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糖化血红蛋白(HbA1c)、血清胱抑素C(Cys C)和尿微量白蛋白排泄率(UAER)联合检测对糖尿病早期肾脏损伤诊断的价值。方法选择2型单纯糖尿病(DM)患者40例、2型糖尿病肾病(DN)患者35例及40例健康体检者,分别检测其糖化血红蛋白、血清胱抑素C和尿微量白蛋白排泄率,评价各项测定结果的关系。结果 DN组的Cys C、UAER检测结果显著高于另两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DN组的HbAlc检测结果也比另两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DM组HbA1c、Cys C和UAER均高于对照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bAlc与Cys C、UAER分别进行直线相关回归,均呈正相关(P<0.05)。结论 HbA1c、Cys C和UAER与2型糖尿病患者的早期肾损伤程度密切相关,联合检测此3项指标对于糖尿病肾损伤的早期诊断、治疗和监测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2.
目的:以血、尿β_2-微球蛋白(β_2MG)及尿微量白蛋白(M-ALb)为检测指标,联合动态血压监测(ABPM),探讨其对预测高血压有早期肾损害的意义。方法:60例高血压患者分为2组,30例正常人为对照,行24h动态血压监测,并检测其血、尿β_2-MG及尿M-Alb。结果:血β_2-MG及尿M-Alb与收缩压(SBP)、舒张压(DBP)的水平及压力负荷显著相关(P0.01),尿β_2-MG只与DBP的水平及负荷相关(P0.05);肾脏早期损害组的SBP、DBP水平及压力负荷明显高于无肾脏早期损害组(P0.05)。结论:血、尿β_2-MG、尿M-Alb联合ABPM对预测高血压病早期肾损害简便易行。  相似文献   

3.
目的:对血清胱抑素C检测方式在造影剂肾病患者早期阶段的临床诊断价值进行评价分析。方法:选择医院在2014年2月至2016年2月收治的获得临床确诊的造影剂肾病患者46例作为研究对象,定义为研究组,选择同期健康体检人群46例作为对照组。分别经增强免疫胶乳比浊法、苦味酸碱性法对受试者展开血清胱抑素C、血清肌酐水平测定,并对比分析检测结果。结果:研究组研血清胱抑素C和血清肌酐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血清胱抑素C和血清肌酐水平检测结果阳性人数明显多于对照组(P0.05)。结论:血清胱抑素C检测方式在造影剂肾病患者病情早期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显著,值得关注。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肾功能损伤时检测血清胱抑素C(CysC)、血清β_2微球蛋白(β_2-MG)、血尿素氮(BUN)及血清肌酐(SCr)水平的临床意义。方法选择50例肾脏疾病患者为实验组,同期健康体检者50例为对照组,比较2组CysC、β_2-MG、BUN及SCr水平。结果实验组CysC、β_2-MG、BUN及SCr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患者在肾功能损伤不同时期CysC、β_2-MG、BUN及SCr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肾功能损伤时检测患者CysC、β_2-MG、BUN及SCr水平可协助疾病诊断,并且可初步判断肾功能损伤程度。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超敏C反应蛋白(hs-CRP)、血清胱抑素C(Cys-C)及尿糖化血红蛋白(HbAlc)联合检测对糖尿病肾病(DN)诊断的临床意义.方法 选择2009年1月~2012年12月在我院收治2型糖尿病患者168例和同期健康体检者101例,根据尿微量白蛋白排泄率将2型糖尿病患者168例分组.对各组别hs-CRP、Cys-C及HbAlc水平进行测定,并对检测指标的阳性率、灵敏度、特异度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①临床蛋白尿组hs-CRP、HbAlc、Cys-C水平均高于对照组、正常蛋白尿组及微量蛋白尿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微量蛋白尿组各项检测指标水平均高于正常蛋白尿组及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正常蛋白尿组hs-CRP、Cys-C高于正常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②hs-CRP、Cys-C、HbAlc阳性检出率随着病程进展逐步增高.三项指标联合检测的特异度虽略有降低,但灵敏度明显提高、且灵敏度与特异度均保持在较高水平.结论 联合检测hs-CRP、Cys-C及HbAlc水平可明显提高糖尿病早期肾功能损害检出率并极大程度降低误诊率,是预报糖尿病肾损害的可行方法,有利于糖尿病继发肾功能损害的早期预防和治疗.  相似文献   

6.
