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研究了不同的温度、光照及基质对华北香薷种子萌发的影响,结果表明:25℃暗处理条件最利于华北香薷种子的萌发。在此条件下,种子的发芽率为100%;发芽势达到100%;发芽指数为14.28;活力指数为89.84。不同的播种基质对华北香薷种子发芽率影响不显著,种子的发芽率均达到80%以上,对幼苗的生长有显著影响;草炭土作为播种基质最利于幼苗的生长,20d平均长高42.43mm。  相似文献   

2.
以密花香薷种子为试验材料,观测在不同浓度NaCl胁迫下,对其萌发和生理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随NaCl胁迫程度的加剧,密花香薷种子的发芽率、发芽势及胚根的生长,受抑制的程度逐渐加深;种子萌芽中的可溶性糖、脯氨酸和丙二醛含量都不断增加。但在低浓度0.2%NaCl的处理下,这3个指标的含量增加较小。当NaCl浓度大于0.2%时,则三者均增加剧烈。其中可溶性糖、脯氨酸的含量,在NaCl浓度0.2%-0.6%的范围内,随胁迫时间的延长持续增加,但在NaCl浓度为0.8%时,胁迫12天以后,两者含量几乎没有再增加。  相似文献   

3.
流动沙丘先锋植物沙米的种子特征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不同生态区域和不同年份沙米种子为试验材料。研究了沙米种子的形态特征、含水率、千粒重及其萌发特性。结果表明:沙米种子扁平,圆形或半圆形,长径为1.44~3.03mm,短径为1.0~2.19 mm,长短径比为1.0~1.76;常温保存种子含水率为7.08%~13.67%,千粒重介于1.05~1.65 g;沙米种子发芽率低,其萌发需要黑暗条件,属于厌光型种子。沙米种子长径、短径及长短径比、含水率、千粒重和发芽率在不同生态区域或不同年份间总体差异显著。  相似文献   

4.
芦苇种子萌发对不同环境因子的响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扎龙湿地芦苇种子为试验材料,采用培养皿室内培养的方法,研究不同培养基质、不同萌发温度、不同基质埋藏深度和不同基质水分饱和度条件下芦苇种子的萌发过程,比较不同处理条件对芦苇种子萌发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培养基质条件下芦苇种子萌发过程呈现“S”型曲线,种子发芽率均较高,土壤培最高(达94%),滤纸最低(为82.6%),发芽势土壤最高(为93.34%),滤纸最低(为71.34%);芦苇种子低于20℃恒温培养很难发芽,20~30℃随温度的增高芦苇发芽率和发芽势均呈增加趋势;蛭石培1~6 mm埋深芦苇种子均能出苗,发芽率2 mm埋深最高(为96%),土壤培仅在1~2 mm埋深时出苗,发芽率和发芽势1 mm埋深最高;蛭石培、土壤培在80%水分饱和度发芽率最高(分别为93.34%、90%).不同培养条件对芦苇种子萌发影响较大,蛭石在30℃、80%水分饱和度、2 mm埋深为芦苇种子萌发的最适条件.  相似文献   

5.
杨玲  史小华  杜灵娟 《种子》2022,(10):114-119+149
铁筷子种子在自然条件下萌发时间较长且发芽率较低。为了提高铁筷子属植物种子的发芽率,以异味铁筷子种子为实验对象,通过体视显微镜观察种子形态特征,同时测定种子含水量、吸水率等相关指标;设置不同的温度和赤霉素浓度梯度,研究赤霉素与温度层积处理对异味铁筷子种子萌发的影响。结果表明,异味铁筷子种子的平均长度为(4.435±0.254)mm,宽度为(2.407±0.214)mm,千粒重为(13.990±0.070)g;温度处理在10周25℃层积后继续4℃处理2周,种子的萌发率最高,为60%;质量浓度为400 mg/L的赤霉素处理能显著提高异味铁筷子种子的发芽率和发芽势,发芽率为73.3%。  相似文献   

