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3 毫秒
1.
中南科委于本年6月15—19日在广州市召开了玉米高产经验座谈会。参加会议的代表有中南五省研究玉米的专家、劳模共14人。研究了中南地区玉米的生产情况,交流和讨论了玉米生产经验,并提出了以玉米为主的发展山区粮食生产的意见。 会议讨论认为,中南各省玉米产生很不平衡,一股仍处于低产状态。中南各省山区的玉米都是主粮,有些省的山区玉米面积占耕地面积50%左右,玉米产量占粮食总产的30—40%。但是,目前各省玉米单产都不高,1964年中南各省平均单产只163.5斤。根据国内外生产实践的经验,玉米是个高产作物。中南各省也有大面积亩产四、五百斤的高产记录。可是每个省有相当一部份的面积,单产只几十斤或百把斤,高低悬殊很大,产量极不平衡,  相似文献   

2.
【目的】掌握越南玉米产业发展历程及现状,为中越两国开展科技合作提供决策参考。【方法】基于越南统计局数据,总结归纳越南玉米发展历程、种植生产、进口贸易及各生态区生产情况,对中越玉米在技术和市场等方面的合作进行展望。【结果】越南从事玉米育种研究较晚,品种引入,国外品种引进对越南玉米育种和生产发展起重要作用,越南玉米种植面积、单产和总产量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逐年上升,目前种植面积在100万ha左右,总产量在500万t左右,2014年以来呈现逐年下滑趋势。从生态区域来看种植主要集中在北部丘陵山区,2019年北部种植面积61.97万ha,占全越南玉米1/3以上;从省份来看种植面积较大省份有山罗省、多乐省、义安省和清化省,产量来较大省份是多乐省、山罗省、同奈省、清化省、义安省、嘉莱省和得农省;从南北区域来看种植面积和产量主要集中在北部;从栽培条件来看,东南部、九龙江平原和西原地区玉米单产最高,单产较高省份是同塔、坚江、安江和同奈。越南生产的玉米约60%用于食用和生产酒精,40%用于生产饲料。越南生产的玉米满足不了本国需求,需从美国、印度等国进口大量玉米,年进口量100万~180万t,且80%为转基因玉米。种植品种主要有单交玉米GS9989(A380)、VN5885、TC 14-1,鲜食糯玉米品种VN556、甜玉米品种20(DL20)青料饲料两用玉米VS71品种。玉米草地贪夜蛾是危害中越两国迁飞性害虫;同时越南玉米生产中存在品种单一、优良品种匮乏、栽培技术落后制约其玉米产业的发展。【建议】我国相关机构部门应加强与越南玉米研究所和越南农业大学等农业研究部门合作;加大示范推广我国优良玉米品种;在越南登记经示范适用玉米品种;与企业合作将适宜品种出口到越南,加强与东盟国家合作。  相似文献   

3.
邓澍 《现代农业》2006,(3):12-13
内蒙古自治区是我国的玉米优势主产区,也是我国的杂交玉米种子主要生产区之一,具备了玉米生产和杂交玉米制种良好的自然环境条件和地理优势。近几年来,我区的玉米制种业有了较大的发展,2004年我区的玉米种子生产面积达50万亩,2005年更是突破了60万亩,我区生产的杂交玉米种子除满足区内生产用种外,一大部分种子还销往其他省、市、区,也有区外的种子企业直接到我区预约制种、繁种。玉米制种业已成为一些地区农民增产增收的优势产业。  相似文献   

4.
正河南省是我国玉米的生产大省,玉米在该地区农业生产中占据着十分重要的地位。最近几年,随着河南省农业产业结构不断调整,地区玉米种植面积呈现缩小趋势,为了进一步提高玉米单位面积的产量,就需要加强玉米育种,选育出更多优质高产的玉米品种,来缓解玉米种植面积缩小的局面。本文主要结合实际情况,首先分析了新时期玉米育种存在的主要问题,然后论述了相应的解决对策,希望通过本次研究,对加速优质玉米品种育种进程有一定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5.
宋杰  石晶 《安徽农业科学》2021,49(5):222-224
研究南疆地区的玉米生产区域比较优势,对南疆地区生产结构调整以及玉米产业稳定发展有至关重要的作用.运用比较优势理论及2007—2017年南疆地区各地州玉米种植面积、产量以及农业产值等相关数据测算各地州玉米生产区域比较优势指数和资源禀赋系数,分析各地州的玉米生产的比较优势变动情况及资源禀赋差异.结果表明:南疆地区玉米生产效率比较优势指数偏低,分别以2011和2015年为界限缓慢增长,个别地区在近几年才具备效率比较优势;和田地区、克州地区、喀什地区在玉米生产规模比较优势方面具备比较优势;南疆地区各地州玉米生产不具备综合比较优势,但巴州地区是南疆地区唯一的综合比较优势指数正增长的地区;克州地区、和田地区、喀什地区在玉米生产方面具备资源禀赋,而阿克苏地区、巴州地区优势产业并非为玉米产业.  相似文献   

