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复合间作栽培模式对滨海盐渍土养分和有机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了探讨复合间作栽培模式对滨海盐渍土的改良作用,选择木本植物沙枣、杜梨和草本植物红花、胡卢巴为试验材料,采用4种间作模式(T1:胡卢巴+沙枣;T2:第1年红花+沙枣、第2年胡卢巴+沙枣;T3:红花+杜梨;T4:红花+沙枣),研究不同间作模式对滨海盐渍土0~10 cm、10~30 cm和30~50 cm 3个土层养分和有机质含量的影响。按照国家标准分别测定土壤中水解氮、速效磷、速效钾及有机质含量,结果表明:4种间作模式种植后均提高了土壤0~50 cm土层水解氮、速效磷、速效钾及有机质含量,但不同间作模式对土壤中各物质增幅影响效果有显著差异。间作种植后养分和有机质含量在0~10 cm、10~30 cm和30~50 cm 3个土层中增幅最高的间作模式分别为:水解氮——T2(92.1%)、T2(199.8%)和T2(370.5%),速效磷-T4(69.1%)、T1(558.9%)和T1(245.7%),速效钾——T1(144.9%)、T2(119.5%)和T1(132.0%),有机质——T2(82.5%)、T2(212.3%)和T1(180.6%)。综合分析,T1和T2模式在4种间作模式中改良滨海盐渍土效果较好,可作为生物改良滨海盐渍土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2.
以豫北新建茶园土壤为材料,通过对耕层土壤(20 cm和40 cm处)p H值的检测,研究了茶苗移栽前施"硫磺粉+草炭"和移栽后施"菇渣"、作物间作(花生或三叶草)或补施"硫磺粉+草炭"对茶园土壤p H值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移栽前施"硫磺粉+草炭"可以显著的降低土壤p H值,土壤由中性或弱碱性降低为20 cm处平均p H=6.18和40 cm处平均p H=6.57;移栽后铺施"菇渣"或间作花生对土壤p H进一步降低并未见显著的影响,而补施"硫磺粉+草炭"或间作绿肥(三叶草)对进一步降低土壤p H作用显著。  相似文献   

3.
棉花秸秆还田对土壤微生物数量及酶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研究棉花秸秆还田对土壤微生物数量及酶活性的影响,于山东农业大学棉花科研基地德州市抬头寺经济开发区试验田进行试验,设棉花秸秆还田与未还田2个处理,研究连续4年棉花秸秆还田对0~60 cm土层土壤微生物数量及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棉花秸秆还田能够显著增加0~20 cm,20~40 cm,40~60 cm土层周年土壤微生物平均总数量,分别比未还田增加了19.87%,20.07%,56.15%;其中周年土壤细菌和真菌平均数量分别比未还田增加了20.91%、26.38%(0~20),20.59%、31.18%(20~40)和56.85%、32.30%(40~60),均达显著差异水平;周年土壤放线菌平均数量分别比未还田增加了4.29%,11.62%,54.00%,其中在20~40 cm和40~60 cm土层提高效果显著。棉花秸秆还田有利于提高土壤脲酶活性,0~20 cm,20~40 cm,40~60 cm土层土壤脲酶活性分别比未还田提高4.27%,13.43%和24.03%,其中对20~40 cm全部取样时期(9月除外)和除7月外40~60 cm土层其他取样时期的提高效果达显著差异水平;秸秆还田使土壤蔗糖酶活性在0~20 cm全部取样时期,除5月外20~40 cm土层其他取样时期,除8月外40~60 cm土层其他取样时期均得到了显著提高,分别比未还田提高了27.08%,46.96%,57.59%;除7,8月外,0~20 cm土层其他取样时期土壤过氧化氢酶活性在棉花秸秆还田条件下得到了显著提高,比未还田提高了8.73%,但除5,6月20~40 cm土层外,秸秆还田对20~40 cm和40~60 cm土层土壤过氧化氢酶活性的提高效果未达显著差异水平。以上结果说明持续棉花秸秆还田有利于保持和改善土壤的生物学特性。  相似文献   

