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桑萎缩病的三种病型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桑萎缩病一名,引自日本。我国各地蚕区群众叫做癃桑、鬈桑、癞头皮桑、猫耳朵、虾桑等。1957年曾提出我国的桑萎缩病有两种病型,即花叶型萎缩病和黄化型萎缩病。最近对黄化型萎缩病的进一步研究,又区分出两种:一种表现为萎缩;另一种表现为黄化丛生。因此,我国的桑萎缩病可分为萎缩型、黄化型和花叶型三种。 这三种病型通过嫁接传染和菱纹叶蝉接种证明病原都是病毒。通过典型症状的对此以及温度对枝条内病原的影响、采伐对潜育期影响、病株隐征现象与季节性关系,春伐对病株消长变化、对寄主致病性等发病条件的论证,认为三种病型的病原是异质的。 从三种病型分布和为害分析,防治桑萎缩病目前已成为蚕桑生产上一个重要的问题。 对于三种病型的防治方法方面,分别提出检疫的主要措施、清除病树办法,治虫防病、采用抗病品种、改善采伐,加强肥培管理等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2.
桑花叶型萎缩病已成为桑树重要的病害之一,其主要病原是桑类病毒。为了探索该病的传染途径,进行了田间调查和病原检测试验。结果表明,该病传播不但与苗木、嫁接、病株汁液密切相关外,也与土壤、花粉、果实有关;进一步通过RT-PCR检测,在病树的花、果实和病毒污染的土壤栽培的桑树花、叶中检测到病原体小分子RNA,因此认为桑花叶型萎缩病可通过土壤、花、果实传染。这对类病毒侵染循环规律研究和防止病原扩散提供了一个新思路。  相似文献   

3.
《江苏蚕业》2016,(4):1-4
以桑花叶型萎缩病(Mulberry mosaic dwarf disease,MMDD)类病毒为侵染材料,通过、田间调查、试验以及RTPCR分子检测技术的应用,在被桑花叶型萎缩病病原污染的土壤上栽培的桑树的花、叶、病健桑树花粉杂交的果实以及果实培育的苗中都检测到小分子RNA,表明了桑花叶型萎缩病的小分子RNA可通过土壤、花粉、果实传染,这对类病毒侵染循环规律研究和防止病原扩散提供了一个新思路。  相似文献   

4.
<正> 桑树黄化型萎缩病是安康蚕区的主要桑病之一,过去时有发生,未引起重视。近几年,该病迅速蔓延,给蚕桑生产造成严重危害。安康县恒口区红四村三、四、五三个组105亩河滩成片桑,发病面积53亩,占50.48%。对1215株桑树进行调查,发病率达68.72%。汉阴县田禾乡由于“桑黄化型萎缩病”的危害,发种量、产茧量以1984年与1986年相比,分别减少500  相似文献   

5.
<正>桑黄化型萎缩病病原类菌原体(MLo),在桑树生长季节中,病原主要分布在病枝条皮部、叶柄、叶脉、叶肉组织中。但以桑树枝条新梢幼嫩组织中病原菌含量较多。以往实验证实,桑树在生长季节中,病枝条上的各芽都带有病原,套接健康桑苗都能发病。但对越冬病桑枝条是否带毒未开展系统性研究,以往曾提出越冬病枝条经冬季低温可以失  相似文献   

6.
许梅 《江苏蚕业》2004,26(3):15-16
<正> 桑芽枯病、桑拟干枯病是桑树枝干主要病害,这两种病常常混生并发共同为害。近年来引进的早生高产桑品种,抗寒能力相对较低,桑芽枯病、桑拟干枯病呈上升趋势,发生面积不断增加,病情逐年加重,影响桑园的产量和质量,因此笔者对该两种病进行调查研究,探讨两种病的综合防治技术。  相似文献   

