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广东郁南同乐大山省级自然保护区于1985年经广东省人民政府批准为省级自然保护区。经过20年的建设和保护,保护区内的野生动物得到了一定的恢复,生态环境呈良性发展。  相似文献   

2.
广东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SWOT分析及对策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对广东省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资源实地调查的基础上,运用SWOT分析法全面探讨了广东省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的优势、劣势、机遇和挑战,提出了相应的旅游发展策略。  相似文献   

3.
森林生态旅游是当前自然保护区保护和发展的趋势,保护区在规划建设中应注重生态旅游规划与生物多样性保护相结合,通过分析、评价广东省惠州市金桔自然保护区森林生态旅游系统中的景观资源及使用情况,规划制定出适合自身条件发展的生态旅游规划及建设措施,做到自然环境和自然资源的可持续保护利用。  相似文献   

4.
指出了惠州市自然保护区的可持续发展,对广东省生态环境以及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具有重要意义。采用问卷调查和实地调查法,对惠州市26个林业自然保护区的基础设施建设、生物多样性保护、社区发展等方面进行了全面调查,分析了自然保护区发展过程中存在的优势和劣势,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相关对策,为进一步提升自然保护区建设与管理水平提供一定参考。  相似文献   

5.
基于GIS的广东自然保护区信息平台设计与实现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根据广东省自然保护区的现状,采用四层结构设计广东省自然保护区信息平台,并应用GIS技术实现广东省自然保护区信息平台。  相似文献   

6.
陈景欢  戴瑞坤 《绿色科技》2012,(6):263-264,270
分析了广东省自然保护区的分布及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开发现状,探讨了广东省生态旅游发展优势及趋势,对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的开发与保护提出了一些建议与对策。  相似文献   

7.
我国自然保护区之最△最大的自然保护区址吉林省长白山保护区,面积达217100公顷。△最早建立的自然保护区是广东省鼎湖山保护区,于1965年正式批准。△自然保护区最多的是四川省,已正式批准建立的有43个。△海拔最高的自然保护区,是新疆托木尔峰冰川保护区...  相似文献   

8.
文章围绕广东省自然保护区科学管理工作面临的形势和任务,从人才、财力、物力、制度、权属、规划六个要素分析了该省自然保护区管理面临的矛盾和问题,并从资源保护管理、人才资金管理、建设科研管理、培训宣传管理、生态旅游管理、资源利用管理六方面提出了自然保护区管理的对策性意见与建议。  相似文献   

9.
我著名的自然保护区大熊猫的故乡:四川省岷江上游的卧龙自然保护区。仙鹤之家,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乌裕尔河下游的扎龙自然保护区。南方的宝珠广东省高要县的鼎湖山自然保护区。绿色的宝库吉林省原始森林腹地长白山自然保护区。昆虫的世界福建建阳地区北部的武夷山自然保...  相似文献   

10.
文章在对广东省自然保护区进行SWOT综合分析的基础上,针对目前所存在的面积小、经费不足等一系列问题和面临的挑战,提出几种自然保护区的可持续发展建设模式。认为建设绿色社区,开展生态旅游,进行景观生态规划,以及建立可持续发展实验区可作为解决现有矛盾的合适途径。  相似文献   

11.
我国自然保护区的类型是以保护对象来划分的,随着湿地和山地等自然保护区的出现,诸如跨林业部门和农业(渔业)部门主管的自然保护区会越来越多。本文试图设计跨部门管理的自然保护区建立和变更的法律规则,并以湖南岳阳东洞庭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为例来探讨跨部门管理的自然保护区变更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建议在《自然保护区法》制定中考虑跨部门管理的自然保护区问题,自然保护区合作管理机构应整合其多个管理部门的权力,对自然保护区进行一体化管理或生态系统管理。  相似文献   

12.
我国自然保护区的管理现状和未来发展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建立自然保护区是自然资源保护最有效的手段之一,同时自然保护区是我国生态安全和可持续发展的保证。简要分析了目前我国自然保护区管理上所存在的问题,主要包括管理体制不顺,法制建设不完善,资金的筹措渠道少和投入严重不足和与社区发展不协调四个方面的问题。针对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包括完善自然保护区管理体制,构建完备的法律体系,拓宽自然保护区资金渠道,建立有效的社区参与机制。  相似文献   

