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为探明新选育杂交稻父本品系稻米品质性状的变化规律,以‘C两优343’、‘天优华占’、‘金优207’3个组合为对照,对新选育的83个杂交稻父本品系和超市购买的9个高档商品米的品质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表明:新选育杂交稻父本品系的糙米率、垩白粒率、长宽比、胶稠度以及食味综合评分整体表现较好;与国家优质米标准的12个指标相比,所有指标达到国家三级优质米标准的品系有6个。与高档商品米比较,新选育杂交稻父本品系的垩白粒率、垩白度分别低于高档商品米有22个和45个,高于高档商品米分别有61个和38个,新选育杂交稻父本品系垩白粒率、垩白度的变异系数均小于高档商品米;直链淀粉含量低于高档商品米,但其变异系数高于高档商品米。分析结果表明,新选育杂交稻父本品系垩白粒率和垩白度较高的品系个数占总数的百分比分别为69.3%和43.2%,其优质达标率较低,仅25.0%和51.1%,降低其垩白粒率和垩白度是今后水稻稻米品质改良的重点。  相似文献   

2.
对优质杂交早籼稻早优11及其亲本的特征特性和品质进行分析总结,并针对广西杂交稻米整精米率低、垩白度大、垩白粒率高、直链淀粉含量偏高及胶稠度低等问题,提出优质杂交早籼稻育种的关键是选育优质不育系和优质恢复系,特别是优质不育系的选育.通过广泛收集水稻种质资源,筛选理想材料作亲本,对现有不育系和恢复系进行遗传改良,优化组配,可达到培育优质杂交早籼稻的目标.  相似文献   

3.
早优49辐是台州市农科所用优质早籼不育系早红突A与温恢49辐配组选育而成的早杂新组合,1998年通过浙江省审定,是浙江省目前早杂的较理想组合之一,但制种难度较大。根据几年的观察实践,要使早优49辐早夏季制种获得3t/hm2以上的产量,必须抓好以下几个...  相似文献   

4.
美国水稻品种农艺性状和品质性状的温度钝感特性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对32份美国稻品种和12份国内水稻骨干亲本材料的农艺性状与品质性状的钝感值进行了评价,从中选择表现最为钝感的14份优质品种与国内5份相对较钝感的材料,进行了品质性状的对比分析。结果表明:美国水稻品种在垩白率、糙米率、精米率上表现钝感,垩白率尤其钝感,筛选出C94-303、Lemont等几个对温度表现钝感的品种,可作为重庆等高温伏旱区选育优良“三系”杂交稻亲本加以利用。  相似文献   

5.
对宁夏审定的40份水稻品种品质性状进行分析,对参试材料进行优质分级,为宁夏水稻优质育种提供参考.结果表明,供试品种品质性状总体较好,达到Ⅲ级以上100%标准的有4项,即透明度、直链淀粉含量、胶稠度和碱消值,但不同品质性状间的变异系数有很大差异.在本研究中,垩白度和垩白粒率变异系数最大,碱消值、糙米率、精米率、直链淀粉含量变异系数较小.供试品种的优质选标率在糙米率和精米率上没有达到Ⅰ级的品种,但其余的7项品质指标均达到Ⅰ级米标准,并且从碱消值和垩白粒率来看,优质百分率能达到87.5%和62.5%.对供试的40份品种品质性状主成分分析得出,垩白因子、蒸煮因子、碱消值因子、加工因子的累计贡献率达82.54%,将4个主成分与品种理化指标分值进行回归分析,建立回归方程:Y=27.012 7+0.075 9 X1-0.488 7 X2 +0.481 0 X3-2.2130X4.宁夏水稻品种可通过提高稻米糙米率、整精米率、碱消值、胶稠度、直链淀粉含量、透明度,实现品种品质的整体改善;而要提高优质品种等级则要侧重于垩白性状的改良,并实现品质性状间的均衡提升.  相似文献   

6.
李世平  樊立强 《小麦研究》2000,21(3):11-14,32
晋麦64号具有综合抗性好、优质、早熟、适应性广的特点,在产量性状方面分蘖力强、成穗率高,产量结构三素协调,高产稳产性好,是适宜晋南麦区一般水地种植的理想品种。通过对晋麦64号的选育分析认为:在大面积育种在对品种性状的改良应注重总体水平的提高,而不是对单一性状的突出要求;在选育过程中必须紧扣“丰中求优、丰中求抗、丰中求早”的原则,这样育成的品种在生产上才有推广使用价值。  相似文献   

