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干旱问题是制约农业发展的主要逆境因素之一。发展节水农业是农业现代化的必然趋势,是解决农业水资源短缺,保证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根本出路。而水肥耦合研究一直是节水技术研究的一个重要方面。概述了国内外水肥耦合研究的现状,从水肥耦合作用的机理和效应两方面来阐述,包括水分对植物养分转化、吸收及代谢的影响、养分对植物水分利用的影响、生物学效应、生态学效应和对生理指标的影响。并指出今后水肥耦合研究应该加强施肥对农产品品质和生态环境的影响的研究,同时注重构建通用性的水肥耦合模型。  相似文献   

2.
徐岩  于海业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5):2718-2721
水肥是提高设施农业生产力的关键因素,水肥的增产效应能否得到充分发挥,对设施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基于前人的研究成果,综合评述了设施农业生产中水肥的耦合关系及水肥对作物生长、品质、产量、土壤环境的影响,提出设施农业水肥耦合技术研究存在的问题,并对设施农业水肥耦合技术研究的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3.
在农业水资源的日益紧缺下,为了减少水稻的灌溉用水和肥料高效利用以实现水稻稳产高产,综述了国内外水肥耦合的研究进展、水肥耦合的概念及其协同、拮抗、叠加三种效应,水肥耦合的机理、水肥耦合对水稻生长发育及产量品质的影响、水肥耦合对水稻中N素利用效率的影响;展望了中国目前在水肥耦合研究方面可以提升的空间,提出了水肥耦合模式是争取水稻高产优质的有效措施,以及如何根据实际需要,运用"以水促肥、以肥调水",建立合理的水肥耦合模式,提高水肥利用效率,在节约灌溉用水和不增加施肥量的前提下达到既保证作物优质高产又减少环境污染的双重效果,为今后节水农业及水稻的田间栽培和管理提供理论与技术依据。  相似文献   

4.
烟草水肥耦合机理研究现状和展望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0  
概述了水肥耦合的概念和机理,对我国烟草水肥耦合的意义及水肥耦合技术的研究现状进行了系统综述,包括不同水肥组合对烟叶生长发育、生理活动、土壤水分和养分分布、烟叶营养元素和化学成分含量、烟叶产量品质、水肥利用效率的影响以及不同烟区水肥耦合的技术特点等,提出了研究展望和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5.
在农业水资源的日益紧缺下,为了减少水稻的灌溉用水和肥料高效利用以实现水稻稳产高产,综述了国内外水肥耦合的研究进展、水肥耦合的概念及其协同、拮抗、叠加三种效应,水肥耦合的机理、水肥耦合对水稻生长发育及产量品质的影响、水肥耦合对水稻中 N素利用效率的影响;展望了中国目前在水肥耦合研究方面可以提升的空间,提出了水肥耦合模式是争取水稻高产优质的有效措施,以及如何根据实际需要,运用"以水促肥、以肥调水",建立合理的水肥耦合模式,提高水肥利用效率,在节约灌溉用水和不增加施肥量的前提下达到既保证作物优质高产又减少环境污染的双重效果,为今后节水农业及水稻的田间栽培和管理提供理论与技术依据。  相似文献   

6.
为了研究水肥耦合对寒地粳稻养分吸收的影响,以寒地粳稻东农428为试验材料,设置控灌方式、氮肥水平2因素处理,研究了水肥耦合对寒地粳稻养分吸收,以及对最终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两种灌溉模式均在N3处理下水稻含氮量,含磷量以及含钾量最高,且产量达最大值;而在N3处理下的两种灌溉模式相比较,在节水灌溉(W1)水平下水稻产量最高,且氮、磷、钾含量都处于最高水平,说明N3是水稻增产最佳施氮水平,节水灌溉较常规灌溉促进了产量的积累。  相似文献   

