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2 毫秒
1.
林地鸡腿菇高产优质栽培模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林地鸡腿菇高产优质栽培模式进行了研究,旨在农林生物种群之间建立起优势互补互促的高效组合,多种生物立体复合群体,提高土地利用率和单位面积产值,最大限度地创造综合农林效益,使传统的农林业逐渐发展成为更有活力的、可持续发展的现代化农林产业,实现农林产业的生物良性循环。  相似文献   

2.
发展林下食用菌生产可以充分利用林地资源,增加林地效益,使农民的利益长短期相结合,实现林、菌高效结合与循环利用,是发展高效生态立体栽培创汇农林产业的一种模式。林下栽培平菇,需要搭建棚室,以及购买棚膜、制作菌棒的原料等准备工作。现将必需的投资和经济效益估算如下,以供参考(以667m2放一万棒估算)。  相似文献   

3.
夏季林地香菇地栽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当前的退耕还林、农林结构调整中利用小拱棚在夏季林地地栽香菇,投资少、见效快、易于掌握,可实现林、菌的高效结合与循环利用,是我国发展高效生态立体创汇农林产业的一种模式,这种结合与利用将牵动多个相关行业相辅相成,共同发展,会创造出可观的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现将夏季林地香菇地栽技术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4.
速生林与平菇套种技术,实现林、菌高效结合与循环利用,是我国发展高效生态立体栽培创汇农林产业的一种模式。这种结合与利用将牵动多个相关行业共同发展,会创造出可观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  相似文献   

5.
林下经济是指充分利用现有的林地资源和林荫优势,从事林下种植、养殖等立体、多态经营模式,使农林业达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相辅相成、共同发展的目的.充分利用竹林空间资源,栽培姬松茸等珍稀食用菌品种,形成以林养菌、以菌促林的林菌循环协同发展技术体系,对促进食用菌产业、竹产业的健康持续发展以及保护生态环境等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食用菌业与桑蚕业的高效结合与循环利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主要阐述了食用菌与桑蚕两行业大棚周年生产、桑枝、蚕粪、菌糖的高效利用及桑园内菌桑立体生产模式等方面的高效结合与循环利用,这是发展我国高效生态立体创汇农业的一个典范,这种结合的提出,在缓解我国人多地少的矛盾,提高单位土地面积的经济效益,促进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及生态良性循环等方面均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通过农林生物复合共生循环模式研究,实现林、菌高效结合与循环利用.现介绍速生林与双孢菇套种技术与效益分析,以期为新农村建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太行山是京津冀晋豫的生态屏障和水源涵养地,也是著名的革命老区和最大的集中连片国家级贫困区。因其具有特殊的地理优势、政治地位和生态意义,各级政府多年来非常重视对太行山的综合开发治理。为了给太行山区乡村振兴和生态文明建设提供借鉴,总结了近40a来河北省太行山综合开发治理方面取得的研究进展,主要包括:辨识了太行山片麻岩区的景观生态经济资源特征是"旱、薄、蚀、穷、低";构建"蓄、集、整、改、排"标准化治理工程技术体系;创建了3种山地生态经济林高效治理模式,即生态林、观赏林、经济林立体配置的生态经济林旅游模式——前南峪模式,生态林和经济林协调发展的生态经济林模式——富岗模式,丘陵区果草畜立体发展的经济林循环模式——绿岭模式;开发了优质核桃、苹果和板栗等特色经济林产业标准化技术体系。  相似文献   

9.
食用菌在京郊都市生态循环农业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食用菌产业主要利用农林业生产中的秸秆、枝杈等副产品,生产口味鲜美、营养丰富的食用菌,为农民创造了可观的经济收入;同时减少了秸秆的剩余量,降低了焚烧秸秆对环境的污染;食用菌采收后的菌渣还可生产出大量的有机肥,有利地促进了有机农业的发展。近年来,食用菌产业在京郊广泛推广,在工厂化栽培、农民散户栽培的基础上,依据北京地区气候特点,开展了反季节栽培、林下仿生栽培等各种新模式。着重介绍了食用菌产业在生态循环农业中的作用,目前京郊食用菌产业的基本情况,并以通州区、昌平区为例,介绍京郊食用菌工厂化栽培、反季节栽培与林下仿生栽培模式。  相似文献   

