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嗜水气单胞菌疫苗免疫效果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选取对鲤鱼毒力强的嗜水气单胞菌菌株制成灭活疫苗,研究疫苗的免疫保护效应.采用甲醛灭活制备疫苗,分别对鲤鱼进行注射和浸泡试验,测定白细胞吞噬活性、淋巴细胞转化能力、血清、皮肤黏液的抗体效价及活菌攻毒后的免疫保护率.结果表明,受免鱼各项指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注射组免疫保护率达90%,其中浸泡组各项略低于注射组.嗜水气单胞菌灭活疫苗对鲤鱼有显著免疫保护效应,可作为预防细菌性败血症感染的疫苗.  相似文献   

2.
罗非鱼海豚链球菌疫苗及其免疫效果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用筛选到的海豚链球菌(Streptococcus iniae)临床分离菌株CMS005,甲醛灭活制备成疫苗并对其进行了注射、浸泡和口服免疫奥尼罗非鱼的效果研究。结果显示:实验室水族箱试验的注射、浸泡和口服免疫的最佳免疫保护率分别为90.5%、61.9%和14.3%,水泥池小网箱试验的最佳免疫保护率分别为100%、86.1%和66.7%。免疫剂量对浸泡免疫效果的影响大于注射和口服免疫,加强免疫可显著提高浸泡和口服免疫效果,超声波处理可以提高浸泡免疫效果。注射和口服免疫7 d和15 d后均可控制罗非鱼海豚链球菌病的继续发生;未免疫组罗非鱼月累计死亡率为4%~16%,而免疫组罗非鱼月累计死亡率低于0.5%;疫苗产生的免疫保护力可持续2~3个月。  相似文献   

3.
光合细菌对团头鲂细菌性败血症的防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贺蓉  罗伟  吴金凤  郑旺 《水产科学》2005,24(11):34-35
研究了光合细菌(PSB)对团头鲂细菌性败血症的防治效果。试验1设预防组、治疗组1、治疗组2,对照组和空白组,用注射病原菌法感染试验鱼;试验2设PSB处理组和对照组,用浸泡病原菌法感染试验鱼。结果显示:在试验1中,对照组死亡率90%~100%,PSB处理的各试验组为70%~90%;试验2中PSB浸泡组的平均死亡率20%,对照组85%。  相似文献   

4.
5.
王烈华 《科学养鱼》1994,(12):10-10
巴西彩龟与罗非鱼混养试验笔者在庭院一口15平方米的水泥池中进行巴西彩龟(我国近年引进的一种集观赏、食用和药用于一体的龟类新品种)与罗非鱼混养试验,至7月30日抽样,养殖100天,龟的个体重均在100~150克之间,平均重为123克;罗非鱼个体重在20...  相似文献   

6.
制备灿烂弧菌(Vibrio splendidus)福尔马林灭活菌苗,通过浸泡、注射和口服3种方式接种美国红鱼(Sci-aenops ocellatus),分别在接种免疫后第7、14、21、28、35天采鱼血,检测其血清抗体效价、溶菌酶活力和白细胞吞噬活性;第28天用1.0×108CFU/mL的灿烂弧菌悬液进行攻毒试验,检测菌苗的免疫效果。结果表明,各免疫组血清抗体效价在第21天达到峰值,且浸泡组和注射组的血清抗体效价高于口服组;在35d实验期内,各免疫组的血清溶菌酶活力有明显提高,各浸泡组和注射组于免疫接种后14d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除浸泡3组外,其余各免疫组的白细胞吞噬百分比(PP)和吞噬指数(PI)在免疫接种后14d均较对照组有显著差异(P<0.05);各组受免鱼对人工攻毒均具有保护作用,以注射2组的免疫保护率最高,达77.8%。  相似文献   

7.
吴建军 《内陆水产》2006,31(11):10-11
巴西彩龟[Trachemys scrpta],又名红耳清龟、七彩龟、翠龟,隶属龟科,彩龟属,原产于巴西、墨西哥等地.我国没有分布,20世纪八十年代开始经香港引进内地。巴西彩龟引进我国后,由于气候等环境条件发生了变化,加之基础研究未跟上,因此在养殖生产中出现了一些问题,如产卵性能差、孵化率低和生长规律不清等。作者于2005年4月~11月对巴西彩龟稚龟的生长规律进行了初步研究。通过对稚龟体重、背甲长、背甲宽的测量进行统计对比分析,得出巴西彩龟稚龟人工养殖环境条件下的生长规律,为巴西彩龟的选种、育种提供了有价值的参考依据,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8.
制备灿烂弧菌(Vibrio splendidus)福尔马林灭活菌苗,通过浸泡、注射和口服 3种方式接种美国红鱼(Sciaenops ocellatus),分别在接种免疫后第7、14、21、28、35天采鱼血,检测其血清抗体效价、溶菌酶活力和白细胞吞噬活性;第28天用1.0×108CFU/mL的灿烂弧菌悬液进行攻毒试验,检测菌苗的免疫效果.结果表明,各免疫组血清抗体效价在第21天达到峰值,且浸泡组和注射组的血清抗体效价高于口服组;在35 d实验期内,各免疫组的血清溶菌酶活力有明显提高,各浸泡组和注射组于免疫接种后14 d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除浸泡3组外,其余各免疫组的白细胞吞噬百分比(PP)和吞噬指数(PI)在免疫接种后14 d均较对照组有显著差异(P<0.05);各组受免鱼对人工攻毒均具有保护作用,以注射2组的免疫保护率最高,达77.8%.  相似文献   

