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武运粳系列水稻品种对纹枯病的敏感性差异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分品种分小区种植、系统调查了水稻纹枯病的发生情况。结果表明,不同武运粳系列品种对纹枯病的敏感度有差异,武运粳21号、武运粳24号、武运粳27号在高温高湿条件下纹枯病发展蔓延较快,属感病品种;武运粳29号、武运粳30号、武运粳31号纹枯病发生较轻,属抗病品种;其余品种为中感品种。  相似文献   

2.
探讨武运粳23号的特征特性及其高产栽培技术,包括培育壮秧、合理密植、科学施肥、合理灌水、病虫草害防治等内容,为武运粳23号的推广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淮河下游稻区机插粳稻新品种比较试验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不同粳稻品种机插种植比较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圣稻16、新稻21全生育期140 d,早熟;宁9213、武运粳24全生育期161 d,偏迟熟;其余品种全生育期为151~154 d,适中;武运粳24、连粳9号、新稻18、南粳9108、武运粳27实收产量均在700 kg/667 m2以上,产量较高,其它品种产量在680.6~697.8 kg/667 m2,差异较小。从产量、生育期和抗性等方面综合分析,武运粳27、中稻1号、淮稻5号、南粳9108、连粳9号适合在淮河下游稻区大面积推广种植,其余品种尚需扩大示范或再示范。  相似文献   

4.
2014年对8个常规粳稻新品种进行对比试验,产量从高到低依次为宁粳4号、华瑞稻1号、武运粳27、南粳9108、淮稻5号、连粳7号、连粳9号、泗稻785;生育期最短的为连粳7号和泗稻785,为150 d,最长的为南粳9108,为153 d,其它品种在151~152 d。从稳产丰产性角度,适宜在阜宁县大面积种植的品种为宁粳4号、连粳7号、武运粳27、华瑞稻1号以及淮稻5号。  相似文献   

5.
不同稻作方式下武运粳30号的高产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武运粳30号是江苏(武进)水稻研究所育成的一个早熟晚粳新品种,该品种具有高产、优质、抗病、抗倒性强等优点。本文介绍了武运粳30号的特征特性,并详细阐述了该品种在两种不同稻作方式下的栽培技术措施,望对农户生产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6.
为筛选出适合本地种植的优良水稻新品种,选取了9个粳稻品种进行适应性比较试验。结果表明,武运粳24号、连粳11号、淮稻5号等品种综合表现好,生产潜力大,可作为主推品种在本地示范种植;武运粳27号、南粳9108、盐粳10号、扬育粳2号等品种部分性状较好,但存在结实率不高或不抗倒等缺点,可进一步试验示范。  相似文献   

7.
以常规粳稻武运粳24号和杂交稻甬优2640为材料,设置钵苗机插高产示范田,探明不同类型品种群体结构特征及其产量形成特点。研究结果表明,甬优2640秧苗素质较高,拷苗后发根力明显优于武运粳24号;群体后期干物质积累及光合势均明显高于武运粳24号;抗倒力矩为64.1 g/茎,较武运粳24号的51.4 g/茎高24.7%,抗倒能力优势明显;最终实测产量为774.6 kg/667 m2,较武运粳24号高6.4%。  相似文献   

8.
武运粳24号700kg/667m~2机插高产配套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介绍了优质水稻品种武运粳24号的品种特性及其获得高产的各项生育指标,从做好播前准备、适期精细播种、秧田管理、大田栽插与管理关键技术、适时收获等方面详细阐述了苏中地区武运粳24号700 kg/667m2机插高产配套栽培技术体系,涉及水分管理、肥力运筹和病虫草害综合防治等多方面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9.
抗条纹叶枯病新品种武运粳23号的选育及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武运粳23号是江苏武进水稻研究所育成的一个早熟晚粳新品种,具有优质、高产、稳产、抗病等特点。2010年2月通过江苏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相似文献   

10.
采用裂区试验,以品种生态类型为主区,品种为副区,选择中熟中粳(连粳7号、宁粳4号、武运粳27号)、迟熟中粳(武运粳24号、南粳9108、镇稻14)、早熟晚粳(武运粳23号、宁粳3号、镇稻11)共计9个粳稻品种为材料,以杂交籼稻(丰两优4号、徽两优6号、Y两优2号)为对照,研究不同粳稻生态类型在安徽沿江稻区的种植表现。结果表明,粳稻无论在营养生长期的苗高上,还是在最终株高上都显著低于杂交籼稻;粳稻叶片短而挺,稻穗直立且着粒密,表现较强的抗倒能力;在粳稻生长特性中,粳稻大田期的出叶速度明显快于杂交籼稻,同期抽穗的粳稻主茎叶片数多于杂交籼稻;粳稻的分蘖力明显弱于杂交籼稻,但成穗率显著高于杂交籼稻。在产量构成性状上,粳稻大部分是中穗型品种,有效穗数明显多于杂交籼稻,千粒重与杂交籼稻相当,正常情况下结实率高于杂交籼稻,属穗粒兼顾型品种,在精确定量栽培下容易取得高产。在产量表现上,迟熟中粳、中熟中粳与杂交籼稻相比具有产量优势,早熟晚粳不具有产量优势。  相似文献   