6.
对分布在那曲地区聂荣县的羊茅草种子进行了初步的研究,测量羊茅主要形态特征,并对其种子特征及其萌发特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羊茅穗长(65~140mm)、小穗长度(32~67mm)、小穗数量(3~9个)的平均值分别为108.85mm、52.45mm、5.60个,羊茅小穗数量与穗长和小穗长度无相关规律性。羊茅种子细小,种子圆形或半圆形,种子芒长(1.0~7.0mm)平均值为4.0mm,种子长度(1.0~5.0mm)平均值为2.6mm。通过对3个不同培养皿麦羊茅种子千粒重、含水率及发芽率进行研究,发现羊茅种子千粒重(0.784g,0.715g,0.952g)、含水率(10.56%,11.34%,12.35%)和发芽率(46.45%,37.45%,60.34%)的平均值分别为0.817g、11.42%、48.08%。萌发之后根(13.34mm/d,13.65mm/d,14.21mm/d)和苗(18.32mm/d,19.01mm/d,19.78mm/d)的生长速率平均值分别为13.73mm/d、19.04mm/d,且均表现为3号培养皿2号培养皿1号培养皿。因此,羊茅种子千粒重越大,相应的含水率、发芽率也相对较高且生命力旺盛,萌发之后根和苗的生长速率也相对较快,发育过程中生长势也呈现良好状态。  相似文献   

7.
牛大力种子萌发特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姚绍嫦  白隆华 《种子》2012,31(8):36-38
目的:研究牛大力种子萌发特性,找到种子萌发的最佳条件,为牛大力规范化、规模化种植提供种苗繁育途径和方法。方法:测定牛大力种子形态、千粒重和含水量,研究在不同浸种时间、不同光照、不同温度条件下的发芽率,并进一步比较它们之间的相关性,同时比较在不同发芽床培养下的发芽率、发芽指数、始发芽粒数和发芽天数的差异。结果:牛大力种子平均长度为1 042.24 mm,宽度为925.34 mm,长宽比为1.13,百粒重平均为45.00 g,含水量为2.51%。在光照、温度等因素相同的条件下,种子浸种24 h发芽率最高;在较适宜的浸种时间和温度条件下,种子在光照下培养的发芽率极显著高于在黑暗下培养的发芽率;随着温度的增加,种子发芽率先升后降,25~30℃最适合种子萌发;不同发芽床对牛大力种子发芽率有影响,纸上发芽率(92.00%)和发芽指数(15.78)均最高,且始发芽粒数最多(9粒),发芽所需天数最短(14.67 d)。结论:在双层纸床上,浸种24 h,25℃,光照条件,最适宜牛大力种子的萌发。  相似文献   

8.
通过设置不同的储藏方式、浸种时间、温度与光照条件,对密花树的种子萌发特性进行观察。结果表明,密花树种子的最佳储藏方式是室温湿沙储藏;最适浸种时间为24h;最适萌发温度为25℃,其发芽率和发芽势为73.35%和33.33%;光照对促进种子的萌发没有明显效果。  相似文献   

9.
含羞草种子萌发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采用浓硫酸酸蚀、烫种、砂磨等不同处理方法对含羞草种子进行萌发试验,测定其发芽率、发芽势及在不同温度下的生长势,探讨含羞草种子的萌发特性。结果表明:未经处理的含羞草种子发芽率为13.6%,硬实率达60.6%;种皮是影响其萌发的主要因素,95℃1min烫种对含羞草种子萌发作用明显,发芽率、发芽势最高,分别为94.3%、92.0%;浓硫酸处理50min也可提高含羞草种子萌发,发芽率、发芽势分别为84.0%,79.7%;砂磨处理发芽率为16.3%,效果不明显;含羞草种子萌发最适温度为30℃。  相似文献   

10.
冰菜种子采后处理技术和萌发温度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探寻冰菜蒴果的采收期、烘干温度、种子大小及催芽温度,为冰菜的种苗繁育提供技术支持。选用冰菜蒴果和种子为试验材料,研究蒴果不同采收期、蒴果烘干温度、种子大小及催芽温度对种子萌发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冰菜蒴果变为黄色,含水量低于20%时,采收的种子发芽率最高,褐果发芽率次之,青果最差;0.7-0.9mm大小的种子萌发率最高,为82.3%;对蒴果进行烘干处理发现,40℃烘干5.5h的蒴果易碾碎脱粒,种子含水量7%以下,种子发芽率89%以上;25℃催芽处理种子萌发率最高,为83%。当冰菜蒴果变为黄色时及时采收,然后经过40℃烘干5.5h后进行碾碎处理,再经0.7-0.9mm网筛处理后种子的种子发芽率最高,种子最适催芽温度为25℃。  相似文献   