10.
林下经济是指充分利用现有的林地资源和林荫优势,从事林下种植、养殖等立体经营模式,使农林牧业达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相辅相成、共同发展的多态经营模式[1]。浙江省竹林资源丰富,充分利用竹林下空间资源,发展姬松茸等珍稀食用菌品种,形成“以林养菌,以菌促林”的林菌循环协同发展技术体系,对促进食用菌产业、竹产业的健康持续发展以及当地农村经济与保护生态环境等都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林业结构调整受到全国上下空前的重视,各地出现大面积林地利用林地的树木繁茂、林产资源丰富的有利条件大力发展反季节香菇生产,形成林地经济食用菌产业,林菌互补,增加收入,是农民增收的一项重大举措。笔者在树龄6-7年以上的林地种植反季香菇,一般5-9月出菇,此时市场香菇短缺,价格高,经济效益好。  相似文献   

12.
食用菌在立体农业中的作用和地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立体农业作为现代高效农业模式已在国内外广泛应用。本文从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论述了食用菌在立体农业中的地位和作用,并列举了国内食用菌与粮、果、林、菜立体种植的主要栽培模式,以期食用菌在高产、高效农业中发挥更大作用。  相似文献   

13.
天麻仿野生立体栽培技术一文在《中国食用菌》 1999年第 3,4期连载后 ,众多天麻栽培者来函询问立体栽培模式的具体操作要求和方法。现借贵刊再作专题介绍。根据天麻喜荫凉、湿润、怕干旱、高温 ,需通风透气的生理生长特点 ,以及充分利用土地形成良性互补生态 ,提高种植效益出发 ,将天麻仿野生立体栽培分林荫式、间作式、覆盖式、棚架式 4种模式进行设计。1 林荫式 天麻在木本植物的林间空地栽培 ,利用其杆、枝、叶为天麻遮荫保湿。栽培方法为 :1 1 林间套栽 :应选择质地砂性偏酸、土层疏松深厚 ?终年荫凉湿润的阔叶用材林、杂灌林、防护…  相似文献   

14.
泌阳模式香菇栽培技术要点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泌阳模式,概括地说,就是大袋、立体、小棚栽培技术。其核心是利用综合配料、菌种选育、发菌、出菇等关键技术,在较短时间内,达到优质、高产、高效。1生产季节:香菇菌丝生长的最佳温度为22~27℃。泌阳县海拔高度较低,属大陆季风性气候,每年9月底至10月初即...  相似文献   

15.
随着立体栽培技术的快速发展,立体栽培模式已经在园艺植物中广泛应用,而花卉的立体栽培模式和技术才刚刚起步。就花卉立体栽培、现代立体栽培技术和立体栽培模式的现状及发展趋势进行阐述,以拓展立体栽培的范围,促进立体栽培的多样性,满足现代社会对绿化的需求;解决城市问题,拓展绿化空间,改善人居环境,增加环境的经济、生态、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16.
食用菌产业是我县的主导产业之一,由于发展规模较大,发展速度较快,菌林矛盾日益严重,菇农栽培成本越来越高。为缓解菌林矛盾,降低菇农栽培成本,保证食用菌产业健康稳步发展。近几年,我局组织部分菇农利用玉米芯、大豆秸秆栽培姬菇,取得了成功。现将几年来的实践经验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7.
葡萄-高架草莓-铁皮石斛生态高值型立体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孙萍  林贤锐  鲍慧  沈建生 《北方园艺》2018,(10):200-203
以葡萄、草莓、铁皮石斛3种作物为研究对象,通过空间和时间上的合理搭配,建立了葡萄-高架草莓-铁皮石斛生态高值型立体栽培模式。重点对立体栽培模式的物候期和经济效益进行了分析,并结合3种作物的生长习性提出了立体栽培模式配套的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为了调节木材供需矛盾,改善生态环境,我国北方人工营造速生林发展很快,但林业立体空间利用率却很低,食用菌作为一种传统林副产品,非常适合林菌间作,尤其是目前食用菌人工代料栽培业全面发展,国家大力提倡和推广无公害农业生产,林间植菌模式更能产生突出的经济、生态及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19.
黄培森 《现代园艺》2013,(23):90-92
以张家界新大绿农林生态科技示范园为例,分析该项目规划的思路及要点,旨在探讨在生态旅游浪潮下传统农林产业结合休闲观光旅游的新型模式和以旅游促进农林发展的规划理念,从而实现农林、生态、科技、示范等多功能和谐统一,最大限度地发挥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20.
张伟 《长江蔬菜》2024,(7):24-26
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基础和关键。近年来,商丘作为全国典型的传统农业大市,充分发挥特色资源优势,优化农业结构和区域布局,打造地域特色品牌,强化乡村发展产业支撑,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虞城县立足资源禀赋,实施精准发力,积极探索种植模式,大力发展小麦—甜玉米—荠菜高效特色农业模式,探索走出了一条以特色产业助力乡村振兴发展的新路子。总结小麦—甜玉米—荠菜配套的高效栽培技术,以期为同类地区发展高效特色农业、强化乡村产业振兴提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