目的新生儿窒息发病率较高,是引起新生儿死亡和儿童致残的重要原因之一,肾功能受损是新生儿窒息主要并发症之一,早期发现肾功能损害并及早干预治疗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旨在探讨新生儿窒息血清胱抑素-C(Cys-C)和尿微量白蛋白(UMA)变化对早期诊断肾功能损害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足月新生儿窒息100例,轻度窒息和重度窒息各50例,选择同期本院分娩的健康足月儿50例为对照组。三组新生儿均于出生24h内抽取空腹静脉血2~4mL,测定血尿素氮(blood urea nitrogen,BUN)及血肌酐(SCr),乳胶增强散射免疫比浊法检测血清Cys-C;48h内采晨尿2mL,免疫比浊法测定UMA。结果窒息后患儿血清CysC和UMA均高于对照组,重度窒息组高于轻度窒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血清Cys-C和UMA水平可作为新生儿窒息后肾功能损害的早期诊断指标,早期检测可减少新生儿窒息早期肾功能损害的漏诊率,提高患儿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肾功能不同损害期的肾病患者血清胱抑素C (Cystatin C,Cys-C)水平及其与血肌酐、内生肌酐清除率的相关性,评价血清胱抑素C在评估肾小球滤过功能中的意义.方法采用ELISA法测定133例肾病患者的血清胱抑素C水平,并与血肌酐、内生肌酐清除率作相关性分析.结果血清胱抑素C与血肌酐之间呈高度正相关(r=0.774,P<0.01),与内生肌酐清除率之间存在高度负相关(r=-0.823,P<0.01).在肾功能损害早期血清胱抑素C改变较血肌酐更敏感(P<0.01).结论血清胱抑素C在肾病患者肾功能不同损害期均能准确反映肾小球滤过功能,尤其能敏感提示早期肾功能损害,可成为判断肾功能损害程度的敏感指标.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检测血清胱抑素C(CysC)和尿N-乙酰-?-D-氨基-葡萄糖胺酶(NAG)在过敏性紫癜(HSP)患儿早期肾损害诊断中的临床意义。方法液相透射比浊法检测52例HSP患儿(观察组)的血清CysC,比色法法检测其尿NAG,同时检测尿常规和血尿素氮(BUN)、血清肌酐(SCr),并与30例门诊健康体检的儿童(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患儿入院时血BUN(4.25±0.65)mmol/L,血Scr(50.29±12.43)μmol/L,均处于正常范围。观察组患儿入院时血清CysC和尿NAG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患儿血清CysC单项检测异常率61.5%(32/52),尿NAG单项检测异常率57.6%(30/52),联合检测异常率为80.7%(42/52),联合检测异常率明显高于单项检测(P<0.05)。结论血清CysC、尿NAG联合检测比BUN、Scr、尿常规等传统指标更加灵敏地反映出HSP患儿肾功能早期损伤及程度。  相似文献   

9.
多种尿蛋白联合检测诊断早期糖尿病肾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联合检测多种尿蛋白对早期糖尿病肾病的诊断价值。方法:用RIA法检测57例糖尿病患者(分为3组:I组28例,为正常白蛋白尿组;Ⅱ组22例,为微量白蛋白尿组;Ⅲ组7例,为大量白蛋白尿组)的24h尿蛋白、免疫球蛋白,β2微球蛋白、血肌酐内生肌酐清除率,并进行比较研究。结果:微量白蛋白尿组尿白蛋白与免疫球蛋白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尿β2微球蛋白与正常组差异无显著(P〉0.05),微量白蛋白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雷公藤甲素对早期2型糖尿病(DM)模型大鼠肾脏的保护作用。方法 SD大鼠高糖高脂饲料喂养摘除左侧肾脏并建立2型糖尿病模型,随机分为糖尿病模型(M)组(n=15)和雷公藤甲素治疗(T)组(雷公藤甲素200μg·kg-1·d-1,n=15);健康对照(N)组15只,仅摘除左侧肾脏。T组初始造模后血糖与M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后每周监测一次血糖、血清胱抑素-C、24h尿微量白蛋白和肾肥大指数(KM/BM)即肾脏质量与体质量比值。