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36 毫秒
1.
几株益生菌发酵豆粕及其产物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利用多株微生物菌株发酵豆粕,在优化豆粕发酵技术参数基础上,对豆粕发酵前后的多项指标进行了对比,筛选出可用于豆粕发酵的优良微生物菌种,并对发酵后蛋白肽含量检测技术进行了初步研究。研究结果表明,经过发酵,豆粕的大分子蛋白得到有效降解,发酵产物中小分子蛋白肽含量显著增加,同时发酵产物中还含有高活力蛋白酶和大量的益生菌。  相似文献   

2.
<正>1功能大豆寡肽蛋白饲料的由来功能大豆寡肽蛋白饲料,俗称发酵豆粕,又名生物肽、生物豆粕、生物活性小肽、大豆肽、大豆多肽、大豆肽蛋白饲料。由于名称较多且混乱,为区别于治疗、保健用的大豆肽及突出发酵豆粕中所含大豆寡肽的功能及其作为优质蛋白原料的属性,功能大豆寡肽蛋白饲料的名称似乎更为妥当。所谓发酵豆粕,就是利用现代生物工程发酵菌种技术,以优质豆粕为主要原料,通过微生物发酵,最大  相似文献   

3.
大豆肽蛋白饲料的营养特性及其作用机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正>1大豆肽蛋白饲料的由来大豆肽蛋白饲料,俗称发酵豆粕,又名生物肽,生物豆粕,生物活性小肽,大豆肽,大豆多肽。由于名称较多且混乱,为区别于治疗、保健用的大豆肽及突出发酵豆粕中所含大豆寡肽的功能及其作为优质蛋白原料的属性,大豆肽蛋白饲料的名称更为妥当。  相似文献   

4.
文章研究了3种发酵增效剂对发酵豆粕肽含量的影响。在复合菌剂接种量为0.5%,无氧发酵48 h后有氧发酵24 h条件下,以正交试验的方式对发酵增效剂在发酵豆粕基质中添加量、发酵温度、料水比进行优化。分别得到3种发酵增效剂最适宜的添加条件。发酵豆粕肽含量随3种发酵增效剂添加量增大而提高(P<0.01)。发酵增效剂Ⅰ组中,发酵温度为41℃时最佳,料水比4:6最适宜,最优条件组合发酵豆粕肽含量观测值为18.99%;发酵增效剂Ⅱ组中,发酵温度39℃或41℃时最佳,料水比3:7最适宜,优化后发酵豆粕产肽量观测值为17.57%;发酵增效剂Ⅲ组中,料水比3.5:6.5或3:7时最适宜,优化后发酵豆粕肽含量观测值为19.67%。通过抗原蛋白抽提及SDS-PAGE分析可知,在发酵基质中添加发酵增效剂可以改善豆粕中抗原蛋白降解程度。比较最适宜添加条件下3种发酵增效剂对肽含量的提高效果可知,发酵增效剂Ⅲ对发酵豆粕肽含量提高效果最佳,在39℃、3:7料水比、5kg/t添加量条件下可使发酵豆粕肽含量提高208.31%。  相似文献   

5.
发酵豆粕是经过现代生物工程发酵技术生产的无抗原优质蛋白质,微生物将大豆蛋白质降解为多肽、小肽和游离氨基酸,有效钝化抗营养因子活性,同时生成大量的益生菌、乳酸和未知生长因子等物质。本文对发酵豆粕的营养特性以及在动物生产中的应用效果进行简要综述。  相似文献   

