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作物分子标记辅助选择育种的现状与展望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分子标记辅助选择育种可以通过精准选择目标性状提高育种效率,加快育种进程。分子标记辅助选择已在主要农作物育种中广泛应用,全基因组选择正逐步成为研究热点,有望推动分子标记辅助选择育种技术的更快发展。综述了分子标记辅助育种的基础及在农作物中的应用进展,全基因组选择的原理、方法、优势以及全基因组选择在植物育种方面的应用,并对作物分子选择育种作出了展望。  相似文献   

2.
油菜是我国主要的油料作物之一,除用来满足人们日常所需的食用油外,油菜还可以作饲料、绿肥、生物柴油等多功能用途。近年来,分子标记辅助选择(marker-assisted selection, MAS)与传统育种手段相结合,大幅度地提高了油菜选育效率,加快了油菜产业的育种进程,使得我国油菜育种进入高速稳步发展的状态,对油菜高产、抗逆及高品质育种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分子标记辅助选择在油菜育种中的应用现状为主要内容,比较了分子标记辅助育种和传统育种的优缺点,介绍了常见的分子标记的类型及特点,分别从油菜产量、品质、抗逆育种、适宜生育期、适应机械化收割、油菜观花推动旅游经济发展等方面阐述了分子标记辅助选择在油菜品种选育方面的应用现状及分子标记辅助选择给油菜育种提供的便利,同时分析了分子标记辅助选择在油菜育种方面的局限性,展望了分子标记辅助选择在油菜育种上的应用前景和发展趋势,进一步表明分子标记辅助选择在油菜育种中的重要性和必然性,为后续我国油菜高效育种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3.
分子标记辅助选择技术给水稻育种提供了新的途径,与传统育种技术相结合,可大大提高育种效率,缩短育种周期。因此,加强分子标记辅助选择技术在水稻育种上的应用研究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在此,综述了分子标记的特点与类型及分子标记辅助选择原理,着重介绍了分子标记辅助选择在水稻育种上的利用现状,主要包括在回交育种、基因聚合、数量性状改良等方面的应用进展。同时讨论了该技术存在的问题,并展望了其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4.
分子标记辅助选择及其在水稻育种中应用与展望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随着现代分子生物学的迅速发展,分子标记辅助选择技术给水稻育种提供了新的途径,加强分子标记辅助选择技术在水稻育种上的应用研究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综述了分子标记辅助选择的特点,重点介绍了分子标记辅助选择在水稻育种上的利用现状,主要包括质量性状改良、数量性状改良、回交育种、基因聚合等方面的应用进展,同时讨论了该技术存在的问题以及发展前景和展望。  相似文献   

5.
随着人口的增长、全球气候变暖和自然环境恶化,对玉米产量和抗逆性的要求越来越高,传统杂交育种已无法满足要求。分子标记技术的迅猛发展,以及分子标记技术与传统育种的有机结合,为玉米育种开辟了一条崭新的道路。文中论述了分子标记辅助选择中应用的分子标记技术、分子标记辅助选择在玉米抗病、抗虫、抗旱、抗涝、抗寒、抗盐碱、抗倒伏育种中的应用,同时介绍了分子标记辅助选择相对于传统育种的优势与不足,展望了分子标记辅助选择在育种中的应用前景和发展趋势,总结了分子标记辅助选择在实际生产中推广和应用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6.
水稻分子标记辅助育种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充分挖掘水稻分子标记辅助育种的潜质,分析了分子辅助育种较常规育种方法的优点,常用的分子辅助育种技术(RFLP、RAPD、AFLP、ISSR)及优点和不足,同时阐述了通过分子标记辅助选择育种方法培育或改良现有水稻品种的产量、品质以及抗病虫性等成果。  相似文献   

7.
[目的]建立高效SSR分子标记检测技术体系,加快抗稻瘟病育种进程,并为促进、推广SSR分子标记辅助选择技术在企业育种科研上的应用提供方法。[方法]采用田间叶片快速DNA提取技术、抗稻瘟病基因Pi-1和Pi-2连锁标记MRG4766和AP22的两重PCR技术及两道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技术,对抗稻瘟病育种群体进行高效分子标记辅助选择。[结果]建立了一种成本低、操作简单、能够对抗稻瘟病双基因Pi-1和Pi-2进行准确、稳定、快捷、规模化检测的方法。[结论]该技术体系可对抗稻瘟病育种群体进行高效分子标记辅助选择,加快抗稻瘟病育种进程,为SSR分子标记辅助选择技术在企业育种科研上的广泛应用提供了借鉴方法。  相似文献   

