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应用层次分析方法进行森林自然性评价的探讨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在充分考虑前人对森林自然性的研究[1,2,3]以及河北山区的植被类型分布状况的基础[4]上,以连续清查固定样地调查数据为基础,采用层次分析方法,着重从自然构成、树种多样性、人为干扰程度等方面入手,构建森林自然性评价的指标体系,并以河北山区为例说明。  相似文献   

2.
三区式森林经营管理模式对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的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17世纪中叶森林永续利用理论的诞生, 到当前森林可持续经营理论的应用, 国际社会不断地对森林经营管理模式进行有益探索。目前正在美国、加拿大等地区应用的三区式森林经营管理模式的核心目的就是在满足木材生产需要的同时, 最大程度地减少森林经营活动对森林生态系统的干扰及影响, 恢复和保护森林生态系统的完整性和自然性。经过多年实验和评估, 其实施效果已经得到不同利益群体、政府部门和学术界的广泛认可, 而它的森林区划、经营理念等很多方面又与我国正在实施的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存在着相似性。因此, 希望通过对三区式森林经营管理模式的系统研究, 为我国更好地实施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提供启示和参照。  相似文献   

3.
城市森林健康与监测评价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城市森林作为城市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重要的生态功能和社会功能。城市森林健康是保证其各项功能发挥的前提。城市森林的健康状况将直接影响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城市森林健康是一个综合概念,要求不仅满足自身生态系统的健康,还应满足人类社会的经济、文化等各方面的需求。文中分析了影响城市森林健康的因素,城市环境的特殊性和人类活动是影响城市森林健康的主要原因。介绍了我国城市森林健康监测评价指标的筛选和评价方法的选择,认为其还处于实验和摸索阶段,尚未形成一套成熟的体系。城市森林结构的破碎化等特征严重影响了城市森林的自我修复能力。为保证城市森林的健康生长,众多学者从宏观尺度和个体尺度上研究城市森林健康的维护措施。文中指出城市森林健康及其监测评价研究存在的不足之处,在总结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提出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4.
城市森林保健功能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随着城市环境问题的日益凸出, 城市居民更加关注环境对自身健康的影响.城市森林是与人类接触最为紧密的森林类型, 也是城市环境中具有重要调节作用的生态系统.文中综合分析了对人类健康起到积极影响的城市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这些功能大致可以划分为3类:1)改善城市环境的保健功能; 2)调节人类生理、心理状况的保健功能; 3)促进社会属性健康的保健功能.分析结果显示, 影响城市森林保健功能发挥的因素主要包括城市森林的组成和结构、居民的生理和心理状况以及他们的社会经济背景.目前对城市森林保健功能的研究受到缺乏统一的理论基础和有效验证方法的限制.今后研究除应继续加强对各项功能和影响因素的定量化分析外, 重点应放在确立城市森林生态服务和人体健康之间的因果关系上.  相似文献   

5.
该文介绍了森林健康的概念及森林健康经营理念和技术的国际、国内发展背景.从北京市生态、社会、政治、经济等角度论述了在北京市推进森林健康经营的必要性.介绍了北京现有森林健康经营研究、实施、宣传和示范取得的成果,并分析了北京森林健康经营面临的现实问题,建议将森林健康经营作为打造多功能林业建设的重要技术手段,通过理论创新、合理...  相似文献   

6.
社会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对生态环境的改善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人们对森林的期望产生了重大转变,森林被赋予更多的功能和价值。但由于自然和人为因素的干扰,现有森林质量不高,抗逆能力和系统的稳定性下降,影响了森林多功能效益的发挥,森林健康经营的思想应运而生。所谓森林健康就是森林生态系统能够维持其多样性和稳定性,同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森林生态系统保全功能评价方法的研究,建立用常规数据进行满足森林经营要求的功能评价方法,可为指导森林经营管理提供理论基础。以辽宁省清原县大边沟林场草皮沟岭的第21林班为例,对森林生态系统保全功能进行了评价研究。采用稀少性、多样性、近自然性这3个评价基准进行评价,结果表明:林班中的所有小班森林生态系统保全功能评价均为"高",说明各小班该项功能发挥良好。但与理想目标比较,42小班没有稀少种并且近自然度等级中等;43与45小班近自然度等级为"中等",其余2个评价基准为"高;"48、52与55小班无稀少种。  相似文献   

8.
《林业资源管理》2013,(5):85-90
以Landsat 5 TM为信息源,广州市为研究区,遥感(RS)、地理信息系统(GIS)及统计分析等为手段,结合实地调查及文献资料,用相关分析和主成分分析方法分析森林健康状况的遥感光谱、植被指数特征。结果表明:遥感光谱值和植被指数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森林健康状况,特别是TM2,TM3,TM4,TM7光谱值和植被指数DVI,ARVI,PVI;健康和较健康森林的遥感光谱值和植被指数差异较小,不足以区分健康和较健康森林,但健康和亚健康森林的遥感光谱值和植被指数存在较大的差异,可利用它们取值范围的差异判读健康和亚健康森林;广州市森林健康状况良好,健康森林(含较健康森林)占71.74%,亚健康的森林(含不健康森林)占28.26%。  相似文献   

