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鲥鱼在中国东南近海生殖洄游期间性腺发育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鲥鱼是名贵的溯河洄游性鱼类,每年春夏之交,沿我国东南近海作生殖洄游,并溯入长江、钱塘江和珠江繁殖。对长江和钱塘江鲥鱼性腺发育的研究,国内已有一些报导,如陆桂等曾记述过钱塘江鲥鱼Ⅳ期和Ⅴ期性腺的外形特征,作者等曾注意过鲥鱼在近海和钱塘江洄游期间的性腺发育。  相似文献   

2.
凌明亮  张霞  冯毅  李艳 《水利渔业》2004,24(4):34-35
鲥鱼是名贵鱼,为典型的溯河性鱼,长江、珠江、钱塘江鲥鱼资源已严重衰退,甚至绝迹。从鲥鱼的形态特征与生活特性出发,对鲥鱼的人工繁殖与池塘养殖技术进行了全面的论述,并就如何保护这一名贵的水产资源提出了可行的对策。  相似文献   

3.
近几年来由于种种原因的影响,鲥鱼产量急剧下降。拯救长江鲥鱼已成为当前我国水产界普遍关注的问题。1964年上海水产学院首次取得钱塘江鲥鱼人工授精成功,培育的幼鱼在池塘中存活了二个月。1981年江西省水产科学研究所,长江水产研究所沙市分所和江西省峡江  相似文献   

4.
朱栋良 《水产学报》1992,16(3):247-255
研究中发现钱塘江梯级水电站改变了原有的生态环境,尤其是新安江水库和湖南镇水库的周年库水替换次数分别为 0.6和 1.3,发电站泄出的 10℃冷水,破坏了暖水性鲥鱼生殖下限水温 24.5℃的自然环境。并查明导致钱塘江鲥鱼绝迹的其他因素——流量、流速等变化。本文为阐明建立梯级水电站后,江河生态变化的自然特征和保护有关的自然鱼类资源提供佐证。并认为引入冷水性或广温性鱼类是增殖这类水域鱼类资源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5.
鲥鱼肉质细嫩,含脂量高,据测为18%~21.7%,加上体型优美(长椭圆形),通体被闪闪银色圆鳞,堪称鱼中“极品”。鲥鱼在我国有三个分布区,一为长江中下游地区,二为珠江(西江)分布区,三为钱塘江分布区。但以长江中下游分布区的群体数量为最大。每年的5月上旬至6、7月份,是长江鲥鱼的汛期,由于它定时而来,故称鲥(时)鱼。在珠江流域农历三月鲥鱼就会出现了,所以当地人又称其为“三来”。原中央水产部长江水产研究所(南京)在1962年对长江鲥鱼作第一次大规模调查,笔者参加了此次活动。那时鲥鱼产量还是很高的,如江苏省1960年的鲥鱼产量为35.4万千克。…  相似文献   

6.
长江鲥鱼繁殖生态调查报告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为1986年6~9月在江西省赣江峡江江段及鄱阳湖北部地区对长江鲥鱼繁殖生态的调查结果。峡江鲥鱼产卵场范围因进入产卵场亲鱼数量的减少而缩小,鄱阳湖松门山一带索饵场的幼鲥鱼已绝迹,新池、湖口一带的幼鲥鱼致量也大幅度下降,幼鲥鱼出湖高峰期的数量也明显减少。  相似文献   

7.
江西赣江是我国长江鲥鱼目前最大的产卵场。继1964年我所在赣江进行了鲥鱼生物学测定及产卵场的初步调查之后,我们于1973—1975年又对该江鲥鱼产卵场进行了复查。本文根据这次调查所得的资料整理而成。  相似文献   

8.
江西赣江是我国长江鲥鱼目前最大的产卵场。继1964年我所在赣江进行了鲥鱼生物学测定及产卵场的初步调查之后,我们于1973-1975年又对该江鲥鱼产卵场进行了复查。本文根据这次调查所得的资料整理而成。  相似文献   