4.
氮肥减量条件下间作绿豆压青对甘蔗生长及氮代谢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甘蔗单作常规施氮量为对照(CK),设氮化肥减量20%+间作绿豆压青(A)、氮化肥减量40%+间作绿豆压青(B)和氮化肥减量60%+间作绿豆压青(C)3个处理,通过测定甘蔗农艺性状、蔗茎产量和甘蔗叶片氮代谢相关生理生化指标,研究氮肥减量条件下间作绿豆压青对甘蔗生长及氮代谢的影响。结果表明,间作绿豆影响新植蔗分蘖,分蘖率显著低于CK,但对甘蔗有效茎数影响不显著。新植蔗产量表现为A>B>CK>C。氮化肥减量条件下间作绿豆压青对宿根蔗发株率、株高、有效茎数、甘蔗茎径有促进作用。宿根蔗蔗茎产量表现为A>B>C>CK。2年的甘蔗蔗糖分含量表现为C>B>A>CK。氮化肥减少20%条件下间作绿豆压青对提高甘蔗叶片谷氨酰胺合成酶、硝酸还原酶活性和游离氨基酸、可溶性糖含量有促进作用。综合甘蔗农艺性状、蔗茎产量、氮代谢相关指标测定结果和经济效益的表现,试验以氮化肥减量20%+间作绿豆压青的A处理最优。  相似文献   

5.
使用温度为65~85℃、相对湿度50%~90%的热空气,对不同规格和含水率的携带松材线虫(Bursaphelenchus xylophilus)的马尾松(Pinus massoniana)木板进行热处理验证试验,结果显示,当木材中心温度达到56℃并持续30min以上,10cm×10cm×10cm木块、5cm厚度木板以及高含水率10cm厚度木板中线虫死亡几率值达到9的要求,验证了国际植物检疫措施标准第15号所推荐的热处理技术指标对杀灭松材线虫的有效性.试验中也发现10cm厚度含水率低于30%木板的线虫死亡率达不到几率值9的要求,其原因可能是中心温度或持续时间没有达到该标准要求.  相似文献   

6.
水稻不同品种、播期和密度对产量及性状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通过进行3因素3水平栽培试验,得出分蘖强的多穗型中熟品种两成363以4月20日播种,栽插规格33.3 cm×33.3 cm为好;分蘖一般的中熟品种K优267以4月11日播种,栽插规格26.6cm×26.6cm产量为好。  相似文献   

7.
自 1997年以来 ,在陆稻单作高产栽培技术的基础上 ,探索出陆稻与玉米、三樱椒、甘薯、果树等多种作物间作套种模式。在商丘市及开封、周口市一些县区累计推广 760 0 hm2 ,产值 1.0 5~ 5.1万元 ,较单作玉米增加 60 0 0元以上。其主要间套模式及栽培技术如下 :1 陆稻玉米间作种植模式 陆稻与玉米间作 ,玉米处于高位 ,且边行优势明显。陆稻处于下位 ,受玉米遮阴的影响较大 ,行数愈少 ,受影响愈重。前茬主要为小麦、大蒜、油菜。种植方法有 :( 1)播带 2 2 0 cm,8行陆稻间作 1行玉米 ,陆稻等行距2 0 cm,陆稻与玉米间距 4 0 cm,玉米株距 17cm,…  相似文献   

8.
化肥配施有机肥对黑土肥力与春玉米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探究化肥配施不同种类有机肥对黑土肥力及春玉米产量的影响,为保护好和利用好黑土地提供理论依据。基于田间定位试验,监测了单施化肥(NPK)、化肥配施玉米秸秆(NPK+ST)、化肥配施牛粪(NPK+NF)、化肥配施鸡粪(NPK+JF)和化肥配施猪粪(NPK+ZF)5个处理实施5 a后0~20 cm, 20~40 cm土层土壤有机碳、活性有机碳与速效养分含量、土壤酶活性及年际间玉米产量的变化。结果表明,与NPK处理相比,NPK+NF和NPK+ZF处理显著增加了0~20 cm土层土壤有机碳含量,增幅为11.5%,11.1%;化肥配施有机肥处理显著增加了0~20 cm土层活性有机碳含量,增幅为18.3%~39.2%;NPK+NF、NPK+JF和NPK+ZF处理显著增加了0~20 cm土层速效磷和速效钾的含量,增幅分别为1.19~3.02倍,14.0%~19.6%。NPK+ST、NPK+NF和NPK+ZF处理显著增加了0~20 cm, 20~40 cm土层土壤纤维素酶活性,增幅分别为15.7%~29.3%,19.4%~41.7%;NPK+JF和NPK+ZF显著增加了0~20 cm土层土壤脲酶活性,增幅分别为16.0%,12.1%;化肥配施有机肥处理显著增加了0~20 cm, 20~40 cm蔗糖酶活性和磷酸酶活性,蔗糖酶活性增幅为47.3%~126.0%,19.0%~31.4%,磷酸酶活性以NPK+ZF处理增加最突出。5 a间,化肥配施有机肥处理玉米平均产量较NPK处理增加4.82%~11.70%,以NPK+ZF处理增幅最高。因此,有机肥还田可有效改善黑土耕层土壤有机碳水平、养分供应能力及酶活性,随之玉米产量得以提升。  相似文献   

