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水产科技》1974,(3):25-25
在批林批孔深入发展的大好形势下,抚州地区河蚌育珠会议于10月24日至10月30日在进贤召开,到会人员共125人。省农业局、上饶、九江地区农业局及省水科所派员参加了会议。江苏省吴县多种经营管理局龚惠卿同志也应聘到会,传授经验。  相似文献   

2.
河蚌育珠在江苏省已全面开展,不久前,该省召开了河蚌育珠经验交流会,本操作规程即在会议上由代表共同商讨制定的。  相似文献   

3.
1973年上海市郊区人工育珠会议于上月中旬在嘉定县安亭镇举行。  相似文献   

4.
为了筛选优质的珍珠蚌插片组合,探究不同种类珍珠蚌相互插片后生长性状间的差异和相关性,以及各组合无核珍珠成珠率和大小的差异,利用三角帆蚌(S)、池蝶蚌(C)和褶纹冠蚌(Z)分别作为供片蚌和育珠蚌,获得9个育珠蚌组合,测量各育珠组合的体质量、壳长、壳高和壳宽,比较9个育珠蚌组合及3个未插片的三角帆蚌、池蝶蚌和褶纹冠蚌对照组在1年后生长性状的差异,对各生长性状相关性进行分析。测量每个育珠蚌所产无核珍珠的数量和大小,计算成珠率和圆度,分析不同组合之间无核珍珠的差异。结果显示,无核育珠手术影响珍珠蚌的生长性能,以三角帆蚌和池蝶蚌为育珠蚌的组合生长性状均优于对照组,S-S育珠组合在以三角帆蚌为育珠蚌组合内生长最优,S-C和C-C育珠组合在以池蝶蚌为育珠蚌组合中生长最优,而以褶纹冠蚌为育珠蚌的组合插片后生长性状指标均小于对照组。其中除了池蝶蚌同种插片组合(C-C育珠组合)外,其余各育珠组合壳长与体质量间相关系数均高于其他生长性状间相关系数,C-C育珠组合壳宽与体质量相关系数最大;三角帆蚌和池蝶蚌之间的插片组合(S-S、C-S、S-C和C-C育珠组合)及褶纹冠蚌同种插片组合(Z-Z育珠组合)成珠率较高(91.67%~100%)。S-S、S-C和C-C育珠组合所育珍珠较圆但珍珠大小在各育珠组合内处于中等。研究表明,无核育珠手术改变珍珠蚌的生长性能,不同育珠组合生长性能存在差异,S-S、S-C和C-C育珠组合插片后生长性能较好,成珠率高,珍珠较圆但珍珠大小在各育珠组合中处于中等,该结果为探索不同珍珠蚌生长性状差异和相关性及其所产无核珍珠成珠率、大小的比较提供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5.
为了筛选优质的珍珠蚌插片组合,探究不同种类珍珠蚌相互插片后生长性状间的差异和相关性,以及各组合无核珍珠成珠率和大小的差异,利用三角帆蚌(S)、池蝶蚌(C)和褶纹冠蚌(Z)分别作为供片蚌和育珠蚌,获得9个育珠蚌组合,测量各育珠组合的体质量、壳长、壳高和壳宽,比较9个育珠蚌组合及3个未插片的三角帆蚌、池蝶蚌和褶纹冠蚌对照组在1年后生长性状的差异,对各生长性状相关性进行分析。测量每个育珠蚌所产无核珍珠的数量和大小,计算成珠率和圆度,分析不同组合之间无核珍珠的差异。结果显示,无核育珠手术影响珍珠蚌的生长性能,以三角帆蚌和池蝶蚌为育珠蚌的组合生长性状均优于对照组,S-S育珠组合在以三角帆蚌为育珠蚌组合内生长最优,SC和C-C育珠组合在以池蝶蚌为育珠蚌组合中生长最优,而以褶纹冠蚌为育珠蚌的组合插片后生长性状指标均小于对照组。其中除了池蝶蚌同种插片组合(C-C育珠组合)外,其余各育珠组合壳长与体质量间相关系数均高于其他生长性状间相关系数,C-C育珠组合壳宽与体质量相关系数最大;三角帆蚌和池蝶蚌之间的插片组合(S-S、C-S、S-C和C-C育珠组合)及褶纹冠蚌同种插片组合(Z-Z育珠组合)成珠率较高(91.67%~100%)。S-S、S-C和C-C育珠组合所育珍珠较圆但珍珠大小在各育珠组合内处于中等。研究表明,无核育珠手术改变珍珠蚌的生长性能,不同育珠组合生长性能存在差异,S-S、S-C和CC育珠组合插片后生长性能较好,成珠率高,珍珠较圆但珍珠大小在各育珠组合中处于中等,该结果为探索不同珍珠蚌生长性状差异和相关性及其所产无核珍珠成珠率、大小的比较提供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6.
湖北省阳新县国营东西湖渔场南市村,在该村育珠专业大户陆春明的影响和帮助下,正向养鱼育珠专业村发展。陆春明是依靠科技率先走上富裕道路的专业大户。他从1979年开始承包大队36亩水面养鱼育珠,八  相似文献   