6.
豆粕是畜牧业中应用最广泛的优质植物蛋白质原料,但因其中存在多种抗营养因子,降低了畜禽对豆粕中的营养物质的吸收和利用。利用微生物发酵法处理豆粕可以有效地去除豆粕中抗营养因子、降解大分子蛋白质生成小肽,同时还可生成多种益生菌、积累有益的微生物代谢产物,最终得到具有多种功能的发酵豆粕。本文通过发酵豆粕现状的分析,使人们对发酵豆粕这个产品有了更深的了解,并就发酵豆粕在养猪生产中应用的研究进行简单介绍,为发酵豆粕在养猪生产中的合理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发酵豆粕又名生物肽,具有蛋白质丰富、氨基酸均衡、抗营养物质低等特点。作为饲料可以提高动物的免疫力和生长性能,被广泛应用在畜禽养殖和水产养殖中。本文综述了豆粕发酵的特点、发酵菌种、影响因素。着重介绍了发酵豆粕在饲料中的应用,并对其所存在的问题进行探讨,对未来发展进行展望。为豆粕发酵的后续研究提供参考,使发酵豆粕更好的应用在养殖行业中。 [关键词] 豆粕发酵|动物饲料|畜禽养殖|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8.
该文探讨了以豆粕为主要原料进行黑曲霉固态发酵生产大豆肽的方法,研究了不同发酵时间、豆粕与麸皮原料比及发酵条件对大豆肽转化率的影响。结果表明,最适的发酵豆柏与麸皮原料比为豆粕含量87%;最适发酵条件为:发酵温度30℃,初始pH值为6.2,发酵时间96h.在此条件下,发酵得到的大豆肽转化率达65.52%。考虑到生产成本重新拟定了试验组合,并进行了双组平行试验.结果表明发酵料坯中豆粕含量87%、初始pH值5.8、发酵温度为30℃、发酵90h条件下发酵豆粕中大豆肽的转化率为62.35%。  相似文献   

9.
鱼粉等高端蛋白质原料市场的缺口增大,使得发酵豆粕应运而生。用微生物发酵后的发酵豆粕较普通豆粕具有以下优势:生产工艺相对简单;产物富含有益微生物、小肽、氨基酸、维生素、多种酶类等多种活性因子,使其较普通豆粕的抗营养因子含量降低,蛋白质以及一些不易降解的营养素的消化率提高,机体代谢加快,动物生长速度提高;免疫机能加强。  相似文献   

10.
发酵豆粕生产工艺的最新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豆粕是畜牧业中的优质的植物蛋白原料,且氨基酸组成合理,但其中存在的多种抗营养因子,降低了畜禽对豆粕的吸收和利用。利用微生物发酵法制备发酵豆粕一方面可以降解大分子蛋白质生产小肽,同时生成多种微生物及酶、酸、维生素、大豆异黄酮等多种活性因子;另一方面可以消除豆粕中的抗营养因子,提高豆粕的营养价值。本文结合近几年发酵豆粕研究进展以及市场动态,主要从发酵豆粕的研究意义、特点、制备工艺、品质评价、饲喂效果,以及发展前景等方面进行了全面综述。  相似文献   

11.
发酵豆粕概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豆粕是畜牧业中的优质植物蛋白原料,且氨基酸组成合理,但其中存在的多种抗营养因子,降低了畜禽对豆粕的吸收和利用。利用微生物发酵法制备发酵豆粕一方面可以降解大分子蛋白质生产小肽,同时生成多种微生物及酶、酸、维生素、大豆异黄酮等多种活性因子;另一方面可以消除豆粕中的抗营养因子,提高豆粕的营养价值。结合近几年发酵豆粕研究进展以及市场动态,主要从发酵豆粕的研究意义、特点、制备工艺、品质评价、饲喂效果,以及发展前景等方面进行了全面综述。  相似文献   

12.
以枯草芽孢杆菌、酵母菌、根霉F、根霉G、里氏木霉、乳酸杆菌及白腐为菌种固态发酵降解豆粕为目的,通过采用对比试验法筛选降解豆粕的较佳菌液接种量、发酵时间、是否密封、菌液配比.采用福林-酚法测定水溶性蛋白的含量;三氯乙酸沉淀法(TCA法)测定多肽的含量;甲醛滴定法测定氨基酸的含量.结果复合微生物固态发酵豆粕制备大豆肽的较vb发酵条件为:菌体的配比为枯草芽孢杆菌:酵母菌:根霉F:根霉G:=6:2:1:1;菌液接种量18mL;培养基中固液比为1:1.2;发酵温度37℃;发酵时间12d;有氧环境.  相似文献   