7.
辽宁滨海稻区水稻新品系品质性状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了研究辽宁滨海稻区水稻新品系品质特性,以期为优质水稻新品种选育提供参考。以30份粳稻新品系为试材,对新品系稻米品质性状进行评价及相关分析。结果表明:新品系碾磨品质中的糙米率和整精米率的平均值分别达到国家2级优质米标准和国家1级优质米标准,垩白粒率和垩白度变异系数较大,分别为50.44%和52.34%;品质性状间存在显著或极显著的相关性,胶稠度和碱消值与食味值呈显著正相关(r=0.660,r=0.586),直链淀粉含量与食味值呈极显著负相关(r=-0.849)。因此,在今后的选育优质水稻新品种过程中,应注意降低垩白率、垩白度和适当降低直链淀粉含量,并兼顾其他品系的改良。  相似文献   

8.
为了研究不同粒位上籽粒垩白性状和粒形特征与其他品质性状的关系,选用直立穗型和弯曲穗型水稻为材料,按照穗部位置分为27个粒位,分析了它们之间的相关性。结果表明,不同粒位上粒形特征与垩白性状关系显著,两者都影响整精米率,粒长、粒宽、长厚比和宽厚比与整精米率呈极显著正相关,垩白粒率和垩白度与整精米率呈极显著负相关关系。粒形特征对蒸煮食味品质、营养品质和淀粉RVA谱特征有一定影响,主要表现在粒长、粒宽、长厚比和宽厚比与食味值、直链淀粉含量和胶稠度、峰值黏度、热浆黏度和崩解值极显著正相关,而与糊化温度、消减值、总蛋白、谷蛋白、清蛋白和脂肪酸含量极显著负相关。垩白性状与蒸煮食味品质、营养品质和淀粉RVA谱特征值都有密切关系,垩白粒率和垩白度与食味值、直链淀粉、胶稠度、峰值黏度、热浆黏度、崩解值、冷胶黏度、回复值和球蛋白含量极显著负相关,与糊化温度、消减值、清蛋白、醇溶蛋白、谷蛋白、总蛋白和脂肪酸含量极显著正相关。选育低垩白、高长厚比和宽厚比的籽粒是改良粳稻食味的有效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9.
无垩白、香型、优质水稻不育系金山A-1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金山A-1是福建农林大学作物科学学院采用常规育种与分子标记辅助选择相结合的方法育成的籼型三系杂交稻不育系,具有味香、无垩白、柱头外露率高等突出优点。该不育系的保持系金山B-1选自万利香(优质、具香味但异交特性不理想)与矮B(花1B/D297B的后代,高异交率但农艺性状不佳)的杂交后代。金山A-1于2003年9月27日通过福建省科技厅技术鉴定,与会专家一致认为,其优质选育方面达国内同类研究领先水平。金山A(B)-1的主要特性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10.
水稻糯质基因对胚乳淀粉性状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严菊强  徐均焕 《作物学报》1996,22(5):638-640
利用扫描电镜对广陆矮4号和原丰早糯与非糯近等基因系淀粉结构进行观察,发现糯与非糯稻米均存在垩白区和非垩白区,只是由于糯质胚乳在干燥后整个呈乳白色,不透明,故肉眼难于区分。在垩白区大多胚乳细胞内淀粉粒清晰可见,淀粉粒以单粒状态为主,排列疏松,淀粉粒间存在较大的空隙。非垩白区大多数胚乳细胞内淀粉粒被细胞壁所覆盖,只在破裂细胞中可见到主要以复粒状态存在的淀粉粒,排列紧密。在糯质胚乳排列致密的非垩白区复粒淀粉内存在大量微孔,而非糯胚乳中无此结构,这些微孔在干燥后充气可能是糯米外观呈乳白色不透明的主要原因。这与由于淀粉粒积累疏松而引起的垩白结构存在本质的不同。  相似文献   

11.
C. Q. Sun    T. B. Jiang    Y. C. Fu  X. K. Wang 《Plant Breeding》2002,121(4):330-337
The Indica‐Japonica differentiation of three photoperiod‐sensitive and/or thermosensitive genetic male‐sterile rice (PGMS or TGMS, respectively) lines and 47 male parental lines from seven ecotypes were studied for their restriction fragment length polymorphism marker data to determine which ecotype crosses with the three PGMS and/or TGMS lines could lead to higher yield potential, and to estimat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Indica‐Japonica differentiation of parents and heterosis in grain yield and its components. The results indicated that hybrids derived from ‘N422s’ and the early‐middle ripening Indica varieties from southern China, and hybrids between ‘Pei'ai64s’ and three Japonica ecotypes, including North‐eastern Japonica varieties, restoring lines of Japonica hybrid rice and north China Japonica varieties, showed the highest grain yields. There was less variation of yield among the F1s between ‘108s’ and the seven ecotypes than among the other F1s. Highly significant positive correlations between heterosis of the F1 yield and genetic distance of the parents were detected, although the correlation between F1 yield performance and genetic distance did not reach a significant level. Considerable variation of correlation between heterosis and genetic distance was also detected in the Indica × Indica crosses and Indica × Japonica crosses. There was much higher correlation (r = 0.63) between the F1 yield performance and the genetic distance of parents in the Indica × Indica crosses than in the others. It is proposed that a genetic distance of 0.4‐0.8 between the two parents of hybrid rice might be appropriate not only for F1 performance, but also for heterosis.  相似文献   

