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洞庭湖区黄鳝性别与体长及体重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2002年6月至2003年5月,对洞庭湖周边水域不同季节1 183尾野生黄鳝进行体重、体长测量及性腺观察鉴定.统计分析结果:黄鳝体长29 cm左右为I龄组,42 cm左右为Ⅱ龄组,49 cm左右为Ⅲ龄组,56 cm左右为Ⅳ龄组;雄性频率最高了,出现在5月(20.0%),其次为8月(16.7%),再次为4月05.4%)和3月15.3%);雌性平均体长为(28.4±5.9)cm,间性平均体长为(35.6±6.3)cm,雄性平均体长为(39.8±8.1)cm;体长25~30 cm的雌性与间性比为l:0.034,初步认为体长30 cm左右为性逆转的起点;体长30~50 cm是雌雄间体出现的高峰,50~60 cm是雄鳝出现的高峰;体长40 cm以下雌性占多数,50 cm以上雄性占多数,体重15 g以下几乎全为雌性(占99.2%),但有极个别的雌雄间体和雄性出现,体重15~25 g的雌性与间性比为l:O.067,初步认为体重25 g左右为性逆转的起点;体重25~55 g是雌雄间体出现的高峰,体重150 g以上仍有部分雌性个体;黄鳝人工繁殖选择野生黄鳝体重65 g以下,体长40 cm以下,可基本保证雌鳝占大部分;黄鳝体重65 g以上,体长50 cm以上,可基本保证雄鳝占大部分.  相似文献   

2.
安徽淮河流域黄鳝繁殖生物学特性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2004年3~5月选购的210尾野生黄鳝进行了体长、体重、年龄与性别及其雌鳝怀卵量进行测定分析.结果表明,Ⅰ龄组亲鳝全部为雌性,Ⅱ~Ⅲ龄组为雌雄间体阶段,Ⅳ龄组多为雄性个体,Ⅴ龄基本上都已逆转为雄性;雌雄个体体长分布的交界点为47.0 cm,交界点以下范围雌性占优势,以上范围雄性占优势;雌雄个体体重分布的交界点为95 g,交界点以下范围雌性占优势,以上范围雄性占优势.性腺发育随水温变化显著,雌性个体绝对怀卵量与体长呈幂函数关系:Y=1 192ln(x)-3 579.由此认为,利用黄鳝体长与体重的重合交界点性状指标作为参考,是较准确地选择雌雄亲鳝进行配组培育或直接催产比较适用的方法.  相似文献   

3.
通过商业性捕捞取样,对北部湾条尾鲱鲤的渔业生物学特征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北部湾条尾鲱鲤优势体长90~130mm,占65%;优势体重为20-40g,占56.4%;雌性个体平均体长大于雄性,性比为1.36:1,雌性个体数量不平衡;Von Bertalanffy生长方程的主要参数分别为:L∞=141.75mm,K=0.67,t0=-0.49;体重的生长拐点为1.27龄;总死亡系数、自然死亡系数和捕捞死亡系数分别为1.83、1.535和0.295,当前开发率为0.161。  相似文献   

4.
黄鳝精巢发育的周年变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黄鳝精巢显微和超微结构的观察结果表明 ,其精原细胞可分两种类型 :初级精原细胞和次级精原细胞 ;精子鞭毛轴丝由外周 9组微管和两根中央微管构成 ;间质细胞分布有广泛的滑面内质网和具小管的线粒体。据对10 6尾 (体重为 17~ 32 0 g)黄鳝精巢切片观察 ,黄鳝由雌性完全转变为雄性后 ,精巢已接近发育成熟 ;经 χ2 检验表明 ,其性腺成熟度与体重关系不大 (P >0 0 5 )。性成熟后 ,精巢所处发育阶段 (Ⅰ -Ⅵ期 )主要随不同季节而变化  相似文献   

5.
平胸龟年龄与生长及雌雄差异的比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野生平胸龟年龄与生长及雌雄差异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体质量、背甲长、背甲宽、腹甲长、腹甲宽、体高均随其年龄的增长而增加,3~4龄时增长速度最快,4~5龄时增长较慢,体质量与年龄的生长方程为m=20.346e0.661 2t.体质量与背甲长、背甲宽、腹甲长、腹甲宽、体高,背甲宽与背甲长、腹甲宽与腹甲长,背甲长与腹甲长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P<0.01).雌雄性比约为1:1,1、2龄雌雄无显著差异,3龄时雌雄的背甲宽与背甲长比例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雌性偏圆形,雄性偏椭圆形;5龄时雌雄头甲宽与背甲长的比例有显著差异(P<0.05),雌性大于雄性.雌雄在生长方面存在差异,0~1龄时雌雄性生长相当,2、3龄时雄性生长快于雌性,雄性体质量大于雌性,但在4~5龄时雌性生长加快,雌性的体质量是雄性体质量的1.12倍.  相似文献   