11.
武运粳19号的特征特性及栽培技术要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武运粳19号是江苏省常州市武进区农业科学研究所育成的一个早熟晚粳品种,具有优质、高产、稳产、抗倒等特点。2008年1月通过江苏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相似文献   

12.
武运粳7号的选育应用及育种技术路线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对武运粳7号的育种技术路线的探讨,对江苏粳稻优质超高产育种中理想株型的构建以及如何协调好高产与稳产、高产与优质的关系提出了一点建议。  相似文献   

13.
通过对14个粳稻新品种(系)的比较试验研究:镇稻99、285、徐稻4号、徐稻3号、盐稻8号等熟期较早的品种,以徐稻4号产量最高,徐稻3号、镇稻99产量中等;扬辐粳8号、淮稻9号、武运粳8号、武育粳3号、淮稻5号、宁粳2号、扬辐粳7号等熟期较晚,以淮稻5号综合表现突出;以武运粳8号产量最高,淮稻5号产量次之,扬辐粳8号、淮稻9号产量中等,除武运粳8号、武育粳3号不抗(耐)条纹叶枯病外,参试品种均较抗(耐)条纹叶枯病;淮稻5号、扬辐粳8号抗倒性较强。  相似文献   

14.
在武运粳8号高产栽培中,适期、适量施用磷、钾肥,有利于秧苗生长,减少无效分蘖,控制高峰苗,提高成穗率,有利于改善中后期群体条件,培育壮秆大穗,提高抗逆性,增加抽穗至成熟阶段干物质生产量,协调库、源关系,是构造武运粳8号高产群体的重要条件和有效调控手段。  相似文献   

15.
以武运粳31号为试验材料,探讨了机插密度(机插规格或抓苗量)对其茎蘖成穗率及产量的影响,以明确分蘖力中等、穗型中等水稻品种高产群体的适宜机插密度。结果表明,武运粳31号机插,在行株距为29.7cm×12.5cm、抓苗量为4株左右时,茎蘖成穗率、有效穗数、结实率和产量均较高,是适宜的机插密度。  相似文献   

16.
以淮稻5号为对照,通过不同粳稻品种种植比较试验研究,分析不同品种的生长特征、产量水平等综合特性,结果表明:武运粳27和南粳9108综合抗性较好、产量潜力较高,适宜在盐城市大面积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17.
武运粳24号特征特性及机插高产栽培技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武运粳24号系江苏省常州市武进区农业科学研究所育成的迟熟中粳新品种,具有熟期适中、丰产性好、增产潜力大、米质优、综合抗逆性强、适应性广等特点,2010年通过江苏省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本文总结了其特征特性和高产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18.
武运粳21号系江苏省武进农科所最新育成的中熟中粳新品种,2007年通过江苏省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苏审稻200705),由江苏中江种业独占许可。江苏省洪泽县于2006年开始进行示范种植,该品种表现出分蘖中等、穗形大、子粒饱满、结实好、熟相漂亮、抗病性好、米质好,符合米质和产量同步的需求,更适应直播稻面积占本地水稻种植面积90%以上的新形势。根据这两年的生产实践,武运粳21号在本地可作为麦后直播,并获得高产。  相似文献   

19.
试验证实扬9709、连粳07-19、武运2743、徐稻3号、武运粳21等粳稻品种在江苏省泰州市推迟到5月28日播种,适合该地区种植。  相似文献   

20.
杂交粳稻常优1号高产优质制种技术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常优1号原名常优99-1,是由江苏省常熟市农业科学研究所利用BT型晚粳不育系武运粳7号A与R254配组于1998年育成的中熟杂交晚粳稻新组合。2002年通过江苏省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2000年、2001年 ,在苏州、常熟、昆山多点试制种13hm2,平均单产2.25t/hm2,高产田块达到3.0t/hm2 ,试验小区最高单产达到3.75t/hm2。2002年常优1号制种面积迅速扩大到53.3hm2。一、亲本的特征特性母本武运粳7号A属BT型晚粳不育系 ,由BT型不育系矮A与武运粳7号经连续回交转育而成。分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