结果 4周时T组KM/BM低于M组(P0.05),M组KM/BM较N组明显升高(P0.01),T组KM/BM与N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组血清胱抑素-C低于M组(P0.01),M组血清胱抑素-C较N组明显升高(P0.01),T组血清胱抑素-C与N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组24h尿微量白蛋白低于M组(P0.05),M组24h尿微量白蛋白较N组明显升高(P0.01),T组24h尿微量白蛋白与N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组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免疫组化评分均值低于M组(P0.05),T、M组MCP-1免疫组化评分均值较N组明显升高(P0.01)。结论雷公藤甲素对早期2型糖尿病肾脏有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减少肾组织巨噬细胞浸润、下调MCP-1等有关。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2型糖尿病患者病程的各阶段尿微量白蛋白(A lb)和β2-微球蛋白(β2-M G)的水平变化,以尽早发现糖尿病肾病。方法:采用放射免疫法测定53例糖尿病患者病程3个阶段(<5a、5~10 a、>10 a)的尿微量A lb和β2-M G水平,并与36例健康者的A lb和β2-M G水平进行比较。结果:糖尿病患者尿微量A lb和β2-M G与健康者比较显著增高(P<0.01);但β2-M G只有在超过10 a这个阶段才有明显升高(P<0.01)。而尿A lb随着病程延长排出增加,当病程<5 a时,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P>0.05);病程5~10 a时明显增加(P<0.01),以后逐年增高。结论:检测尿中微量A lb含量水平是诊断糖尿病早期肾病的较佳指标,早期检测β2-M G水平则诊断意义不大。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血清胱抑素C(Cys-C)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早期肾功能损害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55例(无原发肾脏损害)设为A组,并按NYHA心功能分级标准(Ⅰ~Ⅳ级)将其分为不同亚组;选择无CHF的心脏病患者40例设为B组;另选32例健康志愿者作为空白对照设为C组。测定各组血清Cys-C、血清肌酐(SCr)、脑利钠肽(pro-BNP)、24h尿蛋白(UMA)和β2微球蛋白(β2-MG)水平,测量左室射血分数(LVEF),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A组与B、C组比较,CHF患者血Cys-C浓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其中心功能Ⅲ、Ⅳ级的血清浓度高于Ⅰ~Ⅱ级(P<0.05);血Cys-C与pro-BNP、UMA呈显著正相关(r=0.613,P=0.014,r=0.56,P=0.029),与LVEF呈负相关(r=-0.55,P=0.038)。与SCr不相关(P=0.61)。结论血清Cys-C水平可能是反映心衰严重程度的标志之一。其对慢性心衰患者肾功能的评估优于SCr,测定血清Cys-C浓度对发现心力衰竭患者早期肾损害及评估预后具有一定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3.
本研究旨在鉴定阿里牦牛血清生化指标及其临床诊断参考范围,实验分析了69头阿里拉牦牛的39项血清指标并完成了阿里牦牛39项血清生化指标95%置信参考范围。结果显示,数值最高指标主要包括:乳酸脱氢酶、a-羟丁酸、渗透压,数值最低指标主要包括:尿素氮/肌酐、β-2微球蛋白和胱抑素C。同时在不同饲养模式下,阿里放牧牦牛和舍饲牦牛的39项生化指标比对分析显示,舍伺牦牛的4项指标(总蛋白[TP]、间接胆红素[IBIL]、碱性磷酸酶[ALP]、β -2微球蛋白[β2-MG])显著高于散养牦牛(P<0.05)。另外,舍饲牦牛群体的肌酸酶同工酶(CKMB)、二氧化碳(CO2W)、尿素(BUN)和尿素氮/肌酐(BUN/Cr)指标均高于散养牦牛群体(P<0.01)。本研究不仅构建了阿里牦牛成年健康个体生化指标评价体系,同时对处于不同饲养模式条件下极端高海拔的案例牦牛群体的生化指标改变也进行了深入的挖掘。本研究结果不仅为今后品种资源开发与利用提供了理论数据参考,同时也为今后建立和优化牦牛血清学检测体系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观察高通量透析(F60)对血清磷(PO4-3)、甲状旁腺素(iPTH)、β2-微球蛋白(β2-MG)及瘦素(Leptin)的影响.方法 以F60为高通量组,常规透析(F7)作常规组,将50例维持性尿毒症常规血液透析患者分成2组,每组25例,分别检测透析前、单次透析及透析6个月后两组患者的PO4-3、iPTH、β2...  相似文献   

15.