9.
‘冬春5号’(‘DongChunNo.5’)植株皱叶,株高14cm,株幅32cm×28cm,心叶幅19cm×17cm,外部叶片绿色,内部心叶片深粉红色。耐冻,晚抽薹。是适合长江两岸及以南广大地区冬季、早春观赏的羽衣甘蓝新品种。‘冬春14号’(‘DongChunNo.14’)植株皱叶,株高14cm,株幅28cm×26cm,心叶幅18cm×18cm,外部叶片绿色,内部心叶片淡紫至粉红色。耐冻,晚抽薹。是适合长江两岸及以南广大地区冬季、早春观赏的羽衣甘蓝新品种。‘冬春7号’(‘DongChunNo.7’)植株皱叶,株高23cm,株幅35cm×32cm。心叶幅19cm×19cm,外部叶片深绿色,内部心叶片淡黄色具深绿色…  相似文献   

10.
贵州福泉烟草斑潜蝇调查初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98年在贵州福泉皂角井一带 ,查到烤烟苗期~团棵期受到南美斑潜蝇 (LiriomyzahuidobrensisBlanchard)危害。在丝瓜、豇豆、烤烟间作条件下 ,南美斑潜蝇危害丝瓜、豇豆 ,不危害烤烟。1 材料和方法1 1 采集活虫 (斑潜蝇 )烟苗 ,饲养出成虫 ,鉴定虫种在福泉皂角井拔取烟叶蛇形潜道内有幼虫的烟苗 ,洗去叶片泥土 ,剪除健叶 ,留活虫 (斑潜蝇 )烟叶 ,保留根部泥土 ,用脱脂棉或绉纹纸包烟苗根部 ,加水保湿 ;准备 30cm×2 0cm× 3cm纸盒 (纸盒或塑料盒 ,可大可小 ) ,盒底铺白纱布 ,盒底一侧铺一条宽约 7cm塑料薄膜 ,烟苗根部放在塑料薄膜上 ,防…  相似文献   

11.
廖海林 《种子科技》2006,24(1):47-49
对优质早稻新品种佳辐占进行插植规格、施纯氮量、肥料结构三因素正交试验,结果表明,每667m2施用纯氮14kg、N+P+K+有机肥结合施用、插植规格20.0cm×20.0cm可实现较高的产量水平。  相似文献   

12.
玉米/辣椒间作群体对光能利用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本试验通过玉米/辣椒的三种间作方式即2:3,2:5,2:7对间作群体的光能利用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在群体形成期,三种间作方式行间透光率都有增加,其中2:5间作底部的透光率较小,表明辣椒活动层对光的截获率较高,提高了群体对光的利用程度;间作玉米植株中部与底部的透光率明显高于单作;间作玉米叶面积主要分布在80~200cm高度的空间内,占总叶面积的71.3%,此时辣椒叶层主要分布在30~60cm的空间内,占总叶面积的80.2%。二者占据不同的空间,配置“层次化”,为光的透射创造条件。  相似文献   

13.
定额喷灌对滨海盐碱地的改良效果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邓玲  魏文杰 《中国农学通报》2018,34(27):137-141
为明确喷灌洗盐对滨海盐碱地土壤盐分的淋洗效果。本文通过田间试验,研究了喷灌洗盐对滨海盐碱地0 ~ 10cm、10 ~ 20cm、20 ~ 40cm、40 ~ 60cm、60 ~ 80cm和80 ~ 100cm土层盐度的淋洗效果。试验结果表明:洗盐水量与脱盐效果成正比,即用水量越多洗盐效果越明显。经过喷灌洗盐后,不同土层盐分含量均有所降低,且脱盐效果随土层深度的增加而呈下降趋势。实验地1(SY1)和实验地2(SY2)在0 ~ 10cm、10 ~ 20cm、20 ~ 40cm、40 ~ 60cm、60 ~ 80cm和80 ~ 100cm土层脱盐率分别为55.34% 和56.72%、53.80% 和48.53%、20.89% 和25.05%、2.04%和5.24%、3.59%和5.63%、6.59% 和6.10%。结合数据分析,喷灌洗盐对SY1和SY2在0 ~ 10cm、10 ~ 20cm土层盐分淋洗效果最佳,其脱盐率在48.53% ~ 56.72%之间。该研究可为喷灌技术合理和可持续开发利用滨海盐碱地提供一定参考。  相似文献   