11.
本实验主要针对多花黄精种子的形态学结构、内含物等进行研究,使用机械法去除种皮及化学试剂去除种皮束缚,以探究多花黄精种子结构及其休眠类型与萌发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多花黄精种子粒径大小为(3.950±0.422)mm×(3.683±0.404)mm。鲜种子千粒重为(25.036±2.117)g,生活力为(83.33±5.51)%,鲜种子含水量为(45.29±2.76)%,种子吸水4 d后可达饱和;10%硫酸处理种子1 min为最佳处理方式,可有效打破休眠状态,并提高萌发率。  相似文献   

12.
野罂粟种子形态、品质与萌发规律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通过连续2年对野罂粟种子萌发等情况的研究,初步探明野罂粟种子的形态、品质与休眠、寿命.野罂粟种色黑褐,状如微宿腰果,平均种长0.92 mm,腰宽0.40 mm,厚0.38 mm.单果平均产成熟种子1 746粒,不受精率18.8%.种子净度95.17%,千粒重79.6 mg,含水率4.81%,萌发率97.0%.野罂粟种子有休眠期,不同季节成熟的种子休眠期长短不一,夏熟种休眠期约2个月,秋熟种约1个月;野罂粟种子的自然寿命为20个月,半活期380 d;人工加速老化处理 8 d完全失去发芽能力.  相似文献   

13.
不同处理对褐鳞苔草种子萌发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为摸清褐鳞苔草种子的休眠机理、萌发过程,解决种子繁育难题,对褐磷苔草种子用物理(热水浸种、机械处理、层积催芽)、化学(浓H2SO4浸种、NaOH溶液处理、GA3处理)及综合方法处理后进行萌发试验。结果表明:褐磷苔草存在休眠,且休眠程度较高,使用10%NaOH溶液可以打破休眠,将自然条件下不萌发的种子发芽率提高到13.75%,其次是切破种皮+GA3 1000 mg/L,种子发芽率达到12.5%。  相似文献   

14.
为解除多花黄精种子休眠、促进种子萌发,利用Nikon-SMZ 800体式显微镜观察多花黄精种子不同萌发时期的外观形态,采用石蜡切片法将多花黄精种子特殊部位制成切片,在Olympus-BX 61光学显微镜下观察其解剖结构,探究多花黄精种子萌发过程中的形态变化及解剖特征。结果表明,1)多花黄精种子萌发过程可分为:刚采摘、未萌发、刚萌发、小球茎形成、初生根茎形成和出苗6个阶段;2)成熟的多花黄精种子,其胚未分化出明显的子叶、胚芽和胚根,随着种子的萌发而分化成成熟胚;3)多花黄精种子的萌发伴随着胚乳的降解;4)多花黄精种子同时存在生理休眠和形态休眠,具有形态生理休眠特性。  相似文献   

15.
为探明紫椴种子休眠原因并找到休眠解除方法,以紫椴种子为材料,对其透性、萌发特性及休眠解除方法进行了研究。种子透性试验结果表明,紫椴种子经浓硫酸处理后透性增加,吸水率显著提高。种子萌发特性试验显示,紫椴完整种子萌发率为0,去掉种皮后,保留完整胚乳的种子萌发率为4.0%,切除部分胚乳(根尖未露出)的种子萌发率为23.3%,剥除胚乳帽露出根尖的种子萌发率为84.7%,离体胚萌发率为100%,此结果表明紫椴种子存在休眠,但其种胚并不存在休眠,其休眠是由胚外因素导致,胚乳(尤其是胚乳帽)是造成紫椴种子休眠的主要原因。种子休眠解除方法试验结果表明,浓H2SO4处理15 min+500 mg/L GA3溶液浸泡12 h+低温层积30天,可使紫椴种子发芽率达92.0%,可作为快速解除紫椴种子休眠的有效方法。综上,紫椴种子的种皮具有一定的透性障碍,但胚乳帽是造成其休眠的主要原因,使用浓H2SO4处理+GA3浸泡+低温层积的综合处理方法可在30天内解除紫椴种子的休眠。  相似文献   