陶钧 《长江大学学报》2018,(8):18-19,22
目的:探讨高通量透析在尿毒症病人血液透析治疗中的价值。方法:选取医院2016年4月到2017年4月尿毒症患者15例,按照患者就诊先后顺序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7例采用常规血液透析治疗,观察组8例采用高通量血液透析治疗,比较组患者血高同型半胱氨酸(homocysteine,HCY)、β2-微球蛋白(β2-microglobulin,β2-MG)、胱抑素C(cystatinC,CysC)变化情况以及MIS营养评估评分、不良反应情况。结果:经临床治疗,观察组HCY、β2-MG、CysC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后MI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高通量透析对尿毒症病人的血液透析治疗具有明显效果,可明显消除血清炎症因子,改善患者营养状态,减少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老年高血压患者血尿β2微球蛋白(β2-MG)的变化,探讨血尿β2微球蛋白(β2-MG)在早期诊断老年高血压患者肾损害中的意义。方法:采用放射免疫法(RIA)对老年高血压患者142例(高血压Ⅰ期50例,Ⅱ期52例,Ⅲ期40例)的血尿β2-MG测定,以正常老年人44例作为对照。结果:高血压Ⅰ期组β2-MG较正常升高(P<0.05),Ⅱ期组、Ⅲ期组患者血尿β2-MG均明显升高(P<0.01)。结论:测定血尿β-MG对早期诊断老年高血压肾损害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脉血康胶囊联合替米坦对糖尿病肾病的治疗效果。方法将84例糖尿病肾脏疾病患者随机分成2组,每组42例。在给予控制饮食及降糖药物控制血糖的同时,对照组给予替米坦治疗,观察组在给予替米沙坦的基础上加用脉血康胶囊,疗程3个月,比较2组患者的24h尿蛋白定量、尿微量白蛋白、血清肌酐,估测肾小球滤过率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2组患者治疗后24h尿蛋白定量、尿微量白蛋白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1);治疗组治疗后24h尿蛋白定量、尿微量白蛋白、β2-微球蛋白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血肌酐、内生肌酐清除率治疗前后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脉血康胶囊联合替米沙坦治疗糖尿病肾病疗效显著,无明显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检测慢性肾炎不同临床分期尿渗透压和尿生化指标的变化,评价尿渗透压和尿生化指标在慢性肾炎诊断中的应用意义.方法 选取200例慢性肾炎的患者作为实验组,60例健康体检者为正常对照组,其中实验组根据血清肌酐fCR)分为肾功能不全代偿期组、肾功能不全失代偿期组、肾功能衰竭期组、尿毒症组,测定各组的尿渗透压、尿α1微球蛋白(尿α1-M)、尿β2微球蛋白(尿β2-M)、尿蛋白肌酐比值(UP/CR)、尿白蛋白肌酐比值(UA/CR)的含量.结果 正常对照组和慢性肾炎组之间的尿渗透压、尿α1-M、尿β2-M、UP/CR、UA/CR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各亚组的比较中,尿渗透压随着肾功能损伤的程度增加而降低,尿α1-M、尿β2-M、UP/CR、UA/CR均随着肾功能的损害程度加大而升高,但UP/CR、UA/CR在慢性肾炎晚期(尿毒症期)反而降低.正常对照组和肾功能代偿期组的尿渗透压、尿α1-M、UP/CR、UA/CR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尿β2-M、血清肌酐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尿渗透压、尿α1-M、UP/CR、UA/CR比尿β2-M、血清肌酐对慢性肾衰竭的早期诊断更有意义.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高胆红素血症新生儿血、尿β2-微球蛋白(β2-MG)N定的临床意义。方法对94例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患儿(观察组)及30例足月健康新生儿(对照组)进行血和尿β2-MG测定。结果观察组中不同程度高胆红素血症患儿的血、尿β2-MG直随胆红素水平的升高而升高(P〈0.01);血胆红素水平与血、尿β2-MG值呈直线正相关(r=0.63、0.57,P均〈0.01)。结论测定血、尿β2-MG可早期判断高胆红素血症对肾脏的损害程度,对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应积极干预,同时要避免使用肾毒性药物。  相似文献   

20.
目的了解孕妇血清胱抑素C(Cyst-C)水平的检测对诊断妊娠期糖尿病(GDM)患者早期肾损害的意义。方法 190例围产妊娠期孕妇按葡萄糖耐量和尿蛋白试验结果分为3组:正常妊娠组(70例)、GDM组(60例)、GDM合并肾损害组(60例)。比较各组Cyst-C和血肌酐水平。结果 GDM合并肾损害组的Cyst-C水平显著高于GDM组和正常妊娠组(P〈0.05或0.01)。GDM组的血肌酐水平与正常妊娠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明显低于GDM合并肾损害组(P〈0.01)。结论 Cyst-C可作为诊断GDM患者早期肾损害的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