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大棚温室双上孔软管滴灌新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软管滴灌是专为大棚温室内的生产而开发的节水增产灌溉技术,属于局部灌溉,使地面局部湿润,无积水且水分蒸发较少。它利用双上孔滴灌带,直接铺设在作物畦面上灌水,能为棚内作物生长提供良好的环境。为了配合该项技术的发展,现将大棚温室双上孔软管滴灌新技术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2.
目前,我国农田节水灌溉技术主要有渠道防渗技术、低压管道输水灌溉技术、喷灌技术、微灌技术、改进地面灌水技术、综合农业节水技术、雨水汇集利用技术和节水灌溉管理技术等几种。1微灌技术的优缺点 微灌包括滴灌、渗灌和微喷灌等,它是一种新型的农田灌溉技术。微灌是根据作物对于水分的需要,通过低压管道系统与安装在末级管道上的灌水器(滴头、渗孔和微喷头),将作物生长所需要的水分和养料以较小的流量,均匀准确地直接输送到作物根部附近的土壤中或土壤表面,是一种局部灌水方式。与喷灌、管道输水灌溉和地面灌溉相比,它具有以下…  相似文献   

3.
机械灌溉节水技术问答(Ⅲ)张佑墉沈阳市和平区文体路18号343信箱(110003[9]何谓滴灌?滴灌有什么优点?答:滴灌是将具有一定压力的水通过输水管道,由滴头将水一滴一滴地滴入作物根区的土壤中,供给作物水分的一种节水型灌溉技术。滴灌有以下优点:(1...  相似文献   

4.
灌区自流蓄灌技术,是新疆近年来新提出的一种节水灌溉技术方法,即采用蓄水灌溉袋技术,替代喷、滴灌的喷头和滴头,以解决新疆灌区葡萄、果树园艺类作物在干旱少雨、风多风大、蒸发强烈等不利条件下,采用喷、滴灌水分损失较多,不易满足作物需水量要求的一些实际问题,具有一定的节水效果。蓄灌技术对作物用水量事先设计确定,可实现灌水定额及用水计量自控,使节水管理操作容易可行。蓄灌技术适应于自流灌区,系统田间布设简单,投入少,运行管理方便。  相似文献   

5.
通过采用渗灌、滴灌、沟灌3种节水灌溉技术模式进行试验,分析不同节水灌溉技术模式对保护地番茄产量、耗水量、生育时期根层土壤水吸力和灌溉用水效率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从番茄产量来看,滴灌>渗灌>沟灌;从节水效果来看,渗灌>滴灌>沟灌;从灌溉水分利用效率大小来看,渗灌>滴灌>沟灌。在沟灌、滴灌和渗灌这3种节水灌溉技术中,番茄生产应首选滴灌技术,其次为渗灌技术。  相似文献   

6.
黑龙江省抗旱节水灌溉集成技术模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黑龙江省水资源总量为810.33亿m3,人均占有量和耕地亩均占有量都低于全国平均水平,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季节性干旱频发、作物生育期内水量分布不均等因素加剧了农业灌溉用水短缺,严重影响了旱作区作物种植面积的发展和产量的稳定与提高。分析了机械化暗式注水灌溉技术、中耕补水技术、喷滴灌技术等抗旱节水灌溉技术的特点效果,根据玉米调亏水分灌溉指标、作物受旱生态表现及土壤干旱状况分级,提出了抗旱节水灌溉集成技术模式,缓解了水资源供需矛盾,减少了干旱带来的损失,为实现粮食持续稳产高产提供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7.
软管滴灌是专为大棚温室生产而开发的节水增产灌溉技术,属于局部灌溉,使地面局部湿润,无积水且水汽蒸发较少。它利用双上孔滴灌带,直接铺设在作物畦面上灌水,能为棚内作物生长提供良好的环境。下面将双上软管滴灌新技术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8.
针对有压节水灌溉的高耗能,提出并试验了用无压负压给水器为作物即节水又节能的双节给水理念,针对间歇灌溉时土壤湿度忽高忽低提出连续适度给水理念,给水理念特点是利用植物水分生理水势特性,与土壤张力特性,利用给水器将水分以无压或负压形式与土壤和植物根系连接成负压水分运动系统,与有压节水灌溉对比节省了加压耗能,与灌溉理念差别是变间歇式灌溉为连续向作物供水,供水过程与作物需水过程平行,具有精准给水特点。简介了双节给水的理论基础、方式方法以及负压给水、超微压给水、毛细给水、寝润给水技术的试验研究数据。  相似文献   

9.
膜下滴灌技术的应用与推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膜下滴灌技术是改变千百年来大水漫灌灌溉方式的一种节水措施。它把浇地变为浇作物,按作物最佳需水量进行灌溉,用少量的水取得较高的效益,最大限度地提高水的利用率,是传统农业向高产、优质、高效的现代农业转变的有效措施。 膜下滴灌技术 膜下滴灌技术是覆膜种植与滴灌相结合的一种灌水技术,也是地膜栽培抗旱技术的延伸与深化。它根据作物生长  相似文献   

10.
滴灌水肥一体化作为一种精准农业节水灌溉技术,被广泛应用于现代化农业生产活动中,能够有效达到节水节肥的目的,提高作物水分利用效率、养分利用效率及果实品质.笔者就滴灌水分亏缺、钾素调控对作物光合过程及相关酶活性、主要品质指标的影响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目前,国内外关于滴灌水肥一体化对果实品质提升机理的研究较少,关于滴灌水肥一...  相似文献   

11.
果园种植管理中运用重力滴灌技术能够达到节水节肥,提升产量及经济效益的目的。其技术原理主要是运用设备自身存在的高度差所产生的压力,将水通过设备连接管运送到滴头,从而将水灌输给作物根部。这种滴灌技术能够将作物所需的水分及养料直接提供给根部,从而减少了浪费,并且不会受到水源地基设备规模的影响,操作方便,有助于提升灌溉效率。  相似文献   

