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对北票市某有200头猪的猪场附红细胞体病进行调查,按20%比例耳静脉采血、制片,镜检确诊猪附红细胞体。选择红细胞感染率在50%以上的患病猪70头,随机分成5组,分别用附红细胞注射液、长效土霉素、血虫净、血虫净配合长效土霉素和四环素进行治疗。结果表明:猪附红细胞体感染率达80%以上,发病率为47%。用血虫净配合长效土霉素治疗,治愈率可达75%以上,60kg以上成年猪治愈率高。  相似文献   

2.
实验通过纯化猪附红细胞体后免疫小鼠及家兔制备阳性血清,建立了猪附红细胞体双抗夹心ELISA检测方法.实验结果表明,以鼠阳性血清1:200稀释后作为捕获抗体,4℃包被过夜,1%明胶溶液37℃封闭1 h,兔阳性血清1:400稀释后作为检测抗体,辣根过氧化物酶标羊抗兔Igc抗体h:8000稀释,37℃显色10min为最佳反应条件.同时进行特异性、敏感性、重复性实验.该方法对猪附红细胞体最低检出量为3.812μg·mL-1,具有良好的特异性、敏感性和重复性,有望作为群体检测方法.  相似文献   

3.
参考GenBank登录的羊附红细胞体16S rRNA序列设计引物,建立检测羊附红细胞体16S rRNA的特异性PCR方法,对重庆市14个区县山羊进行附红细胞体感染的分子流行病学调查.结果表明:重庆市附山羊红细胞体感染率为16.1%;其中1周岁以下羊附红细胞体感染率为13.9%,低于1周岁以上羊附红细胞体感染率(17.0%).重庆黑山羊、波尔山羊、南江黄羊和板角山羊的附红细胞体感染率分别为15.9%,16.3%,16.6%和17.6%.  相似文献   

4.
为了建立一种更加准确、敏感的羊附红细胞体检测方法,根据Gen Bank上发表的羊附红细胞体16S rRNA基因序列(登录号:AF338268),设计内、外2对特异性引物,建立了巢式PCR检测方法。筛选该方法的最佳反应条件,并进行了特异性、敏感性、重复性试验及临床样本检测。结果表明,该方法能扩增出大小为506 bp的羊附红细胞体特异性片段,与Gen Bank收录的相关参考序列同源性为97.8%~99.6%;与猪附红细胞体、嗜吞噬细胞无浆体、绵羊无浆体、莫氏巴贝斯虫、吕氏泰勒虫基因组DNA均无交叉反应;DNA最低检测量为0.654 fg·μL~(-1);具有良好的重复性;对77份羊临床血液样品检测结果表明,羊附红细胞体感染率为71.43%,高于常规PCR和已报道的巢式PCR检测结果。  相似文献   

5.
为建立特异、敏感、快速的温氏附红细胞体诊断方法,根据温氏附红细胞体16S rRNA基因序列(GenBank登录号为AY946266),设计1对种特异性引物,建立了温氏附红细胞体的PCR诊断方法。特异性试验和敏感性试验结果表明,该方法能特异性地扩增温氏附红细胞体16S rRNA基因序列的特异性片段,检测温氏附红细胞体最低DNA量为0.178 fg。利用该方法对湖北省、江苏省和黑龙江省温氏附红细胞体病感染情况进行了流行病学调查,结果显示阳性感染率分别为10.3%、5.3%、45.8%,说明温氏附红细胞体在湖北省、江苏省和黑龙江省均存在,流行病学调查显示湖北省感染率较高、流行较广。  相似文献   

6.
附红细胞体病是由猪附红细胞体寄生于猪的红细胞内引起的一种人畜共患传染病。其特征是发热、急性溶血性黄疸、贫血,严重者导致死亡。1病原猪附红细胞体属于立克次氏体目,呈球形。血液涂片姬姆萨氏法染色,呈淡红色或淡紫色,对干燥和化学药品抵抗力弱,一般常用消毒药均能将其杀死。2流行特点附红细胞体对宿主的选择并不严格,人、牛、猪、羊等多种动物均可感染且感染率比较高;猪附红细胞体病仅感染  相似文献   