13.
该文对米曲霉固态发酵豆粕生产大豆肽的条件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最适的发酵原料(由豆粕和麸皮组成)中豆粕含量为95%,发酵温度35℃,初始pH为6.8,发酵时间102h。在此条件下,发酵得到的大豆肽转化率达62.77%。  相似文献   

14.
本试验旨在研究豆粕中大分子蛋白质和肽含量对仔猪小肠绒毛结构的影响。采用凝胶过滤色谱技术分析豆粕中大分子蛋白质和肽含量。选取40头断奶仔猪,随机分成4个处理:去皮豆粕处理、发酵豆粕C处理、发酵豆粕E处理和动物蛋白处理。试验期5周。结果表明:去皮豆粕中大分子蛋白质含量约占80%,发酵豆粕中约占50%,甚至降至24%;发酵豆粕中肽含量约占19%,去皮豆粕中仅有2.7%。与去皮豆粕处理相比,发酵豆粕C处理十二指肠绒毛高度显著提高(P0.05),发酵豆粕E、发酵豆粕C处理十二指肠、空肠隐窝深度显著下降(P0.05),发酵豆粕E、发酵豆粕C处理十二指肠和空肠的绒毛高度/隐窝深度均显著升高(P0.05)。由此可见,豆粕中大分子蛋白质含量与小肠绒毛高度/隐窝深度呈负相关;发酵豆粕能够在断奶仔猪饲料中使用,并且有效改善断奶仔猪小肠绒毛结构。  相似文献   

15.
生物技术处理豆粕多利用益生菌发酵及酶解的作用,将豆粕中大分子物质和抗营养因子进行分解、转化。发酵后的豆粕抗营养因子含量低;富含有益菌、活性酶,提高了小分子有机酸、维生素、游离氨基酸等发酵代谢产物的含量;提高了豆粕的适口性和利用率。利用益生菌处理的发酵豆粕及利用酶处理的酶解豆粕可将豆粕中的大分子蛋白降解为小肽、氨基酸,提高豆粕的消化利用率。菌酶协同发酵豆粕,在微生物发酵的基础上添加外源蛋白酶,由于微生物和酶有较好的协同作用,大分子物质被降解得更彻底,与微生物发酵、酶解相比,缩短了发酵周期,效率更高。生物技术处理豆粕提高了豆粕利用率、畜禽健康水平、畜产品品质,并具有改善养殖环境的功能。文章综述了生物技术处理豆粕的工艺特点、营养特性、代谢产物、应用效果,并进行了总结、分析,对以豆粕为代表的植物蛋白饲料资源的开发和应用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6.
豆粕是饲料工业中常用的一种优质植物性蛋白原料,其氨基酸种类和含量丰富,但由于其存在多种抗营养因子,从而降低了其生物效价,造成了资源的浪费.利用微生物发酵法制备的发酵豆粕,与普通豆粕相比,其抗营养因子含量大幅降低、营养物质消化率大幅提高.发酵工艺对豆粕品质具有较大的影响,本文从发酵菌剂、发酵模式、发酵容器及发酵工艺参数等阐述了其对发酵豆粕品质稳定性的影响,以期为豆粕发酵企业做一参考.  相似文献   

17.
豆粕是畜牧业及养殖业中的优质植物蛋白原料,且氨基酸组成合理,但是其中存在的多种抗营养因子,降低了畜禽对豆粕的吸收和利用。发酵豆粕一般采用优质多菌种协同发酵,利用微生物丰富的酶系,将植物大分子蛋白降解为寡肽,并将植物蛋白中的抗营养物质如胰蛋白酶抑制因子、血凝素、脲酶、抗原蛋白等彻底分解。利用微生物发酵法制作发酵豆粕,一来可以降解大分子蛋白质生产小肽,同时生成多种微生物及酶、酸、维生素、大豆异黄酮等多种活性因子;二来可以消除豆粕中的抗营养因子,提高豆粕的营养价值及利用率。通过发酵,豆粕蛋白质品质得到了明显提高,消化率提高5%~8%,显著改善了适口性和消化率。同时,还可以通过工艺条件的控制,将大量有益菌及其产物(乳酸菌、酵母菌、小分子蛋白质、乳酸、维生素和未知促生长因子(UGFs)都保留了下来,使得产品既具有优质蛋白饲料的特性,又具有微生态制剂的功效。  相似文献   