16.
贾风勤 《种子》2017,(10):46-49
以古尔班通古沙漠6种荒漠植物种子为材料,以同期收获室内干藏种子为对照,研究了3种积雪处理对其种子活力的影响.结果表明,积雪处理造成灰绿藜和驼绒藜种子萌发率显著下降,且导致积雪处理后灰绿藜未萌发种子丧失活力而死亡,诱导驼绒藜未萌发种子部分进入休眠并造成一定数量种子丧失活力;对雾冰藜和驼绒藜种子萌发率影响不显著,未诱导2种植物未萌发种子进入休眠或造成种子死亡;未能解除小车前和亚麻芥种子休眠,但能使大多数未萌发种子保持活力.  相似文献   

17.
野生地榆种子萌发特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野生地榆(Sanguisorba officinalis)种子为试材,对其萌发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地榆种子长约2.548mm,椭球形,灰褐色至紫黑色,千粒重为2.471g;种子休眠属种壳休眠,破除休眠可采用98%浓硫酸处理,以酸蚀30min为宜,发芽率为85.33%;最适萌发温度为20℃;200mg/L赤霉素浸种发芽率达到86.67%。  相似文献   

18.
以2种雀稗属牧草种子为材料,从种子的吸水性、浸提液活性的生物测定和GA3、ETH、IAA等外源激素浸泡处理等角度,研究2种雀稗属牧草种子休眠机理及破除方法.结果表明:1)2种雀稗属牧草种子生活力均达到92.2%以上,但发芽率较低.宽叶雀稗和巴哈雀稗的发芽率分别仅为59.3%和10.0%,都具有明显的休眠现象.2)2种雀稗属牧草种子的种皮均不限制种子吸水,但巴哈雀稗种子种皮对种子萌发有机械障碍.3)2种雀稗属牧草种子浸提液对白菜种子及自身萌发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说明2种雀稗属牧草种子内源抑制物含量较高.可知,宽叶雀稗种子休眠属于生理休眠,巴哈雀稗种子休眠属于综合休眠.4)GA3、IAA、ETH、H2SO4及复合处理对宽叶雀稗种子萌发均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GA3、H2SO4及复合处理对巴哈雀稗种子萌发有促进作用.H2SO4处理5 min巴哈雀稗种子效果最佳,可提高发芽率35.3%.  相似文献   

19.
以黑龙江省农家桑树的种子为试验材料,研究了外源钙浸种、提高温度和光照等对解除桑树种子次生休眠的影响.结果表明,常温(25℃)条件下,25 mmol/L CaCl2浸种24 h,可提高桑树种子的发芽率,其中,未休眠桑树种子的发芽率由81%提高到97%,次生休眠的桑树种子的发芽率由16%提高到44%.在25 mmol/L CaCl2浸种基础上进行不同温度(25,28,30,35,37℃)处理,以及相同温度下照光和遮光处理,进一步探讨次生休眠的桑树种子萌发对温度和光照的响应.结果表明,次生休眠的桑树种子的发芽率、发芽势和发芽指数随着温度的升高呈现先升高后下降的趋势,35℃温度处理的发芽率达到最高,可达90%左右,说明提高温度是解除桑树种子的次生休眠的有效方法.桑树种子萌发对光照不敏感,且照光对桑树种子的根长和茎长生长具有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20.
草果种子萌发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摘 要:探讨草果种子休眠的原因及其萌发的最佳条件,为草果种子的质量检验方法及提高播种育苗成功率提供参考。浸种称重法测定种皮透水性;生物鉴定法检测发芽抑制物;设置不同前处理、不同光照和温度、不同发芽床以及不同贮藏方法等处理对草果种子进行发芽试验,测定发芽率。结果表明草果种子吸水率较低,吸水67 h仅达40%左右;种子水浸提液对白菜种子萌发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经湿沙层积处理30天后的种子,其发芽率和发芽整齐度明显提高,较未处理种子发芽率提高近50%;以纱布作发芽床,30/20℃变温、12 h光照条件下种子发芽率最高,达54.75%。草果种子中存在发芽抑制物可能是导致其休眠的主要原因之一;湿沙层积处理可有效降解发芽抑制物,是草果种子最佳前处理方法;以纱布作发芽床,12 h光照、30/20℃变温条件是草果种子萌发的最适宜条件;草果种子以湿沙进行贮藏为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