7.
章廊  陈敏  胡正华  钮士波 《安徽农学通报》2012,18(18):29-30,154
试验旨在观察4种药物对猪附红细胞体病的治疗效果,为猪附红细胞体病的治疗提供最佳治疗方案。将40~60日龄患附红细胞体病猪15头随机分成5组,试验Ⅰ组:血虫净;试验Ⅱ组:长效土霉素;试验Ⅲ组:硫酸卡那霉素;试验Ⅳ组:血虫净+长效土霉素;对照组。对病猪进行治疗,分别在用药后1d、2d、3d、4d、5d、6d耳静脉取血,检测血液中红细胞的感染强度,以检测不到附红细胞体为有效。结果显示:试验Ⅰ组在第4d检测不出附红细胞体;试验Ⅱ纽在第6d检测不出附红细胞体;试验Ⅲ组在第6d检测红细胞感染强度为“+”;试验IV纽第3d检测不出附红细胞体;对照组无变化。由此可见,血虫净、长效土霉素、硫酸卡那霉素对猪附红细胞体病均有效,但以血虫净+长效土霉素治疗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8.
通过室内观察外来入侵植物大狼把草提取物对黄花草木樨、北美车前、胜红蓟和鸡眼草4种植物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的影响,研究大狼把草提取物的化感活性。结果表明:大狼把草250~4 000μg·mL-1的乙醇提取物对北美车前、胜红蓟和500~4 000μg·mL-1的水提取物对胜红蓟种子萌发有显著抑制作用,相应的最大抑制率分别为60.80%、48.08%和63.64%。250~1 000μg·mL-1的乙醇提取物和250~2 000μg·mL-1的水提取物对黄花草木樨幼苗根长以及250~500μg·mL-1的乙醇提取物和250~2 000μg·mL-1的水提取物对黄花草木樨幼苗苗高有显著促进作用,相应的最大促进率分别为32.99%、54.45%、11.55%和18.12%,而4 000μg·mL-1的乙醇提取物对其幼苗根长有显著抑制作用,相应的抑制率为22.32%。1 000~4 000μg·mL-1的水提取物和2 000~4 000μg·mL-1的乙醇提取物对北美车前幼苗根长以及4 000μg·mL-1的乙醇提取物对其幼苗苗高有显著抑制作用,相应的最大抑制率分别为19.96%、33.10%和23.15%。250~4 000μg·mL-1的水提取物和1 000~4 000μg·mL-1的乙醇提取物对胜红蓟幼苗根长以及2 000~4 000μg·mL-1的乙醇提取物和水提取物对其幼苗苗高均有显著抑制作用,相应的最大抑制率分别为60.92%、40.80%、11.31%和11.65%。250~2 000μg·mL-1的乙醇提取物对鸡眼草幼苗根长和苗高以及1 000μg·mL-1的乙醇提取物对其幼苗干重有显著促进作用,相应的最大促进率分别为34.96%、18.93%和20.89%,1 000~4 000μg·mL-1的水提取物对其幼苗根长以及2 000~4 000μg·mL-1的水提取物对其幼苗苗高和干重有显著抑制作用,相应的最大抑制率分别为28.11%、12.40%和27.29%。  相似文献   

9.
氟苯尼考是第三代氯霉素类药物,由于其较高临床用药安全性和较低的细菌耐药性受到了市场普遍欢迎。目前,该药在畜牧养殖业中已被广泛应用,研究发现氟苯尼考治疗猪胸膜肺炎、喘气病以及肠道感染性疾病均取得良好疗效。有关研究也发现氟苯尼考对猪附红细胞体病同样有显著治疗效果。基于此,将人工感染附红细胞体小白鼠75只分为空白对照组、20%氟苯尼考注射液高、中、低剂量组和三氮脒常规治疗对照组,腹腔注射给药,1次/d,连用3 d,连续6 d采血观察红细胞感染率。结果表明:20%氟苯尼考注射液中剂量组与三氮脒对照组疗效接近,而高剂量治疗组疗效优于三氮脒对照组。  相似文献   

10.
猪附红细胞体病流行病学调查和防治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11年7月至2012年2月先后对大理州宾川、鹤庆、巍山、南涧、弥渡、大理、祥云等7个县、市的14个乡、镇的部分养殖场、户的猪进行附红细胞体感染和发病情况调查。共调查猪只2850头,其中采血样检查的猪只280头,结果发现感染有附红细胞体的猪有175头,附红细胞体的感染率为62.5%,而有临床症状的猪有15头,发病率为8.57%。说明猪附红细胞体的隐性感染率很高。病死猪除患有附红细胞体病外,还分别患有猪圆环病毒病、副猪嗜血杆菌病和猪伪狂犬病等。根据调查情况,对猪附红细胞体病提出了防治对策。  相似文献   

