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1 提倡适时分期采收和及时入贮 果实在成熟前的某一段时间内 ,是产量 (特别是质量 )形成的关键时刻 ,因此 ,要提倡适时或分期采收 ,采后还要尽快入贮 ,一般不要超过 1~ 2天 ,并要进行防止虎皮病的预处理技术和预冷技术。2 推广产地贮藏技术 近年来我国果品的贮藏能力有了长足的发展 ,但大多数的果库是公、私果品经营者所有 ,贮藏的果品都是几经转手 ,已经或大半丧失了贮藏性能 ,这就大大降低了贮藏设施的社会和经济效益。因此应大力提倡生产者 (包括服务体系 )在产地自存 ,以提高优质果品贮藏效应。3 积极开发果品采后处理 现代化果…  相似文献   

2.
田笑 《西北园艺》2007,(6):37-37
随着人们果品周年消费的普遍化,我国贮藏果品的消费市场越来越大。同时,经过多年果品贮藏设施和销售体系的建设,目前国内贮藏果品的周年供应能力也有较大提高,贮藏果品的市场竞争也趋于激烈,果品贮藏对经营者的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相信通过对2006年贮藏果品市场经历的回顾,  相似文献   

3.
我国是世界水果生产大国。2001年我国水果年产量达6336万t(吨),占世界水果总产量的13.5%,居世界首位。但存在的问题是果品商品化程度低,出口量少,距世界水果强国差距较大。其原因主要是忽视果品生产质量,不注重果品的采后增值,采后处理严重不足,贮藏保鲜能力差、技术水平低及产销脱节等。研究与开发新型果品贮藏保鲜技术成为当前实现果品产业化的重要技术环节.  相似文献   

4.
周美珍  张兴年 《福建果树》1998,(2):35-35,24
我国柑桔产地集中,柑桔收获期也集中在秋末冬初短时期内,因而有大量的柑桔需要贮藏,以持续供应市场。虽然药液浸泡和PE膜单果包装贮藏方法,对减少果品水份蒸发和抑制果品霉烂起了很大作用,但在来年二、三月份后腐烂加快,果实品味下降。为了改善柑桔贮藏质量,倪竹如、刘立明、刘志芳等都分别进行了辐射贮藏试验。结果表明低剂量辐射对改善桔果贮藏质量有很好的作用。为此,我们于1991年和1996年两度对雪柑应用辐射贮藏技术,证明能延长贮藏时间,改善初夏时节新鲜果品的供应。一、试验果品的提取和辐照雪柑于十一月中旬采收后经过“…  相似文献   

5.
鲁墨森  张静 《落叶果树》1992,24(4):31-35
果品的冷藏保鲜效果好,经济效益高,已成为产地果品贮藏保鲜的主要方式。但一些简易的、传统的和经过改良的果品贮藏保鲜技术,在产地果品中、短期贮藏中,仍发挥着重要补充作用,现简介如下,供果农参考使用。 一、堆藏 1.什么是堆藏,适用于哪些果品:堆藏是将果实严格挑选后堆积于浅坑内,利用覆盖调节温度的一种贮藏方式。 堆藏适于国光苹果,黄县长把梨等晚熟品种的中、短期贮藏,也适于中熟品种的短期和临时性贮藏,但须保证入贮果没有潜伏性病害如轮纹病等。 2.果实入贮前的药剂处理:为防止贮藏期间青霉病及轮纹病对果实的侵染,可于采收的前一天…  相似文献   

6.
《山西果树》2006,(5):21-21
据《中国园艺文摘》2006年3期报道,减压贮藏是把贮藏场所的气压降至1/10大气压.甚至更低,可达到低氧和超低氧效果.起到气调贮藏相同的作用。减压可加速果蔬组织内乙烯与挥发性气体向外扩散,可防止果品、蔬菜组织的完熟、衰老.防止组织软化,保持绿色.减轻冷害和贮藏生理病害的发生;从根本上清除气调贮藏中CO2中毒的可能性;抑制贮藏期微生物的生长发育和孢子形成.控制侵染性病害的发生。  相似文献   

7.
利用物理技术贮藏保鲜水果高海生李育华(河北农业技术师范学院昌黎066600)李德庆(秦皇岛市山海关职业中学)传统的果品保鲜方法,主要以使用化学药剂处理、冷库贮藏的方法为主,但化学处理会使果品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且多留有残毒。冷库贮藏,目前贮藏能力还不...  相似文献   

8.
应用土窑洞加简易气调技术贮藏苹果,在山西省中部地区可将红星、金冠等不耐藏品种贮藏6个月左右,果肉硬度10磅平方厘米以上。这种方法存在的主要问题是果品入库初期和贮藏后期库温偏高,进一步提高果品的贮藏质量,难度较大。尤其在年平均温度高于12℃的苹果产区,苹果本身耐贮性差,长期贮藏难度更大。为了解决这一问  相似文献   

9.
板栗营养丰富,种仁肥厚甘美,可生食、炒食或煮食,是我国传统的出口果品,在国际市场上享有盛誉.板栗在贮藏过程中常因淀粉糖化、失水、病虫侵袭、发芽腐烂等造成大量损失.河南省是我国板栗主产区之一,每年因贮藏造成板栗损耗率在30%以上,严重影响着板栗的经济效益.为了减少损失,延长贮藏保鲜期,必须依据板栗的贮藏特性,进行科学贮藏.  相似文献   

