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松阿扁叶蜂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松阿扁叶蜂(Acantholyda posticalis Matsumura)是油松、黑松等松类的危险性食叶害虫。近年来,该虫发生为害不断扩大,加重,严重影响了林木生长。根据文献资料,对该虫的生物学特性、生态学特性和综合治理情况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2.
刺桐姬小蜂检疫与防控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刺桐姬小蜂(Quadrastichus erythrinae Kim)是2005年7月在中国大陆发现的重要外来入侵物种,对刺桐属植物造成严重为害,已被列为中华人民共和国进境植物检疫性有害生物和全国林业检疫性有害生物。本文观察了该虫的羽化、取食、寿命、产卵、越冬等生物学习性;研究了该虫检疫处理和田间防治技术。  相似文献   

3.
二双斑唇瓢虫生物学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焦懿 《昆虫天敌》1997,19(2):59-61
本文首次报道二双斑唇瓢虫Chilocorusbijugus危害白蜡虫Ericeruspela雄幼虫和蛹,并观察了该虫的成虫、卵、幼虫和蛹的生物学特性。该虫在昆明地区女贞林内一年发生一代,以成虫越冬。  相似文献   

4.
小火蚁[Wasmannia auropunctata(Roger)]原产于新热区,是一种广泛分布于佛罗里达至阿根廷热带和亚热带地区的蚂蚁,目前在我国尚无分布。该虫不属于通常所指的火蚁属(Solenopsis),但为世界上100种危害性最严重的入侵物种。小火蚁对我国华南地区具有潜在的危险性,因其个体小检疫难度要比普通红火蚁更大,加上此虫的通用名与普通红火蚁相似,对它们有关的生物学及为害特性容易与普通的红火蚁相混淆。本文就其生物学、形态及入侵特征等做一简要介绍,为该虫的检疫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肉桂泡盾盲蝽生物学特性及防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995 ̄1997年对肉桂泡盾盲蝽进行了系统观察研究。该虫每年发生4 ̄5代,直冬虫于4月中、下旬孵化、若虫危害枝梢和树干。第1、2、3、4代3 ̄4龄若虫出现时间分别于6月上、,中旬、8月上、中旬、9月中、下旬、10月下旬。第4代成虫于11、下旬产卵越冬。根据泡盾盲蝽发生规律,采取掌握虫情,合理修枝,清除野生寄虫,控制虫源地综合防治措施,可达到控制虫灾的目的。  相似文献   

6.
香梨优斑螟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香梨优斑螟对库尔勒香梨危害严重,是近几年发现的果木新害虫。经观察研究该虫一年发生3代,以老熟幼虫在树干翘皮等处越冬。各代幼虫全历期依次为56.04、46.73和240-270天。实行植物检疫和成虫发蛾高峰期用糖醋液诱杀或用敌杀死、功夫等农药3000倍夜防治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7.
北京地区2006年新发现一种严重危害棕榈科植物Arecaceae)的外来有害生物,经鉴定为国外传入的褐纹甘蔗象Rhabdoscelus lineaticollis(Heller)。该害虫主要为害海枣、蒲葵、大王椰子等棕榈科植物和甘蔗,在北京尚属首次报道。本文结合实验室饲养情况,简要介绍了该虫的分布与寄主、形态特征、生物学特性和危害特点,并提出了有针对性的防控策略。  相似文献   

8.
蝙蝠蛾为栽培猕猴桃重要害虫,据调查,该虫在湖北省危害率已达14.14%。本文系统报道了其形态特征、生物学习性和生活史,并根据其生物学特性,提出了相应的综合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9.
美洲斑潜蝇的为害及生物学特性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研究表明,美洲斑潜蝇的寄主植物主要有茄科、豆科、葫芦科,其次有十字花科、菊科、锦葵科等。受害严重的作物,平均单叶有虫道100.4个,单叶有幼虫46.3头,被害叶率达85.2%,有虫株率和被害株率均达100%;研究还表明,美洲斑潜蝇从植株下部开始为害,且以植株中上部虫量最多,而被害叶位多逐叶上移;通过室内饲养和田间观察获知美洲斑潜蝇在茄子、西葫芦和地芸豆上各虫态的发育历期,并描述了其习性  相似文献   

10.
陈云芳  高渊  陈美华 《植物保护》2008,34(6):155-156
作者在进境木包装上截获钻蛀性害虫—紫扁胸天牛,本文详细介绍该虫的分布、危害、生物学特性、形态特征,以便在今后的检疫过程中引起重视,防止该虫的入侵和扩散。  相似文献   

11.
弹尾虫虫体微小、种类丰富、分布广泛。近年来发现该虫对食用菌、天麻、姜、蒜、百合、芋头等多种经济作物为害严重。本文详细介绍了弹尾虫的外部形态特征、生物学特性及其对经济作物的危害。  相似文献   