9.
市场上的商品历来“物以稀为贵”,鲥鱼自然也不能例外。南京镇江、扬州、无锡、南通一带每公斤鲥鱼的贸易价,六十年代以前为八、九角,七十年代为一元八角左右,八十年代以来“步步高”,一九八五年一度达百元以上,个别地方竟高达二百元。三十余年间鲥鱼价格上涨了一百多倍。这既表明了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需求量日益增长,也反映了鲥鱼资源衰退,数量减少,供需矛盾突出。本文仅就长江鲥鱼资源锐减与保护对策问题,提供点情况,发表点管见,希望能引起各有关方面重视。鲥鱼是我国的名贵鱼类之一,个体较大肉细脂厚,为鱼中上品。长江、西江、钱塘  相似文献   

10.
本文主要报导江西省赣江鲥鱼产卵场江段鲥鱼生殖群体生物学的测定和解剖,并描述其形态特征和性腺发育成熟等情况。鲥鱼[Macrura reevsii(Richardson)]属鲱形目、鲱科、鲥属、为溯河性鱼类,每年一度由海入江进行生殖洄游,在长江形成渔讯。长江鲥鱼产量1974年曾达157.5万公斤,由于近十多年来工业排污和水利设施以及围湖造田、酷渔滥捕等人为因素的影响,致使鲥鱼产量每况愈下,到1986年止,长江鲥鱼捕获量只有1万公斤。赣江鲥鱼产量也由历史上最高产量12328公斤降到1986年的249.5公斤。关于鲥鱼生物学方面的调查测定,前人巳有过研究,见参考文献(1)、(2)、(3)、(4),但上述的测定与描述仅在生态因子,自然繁殖及人工繁殖方面的探索,而在生物学方面的测定尚无完整的描述和统计。到1971年以后鲥鱼攻关小组的方向还在人工繁殖及养殖试验方面的研究,由于受财力、人力、技术水平等条件的限制,有关基础理论方面研究得较少,所以至今仍在探索之中。1986年江西省水产科学研究所根据农牧渔业部水产局下达的课题精神,在进行鲥鱼人工繁殖试验的同时,有目的地对亲鲥生殖群体有关生物学方面的材料进行系统全面的收集整理。这次共测定试验材料192尾,旨在取得更有代表性的数据,以便对鲥鱼有一个较全面、完整的描述。同时,本文还对赣江鲥鱼产卵场亲鲥的生长发育历年来的变化作了一些探讨。  相似文献   

11.
<正> 鲥鱼Macrura reevesii(Richardson)是著名的过河口洄游性鱼类。每年春夏之交,生殖群体溯入长江、钱塘江和西江繁殖。仔幼鲥鱼在降河入海前栖息于淡水水域中,生活史的其它阶段在海洋中渡过。关于鲥鱼在海洋中的分布,在一些文献中有零星的记载。如《南海鱼类志》记载:鲥鱼“分布在我国的黄海、东海和南海,以及菲律宾”,并在广东汕尾采到体长228~244毫米的标本。《东海鱼类志》中记述,鲥鱼“分布于中国沿海,朝鲜南部”,并在福建厦门采到体长188  相似文献   

12.
长江鲥鱼资源调查及资源濒危原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6年5月和2007年5月,在安徽马鞍山、芜湖、铜陵等江段进行了为期25 d的调查捕捞,共作业124船次,累计捕捞时间462 h,跟随刀鱼渔船出江捕捞310次,未捕到鲥鱼(Macrura reevesii Richardson).2年共走访资深渔民230人次,结果表明,自1994年以来,安徽江段未曾有捕到鲥鱼的音讯.资料显示,中国水产科学院长江水产研究所于1996年组织渔民在峡江产卵场内进行试捕,共作业21 d,累计捕捞时间414.5 h,总作业93船次,结果未能捕捞鲥鱼.长江鲥鱼资源已成濒危状态,原因主要是鲥鱼亲体捕捞过度、鲥鱼幼体受到损害、水域环境污染、水文条件的影响,保护长江渔业资源刻不容缓.  相似文献   

13.
<正>美国鲥鱼(American shad,Alosa sapidissima),属鲱形目、鲱科、鲥亚科,西鲱属,与长江鲥鱼属同一亚科,是世界上个体最大、生长速度最快的一种鲥鱼。美国鲥鱼,系广温溯河性洄游鱼类,适温范围在18℃~32℃,性成熟后游入一定的淡水水域繁殖,仔稚幼鱼成长后又洄游入海水生活,其形态特征、鱼肉品质和味道等都与长江鲥鱼十分相似,在长江鲥鱼濒临灭绝的情况下进入我国市场。美国鲥鱼成鱼肉味鲜  相似文献   