8.
分子标记技术在理论和实践上的逐步发展和不断完善意味着其将被应用于多种领域,充分发挥该技术的优势。经过多年的科学研究和实践人们发现将分子标记技术应用在植物中,可以有效辅助植物的选择育种,不仅可以减少育种过程的盲目性,而且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有效育种率。该文阐述了分子标记辅助选择育种技术的特点,介绍了遗传连锁图谱的构建与分子标记辅助选择育种的选择,最后分析了分子标记技术在糯高粱育种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9.
分子标记辅助选择技术在水稻稻瘟病抗性改良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分子标记辅助选择是现代植物育种的手段之一。本文介绍了水稻稻瘟病及其抗性机理、分子标记辅助选择在水稻稻瘟病抗性改良育种中的优越性和近年来取得的进展。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分子标记辅助选择在水稻遗传育种改良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为水稻新品种(系)的培育提供了新的途径。本文首先介绍了分子标记辅助选择的原理及其在水稻育种中的优势;着重综述了运用分子标记辅助选择技术在水稻产量、品质及抗性等相关性状育种中的应用进展;最后简要介绍了该技术在实际应用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11.
Salinity is a major factor limiting rice yield in coastal areas of Asia. To facilitate breeding salt tolerant rice varieties, the wholeplant growth duration salt tolerance(ST) was genetically dissected by phenotyping two sets of BC2F5 introgression lines(ILs) for four yield traits under severe natural salt stress and non-stress filed conditions using SSR markers and the methods of advanced backcross QTL(AB-QTL) analysis and selective introgression. Many QTLs affecting four yield traits under salt stress and nonstress conditions were identified, most(〉90%) of which were clustered in 13 genomic regions of the rice genome and involved in complex epistasis. Most QTLs affecting yield traits were differentially expressed under salt stress and non-stress conditions. Our results suggested that genetics complementarily provides an adequate explanation for the hidden genetic diversity for ST observed in both IL populations. Some promising Huanghuazhan(HHZ) ILs with favorable donor alleles at multiple QTLs and significantly improved yield traits under salt stress and non-stress conditions were identified, providing excellent materials and relevant genetic information for improving rice ST by marker-assisted selection(MAS) or genome selection.  相似文献   

12.
分子标记辅助选择改良圣稻13和圣稻14的条纹叶枯病抗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利用分子标记辅助选择改良圣稻13、圣稻14的条纹叶枯病抗性,培育抗条纹叶枯病的粳稻新品种及新种质。【方法】以感病品种圣稻13、圣稻14为受体,以抗病品种镇稻88及高代抗病品系圣稻519为抗条纹叶枯病基因供体,采用自交改良和回交改良2种方法,利用与Stv-bi紧密连锁的分子标记H11-8、H11-12和H21进行辅助选择,结合条纹叶枯病田间抗性鉴定及农艺性状分析,将Stv-bi(或其等位基因)转移到圣稻13、圣稻14品种中,培育抗条纹叶枯病品种。【结果】通过2个自交混选群体的分子标记辅助选择获得多份稳定抗条纹叶枯病材料;通过回交改良,获得携带Stv-bi的圣稻13回交稳定品系E01、E13、R107等6个。【结论】利用分子标记辅助选择可显著提高选择效率和准确性,建立了抗条纹叶枯病分子标记辅助育种体系,为今后开展抗性育种提供了理论依据和材料基础。  相似文献   