10.
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济南果品研究院是1980年经国家编制委员会批准成立的事业单位,是国内唯一专业从事果蔬采后工程技术研究的国家级科研机构。30多年来,济南果品研究院坚持科技创新,突出应用技术研究,在我国果蔬贮藏加工行业形成了一定的美誉度和影响力,拥有行业技术服务平台13个,包括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济南果蔬及制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中国果品流通协会贮藏加工专业委员会、  相似文献   

11.
果蔬薄膜小包装打孔气调贮藏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果蔬薄膜小包装打孔气调贮藏技术苏胜茂,薛炳烨(山东省果树研究所泰安271000)自70年代以来,我国的果品塑料小包装技术得到了广泛应用,但在贮藏中为了防止CO2中毒或低O2伤害,需要经常解袋换气,这不仅费工,而且使袋内气体成份不稳定;针对这种情况,科...  相似文献   

12.
巨峰葡萄简易贮藏保鲜技术试验苏金茹,王志才,房树贵(黑龙江省龙江县果品公司,黑龙江省龙江县农技推广中心,黑龙江省龙江县龙北良种场)葡萄味美可口、营养丰富,在我国栽培历史悠久,一直为人们所喜爱。但这种名优特果品常因果皮薄,采收期比较集中,果实采收后,果...  相似文献   

13.
3种不同贮藏方式对平菇保鲜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探讨不同贮藏方式对平菇保鲜品质的影响,以新鲜平菇为材料,分别采用微真空贮藏、减压贮藏和MAP贮藏3种方式进行贮藏实验,分析测定了平菇VC、可溶性固形物、丙二醛及游离氨基酸质量分数和硬度、咀嚼性的变化。结果表明,与MAP贮藏相比,微真空贮藏、减压贮藏显著地延缓了平菇VC及可溶性固形物质量分数和硬度、咀嚼性的降低,抑制了丙二醛和游离氨基酸质量分数的升高(P〈0.05)。其中,微真空贮藏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14.
甜樱桃果实营养丰富,甜酸适口,是人们喜食的珍稀水果。但是甜樱桃果实不耐贮运,采收期叉较集中(露地为6月上旬~7月上旬采收),市场供应期很短,难以满足人们对甜樱桃果品的需求。多年来,许多研究部门致力于贮藏方法的研究,而如何提高果品的耐贮性和选择耐贮藏的优良品种方面的研究却很少。我们于2003~2005年,开展了甜樱桃贮藏保鲜与相关栽培技术研究,即从提高果品质量和选择耐贮品种入手,探讨了与果品耐贮性相关的几项栽培技术,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5.
南方鲜枣的贮藏保鲜技术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枣果由于果皮上有气孔,中果皮有气室,果实内外易发生气体交换,故极易失水皱缩。另外枣果在密封环境下,易迅速转入无氧呼吸状态,影响正常生理代谢,产生大量乙醇,使果实酒化、软化、变褐,失去鲜脆状态。因此在进行鲜枣的贮藏保鲜时应特别留意枣果的这些特征。我国南方地区由于枣产量不高,大多为鲜销。正因为如此,对于鲜枣的短期贮藏保鲜技术的需求就更为迫切。我们结合自己的贮藏试验经验,简单介绍一下在进行鲜枣贮藏保鲜时应注意的一些问题。1选择适宜的品种一般成熟期较早的枣果品种不耐贮藏,而晚熟品种较耐贮藏,大果型品种不耐贮藏,而小果…  相似文献   

16.
赵蕊 《中国果菜》2019,(8):21-24,28
柑橘是采后仍具有较高活性的代表性水果之一。虽然采后会对其进行一系列的商品化处理,但是柑橘果品新鲜度的下降速度依然很快,这不仅降低了柑橘的营养价值,而且也不利于市场销售。本文分析了柑橘贮藏的影响因素及贮藏条件,在充分了解柑橘贮藏特性后,总结了柑橘适宜的贮藏方式和技术要点,为延缓柑橘成熟和衰老的进程、延长柑橘的采后寿命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一忌苹果采收期偏晚 苹果采收期选择的合理与否,对果品贮藏效果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国外专家曾这样评价:“合理确定果品采收期是最经济最有效的提高果品贮藏质量的途径。”采收过早,果实未成熟,应具有的品质风味出不来,红色品种着色差,贮藏过程中容易失水,容易得生理病害;采  相似文献   

18.
果品蔬菜低温贮藏时的冷害及其预防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随着我国果品蔬菜商品生产的不断发展和国内外贸易量的不断增加,各地兴建的大大小小的冷库和气调库日益增多,果品蔬菜的贮藏量迅速增大,从事果品蔬菜贮藏保鲜工作的技术人员或管理人员也越来越多.  相似文献   

19.
该文根据大白菜的贮藏特性,介绍了大白菜的贮藏技术及各种贮藏方法。露地贮藏、堆藏、窖藏、假植贮藏等方法简单实用、成本低;冷库贮藏、强制通风贮藏等方法适用于大规模商品菜,保鲜期长,保鲜效果好;气调贮藏、减压贮藏、臭氧保鲜等智能化贮藏方法,是未来大白菜贮藏保鲜的发展方向。不同的贮藏方法各有优缺点,应根据实际情况因地制宜选用。  相似文献   

20.
减压保鲜又称低压保鲜、真空保鲜,是在普通冷藏和气调贮藏技术的基础上进一步发展起来的以贮藏环境压力为特点的一种特殊的气调保鲜方法。减压冷却作为一种先进的冷却技术,目前对它的认识尚欠深入,对减压冷却技术机理分析还比较少,对冷却过程的失水控制、压力控制、温度控制以及系统优化节能分析还很有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