7.
南疆灌淤土区冬小麦水肥耦合效应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根据水肥耦合效应确定水肥管理方案是解决小麦生产中水肥管理联系不紧密、水肥利用效率不高的重要方法。采用正交旋转组合设计在南疆小麦主产区进行水肥耦合效应研究。结果表明:灌淤土上小麦水肥交互效应明显,灌水、氮肥、钾肥对小麦产量的影响均是正效应,磷肥对小麦产量的影响是负效应,但是灌水与氮肥和磷肥的交互作用是协同效应,与钾肥的交互作用是拮抗效应。根据水肥交互效应确定了不同条件下灌溉量、氮肥、磷肥、钾肥用量的阈值,并提出了冬小麦产量最高的水肥管理方案。  相似文献   

8.
水肥优化耦合理论在烟草生产中的应用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水分和肥料是影响烟草生长发育以及烟叶产量和质量的两大关键因素。结合国内外水肥耦合的研究进展,分析了目前烟草水肥耦合研究的现状,阐明了烟草水肥优化耦合理论研究的重要性,并对其相应的研究和应用进行了讨论与展望。  相似文献   

9.
水肥耦合效应研究的现状与前景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我国是一个水资源短缺,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土地资源较少以及化肥消费量较大的人口大国和农业大国.在有限的资源条件下,充分利用水肥的增产效应对我国农业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水肥耦合是研究水肥关系,以达到更经济有效地利用水分和养分目的的一项重要技术.鉴于此,从水肥耦合的含义及其对作物生理形态、产量、生态环境的影响等方面综述了水...  相似文献   

10.
综述了我国水稻生产上水肥施用与利用现状,南方稻作区节水灌溉和控制排水研究状况,从新施肥模式的运用、新型高效肥料的推广应用和用地与养地相结合的培肥模式论述施肥技术研究新进展。提出合理的水肥耦合调控技术、水资源的循环利用与合理的灌排管理和耕作制度与种植结构调整成为今后南方地区水稻优质高产高效生产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1.
干旱区枣树膜下滴灌条件下水肥耦合效应初探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在新疆阿克苏地区进行了膜下滴灌条件下水肥耦合对红枣产量和品质影响的田间试验,利用果树试验数理统计方法,建立了红枣产量的水肥耦合模型:y=12 670.96+40.54I+19.33F-0.034 9I2-0.008 93F2-0.000 043I·F.结果表明:在膜下滴灌条件下,红枣产量与灌水量和施肥量都呈二次抛物线关...  相似文献   

12.
不同肥水耦合对黄瓜产量品质及肥料偏生产力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目的】 基质栽培是有效解决设施土壤连作障碍、质地恶化对作物生产造成不利影响的有效途径之一。目前基质栽培水肥管理缺乏量化指标,本研究旨在通过研究滴灌水肥耦合对塑料大棚春季基质栽培黄瓜产量、生长、生理、品质和偏肥料生产力的影响,探究黄瓜基质栽培优质高效生产的灌水和营养液供应标准。【方法】 以‘春优1号’黄瓜为试材,按照标准山崎黄瓜营养液配方,设置3个营养液浓度水平(F1:75%剂量、F2:100%剂量、F3:125%剂量)和3个单株灌水量(W1:75%蒸腾蒸发量(crop evapo-transpiration ETc)、W2:100% ETc、W3:125% ETc),共9个水肥耦合处理,分析不同灌水和营养液浓度对基质袋栽培黄瓜产量、干物质量、品质、水肥利用效率(water use efficiency,WUE)和肥料偏生产力(partial factor productivity of fertilizer,PFP)的影响。运用多元回归分析和空间分析方法,确定塑料大棚春季基质袋栽培黄瓜高效生产的适宜灌水量和营养液浓度。【结果】 灌水量的增加有利于黄瓜产量和PFP的增长,收获期60 d内W3F1处理产量(7 667.3 kg/667m 2)和PFP(205.67 kg·kg -1)均最大。在相同施肥处理下,PFP随灌水量的增加呈上升趋势;F1条件下,W3处理净光合速率低于W1,但其叶面积指数较大,同化量较高,获得较高产量。仅考虑灌水条件下,W1水平下黄瓜果实品质的VC、还原糖表现最优;而W3水平下黄瓜果实的可溶性固形物和可溶性蛋白有最优值。运用多元回归和空间分析方法综合评价产量、品质和肥料偏生产力,确定适宜的灌水施肥范围为36.0—42.2 kg/667m 2和198.0—219.8 m 3/667m 2;42.2—44.6 kg/667m 2和206.3—219.8 m 3/667m 2。【结论】 灌溉和营养液浓度对黄瓜的生长、产量、品质、水分利用效率和肥料偏生产力均有显著影响,以黄瓜产量、硝酸盐含量和PFP同时达到最优值的±10%范围时确定的灌溉量和营养液浓度是塑料大棚春季基质袋栽培黄瓜的优化滴灌施肥方案。  相似文献   