7.
桑树黄化型萎缩病的发生流行与桑品种的抗病力有密切关系。因此,查明桑品种抗病力的强弱,选用抗病力强的桑品种,是防治桑黄化型萎缩病的重要一环。在江苏部分蚕区,桑树黄化型萎缩病曾盛发为害,造成很大损失。为了选拔黄化型萎缩病的抗病桑品种,曾应用大田诱发法,对现有几个主要品种,进行抗病力的鉴定,查明红皮大种、湖桑32号以及各蚕种场的剑持等品种的抗病力是弱的,湖桑7号、湖桑199号的抗病力较强。利用田间诱发法鉴定桑品种抗病力的优点是在比较接近自然状态下来反映其抗病力的强弱,但所化时间至少要三年之久。通过几年来的试验证明,应用嫁接发病中量(用  相似文献   

8.
柏建余  仝德侠 《蚕业科学》1991,17(2):114-115
<正> 桑树黄化型萎缩病是一种类菌质体(Mycoplas-ma-like organism)病害,近年来在睢宁县发生面积较大,危及养蚕生产。为控制黄化型萎缩病的蔓延,恢复桑树的生产能力,我们进行了压条法改造、康复黄化型萎缩病桑树的研究,现报道如下。 材料和方法 试验材料 桑树品种为湖桑32号,于1987年在桃园乡黄化型萎缩病严重的桑园进行。将发病株分为4级:有1—2根枝条发病的桑树为1级病株,3—4根病枝的桑树为2级病株,5—6根病枝的为3级病株,7  相似文献   

9.
前言桑萎缩病江浙农民叫做“癃桑”,是为害桑树的主要病害之一。关于萎缩病发病原因,有很多争论,有的认为桑萎缩病是生理性病害,主要认为是采伐过度,生理机能遭受某种程度影响的关系;但近年来,有更多的人认为桑萎缩病是病毒病,是由一种病毒的寄生而发病的,可以通过嫁接而传染,但从发病的情况及发病率来看,萎缩病的发生与外界环境条件有密切的关系,为此,我们仅对桑园肥培管理与萎缩病之关系,进行初步的探索。下面是我们试验的经过和对结果的分析。  相似文献   

10.
桑花叶型萎缩病是我国桑树的重要病害之一,严重影响蚕叶生产的发展。本病广泛分布于浙江、江苏、安徽、湖南、湖北、河南、四川、重庆、广东、广西等许多省(市、区)。桑花叶型萎缩病自1957年发现报道以来,不少桑病工作者对其病原进行过一些研究,有报道称在电子显微镜下病组织内  相似文献   

11.
桑树萎缩病的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桑树萎缩病又称隐桑、龙头桑、猫耳朵、糜桑、塔桑等,是一种病毒性病害,主要有桑黄化型萎缩病、桑萎缩型萎缩病、桑花叶型萎缩病三种。  相似文献   

12.
许梅 《四川蚕业》2004,32(2):14-15
桑芽枯病、桑拟干枯病是桑树枝干主要病害,这两种病常常混生并发共同为害。近年来我市引进的早生高产育71—1桑品种,抗寒能力相对较低,桑芽枯病、桑拟干枯病发生呈上升趋势,特别是冬季低温冻害严重发病率更高,影响桑园产量。为此笔者对该两种病进行调查研究,探讨发生规律及防治技术。  相似文献   

13.
周万勤 《四川蚕业》2000,28(3):20-22
<正> 1 桑树萎缩病的危害与发生发展规律 苍溪县地处四川北部,长江支流嘉陵江中游,属丘陵山地,亚热带季风气候,雨量1000mm左右,近年,由于丝绸市场滑坡,茧价下跌,蚕农管桑积极性差,桑树萎缩病迅速扩散,局部地区已呈暴发之势。据笔者调查,重灾区集中在嘉陵江两岸的河滩地及其沿岸的浅丘桑园,土质主要有冲积土和黄泥土,易感桑品种主要是山桑系的充场桑,其次是实生桑和一些老品种;肥培管理差的桑园发病  相似文献   

14.
桑萎缩型萎缩病夏秋高温季节发病严重,春季则多处于隐症状态,为了进一步探明病原体与寄主发病之间的关系,以及它们在寄主体内的运行规律。我们对显示典型萎缩型萎缩病的桑树(火桑)作超薄切片研究。从1974年2月开始,每月下旬取病树枝条或新梢以及根部茎皮,作预固定和后固定,切片行双重染色。5月份因病树病重取  相似文献   