6.
利用2008年3-9月北部湾底拖网和刺网渔获物中采集的样本,对北部湾多鳞鱚的生长、死亡特性进行了初步研究,并利用单位补充量产量模型对多鳞鱚渔业的开发状态进行了评估。结果表明:北部湾多鳞鱚优势体长为100—130mm,占60.71%;优势体重为5~25g,占83.96%;雌性个体略大于雄性个体,性比为1:1.36,雌雄个体数量不平衡;von Bertalanffy生长方程的参数分别为:k=188.6mm,K=0.51,t0=-0.32;体重的生长拐点年龄为1.86龄;总死亡系数、自然死亡系数和捕捞死亡系数分别为2.58、1.217和1.36;渔业生物学参考点R0.1和Fmax的值分别为0.34和0.50,渔业资源已处于过度利用状态。  相似文献   

7.
1.亲虾选择:可在上年9~10月或当年3~4月选择亲虾。亲虾宜挑选10月龄以上、体重30~50克、附肢齐全、体质健壮、无病无伤、躯体光滑、无附着物、活动能力强的个体,雌雄虾比例为2:1或1:1。同龄虾雄性个体明显大于雌性个体;体长相近的虾,雄性的螯足粗大,螯足两端外侧有一明亮的红色软疣,雌性螯足相对较小,  相似文献   

8.
新疆乌伦古湖湖拟鲤的生长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2007年1月至2008年5月采集的1 033尾标本,以微耳石磨片为年龄鉴定和生长退算材料,对乌伦古湖湖拟鲤种群的生长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乌伦古湖湖拟鲤种群雌、雄个体均由7个年龄组(0+~6+龄)组成,相同年龄组雌鱼个体显著大于雄鱼.雌、雄鱼体重与全长表现为异速生长:W♀=0.9×10<-6TL3.4606,W♂=1.0×10-6TL3.964.用退算全长拟合的von Bertalanffy生长参数为:雌性TL∞=300.9 mm,k=0.181 9/y,t0=-0.843 2y;雄性TL∞=271.8 mm,k=0.197 4/y,t0=-0.636 6 y.体重生长参数为:雌性W∞==339.5 g,k=0.181 9/y,t0=-0.823 9 y;雄性W∞=-186.0 g,k=0.196 6/y,t0=-0.645 0y.生长特征指数为:雌性 =9.708 9;雄性 =9.587 5.雌、雄鱼的生长拐点年龄分别为6.0龄和5.6龄,拐点时全长和体重分别为214.2 mm,104.3 g和192.5 mm,55.5 g.与20世纪90年代种群相比,乌伦古湖湖拟鲤生长速度明显下降,呈现出个体小型化和低龄化趋势.引起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可能是过度捕捞、水体盐度上升、SO42-和CL-含量升高以及种间饵料生物竞争加强.  相似文献   

9.
根据2012年9-12月所罗门群岛海域采集的307尾长鳍金枪鱼样本,分析其性别比、性腺成熟度和性腺指数等繁殖生物学参数。结果表明:繁殖群体总性别比和性成熟个体性别比均不符合1:1(P〈0.05),雄性个体比例大于雌性,性别比在产卵期间出现一定波动,但普遍小于1:1。性别比与个体大小密切相关,雄性比例随叉长增长而降低。性成熟度分析表明,产卵期间性成熟个体比例达到70%以上,其中存在大量的产卵后群体,未成熟比例较低。雌性不同性成熟度大小差异明显(P〈0.05),但雄性并不明显(P〉0.05)。相同性成熟度雄性个体平均叉长均大于雌性,但并没有体现出一致的变化。雌、雄个体初次性成熟叉长分别为84.88cm和85.61cm。性腺指数(Gsi)在各性成熟度和叉长组间存在显著差异(P〈0.05),雌性GSI大于1.2几乎全部为成熟个体,尤其GSI大于2普遍为即将产卵(V期)和产卵后(Ⅵ期)群体;雄性个体GSI普遍小于2,各叉长组雌性GSI普遍高于雄性,这表明雌性性腺发育较快。而调查期间9月GSI均值明显高于其他3月(P〈0.05),综合分析认为该海域长鳍金枪鱼9—10月达到产卵高峰期。  相似文献   