9.
大菱鲆迟缓爱德华氏菌福尔马林灭活疫苗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大菱鲆为免疫对象,采用0.5福尔马林灭活的方法,将迟缓爱德华氏菌制成全菌疫苗,验证了其具有可靠的安全性。以浸泡和注射两种免疫接种方法对养殖大菱鲆14d内进行2次免疫,第二次免疫后第10天,对免疫鱼和各自的对照鱼进行爱德华氏菌的人工感染试验,获得注射接种疫苗的大菱鲆对腹水病的免疫保护率为70,浸泡接种疫苗的大菱鲆对腹水病的免疫保护率为35。表明注射和浸泡接种迟缓爱德华氏菌全菌疫苗都能使大菱鲆对腹水病产生免疫效果,并且注射免役效果优于浸泡免疫。  相似文献   

10.
王焕章 《齐鲁渔业》2010,(12):43-44
<正>巴西彩龟又名红耳水龟、翠龟,是龟类中的优良品种。原产南美洲,近年引入我国。巴西彩龟具有很高的食疗、药用及观赏价值,适宜人工养殖。现将养殖技术介绍如下:1生物学特性巴西彩龟的头部宽大,吻钝,头颈处具有黄绿相镶的纵条纹,眼后有1对红色条纹,龟背扁平,为翠绿色或苹果色,背部中央有条显著的脊棱。盾片上具有  相似文献   

11.
净化养殖水体疫源生态模式及经济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张世萍 《水产学报》2001,25(4):342-347
叙述了青蛙、克氏原螯虾、乌龟、河蟹、黄鳝和泥鳅对钉螺和蚊幼的摄食对比实验,结果表明,它们每天摄食多少顺序为:对钉螺、克氏原螯虾>乌龟>河蟹>青蛙;对蚊纹,乌龟>克氏原螯虾>泥鳅>黄鳝或青蛙>河蟹,在疫区对金钱蟹和克氏原螯虾进行摄食钉螺的定性观察发现:在放养了实验动物的生态小区内,钉螺种群数量明显减少,通过本实验和近8的年来的研究工作,形成了四种水生动植物净化疫水的生态经济模式;1)芋、蛙、鳝、鳅、蚓、菜;2)莲、菜、龟或鳖、鳝、鳅;3)莲藉、河蟹、泥鳅;4)芦伟或荻、克氏原螯虾或沼虾、泥鳅。  相似文献   

12.
加工方式对刀额新对虾主要过敏原免疫原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选取冻干、烘干、虾丸化以及油炸4种加工方式处理刀额新对虾,通过检测可溶性蛋白、主要过敏原含量和免疫活性的变化以及体外模拟胃液消化实验,分析加工方式对虾类过敏原免疫活性及抗酶解能力的影响。结果表明经过不同的加工处理后,分子量为35 ku左右的主要过敏原蛋白仍然存在,免疫印迹显示其免疫活性有不同程度的下降,其中虾丸化处理对免疫活性的降低程度最大,达87%,冻干处理的影响最小,仅达6.8%;而主要过敏原蛋白抗酶解能力变化不明显。结论:不同的加工方式对虾过敏原活性的降低有比较大的差异,但对于抗酶解能力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13.
不同热加工方式对刀额新对虾过敏原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取煮(100 ℃)、蒸(100 ℃)、高压(121 ℃,0.1 MPa)这3种常见热加工方法,分别处理刀额新对虾不同的时间,通过检测总可溶性蛋白、主要过敏原含量和免疫活性的变化,分析3种热加工方式对虾类过敏原免疫活性的影响,并通过质地剖面分析,研究虾肉经过处理后组织结构的变化。经过3种热处理后,分子量为36 ku的主要过敏原蛋白仍然存在,免疫印迹的结果显示其免疫活性有不同程度的下降,高压对免疫活性的降低程度最大,30 min时免疫活性降低了97%;在25~35 ku区域出现一条新的IgE结合蛋白。质构分析结果显示,经过高压热处理后,虾肉的硬度和咀嚼度都有很大程度的降低,口感变差。结果表明:热高压处理在降低虾过敏活性的同时,对其口感也有一定的影响,有必要通过优化高温高压处理工艺,在保持虾口感及营养的基础上,降低其过敏活性。  相似文献   