13.
国家公园属于一种新的自然保护地类型,是我国自然保护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当前,我国国家公园体制建设刚刚起步,从环境哲学视角对国家公园建设进行思考有着全新的意义。文中从国家公园与环境哲学的内涵入手,从环境哲学视角对国家公园建设进行哲学解读,指出生命与自然相契、物质与精神交融、经验与理念相合的环境营造是契入国家公园建设的哲学路径,对更好地建设国家公园提出了应有的思考和建议。  相似文献   

14.
通过研究我国水源林保护区规划现状以及影响保护区区划的因素,分析得到水源林保护区有别于普通自然保护区,应采取分级区划进行规划管理的结论,从而提出三级区划的方法,对昆明市双河磨南德水源林保护区进行规划实践,尽可能地严格保护水体,并区划出准保护区作为保护性经营区,通过合理正确的引导,避免因保护区建立而触发的社会、经济问题。  相似文献   

15.
于1984年批准建立的省级药山自然保护区总面积20225hm^2,属森林生态类型的自然保护区。为探索保护区与周边社区和谐发展的模式,从2003年8月~2004年10月进行了各种调查。介绍了自然保护区建立以来取得的主要成绩、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6.
不合理规划是我国目前自然保护区面临问题的主要原因,通过对秦岭大熊猫保护区网络内适宜栖息地的评估,发现秦岭大熊猫保护区网络没有基于适宜栖息地的生物边界进行科学规划,导致各保护区内大熊猫的生存环境质量差异巨大,造成目前秦岭大熊猫保护区网络功能不均衡,影响其效率和保护成效。适宜栖息地是保护区境内具有保护贡献的土地,是体现保护区功能的区域,是保护区及网络规划的核心。基于适宜栖息地的保护区网络规划和优化能提高我国保护区及网络的功能和效率,减少保护的土地成本,能有效缓解保护与发展的矛盾。  相似文献   

17.
景宁望东垟高山湿地自然保护区SWOT分析及发展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文章根据望东垟高山湿地省级保护区生态旅游的现状,采用SWOT分析方法,分析生态旅游的优势、劣势、机遇与挑战,并提出开展生态旅游的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18.
我国既有的各类自然保护地存在空间交叉重叠、权责模糊、多头管理等突出问题,成为制约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体制难题。建立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正是国家破解这一难题的制度举措。文中在介绍国家公园与自然保护地概念、分析我国自然保护地现有法律制度存在主要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国家公园与自然保护地法律制度衔接的设想。在国家公园体制建设的过程中,理顺国家公园与既有自然保护地之间的关系,加强国家公园与自然保护地法律制度的衔接显得尤为重要。具体思路为:在宏观政策法律层面,从国家统一立法、提升立法协调性、扩大公众参与等方面提出国家公园体制法律建构的整体设想;在微观制度保障层面,吸纳保护原则、差异原则及衔接原则,建立国家统一自然保护地管理制度。建议以《国家公园法》的制定为契机,统筹考量制定符合我国国情的统领自然空间保护的基本法——《自然保护地法》。  相似文献   

19.
Up until 2009, 2541 nature reserves had been established in China. However, the process of developing this system of nature reserves was not quite smooth. Various kinds of information related to nature reserves, such as annual growth, the type of nature reserves established, motives behind building a nature reserve, legal instructions and the constitution of government sectors, were collected and analyzed in order to highlight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devel- apment of our nature reserve system. As a result, we identify three phases and their characteristics, i.e., the initial phase from 1956 to 1978, the establishment phase from 1979 to 1996 and the management standardization phase from 1997 to 2009, could be clearly identified. It is suggested that since the establishment of this comprehensive structural frame- work in China, the system should be entering a new developing phase. We recommend that more attentions should be paid on how to guarantee effective management and how nature reserves are able to maintain their value and fulfill their abjectives in the future.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