12.
8DWG-50滴微灌机(设备) 滴灌可分为膜下滴灌与地埋式滴灌。8DWG-50滴微灌机(设备)用于马铃薯、大棚蔬菜等经济作物的灌溉。可将作物生长所需的水分和各种养分通过滴灌系统精确地、适时地输送到作物根部附近的土壤供作物需求,具有显著的节水、节肥,增产、增效、省工等优点。  相似文献   

13.
《湖北农机化》2008,(2):40-40
软管滴灌是专为大棚温室生产而开发的节水增产灌溉技术,属于局部灌溉,使地面局部湿润。无积水且水气蒸发较少。它利用双上孔滴灌带,直接铺设在作物畦面上灌水,能为棚内作物生长提供良好的环境。  相似文献   

14.
1滴灌技术的特点滴灌是当今世界上节水效果较好的一项灌溉方式.与传统的沟畦漫灌方式相比,滴灌技术具有以下3方面明显特点: 1.1可最大限度利用水资源滴灌可节水50%~80%以上.其最大的特点就是用最小量的水,可一次性对大面积土地进行灌溉,对各种不同条件的地形、地块都可均匀地灌溉,并且可极大限度地避免水在输送过程中的不必要渗漏,保持土壤地表部分湿润,减少地表水份蒸发.同时,由于滴头的灌水速度小于土壤入渗速度,从而避免了径流的损失和水分的漂移损失.在温室大棚使用滴灌技术,能使大棚内湿度明显降低,提高冬季地表温度,有利于农作物生长.另外,滴灌能依照作物耗水规律适时、适量地、均匀而又缓慢地供水、供肥,使作物根层土壤经常保持在最佳的水分、通气和养分状态,为作物生长发育创造良好的环境.  相似文献   

15.
<正>渗灌是继喷灌、膜下滴灌之后又一种新型有效的节水灌溉技术。它是将输水滴灌带埋于地下(一次性铺管使用8~10年),通过滴头使水肥直接渗入作物根部。由于是自下而上渗灌,使地表5 cm保持干燥,土壤表面几乎没有蒸发,不仅节水增产效果明  相似文献   

16.
膜下滴灌技术的发展与机械化种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一、膜下滴灌技术膜下滴灌是将覆膜种植技术与滴灌技术相结合的新型灌溉技术,也是地膜栽培抗旱技术的延伸。它根据作物生长发育的需要,将有压水源通过滴灌系统一滴一滴地向有限的土壤空间供给,仅在作物根系范围内进行局部灌溉,也可同时根据需要将化肥  相似文献   

17.
设施节水灌溉 (1)管灌技术。即管道输水灌溉,是利用低压管道埋设地下或铺设地面,将灌溉水直接输送到田间,常用的输水管多为硬塑管或软塑管。该技术与土渠输水灌溉相比,一般可省水30%~50%。(2)微灌技术。有微喷灌、滴灌、渗灌及微管灌等,是将灌水加压、过滤、经各级管道和灌水器具灌水于作物根际附近,微灌属于局部灌溉,只湿润部分土壤,对部分密播作物适宜。与地面灌溉相比,可节水80%~85%。微灌可以与施肥结合,利用施肥器将可溶性的肥料随水施入作物根区,及时补充作物所需要水分和养分,增产效果好。目前,微灌一般应用于大…  相似文献   

18.
节水灌溉技术我国研究和推广使用的节水灌溉技术有数十种之多,经过实践检验较为成功,有发展前途的技术有下述8种。(l)喷灌技术。利用专门的设备(动力机、水泵、管道等)把水加压,或利用水的自然落差将有压水送到灌溉地段,通过喷洒器(喷头)喷射到空中散成细小的水滴,均匀地散布在田间进行灌溉。喷灌几乎适用于灌溉所有的旱作物,如谷物、蔬菜、果树等。(2)微灌技术。包括滴灌、微喷灌、涌泉灌等。它可根据作物需水要求,通过低压管道系统与安装在末级管道上的特制灌水器(滴头、微喷头、涌水器和滴灌带等),将水和作物生长所需…  相似文献   

19.
微润灌对冬小麦生长和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探明微润灌对大田密植型作物生长与灌溉水利用效率的影响。【方法】以冬小麦为研究对象,采用大田完全随机试验,通过微润灌与滴灌(地下滴灌、地表滴灌)、无灌溉对比,研究了微润灌对冬小麦生长、旗叶特性、产量及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结果】微润灌冬小麦株高、干物质质量、群体增长率、旗叶特性、产量、作物水分利用效率及灌溉水分利用效率均高于未灌溉处理,与滴灌对冬小麦生长的影响具有相似性,在灌溉大田密植型作物冬小麦方面具有较强的适用性。与滴灌相比,微润灌节水效果显著,灌水量约为滴灌的3/4,微润灌可延长冬小麦生育期约5 d,也可提高冬小麦株高、干物质量、群体增长率、旗叶特性、产量、作物水分利用效率及灌溉水分利用效率。【结论】为确保冬小麦生长指标及产量达最优,建议实践应用中,在作物关键需水期(抽雄期、灌浆成熟期)应适当增大微润灌工作压力。  相似文献   

20.
膜下滴灌节水技术是利用灌溉渠道与大田水位差和地面的自然坡降实施的自流灌溉的一种形式,农作物铺膜播种与铺设管道同时进行.干、支、毛管道通过四通管件连接组成管网系统。这一技术模式是集机械化覆膜与滴灌技术于一体的新型机械化节水灌溉技术,根据作物生长发育的需要,通过滴灌系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