13.
喀什地区甜瓜露地全立架滴灌栽培技术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目的]通过对喀什地区甜瓜露地全立架滴灌栽培病害、肥水利用,产量和收益等方面的调查和研究,为完善该模式的种植技术提供理论依据,并为喀什地区甜瓜滴灌生产应用提供技术贮备.[方法]调查和分析甜瓜病害、灌溉和施肥状况、产量和品质、成本和收益等,与甜瓜常规爬地沟种方式进行比较.[结果]甜瓜露地全立架滴灌栽培方式降低了田间空气相对湿度,对抑制和减轻霜霉病危害效果显著,对减轻白粉病危害效果不显著;全立架滴灌的肥水利用效率都高于常规爬地沟种,全立架滴灌单位面积比常规爬地沟种减少用水量达140;;中小果型甜瓜品种应用全立架滴灌栽培产量提高不明显,大果型品种增产效果非常显著.[结论]全立架滴灌栽培技术达到了减轻病害、节水节肥和提高产量的目的,是一种适合喀什地区的种植模式.  相似文献   

14.
水肥利用率低成为新疆棉花生产的主要限制因素,通过水肥的协同关系来提高水肥利用效率为棉花高产稳产的关键.近些年,在棉花水肥耦合研究方面,新疆学者已得出获得高产的施肥总量和基、追肥比例,并认为膜下滴灌水肥耦合可提高肥料利用率.棉花生育期水肥耦合已有研究,为进一步明确棉花生育期追肥配比用量,建议通过研究棉花生育期水肥耦合作物生长规律建立相应模型,根据高产形成机理来确定生育期最佳水肥用量配比,并进一步完善建立土壤.植株测试推荐施肥技术.  相似文献   

15.
陈道平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22):13760-13761,13763
选取有效灌溉面积、农用化肥施用量、农村用电量、农用机械总动力作为我国农业的投入变量,而谷类、豆类、烟叶、油料和水果产量作为农业产出变量,采用2010年《中国统计年鉴》中的数据,基于典型相关分析方法对我国农业的投入与产出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农用化肥施用量对我国农业产出的影响最大,其次为农用机械总动力的投入;我国农业的产出典型变量主要受谷类、油料和水果的影响;从所选变量来看,我国谷类、油料和水果产量的增加主要是由化肥和机械投入的增加所引起,它们呈现高度相关性。针对所得结论,提出了应逐步减少化肥的使用量、增加现代化农业机械的使用、增加农业灌溉投入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6.
[目的]本文旨在探究不同水肥耦合处理下旱区同心圆枣各因子的变化,阐明不同水肥耦合对促进枣树生长发育的影响.[方法]本文以8年生成龄枣树为研究对象,设置不同灌溉定额(W1:2250m3/hm2、W2:3000m3/hm2、W3:3750 m3/hm2)、施氮水平(N1:240 kg/hm2、N2:300 kg/hm2、N...  相似文献   