12.
水稻超高产育种的实践与思考   总被引:42,自引:2,他引:42  
邹江石  吕川根 《作物学报》2005,31(2):254-258
20世纪50年代末广东的籼稻矮化育种,60年代IRRI的“绿色革命”和70年代我国三系杂交籼稻的培育成功,都使水稻每公顷产量成吨增加。前两者高产育种的成功主要是利用了矮秆基因,后者则是利用了杂种优势。在尔后的10~20年里,有利基因的发掘利用和育种途径没有很大的突破,单产徘徊不前。笔者认为,利用籼粳亚种间有利性状的  相似文献   

13.
优质香型超高产两系中籼组合两优6326 特征特性及应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推广优质香型超高产两系杂交中籼组合两优6326。介绍两优6326的选育经过、产量表现、特征特性和栽培、繁殖制种技术。两优6326系宣城市农科所用自主选育的优质籼型光温敏核不育系“宣69S”为母本、籼粳交优质淡香型恢复系“中籼WH26”为父本,配组而成的优质香型超高产两系杂交中籼组合。2004年3月通过安徽省农作物品种审定,2007年通过国审(国审稻2007013)。两优6326各方面的表现优异,配套高产无公害栽培技术、优质高产繁殖制种技术有助于成果转化。现累计示范、推广面积逾45万hm2。该品种适宜在长江中下游南方稻区作优质一季稻种植,有利于优化粮食品质、促进农民增收。  相似文献   

14.
高州普通野生稻雄性不育胞质对杂种一代单株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了明确新发现的雄性不育细胞质对杂种一代产量的影响,为它的开发利用提供依据。用3种同核异质雄性不育系及其保持系与4个恢复系配制16个杂交稻组合进行了两年三季裂区试验,在相同核背景下比较雄性不育细胞质对杂种一代单株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高州普通野生稻雄性不育细胞质对杂种一代单株产量表现出不同程度的负效应,但均未达显著水平;高野所配组合的平均单株产量低于华南晚籼雄性不育胞质夜公、但高于野败,说明它是一个值得进一步研究利用的新型雄性不育细胞质。  相似文献   

15.
以长江下游地区大面积种植的4种类型(籼粳杂交稻、常规粳稻、杂交粳稻和杂交籼稻)水稻品种中有代表性的品种为材料,设置6个氮肥水平(0、187.5、225.0、262.5、300.0、337.5 kg hm–2),比较研究其氮肥群体最高生产力及其产量构成、关键生育阶段天数、主要生育时期的叶面积指数和干物重。结果表明:(1)杂交籼稻获得最高生产力对应的施氮量为225.0~262.5 kg hm–2,常规粳稻为300.0 kg hm–2,杂交粳稻和籼粳杂交稻为262.5~300.0 kg hm–2。(2)氮肥群体最高生产力以籼粳杂交稻最高,达12.2(12.0~12.3)t hm–2,较杂交粳稻、常规粳稻和杂交籼稻分别高出6.6%、9.8%和19.6%(两年平均值)。群体颖花量和每穗粒数均以籼粳杂交稻最高,但其每穗粒数年度间波动较大。穗数和结实率以常规粳稻最高。(3)播种至抽穗期天数以杂交粳稻最长,抽穗至成熟期天数则以籼粳杂交稻最长,达60 d左右。全生育期天数呈杂交粳稻常规粳稻籼粳杂交稻杂交籼稻。两年中日产量以籼粳杂交稻最高。(4)籼粳杂交稻在抽穗、抽穗后20 d和成熟期的叶面积指数和干物重均显著高于另外3种类型品种,且抽穗至成熟期的干物质积累量也最高。此外,籼粳杂交稻在拔节至抽穗期以及抽穗至成熟期的光合势显著高于另外3种类型品种。较多的每穗粒数、较长的灌浆期天数以及较高的日产量、生育后期(抽穗至成熟期)较强的光合物质生产能力是籼粳杂交稻氮肥群体最高生产力形成的重要原因和基础。  相似文献   