6.
玉米是黑龙江省大庆地区的主要粮食作物,玉米生产与国家粮食安全关系密切,发展和提高大庆地区玉米生产能力意义重大.有针对性地分析大庆地区玉米生产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对策,为保证大庆地区玉米高产、稳产、优质、高效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7.
辽西北半干旱地区玉米覆膜滴灌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辽宁省是我国的玉米生产大省,目前每年种植玉米面积200万hm2以上,而辽西地区每年种植玉米的面积占辽宁省的2/3,平均单产6 000 kg/hm2。在耕地日益减少、粮食需求有增无减的情况下,提高辽西地区玉米单产,对促进辽宁玉米生产水平的提高、稳定粮食总产量,确保国家粮食安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地膜覆盖与膜下滴灌技术的推广与应用,为玉米高产稳产提供了有力的保证。  相似文献   

8.
国家收储玉米严重过剩,去产能、去库存,调减镰刀湾地区的玉米生产非优势区域玉米种植面积333.33万hm2以上.河南是农业大省、国家粮食生产核心区之一,籽粒玉米主产区之一,农产品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出扩大花生种植面积、压缩玉米种植面积.种子是农产品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源头,市场玉米种子的供需平衡、价格升降状况如何,有必要做一分析,为种子企业销售定价、农民购买种子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运用1996-2015年全国及各省区农作物种植面积、玉米种植面积及单位面积产量等数据资料分别测算我国18个玉米生产省区的玉米生产集中度指数、生产规模指数、规模优势指数、效率优势指数、综合优势指数,结合GIS技术探讨1996-2015年全国玉米生产省区综合比较优势空间分布特征。结果表明:2012年以后全国玉米生产集中度排名格局基本形成且保持稳定;我国玉米种植主要集中在北方春播玉米区和黄淮海夏播玉米区;1996-2015年具有玉米生产规模优势的省份保持相对稳定,同期我国玉米种植省生产效率比较优势相对较集中,多数省份玉米生产效率比较优势指数集中在0.5-1.0与1.0-1.5区间内;全国玉米种植省的综合优势指数(AAI)与效率优势指数(EAI)变动趋势存在相对一致性。依据1996-2015年玉米生产效率优势指数和规模优势指数,将全国18个玉米种植省分别归入玉米种植优势“双低省”、“效率优势省”、“规模优势省”及优势“双高省”四大类,并根据类别特征提出针对性的发展建议。  相似文献   

10.
黑龙江省是中国玉米种植大省,近年来,玉米生产一直稳居粮食作物前列。本文就黑龙江省特殊黑土区的生态环境、土壤类型和现行玉米施肥模式对产业发展的影响进行了探讨,分析了黑龙江省玉米施肥及肥料利用现状,提出了该地区玉米种植中肥料施用存在的主要问题,针对性地探讨了当前玉米施肥亟待开展的相关研究。为黑龙江省玉米生产施肥提供指导,同时为玉米肥料合理利用指明道路。  相似文献   

11.
《新农业》2018,(23)
河南省是农业大省,因其有适宜的气候、充足的光照条件适宜玉米种植与栽培,所以河南地区玉米种植面积广,产量大。本文主要从玉米种植技术及相关推广应用等几个方面介绍河南地区玉米种植。  相似文献   

12.
我国是玉米种子生产大国,种子生产主要集中于我国北方春玉米地区,包括东北三省、河北、北京、内蒙古、山西、山东及陕、甘、宁、新疆等十二个省、市、自治区。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内蒙古、甘肃和新疆地区玉米制种面积发展迅速。笔者系统归纳提高国内玉米种子产量的栽培技术,对于提高我国玉米制种产量和效益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河北农业》2014,(8):10-11
2014年7月22—24日,省玉米专家顾问组部分成员考察了任县、肥乡、临漳、赵县、栾城等县玉米生产情况,并通过玉米产业技术体系试验站对各地玉米生长情况及目前生产当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研判,提出了下一步抓好玉米田间管理的技术建议。  相似文献   