17.
以陕西榆林山地矮化密植梨枣树为研究对象,分析了不同水肥浓度对涌泉根灌枣树生育期内叶面积指数、果实发育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水肥处理叶面积指数在枣树果实膨大期达到高峰,且稳定持续至果实成熟期末期,随后叶面积指数开始下降。叶面积指数随着萌芽展叶期灌水量的增加而增加,所有水肥处理下,枣数叶面积指数最大的是高水中肥处理(W1N2);所有处理中,高水、低水处理与低肥相组合,果实体积最大,中灌水处理为不施肥时果实的体积最大。单位枝长的果实数目最高的是中水中肥处理(W2N2),最低的是低水处理(W3),在一定范围内,适当施肥能促进枣果单位枝长的果实数目的增加,但肥液浓度过大,反而会抑制其增加。在一定条件下,所有处理中产量最高的是中水中肥处理(W2N2),产量超过2000kg/亩,最低的是低水高肥处理(W3N1),产量不到1000kg/亩。因此可以选择中水中肥处理(W2N2),能获得最高的产量。  相似文献   

18.
【目的】系统研究火龙果的水肥耦合效应,制定适宜的灌水施肥方案,为其高产优质和可持续发展提供技术依据。【方法】以紫红龙(Hylocereus polyrhizus,Zihonglong)为试验材料,以田间持水量、施氮量和施钾量为试验因素,采用3因素5水平二次回归通用旋转组合设计,共设20个处理,进行2018—2019连续2年的定株水肥耦合试验,统计火龙果周年产量和各批次单果重,测定果实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等品质指标并进行综合评分,探究水、氮、钾对火龙果产量和品质的调控作用,采用频率分析法对产量和品质数学模型进行优化分析,以获取高产优质下的灌水施肥方案。【结果】不同处理水氮钾的供应对火龙果果实可溶性蛋白、糖酸比等品质指标影响显著(P<0.05,下同),处理10(田间持水量40%、N 300 kg/ha、K2O 375 kg/ha)和处理15(田间持水量60%、N 300 kg/ha、K2O 375 kg/ha)的果实蛋白质含量相对于其他处理有所提升,处理4(田间持水量72%、N 122 kg/ha、K2O 152 kg/ha)相对于其他处理明显降低火龙果果实中可滴定酸含量,提升糖酸比值,改善果实风味,但也降低果实中总酚含量。整体来看,产量和综合品质均随田间持水量、施氮量和施钾量的增加表现为先增后减的变化趋势;因素对产量和综合品质的影响程度均表现为田间持水量>施氮量>施钾量,田间持水量、施氮量和施钾量对于火龙果产量的交互效应存在差异,其中田间持水量与施氮量对产量的交互作用显著。在田间持水量52.43%~70.86%、N 215.17~511.00 kg/ha、K2O 148.99~565.47 kg/ha时,火龙果产量可达22500 kg/ha以上;在田间持水量48.25%~64.68%、N 247.89~404.48 kg/ha、K2O 247.30~581.51 kg/ha时,火龙果综合品质评分达80分以上。【结论】田间持水量、施氮量和施钾量水平显著影响火龙果的产量和主要品质指标,适宜的灌水和充足的氮钾供应可提高火龙果的产量和品质,增加其商品性和经济效益,综合考虑三者对火龙果产量和品质的影响,滴灌条件下,火龙果高产优质的灌水施肥方案为:田间持水量52%~65%,N 247.89~404.48 kg/ha,K2O247.30~565.47 kg/ha。该优化方案可供同等肥力水平火龙果园水肥一体化模式下的管理参考。  相似文献   

19.
不同施肥水平对旱地马铃薯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基于内蒙古武川县旱地农田试验,研究施肥对马铃薯耗水量及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以期为区域农业可持续发展与生态建设提供科学依据。研究显示:随着施肥量的增加,耗水量加大,但施肥量达到一定程度时耗水量开始减少;在多雨年,产量和耗水量都较高;在少雨年,产量和耗水量均较低。马铃薯产量与耗水量之间相关关系呈对数型曲线。综合考虑产量与水分利用效率,在多雨年,中肥处理既能保证较高的水分利用效率,也能保证较高产量;少雨年采取低肥处理,正常年采取中低肥处理较适宜。研究表明,农业生产中应根据不同降水水平,通过适度施肥来提高马铃薯田水分利用效率,从而达到稳产并节水保墒的目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