10.
为了解千岛湖大眼华鳊(Sinibrama macrops)的种群状况,于2008年7月-2009年4月在千岛湖采集了707尾实验样本,以其鳞片为材料进行年龄鉴定,对大眼华鳊种群的年龄、生长和繁殖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所获得的大眼华鳊样本年龄由雌性0+~5+(1~6龄)6个年龄组和雄性0+~4+(1~5龄)5个年龄组组成,雌雄的优势年龄组均为1+~2+龄(2~3龄),占总数的71.4%;体长范围为9.2~20.4 cm,体重范围为18~195 g;体长和体重生长关系式为W=0.0248L2.8985(r=0.9482);拟合的Von Bertalanffy方程为:Lt=24.04[1-e-0.1477(t+2.8540)],Wt=249.38[1-e-0.1477(t+2.8540])2.8985;生长拐点年龄为4.35龄时,拐点体长、体重为15.74 cm、73.13 g;雌、雄性比为1.27∶1,绝对繁殖力为1 870~18 665粒,平均6 279粒,个体体长相对繁殖力平均为(408±214.22)粒/cm,范围为134~989粒;个体体重相对繁殖力平均为(98±40.49)粒/g,范围为38~215...  相似文献   

11.
以体重0.672~4.827g的日本沼虾(Macrobrachium nipponense)和3.678~43.163g的克氏原螯虾(Procambarus clarkii)为试验对象,研究这两种虾的胃容量及其与体长、体重间的关系。结果表明,日本沼虾和克氏原螯虾胃容量随着体重和体长的增加而增加;将日本沼虾、雄性克氏原螯虾和雌性克氏原螯虾的胃容量(y)和体重(x)进行回归分析,分别得方程式:y=0.021 5x+0.006 5(r2=0.948 5),y=0.044 7x-0.008 5(r2=0.964 8),y=0.043 6x+0.0519(r2=0.978 7);3.009~4.827 g的日本沼虾比胃容量显著小于0.672~2.811g的个体,12.967~42.071g的雄性克氏原螯虾比胃容量显著小于3.678~9.754 g的个体,不同规格的雌性克氏原螯虾比胃容量差异不显著。  相似文献   

12.
高效氯氟氰菊酯对黄鳝的急性毒性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彦美  付荣恕 《安徽农业科学》2008,36(12):4999-5000
[目的]研究高效氟氯氰菊酯对黄鳝的毒性作用,为安全使用农药提供参考。[方法]将体长26.6~29.9 cm,体重17.68~21.51 g的黄鳝置于水簇缸内,采用常温静水试验法进行高效氯氟氰菊酯对黄鳝的急性毒性试验。按等对数间距设置0.055 2、0.038 1、0.026 30.018 10、.012 5μg/L高效氯氟氰菊酯的5个浓度组和1个对照组,观察黄鳝24、48、729、6 h的存活、中毒及死亡症状。[结果]随着药液浓度上升和浸泡时间的延长,各浓度组黄鳝的平均死亡率均逐步上升。至48 h时0.055 2μg/L浓度组黄鳝已全部死亡。对照组无死亡。高效氯氟氰菊酯对黄鳝的244、87、29、6 h的半致死质量浓度分别为0.036 2、0.032 00、.026 30、.021 3μg/L,安全质量浓度为0.002 13μg/L。[结论]药物的浓度与黄鳝的死亡情况密切相关,高效氯氟氰菊酯对黄鳝剧毒。  相似文献   

13.
根据2011年6-8月中国资源探捕渔船在摩洛哥专属经济区海域(21°00′~ 26°00′N、15°30′~20°00′W)采集的沙丁鱼Sardina pilchardus样本,对其生物学进行初步分析.结果表明:渔获物的雌雄性比为0.93∶1,叉长小于170 mm和大于230mm的样本中雌雄性比均较大,分别为2.67∶1和3.3∶1,其余叉长范围的雌雄性比为(0.66~1.12)∶1;雌性个体的叉长范围为150 ~270mm,优势叉长为190 ~230mm,占雌性总数的81.51%,雄性个体的叉长范围为150 ~ 250 mm,优势叉长为190 ~230mm,占雄性总数的84.47%;雌性个体的体质量范围为60 ~210 g,优势体质量为90~ 150 g,占雌性总数的85.46%,雄性个体的体质量范围为60 ~210 g,优势体质量为90~ 150 g,占雄性总数的93.44%;沙丁鱼体质量与叉长的关系方程为W雌性=7×10-6L3.1076(R2=0.8483,P<0.001),W雄性=9×10-6L3.0653(R2 =0.8140,P<0.001);雌性个体中未成熟个体、成熟个体、繁殖后个体分别占76.47%、19.64%、3.89%,雄性个体中未成熟个体、成熟个体、繁殖后个体分别占69.04%、30.08%、0.88%;经拟合,半数雌性个体达初次性成熟时的叉长为228.14 mm,半数雄性个体达初次性成熟时的叉长为219.78 mm;对所取样本进行摄食情况分析,发现胃级为0级和1级的样本最多且所占比例相近,但未出现胃数为4级的样本.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自然放牧条件下的巴什拜羊双羔生长发育规律,了解羔羊肉型巴什拜羊双羔的生长发育规律,为推广饲养巴什拜羊双羔提供理论依据。【方法】试验在新疆塔城地区托里县牧区进行,采用随机抽样的方法,选取出生时间相差24 h以内的巴什拜羊双羔30对,每30 d进行体重体尺的测量和记录,将所得数据输入Excel表中进行整理,并用SPSS 19.0软件进行差异性分析。【结果】公母羔羊初生时的平均体重差异不显著(P>0.05),到90 d时,公母羔羊的平均体重差异不显著(P>0.05),巴什拜羊双羔从初生到90 d性别对体重增长影响不大;巴什拜羊双羔90 d平均体重占周岁羊标准体重的三分之一,从初生到90 d公母羔羊平均日增重为公羔206 g/d,母羔186 g/d,巴什拜羊双羔具有生长发育快的特点;从初生到90 d巴什拜羊双羔生长强度为公羔85.75%~35.38%、母羔76.38%~34.69%,比同日龄巴什拜羊单羔和也木勒白羊单羔的生长强度要高且下降趋势缓慢。【结论】巴什拜羊双羔在初生至90 d性别对平均体重的增长影响不大,并且具有生长发育快、生长强度高等特点。在饲养巴什拜羊双羔时,选择牧草丰富的草场或给予一定量的补饲,可以最大限度的发挥其生长发育的潜力。  相似文献   