15.
土霉素对桑树黄化型萎缩病类菌原体抽提物的影响初报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正> 四环素类抗菌素对于治疗黄化型萎缩病病桑有效,但还存在部分病树治疗复发问题。观察研究经土霉素治疗的病桑体内类菌原体的数量、形态等变化状况,将有助于提高病桑药疗效果和阐明复发原因。我们曾报道桑树黄化型萎缩病类菌原体的抽提。本文初步报道,用盐酸土霉素处理桑树黄化型萎缩病病枝条时,对病原类菌原体抽提物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姚开明 《四川蚕业》2008,36(4):36-37
<正>桑芽枯病、桑拟干枯病是桑树枝干主要病害,这两种病常常混生并发共同为害影响桑叶产量。随着早生高产育71-1桑品种面积  相似文献   

17.
张碧霞  王亮 《蚕桑通报》2004,35(3):22-24
嵊州市的蚕桑发展,是和抓桑树病虫害的防治是分不开的. 1桑保工作的主要成绩 20世纪50年代,嵊州市开展了大面积桑树病虫害防治工作,取得了相当大的成效;60年代,在桑病虫害普查时发现,菱纹叶蝉为传播桑萎缩型萎缩病的主要媒介虫害,从而在大面积更换改造老品种嵊县青的同时,发动蚕农联合捕杀菱纹叶蝉,为有效控制萎缩病发挥重要作用;70年代,在完善桑保预测预报的基础上,规范了桑树病虫害具体防治措施,有效地把桑病虫害控制在一较小的范围内;80年代,组织进行了测报防治,把桑病虫防治提高到了一个新的水平,同时进一步完善了桑保网络、组建测报队伍,积极开展桑粗皮病防治;90年代初,进行了又一次桑病虫害普查,全市查明了桑树病害15种,虫害27种,调查摸清了主要桑树病虫害的发生时期和消长规律,为制订桑病虫害防治对策和措施提供了依据.桑保所取得的成绩,为嵊州市蚕桑生产的发展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相似文献   

18.
桑树黄化型萎缩病是我国重要的桑树病害之一,主要分布在江苏、浙江、安徽、湖北、福建、山东等省区.20世纪70~80年代,曾经给浙江、江苏等蚕区的蚕桑生产带来了严重的影响.20世纪80年代开始,浙江、江苏两省的政府部门非常重视,由政府部门牵头,组织科研单位、大专院校和农业推广系统联合攻关,经过了许多年的努力,基本控制了病害蔓延.北方蚕桑生产发展较快,近来一些地区特别是山东等地桑树黄化型萎缩病发生严重.防治桑黄化型萎缩病没有特效的农药,但采取综合防治,可有效地控制,选栽抗病桑品种是其中最经济、最易推广、最有效的方法.现将近十年来各地对现行桑品种抗桑树黄化型萎缩病的研究结果和新育成桑品种的特性及其对桑树黄化型萎缩病的抗性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9.
桑花叶型萎缩病夏季嫁接的传染性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桑花叶型萎缩病又名萎缩病、癃桑、瘌头皮桑、惊桑,是一种危害十分严重的桑树全株性病害,分布于浙江、江苏、安徽、四川等省蚕区.在春末夏初和秋期22~28℃气温下发生病害,夏季高温(30℃)时出现高温隐症,同一枝条有间歇发病的现象,即春末夏初表现病症后,夏季生长部分生长正常秋季又出现病症.  相似文献   

20.
关于桑树细菌性黑枯病病原菌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经初步调查,苏、浙两省为害桑树枝、叶的细菌性病害,主要有桑细菌性黑枯病、桑细菌性缩叶病两种病型。本文对桑细菌性黑枯病菌的形态、培养特性、生理生化反正等方面进行了研究;提出了一种用抗血清结合噬菌体作为鉴定该菌种的快速简易的实验诊断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