12.
高梁舟蛾主要危害玉米、高梁、甘蔗等,在河北省以危害夏玉米最重。该虫在河北中南部1年发生1代,以蛹在7~10 cm深的土层中越冬,翌年6月下旬开始羽化,7月中下旬为幼虫发生危害盛期。该虫主要危害夏玉米中部果穗上下1~2片叶,对产量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13.
麦扁盾蝽     
张生芳  薛光华 《植物检疫》2007,21(3):173-175
麦扁盾蝽是严重危害麦类等大田作物的有害生物,本文介绍了该虫的地理分布、寄主植物、形态特征、生物学特性和扁盾蝽属某些种的检索表.  相似文献   

14.
双沟黑斑叶甲是1985年在江苏东台沿海垦区发现食害留兰香及薄荷茎叶的新害虫。经1986年以来对其进行观察研究,确认该虫1a发生1代,以成虫越夏,以卵和成虫越冬。在温度14~17℃或土壤含水量40%以上时幼虫活动频繁,取食较多。防治措施主要是适时深耕、轮作换茬,必要时在2~3龄幼虫高峰期施用敌百虫和安绿宝等农药  相似文献   

15.
槐黑星瘤虎天牛在我国京、津地区少有分布,且没有其生物学特性描述,笔者经两年的室内外观察表明其生物学特性在辽宁西部1年1代,以蛹在寄主内越冬(在室内外20℃时各虫态始活动),该虫世代整齐。对树木危害严重,对移植的槐大树危害尤为严重,成虫以爬行为主不善飞翔。  相似文献   

16.
桉嗜木天牛     
冯贤  马骏 《植物检疫》2007,21(1):27-29
桉嗜木天牛[Phoracantha semipunctata(Fabricius)]是为害桉属植物的检疫性蛀干害虫。近年来,我国口岸检验检疫局多次截获,但未见该虫发生的报道。桉嗜木天牛原产于澳大利亚,现在已广泛分布于世界各地,几乎包括所有引进桉树的国家。该虫1963年进入突尼斯,一年后就造成桉树林严重危害。摩洛哥在根除该虫后不久,1981年又暴发,造成200万棵树死亡,占桉树种植面积的1.18%~1.47%(约17万hm^2)。鉴于该虫的潜在危险性,本文对其分布、形态特征、寄主范围、危害情况、传播途径、生物学和检验检疫方法等作一简要介绍,以引起对该虫的注意和重视。  相似文献   

17.
锈色粒肩天牛发生及防治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锈色粒肩天牛是严重为害国槐的蛀干害虫。近年来,该虫发生为害不断扩大和加重,严重影响了城市绿化和市容景观。为此,根据文献资料,对该虫的分布、分类地位、生物学特性、预测预报及防治技术研究进展情况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18.
长腿食根叶甲曾经是贵州省低产稻田的主要根部害虫,近年来该虫在凯里市及贵州省多个稻区均有发生,且发生面积逐年扩大。长腿食根叶甲一旦暴发成灾,对水稻和多种水生经济作物造成严重的损失。介绍该虫的分布、为害、生物学特性及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19.
北海市果蝇(蛀果虫)局部暴发成灾原因分析和防治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卢明 《广西植保》2005,18(4):19-20
2003年我市发现发生果蝇(蛀果虫)零星为害,2004年局部暴发成灾,受害的农作物(水果)以番石榴最重.据调查全市有数十个番石榴、杨桃果园因该虫的为害而失收.部分居民、村民家居前后番石榴、杨桃果实受害严重,成熟的番石榴、杨桃几乎全部受害无法食用.由于不会防治,束手无策的居民、村民甚至一怒之下把自家的果树锯掉.据报道该虫可为害250多种水果、蔬菜等农作物,其中为害西瓜、苦瓜、丝瓜、木瓜、番石榴、杨桃、荔枝、番茄、龙眼、香蕉、西番莲等,这些作物都是我市的大宗农产品,年种植面积在3.3万hm2以上.该虫对我市农业生产已构成巨大的威胁.通过对该虫的发生分析和防治研究,为我市的今后测报和防治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20.
柑桔矢尖蚧(UnaspssanonensisKuwana)属同翅目Homoptera盾蚧科DidsPdidae。主要以1龄若虫危害寄主 ,2龄若虫和成虫固着在寄主上 ,此虫具有雌雄二型现象。雌虫一生只经过卵、若虫、成虫3个发育阶段 ,雄虫一生经过卵、若虫、蛹、成虫4个发育阶段。属于过渐变态类型。雌虫2龄后分泌一层蜡质物覆盖体表 ,起保护作用 ,雄虫1龄后开始形成一层白色粉状物 ,亦起保护作用 ,羽化后不易发现。雌、雄1龄若虫常群集取食危害。由于该虫具有上述生物特性 ,常给防治带来巨大的困难。为进一步了解掌握其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