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提高豆渣水溶性膳食纤维的得率,通过正交试验确定了提取水溶性膳食纤维的最佳工艺。研究结果表明,当纤维素酶添加量为4%,加水量为25mL/g,反应时间为2h,反应温度为50℃,反应pH值为5时,水溶性膳食纤维得率为13.7%,达到最大。  相似文献   

7.
大豆膳食纤维饼干的研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基本配方的基础上,通过添加富含大豆膳食纤维的豆渣粉,对影响大豆膳食纤维饼干品质的主要因素进行了研究。通过单因素实验,确定了各因素的最适条件;通过正交实验确定了大豆膳食纤维饼干的最佳配方。实验结果表明,大豆膳食纤维饼干的最佳配方为:面粉88%,豆渣粉12%,油脂25%,白砂糖35%,小苏打1.0%,碳酸氢铵0.6%,δ-葡萄糖酸内酯1.2%,单甘酯0.6%,食盐0.4%,香精和水适量。  相似文献   

8.
以甘薯为原料,采用挤压膨化技术对甘薯挤压工艺条件及其理化特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影响甘薯粉挤压膨化的主要因素是膨化温度,其次是螺杆转速和物料粒度,物料含水量影响最小,最佳工艺条件是物料粒度40目、物料含水量28%,螺杆转速400 r/min,膨化温度165℃。在此工艺条件下甘薯粉的糊化度为90.11%。甘薯经挤压后总糖含量明显上升,可溶性纤维含量增加,淀粉含量显著下降,蛋白质、不溶性膳食纤维含量减少,吸水指数和水溶性指数大幅度提高,甘薯的理化特性得到改善。  相似文献   

9.
以豆渣为原料,对豆渣干燥处理后,通过粉碎、过筛、造粒、干燥、压片等工序,以感官评价为指标,采用单因素试验与正交试验制成低热量、富含膳食纤维的咀嚼片。结果表明,最佳工艺条件为豆渣添加量40%,黏合剂(微晶纤维素)添加量15%,润滑剂(硬脂酸镁)添加量1%,木糖醇添加量11%,与奶片对比,豆渣口嚼片中膳食纤维含量多于奶片,而蛋白质、多糖和水分活度等无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10.
以大豆纤维粉、板栗、植物油、白砂糖为主要原料,研发高膳食纤维月饼馅料,以感官评分为指标,通过单因素试验与正交试验确定最佳月饼馅料配方。结果表明,以大豆纤维粉添加量40%,白砂糖添加量20%,植物油添加量30%研制的高膳食纤维月饼馅料,此月饼口感细腻酥松、甜度适中,有较好的风味。该研究为豆制品企业在大豆纤维的处理上提供一条新的途径,为企业在废渣处理、减少环境污染等方面提供了一些思路。  相似文献   

11.
以青麦仁为主要原料,对青麦仁预制菜肴的配方和加工工艺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原料包最佳工艺为:熟制时间2 min,熟制温度95℃,炒制时间2 min,炒制油量4%,炒制温度165℃;以400 g青麦仁为基准,酱包的最佳配方为:蔗糖14 g,食盐1.5 g,酱油10 g,色拉油15 g,淀粉1 g,黄原胶0.05 g,单硬脂酸甘油酯0.24 g;原料包和酱包的储藏试验结果表明:经过灭菌后的酱包和原料包在储藏第30天时的菌落总数分别为1.9 lg(CFU/g)和3.0 lg(CFU/g),符合食品标准规定。  相似文献   

12.
酶法提取五常原产地稻花香大米淀粉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优化五常稻花香2号大米淀粉的酶法提取条件,采用Box-Benhnken的中心组合试验设计及响应面分析方法,研究了酶添加量、酶解时间和酶解温度3因素对大米淀粉中蛋白质残留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最佳工艺参数为:酶添加量4.38 mg/g,酶解时间4.14 h,酶解温度50.96℃,料液比1∶6,蛋白质残留量为0.423%,为稻花香2号大米淀粉的工业化生产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3.
对白银豆深加工技术进行了研究,确定生产白银豆休闲产品的最佳工艺条件。白银豆休闲制品最佳工艺条件为:经配料的白银豆蒸煮20min,然后在40-45℃条件下烘干1h,再进行真空包装,最后置115℃条件下灭菌15min。制得的白银豆休闲制品口感鲜美且符合食品质量与安全标准。  相似文献   

14.
以花生、绿豆为主要原料,研究了花生绿豆复合罐头的加工工艺。结果表明,花生的最佳预煮条件为:在85℃的水中预煮5 min,料水质量比为1∶3.5;绿豆的最佳预煮条件为:95℃的水中预煮7 min,料水质量比为1∶4;调味料的最佳配方为:食盐2.0%,香料1.0%,蔗糖1.5%;排气条件为:90℃水中恒温6 min,杀菌条件为100℃水中杀菌9 min。制得的花生绿豆复合罐头汤汁呈均匀褐色,花生为淡红色,绿豆为翠绿色,皆颗粒完整无破损,且香嫩可口,香味柔和协调。  相似文献   

15.
绿豆皮膳食纤维提取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以绿豆皮为原料,采用加碱蒸煮法提取膳食纤维。通过单因素实验、正交实验和验证试验等,对绿豆皮膳食纤维提取率影响较大的浸泡温度、加水量、浸泡时间和碱浓度等因素进行了研究,并确定了最佳条件。实验结果表明,在浸泡温度50℃,液固比为5,浸泡时间9h,NaOH溶液质量分数为1.0%的条件下,绿豆皮膳食纤维的最佳提取率为64.2%。  相似文献   

16.
谷氨酰胺转氨酶对鸡胸肉失水率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谷氨酰胺转氨酶(TG)对鸡胸肉失水率的作用。结果表明,加酶量为0.45%,保温温度为35℃和保温时间为0.5h时,鸡胸肉肉糜的失水率最低;分别添加不同量的大豆蛋白EGP,大豆蛋白HTP,大豆蛋白GsNa和变性淀粉Best对鸡胸肉失水率有影响,失水率最低的添加量分别为0.2%,10%,3%,8%;谷氨酰胺转氨酶的添加可以改变鸡胸肉的质构,从而提高其保水性,使其具有良好的风味和口感。  相似文献   

17.
将紫米粉添加到传统吐司制作中,采用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设计,确定紫米吐司生产的最佳烘烤百分比配方为高筋粉100%,干酵母1.5%,水60%,紫米粉添加量12%,食盐添加量1%,细砂糖添加量10%,黄油添加量8%,奶粉添加量2%;最佳工艺条件为醒发温度35℃,醒发时间1.5 h,烘烤温度200℃,烘烤时间40 min。按此配方及工艺生产出的紫米吐司呈淡紫灰色,色泽均匀、气孔细密、富有弹性、松软适口,富有紫米风味,具有一定的营养和保健作用。  相似文献   

18.
以玉米淀粉为原料,在一定条件下制备玉米多孔淀粉。研究了反应温度、反应时间、酶用量等对玉米多孔淀粉收率的影响,并进一步考察了反应条件对产品吸水性能和吸油性能的影响,得出了玉米淀粉水解制备玉米多孔淀粉的最佳工艺为:pH值6.2,反应温度55℃,反应时间为24 h,酶用量为120 U/g,产品最高的吸水率和吸油率分别为93%和60%。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