11.
50种中草药提取物对猪链球菌的体外抑菌试验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对猪链球菌临床分离耐药株分别进行纸片扩散法和微量稀释法检测,通过对抗菌效果的比较,筛选出对耐药菌抗菌活性好的中草药,测定50种中草药的水提物和75%乙醇提取物对5株猪链球菌临床分离耐药株的体外抗菌活性。试验结果表明,50种中草药中,只有中药1和中药2的提取物对猪链球菌临床分离耐药株有较好的抑制作用,其他中草药对猪链球菌临床分离耐药株均无抑制作用。结果表明,中药1和中药2的75%乙醇提取物比水提取物抗菌活性强。  相似文献   

12.
番茄早疫病菌对杀菌剂的敏感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为了选择可有效防治番茄早疫病菌的杀菌剂,本文采用组织分离法从罹病叶片分离出病原菌,并通过FAO推荐的菌落直径法测定其对6种杀菌剂的敏感性。结果表明:番茄早疫病对腐霉利最敏感,其平均EC50为1.24μg.mL-1,对杀毒矾、代森锰锌中度敏感,其平均EC50分别为32.64μg.mL-1、56.38μg.mL-1。对百菌清、甲霜灵、异菌脲低度敏感,其平均EC50分别为263.68μg.mL-1、443.33μg.mL-1、605.44μg.mL-1。由此可见,腐霉利对番茄早疫病的防治在试验药剂中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13.
核盘菌对几种杀菌剂的敏感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选择防治菌核病的有效药剂,采用FAO推荐的菌落直径法研究了常用杀菌剂对核盘菌敏感性的差异。结果表明:山西五寨菌株WZ2对腐霉利、多菌灵、菌核净、福美双、乙霉威、乙烯菌核利高度敏感(EC50在0.117 0~4.965 4μg.mL-1之间);对异菌脲中度敏感(EC50为5.069 0μg.mL-1);对代森锰锌和百菌清最不敏感(EC50为20.760 0,32.107 6μg.mL-1)。内蒙古菌株NM15和NM17均对腐霉利、多菌灵、菌核净、福美双、乙烯菌核利高度敏感(EC50在0.064 0~3.059 0μg.mL-1);对乙霉威、异菌脲中度敏感(EC50为7.330 7~13.823 4μg.mL-1之间);对代森锰锌最不敏感(EC50分别为37.645 3,42.303 0μg.mL-1)。另外,菌株NM15对百菌清高度敏感(EC50为2.104 8μg.mL-1),而NM17则对百菌清中度敏感(EC50为11.777 9μg.mL-1)。并且这三个菌株对腐霉利、百菌清的敏感性差异较大,而对其他药剂的敏感性差异不大。  相似文献   

14.
运用平坡诊断法对福建省的福鼎、武夷山、福州、南平、龙岩等地蔬菜基地中小菜蛾对阿维菌素的抗性种群分化情况进行探讨.结果表明:这5个蔬菜基地存在2类抗性种群,即福鼎、武夷山、南平种群和福州、龙岩种群;福鼎、武夷山、南平的虫子每毫克体重的敏感剂量和抗性剂量分别为0.0013和0.014μg,福州、龙岩虫子每毫克体重的敏感和抗性剂量分别为0.0064和0.064μg.  相似文献   

15.
无菌采集发病猪的鼻腔内分泌物,对其进行细菌分离、培养、鉴定,并对分离出的细菌进行致病性试验,确认其为致病性支气管败血波氏杆菌.将43种单味中草药分别经水煮处理后,制成1g·mL-1浓度的受试溶液,对致病性支气管败血渡氏杆菌进行体外抑菌试验.结果表明,43种中革药中,有1种对猪源支气管败血波氏杆菌高度敏感,1种中度敏感,12种出现了不同大小的抑菌环.  相似文献   