18.
采用体外发酵,研究了不同发酵豆粕饲喂仔猪粪样对日粮发酵的影响。以仔猪日粮作为底物,仔猪粪样作为接种物进行体外发酵。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粪样B对日粮进行发酵后显著提高了干物质消失率、粗蛋白降解率和微生物蛋白量(P<0.05),有利于丁酸的产生。粪样A对日粮进行发酵后显著降低了吲哚的产生(P<0.05),显著提高了粪臭素的产生(P<0.05)。日粮B经发酵后,TVFA和乙酸的产量显著高于其他2组(P<0.05)。结果提示:发酵豆粕B有利于增加微生物的发酵活性,发酵豆粕A饲喂仔猪后利于肠道微生物产生粪臭素。  相似文献   

19.
固态发酵法生产大豆肽的工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试验以豆粕为原料,研究利用枯草芽孢杆菌进行固态发酵法生产大豆肽的发酵工艺。通过单因子试验和正交试验优化,确定最佳发酵条件为20g豆粕、1.0g葡萄糖、0.04g磷酸氢二钾和14mL水,接种时间为19h,接种量为0.8mL,发酵时间为48h;并且在此发酵条件下,豆粕蛋白的水解度达23.8。  相似文献   

20.
本试验以小肽含量为指标,对解淀粉芽孢杆菌单菌固态发酵豆粕以及解淀粉芽孢杆菌、植物乳杆菌和酿酒酵母菌3个菌种混菌固态发酵豆粕的工艺条件进行优化,并对其发酵前后的营养物质含量变化进行研究。通过解淀粉芽孢杆菌、植物乳杆菌和酿酒酵母3个试验菌的生长曲线确定其接种到固态培养基的最佳接种时间。采用单因素试验设计研究解淀粉芽孢杆菌接种量、温度、料水比、发酵时间4个因素对豆粕发酵产小肽的影响,并在此基础上采用四因素三水平的正交试验设计对单、混菌固态发酵豆粕的工艺条件进行优化。对豆粕发酵前后豆粕营养物质含量、大豆球蛋白含量、蛋白质分子质量、发酵产物p H进行测定。结果显示:3株试验菌接在各自种子培养基扩大培养至21 h为其接种到固态培养基的最佳时间。解淀粉芽孢杆菌单菌固态发酵豆粕的最佳工艺条件为:接种量为10%、温度为40℃、料水比为1.0∶1.2、发酵时间为72 h;解淀粉芽孢杆菌、植物乳杆菌、酿酒酵母混菌固态发酵豆粕的最佳工艺条件为:接种量为15%、温度为31℃、料水比为1.0∶1.0发酵时间为120 h,3个菌株的接种比例为:解淀粉芽孢杆菌∶植物乳杆菌∶酿酒酵母=9∶3∶2。经微生物发酵后,发酵产物中小肽、粗蛋白质、粗灰分、粗脂肪含量较发酵前均得到显著提高(P<0.05),粗纤维含量则显著下降(P<0.05);单菌发酵组和混菌发酵组发酵产物中大豆球蛋白含量均较未发酵组显著降低(P<0.05);单菌发酵组和混菌发酵组发酵产物中蛋白质分子质量较未发酵组降低;混菌发酵组发酵产物的p H较未发酵组显著降低(P<0.05),而单菌发酵组发酵产物的p H则与未发酵组差异不显著(P>0.05)。综上所述,豆粕经微生物固态发酵后营养价值在一定程度上得到改善,大分子蛋白质被降解,p H也发生了变化,并且单菌发酵和混菌发酵的效果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