15.
黄鳝规模化繁殖的研究概况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简要综述了黄鳝规模化繁殖的研究现状,包括亲鳝培育与饲料、黄鳝性逆转与雌雄鉴别、催熟与催产药物的选择、繁殖方式的选择和生态因子对黄鳝繁殖性能的影响等,并对黄鳝今后的规模化繁殖的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6.
以体重为(9.86±0.82)g的黄鳝(Monopterus albus Zuiew)为试验对象,以白鱼粉和豆粕作为蛋白源,设计10%、15%、20%、25%、40%共5个蛋白水平梯度的等能饲料,探讨低蛋白含量饲料对黄鳝生长、性腺发育和性逆转的影响。结果显示,黄鳝的体重、肥满度、日增重、净增重和成活率都随着饲料蛋白含量的增加而显著增加;黄鳝的性腺指数随着蛋白水平的升高而增加。低蛋白含量饲料组中,间性和雄性比例明显高于高蛋白含量组,表明低蛋白含量饲料对黄鳝的性逆转有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7.
类胡萝卜素甲基睾酮对观赏鱼体色的影响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在5月龄珍珠玛丽鱼和3月龄红剑尾鱼的基础饲料中分别添加0.5%的类胡萝卜素或17α-甲基睾酮10μg/g,在近50天的养殖试验表明,饲料中添加0.5%的类胡萝卜有使鱼的体表增色;  相似文献   

18.
黄鳝具有与其他脊椎动物不同的生理特性,即性逆转现象,这种独特的生理现象使它成为研究者热衷的研究对象之一。近年来,由于黄鳝的自然资源日趋下降,使得明确其性逆转的生物学机制日益重要,以解决市场对黄鳝苗种的需求。从组织学、内分泌学和分子生物学的角度综述黄鳝性逆转的研究现状。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短体副鳅繁殖群体的结构特征,积累副鳅属鱼类的生物学资料。[方法]对采自嘉陵江的208尾繁殖季节的短体副鳅成熟个体年龄、体长、体重及雌雄生长特性等进行研究。[结果]繁殖群体的性比为♀∶♂=5.71∶1.00。繁殖群体由1~5龄鱼组成,以2~3龄组为主。短体副鳅的体长范围为49.0~84.0 mm,体重范围为2.6~11.0 g。最小性成熟年龄是1龄;最小性成熟个体雌性体长49.0mm,体重2.6 g;雄性体长55.5 mm,体重3.7 g。群体体重(W)与体长(L)的关系:雌+雄为W=0.000 2×L2.477 2;雌为W=7.0×10-5×L2.753 5;雄为W=0.002 1×L1.896 4。生长系数雌性大于雄性;繁殖群体(雌+雄)的生长系数b=2.477 2〈3,说明短体副鳅个体发育正常呈异速生长趋势。[结论]短体副鳅的生长峰值均出现在性成熟后1~2年内,最佳捕捞期应该在3龄以后。  相似文献   

20.
106头美洲水貂的后裔,根据性别分别测定其2.5、4,5、6.5月龄和屠宰取皮时的体长、胸围、体重及屠宰后肠道和楦皮的长度.结果表明育成貂的生长存在性别间的显著差异,公貂快于母貂(p<0.01).生长的最强时间在2.5~4.5月龄.随着水貂日龄的增长,体躯指数逐渐增加,体长与植皮长的相关程度也越来越高.体长、胸围与体重之间的相关系数分别为:公貂 0.7529和 0.6358,母貂 0.6606和0.5203。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