16.
以籼稻C38、粳稻京21、杂交稻秋优3为材料,进行种子超干储藏特性的研究,进而探讨种子耐干性的机理。通过超干水稻种子生活力和活力的比较,发现籼稻C38耐干性较强。超干有利于保持种子抗氧化酶系统的完整性,因此超干能提高种子的耐储性。对超干种子可溶性糖含量与组分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随着种子含水量的降低,蔗糖含量增高,多糖和葡萄糖含量降低,籼稻C38的蔗糖含量明显低于粳稻京21和杂交稻秋优3。用热重仪测定的种子含水量与烘干法得到的数据相吻合,用差示热量扫描仪测定束缚水/自由水的比例和玻璃化转变温度Tg,发现籼稻C38的Tg高于粳稻京21和杂交稻秋优3,籼稻C38束缚水/自由水比例大于粳稻京21和杂交稻秋优3,而束缚水/自由水的比例与耐干性成正相关。由此表明,耐干性在不同的水稻品种间有明显的差异,籼稻C38的耐干性较强。  相似文献   

17.
长江中游南部稻区杂交晚稻高产育种策略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61个杂交晚稻组合组成供试群体,综合运用多种统计方法对单位面积产量与产量相关性状的相互关系进行了剖析,以期为我国长江中游南部稻区尤其是江西生态条件下杂交晚稻的高产育种提供科学依据。结果表明,在产量已达到较高水平的情况下,杂交晚稻高产育种的方向必需着重选配大穗、大粒型的组合,但除此之外,还必需在保证较高有效穗数的基础上寻求有效穗数与大穗、大粒的协调结合。通过成穗率高的选择,不仅对提高新组合的产量水平具有正效应,而且成穗率可以作为一个核心性状协调多穗与大穗、大粒之间的矛盾,进而实现有效穗数多与大穗、大粒在更高水平上的结合,从而获得更高的产量。在实现有效穗数多与大穗、大粒在更高水平上的协调结合的基础上,提高结实率也是必需顾及的一个方向;其中的关键是打破结实率与每穗总粒数之间的不利相关。  相似文献   

18.
采用单粒测定法测定早籼稻四个品种,每品种3穗共有一次枝梗114条,二次枝梗67条。其中二次枝梗较一次枝梗糙米粒重较轻、粗蛋白含量较高的枝梗,分别占二次枝梗数的76.12%和73.13%;二次枝梗较一次枝梗糙米粗蛋白产量较低的穗,占调查穗数的58.34%,品种间有差异。同一条枝梗上部、中部糙米粒重较大,枝梗下部糙米粗蛋白含量较高。各穗上部枝梗较中部、下部枝梗糙米粒重较大的穗,占调查穗数的58.34%;下部、中部枝梗粗蛋白含量较高的穗,占调查穗数的83.34%。表明早粗稻米粒重、粗蛋白含量与其着生的位置有关,一般早开花的籽粒灌浆启动早、起始生长势快,优先获得光合产物,粒重较大、粗蛋白产量较高、但粗蛋白含量较低。粒重与粗蛋白产量存在正相关关系、与粗蛋白含量存在负相关趋势。生产上通过基因重组,选育高产优质、性状稳定的品种、结合适宜的栽培措施,提高源的能力,以达到高产优质。  相似文献   

19.
播期对亚种间杂交稻根系形态发育和生理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16,自引:2,他引:16  
吴岳轩  吴振球 《作物学报》1996,22(2):178-184
利用“网袋法”(the mesh beg method)研究亚种间杂交稻 PE037×02428(PE)和品种间杂交稻汕优63(S63)在不同播期下的根系形态发育和生理活性。结果表明:在根系干物质累积、根系生理活性和穗粒性状上PE较S63具有杂种优势,但这些优势最终未能转化成产量优势,主要是因为PE籽粒充实度不高所致。播期对根系形态发育和生理活性的影响不同:5/1O和5/4(月/日)播期有利于根系形态发育但根系生理活性较低,且后期衰退严重,其结实率和产量最低;而6/10和6/11播期有利于根系生理活性的提高,结实率和产量最高。相关分析表明,生育后期PE根系氧化力和SOD活性下降百分率与20cm土层内的平均温度存在显著正相关(r=0.933~0.972),而与产量成显著或极显著负相关(r=-0.955~-0.999)。PE根系干物质累积优势对产量是一个负向优势。  相似文献   

20.
亚种间抗病高产杂交稻新组合特优627的选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籼爪杂交育种技术育成亚恢627,与龙特甫A配组育成亚种间杂交中稻新组合特优627,具有高产、稳产、适应广等特点。2005年通过福建省品种审定。并对其产量构成因素进行了分析提出了高产栽培的技术要点。通过2005-2007年在福建福安制种实践,总结出了高产制种技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