16.
实验性感染大肠杆菌—败血霉形体病鸡,单剂量(5 mg.kg-1)内服司帕沙星,研究其组织动力学和残留情况。采用HPLC面积-内标法测定各组织中司帕沙星浓度,利用药动学分析软件MCPKP分析药-时数据。疾病模型鸡肝脏、肺脏和心脏中的药—时数据符合一级吸收三项指数方程,主要动力学参数为:t1/2α0.3505,0.8381,0.6005 h;t1/2β11.7802,13.8479,2.4578 h;tmax 1.0653,1.1397,0.7546 h;Cmax 3.3591,2.2951,1.7226μg.mL-1;AUC24.4230,30.663,5.3780 mg.L-1.h-1,Tcp(ther)81.0240,108.52,18.410 h。肾脏和肌肉组织中药-时数据符合一级吸收二项指数方程,主要动力学参数为:t1/2K 2.2287,7.5072 h;tmax1.4655,1.8644 h;Cmax1.9926,1.1317μg.mL-1;AUC9.8536,14.5240 mg.L-1.h-1;Tcp(ther)19.923,58.156 h。各组织中药物浓度降至0.001 mg.kg-1时需休药7 d。  相似文献   

17.
采用半叶枯斑法、叶圆盘法测定了鸦胆子素D对黄瓜绿斑驳花叶病毒(CGMMV)的抑制效果,结果表明,20μg.mL-1的鸦胆子素D对CGMMV的侵染和增殖均有较强的抑制活性,其对CGMMV侵染和复制抑制率分别为92.6%和88.3%;实时荧光定量PCR测定结果表明,20μg.mL-1该化合物对CGMMV复制酶基因、运动蛋白基因和外壳蛋白基因表达的抑制率分别为88.8%、92.1%和90.5%.采用Western blot方法测定的结果表明,鸦胆子素D可显著抑制黄瓜叶片中CGMMV CP和MP蛋白的表达.  相似文献   

18.
金升藻  金巍  李鹏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22):6796-6797
[目的]探索猪圆环病毒与猪附红细胞体混合感染的诊断方法与防制措施。[方法]分别从发病情况、临床症状、病理解剖、诊断防制措施等方面对猪圆环病毒与猪附红细胞体混合感染进行介绍。[结果]猪圆环病毒与猪附红细胞体混合感染可引起断奶猪多系统衰竭综合征(PMWS);其病征为体温高、贫血、黄疸、精神沉郁,消瘦、发育障碍,同时出现贫血、黄疸、发热等症状;诊断方法有血液压片镜检、血清学检测、猪圆环病毒(PCV)的PCR检测等;防制措施有加强饲养管理、防止继发感染、综合防治、对症治疗等。[结论]该研究为养猪业可能发生的猪圆环病毒与猪附红细胞体混合感染提供了防治方法。  相似文献   

19.
氯虫苯甲酰胺在大豆植株中的内吸传导特性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目的】明确新型杀虫剂氯虫苯甲酰胺在植株内的内吸传导特性, 为合理使用氯虫苯甲酰胺防治蔬菜、水稻等害虫策略的制定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水培法和涂药法分别研究氯虫苯甲酰胺在大豆植株中是否具有内吸传导特性。以乙腈为溶剂,超声波处理提取大豆植株中的氯虫苯甲酰胺,经预净化,由高效液相色谱(带二极管阵列检测器)检测分析氯虫苯甲酰胺在大豆植株中各部位的分布状况。【结果】采用水培法处理,培养液中氯虫苯甲酰胺的浓度为50 μg·mL-1时,24 h后大豆茎杆和叶片中的含量分别为15.22和4.73 μg·g-1,48 h后大豆茎杆和叶片中的含量分别为8.71和7.96 μg·g-1;当培养液中氯虫苯甲酰胺的浓度为200 μg·mL-1时,24 h后大豆茎杆和叶片中的含量分别为18.52和11.95 μg·g-1,48 h后大豆茎杆和叶片中的含量分别为16.45和17.88 μg·g-1。采用浓度100 μg·mL-1药液涂药处理大豆中部成熟叶片时,24和48 h后检测发现处理叶片以上部位的叶片中氯虫苯甲酰胺的含量分别为16.55和20.79 μg·g-1,处理叶片以下部位未检测出氯虫苯甲酰胺;在大豆顶端生长点叶片涂抹浓度100 μg·mL-1药液时,在生长点以下部位的叶片中均未检测出氯虫苯甲酰胺。【结论】研究结果表明氯虫苯甲酰胺在大豆植株内具有优异的自下而上的内吸传导特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