7.
《水产科技情报》1973,(9):18-19
我们大队遵照伟大领袖毛主席“以粮为纲,全面发展”的方针,在大力发展农业的同时,积极发展副业生产。近两年来,河蚌育珠工作在各级党委领导和重视下,发展很快,质量有显著提高。现在向同志们汇报一下我们大队育珠工作的情况。  相似文献   

8.
马氏珠母贝分段育珠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于2009年进行了马氏珠母贝分段育珠试验.在河口内湾进行插核母贝的术前处理和后期育珠管养,在池塘进行术后休养和前期育珠管理,以避开台风和河口内湾的淡水期.试验结果表明:手术后休养期珠母贝的成活率平均为87.4%,留核率达78.2%;育珠期珠母贝的成活率平均为73.6%,收获时成珠率为29.5%,插核万贝收珠1.96 kg.与传统育珠模式相比,育珠贝的成活率、成珠率及珍珠质量都有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9.
《水产科技情报》1974,(3):11-13
在毛主席“以粮为纲,全面发展”方针指引下,我县农业生产获得了连年的丰收,鱼产量逐年上升,河蚌育珠生产迅速发展,内外塘鱼、蚌混养使水面得到充分利用,做到了以副促农,以副养农。但是随着育珠生产数量和养殖水面的增加,蚌的病虫害日益引起人们的重视,一般从手术到出珠的育珠蚌死亡率达10-30%,确实不可等闲视之。  相似文献   

10.
温度对三角帆蚌生理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三角帆蚌(Hyriopsis cumingii)为淡水人工育珠的优良品种。育珠生产中一般选用二龄的三角帆蚌,所以有必要研究掌握其生理和生长规律。水温的变化直接影响它的生理功能,从而影响珍珠质的分泌。为了提高育珠质量,增加产量,作者对二龄三角帆蚌育珠池全  相似文献   

11.
利用马氏珠母贝4个壳色系F3培育厚层优质珍珠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符韶  谢绍河  邓岳文  梁飞龙 《水产学报》2012,36(9):1418-1424
为了评价红、金黄、白和黑壳色系F3育珠性状,设立两个实验,分别利用马氏珠母贝红、金黄、白和黑壳色系F3作为植核(受体)贝和小片(供体)贝进行植核育珠。实验Ⅰ:利用红、金黄、白和黑壳色系F3为插核贝和小片贝建立16个组合,另外利用以普通养殖群体为插核贝、金黄壳色系F3为小片贝建立了1个组合,共建立17个组合,育珠期为24个月;实验Ⅱ:分别利用红、金黄、白和黑壳色系F3为植核贝和小片贝建立16个组合,育珠期为18个月。结果表明,育珠期结束后实验Ⅰ和Ⅱ的4个壳色系F3平均壳高和成活率均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实验Ⅰ和Ⅱ的黑壳色系F3具有最大的平均壳高,实验Ⅰ金黄壳色系F3具有最高的成活率,实验Ⅱ黑壳色系F3具有最高的成活率。实验Ⅰ:各组合间的留核率、商品珠率、优良珠率和育珠绩效均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珍珠层厚度差异不显著(P>0.05);BW组具有最大的留核率、商品珠率、珠层厚度和育珠绩效值,RB组具有最大的优良珠率;实验Ⅱ:各组合的留核率、商品珠率、优良珠率、珍珠层厚度和育珠绩效均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黑壳色系F3作为插核贝具有较好的育珠效果,经进一步测试其育珠性能,可在珍珠生产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2.
我县地处太湖之滨,境内河港纵横,池塘密布,有可养殖水面十五万余亩,有丰富的鱼蚌资源,为开展养鱼、育珠生产提供了极为良好的自然条件.河蚌育珠生产在我县经历了从无到有,从少到多,从低级到高级的发展过程.我县科技人员通过反复试验终于在一九六六年育出了珍珠,这一突破鼓舞了我们.一九六七年在重点社、队试生产,当年初见成效.一九六八年六八年就在全县进行推广.一九七○年在育珠生产普遍发展的基础上狠抓珍珠质量的提  相似文献   