14.
池养鲥鱼全人工繁殖的机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研究首次成功地在盐度0.5~12的咸淡水池塘中驯养鲥幼鱼至6龄,并提出池养鲥鱼全人工繁殖机理。采用外源内分泌药理学和生态学的方法刺激鲥鱼早春脂肪积累和血清中的17β-E2的合成与分泌,启动性腺发育和诱导成熟,4、5、6龄雌鱼的成熟率分别达83.3%、87.5%和100%;在催产过程中采用神经介质抑制剂和可的松对抗剂,克服池养鲥鱼排卵机制障碍和产卵前紧张反应的副效应,获得约80000粒的受精卵,受精率约75%,从而突破了池养鲥鱼不育症。  相似文献   

15.
<正> 鲥鱼(Macrura reeuesii)是我国名贵的经济鱼类之一,每年春夏之交进入西江、钱塘江、长江作生殖洄游,仅长江历史最高年产量可达300万斤。近年来由于工业污水的排放及水利工程的兴建,产卵场遭到严重破坏,亲鲥鱼的捕捞过度,幼鱼的滥捕,造成了鲥鱼资源日渐衰退。这一问题已引起水产科学工作者的关注,保护鲥鱼资源,开展鲥鱼人工繁殖的研究日趋迫切。早在1958~1963年,陆桂等在钱塘江进行了鲥鱼人工授精,孵化及仔鲥的培育研究。1973年长江水产研究所在调查赣江鲥鱼产卵场时也进行了鲥鱼人工授精的尝试。  相似文献   

16.
<正>美洲鲥鱼,又称美国鲥鱼,是在长江鲥鱼(又称中华鲥鱼)濒临灭绝的情况下,作为替代种于2003年引入中国。已在全国12个省市形成一定的养殖规模,成为国内最珍贵的养殖种类之一。目前,我国美洲鲥鱼的养殖产业尚处于初级发展阶段,随着养殖规模逐年增长,养殖过程中暴露出的问题逐渐显现。本文结合多年来在美洲鲥鱼养殖技术研发和推广方面的实践经验,总结和分析  相似文献   

17.
《渔业科技产业》2007,(1):37-37
曾被誉为“长江三宝”之一、已经绝迹多年的长江鲥鱼,目前有了海外替代品。一批产自美国南卡罗莱那州的美国鲥鱼近日已经运抵上海。和目前常被冒充成长江鲥鱼出售的缅甸鲥鱼、泰国鲥鱼相比,美国鲥鱼不但个体更大,而且肉质远胜。  相似文献   

18.
信息集萃     
美国鲥鱼在上海实现产业化繁育从大洋彼岸移居来的美国鲥鱼落户在上海爱格斯生态科技有限公司。成活率低是鲥鱼的特性,因此一条成熟鲥鱼的怀卵量必须高达1 0 0万~2 0 0万个。自古以来,鲥鱼就是一种名贵的经济鱼类,古代曾作为进贡朝廷的补品,被列入御膳美食。但近年来由于过度捕捞以及江河水体污染日益严重,鲥鱼的自然资源急剧下降,几近绝迹。相比之下,美国鲥鱼已有1 0 0多年的育苗历史,成活率达到90 %以上。美国鲥鱼与中国鲥鱼在外形上、口味上差别极小,营养价值也很相似,可以在市场上替代中国鲥鱼。鲥鱼是一种洄游性咸淡水鱼类,每逢春夏时…  相似文献   

19.
《中国水产》2013,(7):46-46
5月8日,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黄海水产研究所组织专家,在江苏海安中洋试验基地,对该所与江苏中洋集团共建的企业院士工作站项目“鲥鱼规模化繁育技术研究”工作进行了现场验收。  相似文献   

20.
长江鲥鱼世代分析及资源量的初步评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1979~1986年的长江鲥鱼种群生态资料,用Pope(1972)的年龄结构股分析模式,对其世代变化、每年各龄鱼的尾数,每年的总资源量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长江鲥鱼的世代组成由1979年的I~V龄变化为1986年的Ⅰ~Ⅲ龄鱼,高龄鱼消失,群体组成趋向小型化、低龄化,(2)长江鲥鱼资源量由1979年的888吨降为1986年的26.8吨,平均每年以11.9%的速度递减;(3)预测1987年长江鲥鱼的资源量为14.0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