9.
森林生态系统健康评价现状及展望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以森林生态系统健康评价的概念为出发点,从评价层次、评价指标、评价方法和评价标准等方面剖析森林健康评价的关键技术,综述国内外有关森林生态系统健康评价的研究进展,并分析当前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如指标体系不够完善、评价方法有待完善、评价标准主观性强、评价结果不准确等。今后森林生态系统健康评价研究的重点应着重于理论探索和方法完善方面,从研究健康机制入手,完善评价指标体系,改进评价的手段、方法和技术,确立不同区域主要森林类型的健康标准,为调控不健康的森林、保持森林健康状态、实现森林生态系统的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10.
本研究以黑龙江省绥阳林业局为研究区域,以高保护价值森林判定标准为依据,结合绥阳林业局的实际情况,对绥阳林业局经营区进行高保护价值森林判定,并对各类高保护价值森林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研究区内森林存在高保护价值1、4(即包括小天桥自然保护区、珍贵林、集水区森林、国防林、母树林),高保护价值森林面积为84 011hm2,为该地区森林的分类经营和健康可持续经营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1.
[目的]定量研究不同林火干扰对森林生物碳库的变化规律,揭示林火干扰对森林生物碳密度的影响机制,为林火干扰后森林生态系统碳汇管理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以广东省亚热带2种典型针叶林为研究对象,采用相邻样地比较法,以野外调查采样与室内试验分析为主要手段,定量测定不同林火干扰强度对森林生物碳库(植被碳库和凋落物碳库)碳密度与碳分配格局的影响。[结果]林火干扰对亚热带2种典型针叶林的植被和凋落物碳密度有影响,均表现为对照>轻度林火干扰>中度林火干扰>重度林火干扰。轻度林火干扰对植被碳密度的影响差异不显著(P<0.05),而中度和重度林火干扰则显著降低了植被碳密度(P<0.05).相同林火干扰强度下,植被各组分碳密度的变化均表现为乔木最大。乔木碳密度在不同林火干扰强度下均呈现为对照>轻度林火干扰>中度林火干扰>重度林火干扰,而草本碳密度则呈现与乔木碳密度相反的变化趋势。林火干扰显著影响乔木和草本碳密度,亦对灌木碳密度产生了影响。不同林火干扰强度对凋落物碳密度的影响有所差异,但不同林火干扰强度均显著减少了凋落物碳密度(P<0.05),并随林火干扰强度的增加其减少幅度增大。[结论]林火干扰减少了植被和凋落物碳密度,进而对森林生态系统的碳密度产生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2.
基于森林经理学任务上的系统调控性、内容上的综合性及定位上的宏观指导性,阐述了森林经理是景观生态学在森林景观中的实现手段,景观生态学为森林经理工作提供景观水平的理论指导。并从研究对象、稳定性、人工干扰、邻接性、尺度转换等角度论述了现代的森林经理必须吸收景观生态学的基础理论,应用异质理论和系统理论,建立比较完善的适应于学科发展的森林经理学理论体系,为三级学科提供理论框架和指导原则。  相似文献   

13.
树轮生态学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树轮生态学是现代树轮年代学的重要分支, 在全球气候变化引起的资源、环境等压力日益增大的今天, 越来越显示出树轮生态学研究的理论和现实意义。文中简要概述了树轮分析在森林干扰、群落动态、森林结构、林分更新方式以及高山林线研究方面的进展。树轮生态学将对我国树木个体生长情况和群落动态的研究, 虫灾、火灾、风灾和森林动态的关系以及森林管理相关的研究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4.
阐述了森林健康理念和森林康养的基本概念,介绍了森林健康理念和森林康养的发展现状,分析了森林健康与森林康养产业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森林康养产业的理论基础就是基于森林健康理念继承发展来的,必然会促进森林健康产业的发展。运用森林健康理念指导森林康养产业发展是森林康养产业可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森林健康理念在中国会不断完善和发展,也更有利于中国森林康养产业的发展。展望康养产业,会形成一种新的经济形态,成为国民福祉。  相似文献   

15.
郭瑞  王义平  吴鸿 《林业科学》2012,48(3):122-127
森林凋落物层的节肢动物是森林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与森林健康关系密切.基于凋落物层的节肢动物的生态功能、群落结构组成和生物学特性,简要概述其作为指示生物的理论基础;主要选取弹尾目弹尾虫、鞘翅目步甲和膜翅目蚂蚁等节肢动物的生态特性、均匀度和丰富度等生物多样性指标,讨论凋落物层的节肢动物与森林健康间的密切关系;总结适宜作为指示生物的主要节肢动物类群,包括9目、12科,及其在森林生态系统中的生态功能;介绍最新的选择用于评价森林健康指示生物的方法-IndVal法,该方法通过比较不同生境间物种频率高低评价森林健康状况,简便易行、准确度高.同时,以凋落物层的节肢动物作为指示生物评价热带雨林的生态环境为案例进行分析,并指出以森林凋落物层的节肢动物作为指示生物监测和评价森林健康所存在的问题,提出利用多种指示物种建立综合指标的建议.  相似文献   