13.
<正> 河蚌育珠是门新兴学科,自六十年代获得生产性突破并正式投产以来,各地育珠单位普遍重视珍珠质量的提高,进行了许多科学实验,取得了显著进展。但在不同地区,不同生产单位育出的优质珠比例仍然存在着很大差异,从低于3%到高达40%以上。可见如何提高优质珠比例,是目前育珠单位亟待解决的问题。为了提高优质珠比例,我们对本所育珠  相似文献   

14.
早在六十年代末,我县就开始河蚌人工培育珍珠,1982年河蚌育珠专家张元培亲临我县传经,近年来,在大抓名、特、优水产品养殖的大气候下,发展更快,为总结经验,将河蚌育珠技术要点综述,以便各地参考。  相似文献   

15.
影响马氏珠母贝植核育珠绩效的关键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研究在海水珍珠养殖核心区域流沙湾,通过设置不同术前处理方法、不同配液进行小片保养和不同模式育珠三个实验,比较其对马氏珠母贝植核育珠绩效的影响。术前处理方法分别为抑制性腺、温度差促排、盐度差促排和对照组(A_1、A_2、A_3、AD);小片保养分别为配液1号、配液2号、配液3号、和对照组(B_1、B_2、B_3、BD);育珠模式分别为海区休养与育珠、池塘休养与育珠和池塘休养与海区育珠(C_1、C_2、C_3)。经休养、育珠结束后,比较其育珠绩效相关指标值的差异。实验结果显示:实验Ⅰ中各术前处理组间育珠贝的育珠绩效值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各处理组(A_1、A_2、A_3)育珠贝的成活率、留核率、成珠率、优良珠率和育珠绩效值均显著高于对照组(AD)(P0.05),其中温度差促排组(A_2)具有最高的育珠绩效值;实验Ⅱ中各不同配液保养组间育珠贝的育珠绩效值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通过细胞小片保养各组(B_1、B_2、B_3)的育珠绩效值都显著高于对照组(BD)(P0.05)。其中配液1号组(B_1)具有最高的育珠绩效值;实验Ⅲ中各不同育珠模式组间育珠贝的成活率和留核率:(C_1)与(C_2)之间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和(C_3)之间存在统计学意义;育珠贝的成珠率、优良珠率和育珠绩效值:(C_1)与(C_3)之间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和(C_2)之间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池塘休养与海区育珠组(C_3)具有最高的育珠绩效值。  相似文献   

16.
我县申港公社四大队第十生产队遵照伟大领袖毛主席“以粮为纲,全面发展”的方针,利用村前屋后原来荒废水面开展河蚌育珠生产,获得较好成绩。在一九七二年十月上旬,把养殖了12—18个月的育珠蚌进行破蚌采珠,平均每只蚌产珠6克,最高产珠28.5克,共破蚌800只,产珠9斤多。几年来的生产实践,有如下经验教训:  相似文献   

17.
江苏省江阴县河塘乡育珠专业户、省劳模周兰宝,他从多年来河蚌育珠中取得了成功经验,使河塘乡成为远近闻名的“珍珠乡”。周兰宝成功的经验是:一龄蚌快速育珠,既速度快,又经济效益高。以前用二龄蚌育珠,从繁蚌、育蚌、手术蚌到取珠要化  相似文献   

18.
北力地区人工育珠的主要蚌种为褶纹冠蚌(Grstaria Plicata Leach),它分布广,产量高,体形大,成珠快,外套膜厚实,能插大核植大片可育大型珍珠。但珠型多呈长园形,沟纹多,光泽度差,成珠质量不如三角帆蚌,这是北方地区人工育珠质量差的主要原因。三角帆蚌(Hyriopsis CumingiiLea)是淡水育珠的优良品种,是我国的特有种。地理分布于河北省以南水域。为了提高北方地区的人工育珠的质量,探索三角  相似文献   

19.
《水产科技情报》1973,(4):17-19
一、珍珠生产的历史 在伟大的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推动下,上海市郊和祖国各地农村一样,广大贫下中农遵照伟大领袖毛主席关于“以粮为纲,全面发展”的光辉指示,开展了群众性的淡水养殖珍珠。几年来,他们运用毛主席哲学思想指导育珠工作,不断提高育珠技术,为祖国提供了大量药用珍珠。  相似文献   

20.
为了充分利用水体生产能力,做到一水多用,北京市海淀水产养殖场,在发展养鱼生产的同时,今年上半年从湖南常德引进了一批育珠河蚌,在成鱼池里进行了育珠试验,经过两个月精心饲养,四百只育珠蚌生长良好,目前均已形成珍珠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