13.
【目的】筛选聚合抗褐飞虱和抗稻瘟病基因水稻材料,为培育新型抗褐飞虱兼抗稻瘟病的水稻新种质提供参考。【方法】利用常规育种、分子标记辅助育种和抗病虫鉴定相结合的手段,将抗稻褐飞虱基因bph20(t)和bph21(t)以及广谱高抗稻瘟病基因Pi9聚合到优良保持系博ⅢB的遗传背景中。【结果】bph20(t)的分子标记RM540和BYL7、bph21(t)的分子标记RM5348和RM222未在稻褐飞虱抗、感亲本间扩增出特异条带,无明显的多态性,不能用于该育种群体抗褐飞虱基因bph20(t)和bph21(t)的检测。Pi9的显性分子标记pB8以及共显性分子标记PB9-1在稻瘟病抗、感亲本之间可扩增获得特异条带,具有多态性,可用于Pi9基因的检测。经抗虫鉴定并利用标记PB9-1对BC6F2群体的22株材料进行PCR扩增,含有Pi9基因杂合体的有10株,纯合体有6株,不含Pi9基因的有7株。用源自广西南宁田间感褐飞虱和稻瘟病菌株进行多次抗病虫鉴定,筛选获得一批抗褐飞虱材料,其中抗性与抗虫亲本BPH54相当的材料有6份,在这6份材料中含有Pi9基因且抗稻瘟病的材料有5份,对稻褐飞虱的抗性与供体亲本BPH54水平相当。【结论】通过常规育种、分子检测和抗虫鉴定相结合的办法,筛选获得5份聚合褐飞虱抗性基因(bph20和bph21)和抗稻瘟病基因Pi9的抗或高抗水稻中间材料,为选育新的双抗保持系和不育系提供种质材料。  相似文献   

14.
分子标记辅助选择在作物改良中的应用概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DNA分子标记技术辅助选择是当今作物育种的重要方法之一,并在作物改良中得到日益广泛的应用。本文从分子标记辅助选择的特点,在农作物育种中的应用状况和存在问题及解决方法几个方面进行了概述。  相似文献   

15.
小麦种质烟农74(11)是20世纪70年代烟台农业科学院选育的小麦育种中间材料,衍生了鲁麦14、鲁麦13、烟农19等多个大面积推广品种,并以这些品种为育种亲本,选育出多个国审小麦品种,是近期山东省小麦育种的基础。选用烟农74(11)种质衍生品种(系)62份、非烟农74(11)种质衍生品种(系)58份,共计120份实验材料,采用小麦90K芯片,分析了供试材料的遗传关系。共获得26 026个有效SNP位点,其中A、B、D基因组各占32.17%、40.69%和7.64%。供试群体多态性信息含量(PIC)为0.18~0.31,平均为0.25,低于SSR标记揭示的遗传多样性。分析了全部材料组(组Ⅰ)和烟农74(11)衍生材料组(组Ⅱ)遗传相似性系数,发现组Ⅰ材料间的遗传相似性系数在0.61~0.70的占59.44%、0.71~0.80的占32.98%、≥0.91的占0.80%;组Ⅱ的遗传相似性系数在 0.61~0.70的占26.77%、0.71~0.80的占53.22%、0.81~0.90的占17.26%,≥0.91的占2.75%,这表明烟农74(11)种质衍生后代间的遗传关系比较狭窄,需要拓宽遗传基础。此外,对几个经典小麦杂交组合进行了遗传相似性系数分析,发现子代和上缘亲本间的遗传相似性系数为0.68~0.87,平均为0.79;姊妹系间为0.84~0.87,父母本间为0.65~0.71。通过经典组合分析并结合当前小麦遗传关系狭窄的现实,建议在中短期育种目标中,双亲遗传相似性系数最好控制在0.8以下;在中长期育种目标中,双亲遗传相似性系数最好控制在0.7以下。  相似文献   

16.
分子标记辅助选择的影响因素和发展前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子标记辅助选择比以表现型为基础的选择更为有效。这种选择不仅针对主效基因有效,而且针对多基因控制的数量性状(quantitative trait locus,QTL)也同样有效。尤其是可进行早期选择,而不必如常规育种过程中,对产量、后期叶部及穗部抗病性等只有在成熟期才能进行鉴定,而造成人力、物力及财力浪费。选择适当的群体类型、规模及分子标记,建立尽量饱和的分子标记图谱,从整个基因组水平上,进行QTL的精密定位、探索其效应大小、作用方式等,发展基于QTL图谱的标记辅助选择的新方法,应是目前研究的重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