14.
热线调查8月初,辽宁遭遇了暴雨袭击,部分地区玉米、水稻等作物因灾减产,三代粘虫的来袭更是让今秋的粮食生产预期雪上加霜。本次粘虫为害,在玉米上表现尤为突出,省内大部分地区玉米均有发生,整体状况堪忧。1、虫情分布8月3日至10日,12316金农热线受理省内农民关于防治玉米粘虫的咨询近400例,主要集中在阜新县、彰武县、新民市、法库县、康平县、黑山县、昌图县  相似文献   

15.
<正>近年来,随着我国农业产业结构不断调整,农作物栽培技术有了新的改变,玉米栽培技术不断创新发展,一系列先进的栽培理念和栽培技术应用到实际栽培管理中。河南省是玉米生产大省,土地类型多样,玉米在该地区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另外,在进行玉米栽培新技术推广应用过程中,还需要高度重视玉米病虫害防治,降低田间病虫害发生率,提高玉米产量和品质。本文主要结合实际情况,首先分析了玉米栽培新技术,然后论述了常见病虫害的  相似文献   

16.
玉米纹枯病调查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正> 自80年代以来,玉米纹枯病在一些地区危害日趋严重。据辽宁、河北、四川和浙江等省部分地区调查,春、夏、秋玉米均有发生。发病率22.2~70.81%,个别地块或品种达100%。损失率5.9~16.5%。近年黑龙江和吉林省也有加重的趋势。可见纹枯病已成为影响玉米产量  相似文献   

17.
我国对粮食的需求量比较大,而辽宁是玉米生产大省,玉米对粮食安全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提高玉米高产栽培技术对辽宁省的玉米生产有重要作用。本文主要从影响玉米生产的几个因素出发,从玉米品种选择、田间管理等几方面来探讨玉米高产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18.
玉米是我国乃至世界重要的粮食作物,我国和美国是产玉米大国,玉米质量好、产量高,其中我国吉林省是产玉米大省,吉林省农户大都种植玉米,多数农户都能获得高产丰收。但是近几年部分地区的玉米经常受病虫害侵袭而导致产量下降,质量降低,严重影响农户的经济收入。本文从玉米常见的病虫害类型入手,通过普及玉米常见病虫害症状表现和防治方法,为农户开展玉米生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中国主粮生产机械化水平的时空演变及其驱动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改进多边形面积法,对2003—2017年中国主粮生产的机械化水平进行测算,运用泰尔指数分析东、中、西3大区域在主粮生产机械化水平上的差异,进而采用象限图和面板计量模型揭示主粮生产机械化水平的省域时空演变规律及其驱动机制。结果表明:1)2003—2017年中国主粮生产综合机械化率由38.03%提高到74.61%,并呈现出小麦玉米稻谷的特征,其中小麦3个机械化环节较为均衡,稻谷和玉米仍存在明显短板。2)东、中、西3大区域内差异对全国主粮生产综合机械化总差异的贡献率平均高达71.28%,其中尤以西部地区内部各省域差异最为突出,且其主粮生产综合机械化水平远低于中、东部地区。3)主粮生产综合机械化率的领军型和低速型省域大多位于中国平原地区和相对地广人稀的西部地区,发展型和滞后型省域基本位于西南山区和中东部山地丘陵区,其中西南山区是主粮生产机械化水平最低、发展速度最慢的区域。4)地形起伏因素是影响主粮生产机械化水平的第一要素,提高小麦和玉米种植比重对提升主粮生产机械化的促进作用也较突出,提高农民收入水平和农户耕地面积的促进作用相对较小,户均劳动力数量则具有负向驱动作用。  相似文献   

20.
为了探索冀东地区玉米播期与禾蓟马发生量和玉米产量之间的关系,以生产常用玉米品种郑单958为试材,在4月30日~7月19日每隔10d设定1个播期,研究了9个不同播期处理对禾蓟马发生量和玉米产量的影响,以确定冀东地区玉米禾蓟马为害率较低且产量较高的适宜播种日期。结果表明:随着播期的推迟,禾蓟马发生量呈增加一减少一增加的趋势,玉米产量呈减少一增加一减少的趋势,其中,4月30日播种的玉米未见到禾蓟马发生、产量最高,5月10日和6月29日播种的玉米虫害率较低、产量较高,但3个播期处理的玉米产量差异均不显著。建议冀东地区春播玉米选择4月30日~5月10日播种,夏播玉米选择6月29日前后播种,以降低禾蓟马对玉米产量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