16.
喀纳斯泰加林群落与环境和火干扰因子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划分森林群落类型,定量分析森林群落形成与其环境因子和火干扰因子之间的关系,为新疆喀纳斯泰加林群落物种多样性保护与森林可持续经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新疆喀纳斯泰加林火成演替森林群落为研究对象,基于149个森林群落样地及其火干扰发生时间和火烈度的调查,采用双向指示种分析(two-way indicator species analysis,TWINSPAN)方法对喀纳斯国家自然保护区科学实验区处于不同演替阶段的森林群落进行群落类型划分,并采用冗余分析(redundancy analysis,RDA)方法通过对其森林群落进行排序,分析森林群落形成与环境因子和火干扰因子的关系,定量分离环境因子、火干扰因子及其二者的交互作用对森林群落形成的影响。【结果】 1)TWINSPAN将149个森林群落调查样地划分为16种森林群落类型;2)RDA排序结果较好地反映了喀纳斯泰加林群落形成与环境因子和火干扰因子之间的关系,环境因子中的海拔、坡位、坡度、坡向、土壤有机质和全钾含量对森林群落的形成起较大的作用,其中海拔、坡位、坡度和坡向与RDA第1排序轴存在极显著相关性( P <0.01),土壤有机质和全钾含量与RDA第1排序轴存在显著相关性( P <0.05);火干扰因子中的火烈度对森林群落形成也起较大的作用,火烈度与RDA第2排序轴存在极显著相关性( P <0.01);3)因子分离显示,在影响喀纳斯泰加林群落形成的因素中,环境因子解释的部分占21.96%,火干扰因子解释的部分占1.80%,二者交互作用解释的部分占49.82%,未能解释的部分占26.42%。【结论】喀纳斯国家自然保护区科学实验区有16种森林群落类型,其森林群落形成受环境因子和火干扰因子的共同控制,并且二者的交互作用尤为突出。火干扰是新疆喀纳斯泰加林群落物种多样性保护与森林可持续经营不可或缺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7.
Roughly 2.8 billion people burn wood for basic energy needs, and traditional wood-fuel represents ~55% of global wood harvest. With increasing anthropogenic disturbance of natural forests, the “stability/fragility” paradigm of forest ecology is gradually being replaced by a “disturbance/recovery” paradigm. In order to understand effects of human-induced disturbances on natural forest ecosystems, and to plan for recovery of disturbed forests, appropriate metrics become necessary. Such metrics will aid in assessment and management of forests for carbon sequestration, biodiversity conservation, ecosystem health, and sustainability of natural resources. Such metrics are especially needed in “wood-fuel hotspots” of the world where over 275 million people live and harvest wood-fuel unsustainably. In this article, I provide metrics of human-induced disturbance in Nepal’s SchimaCastanopsis dominated forests and show relationships of disturbance intensity with forest structure and composition, site productivity potential, natural regeneration, and tree species diversity. Benchmark data were collected from survey of two protected reference forests and compared against three other forests representing a disturbance gradient. The SchimaCastanopsis association is a common dominant forest type in the warm temperate zone of the central Himalayas, and the findings from this study should have wider application.  相似文献   

18.
林隙及其对天然林更新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林隙是森林中由自然或人为小规模干扰形成的,是森林演替和循环中必不可少而又经常发生的现象,为森林的更新提供了有利的微环境。本文通过对林隙尺度、特征和森林微环境变化等叙述,重点分析了我国对天然林林隙的研究现状、分布的区域和森林类型,林隙大小、年龄和边缘木等方面对天然林更新的影响,以及林隙理论在实践中的应用,指出,林隙更新理论是森林经营,尤其是天然林经营中最重要的方面之一。  相似文献   

19.
应用森林健康理论分析得出影响三明林区森林健康的自然因素主要是林分结构不合理、林业有害生物和气候异常;人为因素主要是森林火灾、乱砍滥伐和乱捕滥猎等,提出了保护与发展策略:合理改造林分结构,加大扶育间伐力度,严格封锁林区,科学防治林业有害生物,严密监测森林,严防外来林业有害生物的入侵,加强对森林健康经营管理的领导,树立森林健康理念等。  相似文献   

20.
林隙影响天然林更新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林隙干扰是森林循环中经常发生的小规模干扰,林隙的存在为天然林幼苗更新提供了有利的微环境。文中综述了林隙大小、林隙年龄和林隙边缘木在天然林更新过程中所起的作用,以及林隙更新理论在林业生产中实际应用情况,指出林隙更新理论在森林经营上的应用是未来林隙研究中的重要方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