14.
乌龟性腺发育的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下载免费PDF全文
作者按季节解剖了人工养龟场养殖的不同年龄组的乌龟89只,对其生殖腺进行了组织学研究,同时分析了成熟系数与体重、年龄和季节变化的关系,为进行乌龟人工繁育等工作提供了理论根据。  相似文献   

15.
The compensatory growth response of juvenile three‐keeled pond turtles, Chinemys reevesii, was investigated by food deprivation for 1–4 wk and then refeeding for 4 wk. After feeding resumed, only turtles that were deprived over 2 wk displayed higher specific growth rates than the continuously fed turtles for 1 wk, but their weights were lower than the control at the end of refeeding, showing a partial compensatory growth pattern. Their feeding rate, rather than the feed conversion efficiency and apparent digestibility of energy, was higher than the control during the compensatory phase, indicating that hyperphagia was responsible for the compensatory growth. As starvation intensified, protein concentrations of deprived turtles increased significantly, whereas the contents of fat tissues decreased sharply. After 4 wk of refeeding, the contents of fat tissues in deprived turtles returned to the control level, whereas protein concentrations did not, indicating that lipid rather than protein was the main fuel utilized during short‐term starvation for juvenile turtles aged over 2 mo.  相似文献   

16.
微卫星标记分析乌龟养殖群体的遗传多样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章芸  俞丹娜  杜卫国  郑荣泉  杨光 《水产学报》2010,34(11):1636-1644
利用8个微卫星标记对7个乌龟养殖群体进行了遗传多样性和遗传结构的检测。结果显示,7个养殖群体都表现出较高的多态性,8个位点共检测出130个等位基因,范围在9~26,平均16.25;其多态信息含量(PIC)范围为0.57~0.92,平均值为0.71;观测杂合度(HO)和期望杂合度(HE)分别为0.30~0.87和0.60~0.93。分子变异方差分析(AMOVA)结果表明,遗传变异5.91%来自群体间,84.29%来自群体内部,两两群体间FST值在0.0143~0.1127,其中57.14%的两两群体间无分化,42.86%的两两群体间出现了中等程度的分化。哈迪-温伯格平衡检测表明,8个位点中有5个位点显著或极显著的偏离了哈迪-温伯格平衡,推测各群体中出现了近交繁殖的现象。7群体间遗传距离为0.1066~0.6468,UPGMA聚类分析表明,湖北荆州群体单独聚为一支,其余6个群体聚为另一支。另外,7个群体都存在特有等位基因,提示群体间等位基因扩散受到一定程度的限制,同时在育种上,可以作为亲本选育的一个重要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17.
基于15N稳定同位素技术的斜生栅藻对硝氮和氨氮吸收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硝氮(NO3--N)和氨氮(NH4+-N)是水体中无机氮的主要形态。利用15N稳定同位素技术研究了斜生栅藻(Scendesmus obliquus)对NO3--N和NH4+-N的吸收特征。结果显示,在相同浓度条件下,斜生栅藻对NH4+-N的吸收速率显著高于对NO3--N的吸收率,在180min的试验中,对15NH4+-N的吸收速率为0.62~1.15μmol/(g·min);对15NO3--N的吸收速率为0.08~0.15μmol/(g·min)。在NO3--N和NH4+-N2种形态氮源同时存在的混合组中,斜生栅藻对NO3--N的吸收速率[0.12~1.00μmol/(g·min)]显著低于NO3--N作为唯一氮源的单一组[0.78~1.23μmol/(g·min)],表明NH4+-N的存在对藻类吸收NO3--N有抑制作用。在14NO3--N和15NO3--N同时存在时,斜生栅藻优先吸收14NO3--N,产生同位素分馏效应,但不同形态氮对藻类氮吸收的影响远远大于同位素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19.
将药用真菌灵芝接种于固体培养基进行固体发酵, 得到药性菌质, 并将其作为饲料添加剂, 分别按0. 5%、1. 0%、2. 0%的比例添加到鲫基础日粮中, 通过检测鲫肝、肠中溶菌酶含量和养殖水体的pH、氨氮、溶氧等指标以及称其体重, 以研究其对鲫非特异性免疫功能及促生长的影响和药性菌质对养殖水体的影响。结果表明, 在饲料中添加一定比例的药用真菌发酵产物都能够提高鲫肝、肠溶菌酶活性水平, 其中以在日粮中添加比例为0. 5%的肝中溶菌酶活性最高(P < 0. 05); 而添加1. 0%的肠中溶菌酶活性最高(P < 0. 05); 添加1. 0%的鲫体增重比对照组提高了2. 9%, 而不同比例的药性菌质对水质的pH 高于对照组, 水中氨氮浓度低于对照组, 与对照组相比溶氧 量变化甚小, 试验组各项测定结果呈现一定的波动, 但试验组与对照组间各项测定指标均无显著差异(P > 0.05)。药性菌质可改善鲫的非特异性免疫功能、促进其生长、增强鱼体代谢, 但对养殖水体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