14.
为了探究大蒜挥发物对烟蚜种群的控制效应,为大田间作套种防控烟蚜提供科学参考。本试验采取室内盆栽饲养的方法,测定紫白皮品种大蒜对烟蚜种群数量、种群增长率、驱避效果与干扰效果的影响,模拟紫白皮品种大蒜对烟蚜种群的控制效应。试验结果表明:紫白皮大蒜对烟蚜种群数量、种群增长率与干扰作用都具有显著影响(P<0.05)。29 d内,紫白皮大蒜对烟蚜种群数量、种群增长率与干扰作用分别减少了76.84%、27.03%和27%。然而,大蒜挥发物对烟蚜的驱避率影响不显著(P>0.05)。越到后期,大蒜挥发物对烟蚜的控制效果越明显,最强时为0.34。试验结果说明大蒜挥发物能对烟蚜种群起到明显的控制效果。  相似文献   

15.
耕层重构对连作棉田土壤理化性状及棉花生长发育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黄河流域连作棉田常年旋耕导致犁底层变厚变硬,土壤蓄水保墒能力下降,养分在表层富集,病害加重等问题,探讨土壤耕层重构技术在黄河流域棉区生产上的可行性。试验于2014和2015年在河北省农林科学院棉花研究所威县试验站进行,在连作棉花20年的土壤条件下采用随机区组试验,设置了T1(0~15 cm与15~30 cm土壤互换)、T2(0~20 cm与20~40 cm土壤互换,同时松动40~55 cm土壤)、T3(0~20 cm与20~40 cm土壤互换,同时松动40~70 cm土壤)、CK(旋耕15 cm)4个处理,调查土壤理化性状、棉花生育性状、田间杂草与病衰指数等指标。结果表明,在20~40 cm土层T2处理容重两年较CK分别降低0.13 g cm–3与0.15 g cm–3;20~40 cm土层全氮、速效磷、速效钾含量T2与T3显著高于T1与CK;灌水(雨)后深层土壤蓄水量增加,播种后40~60 cm与60~80 cm土层蓄水量T2较CK 2014年增加3.5 mm、5.5 mm,2015年增加6.7 mm、3.4 mm,在蕾期干旱时0~20 cm与20~40 cm土层蓄水量T2较CK 2014年高6.6 mm、8.7 mm,2015年高4.2 mm、9.2 mm。耕层重构后棉花根系量显著增加,地上部干物质积累表现出开花期前低、开花期后高的趋势;耕层重构处理单株铃数、单铃重、皮棉产量较对照显著提高,T2皮棉产量两年较CK分别增加6.1%、10.2%。耕层重构对灭除田间杂草具有明显效果,T2处理病衰指数两年分别降低41.7与31.9个百分点。适宜的土壤耕层重构方式(T2)是解决连作棉田问题、提高棉花产量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6.
为探讨化肥减量和配施有机肥对河西绿洲土壤微生物数量、养分含量变化以及茄子产量、品质和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以紫红长茄天龙八号为供试材料,于2019,2020年开展2 a 7个不同处理大田试验,设置施用100%普通化肥(FH)、施用80%普通化肥+20%有机肥(FE)、施用60%普通化肥+40%有机肥(FS)、施用40%普通化肥+60%有机肥(FF)、施用20%普通化肥+80%有机肥(FT)、施用100%有机肥(FZ)、不施肥对照处理(CK)7个处理,分析茄子收获后0~20 cm土壤微生物数量、养分含量变化和产量变化。结果表明:化肥减量配施有机肥均能提高土壤细菌、真菌、放线菌数量和全氮、全磷、全钾、有机质含量,其中,施用60%化肥+40%有机肥改善效果最佳,其次为施用80%化肥+20%有机肥处理。配施纯化肥处理对茄子生长动态影响较小,但配施有机肥可显著促进茄子养分吸收,提高株高、茎粗和叶面积指数,并调节产量构成要素,为茄子高产奠定基础。化肥减量配施有机肥可促使茄子光合产物向果实分配,提高茄子产量,其中施用60%化肥+40%有机肥处理经济产量最高(42 716.15 kg/hm2<...  相似文献   

17.
行距配置对玉米茎秆抗倒伏特性及光合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探究不同行距配置对玉米茎秆抗倒伏特性及光合性能的影响,明确山西省春玉米栽培适宜的种植行距,本试验于2015年在山西省农科院东阳试验基地展开,以‘大丰30’为试验材料,设置宽行种植(80 cm)、窄行种植(40 cm)、宽窄行种植(80 cm+40 cm)和等行距种植(60 cm)4种行距处理,分析了玉米茎秆抗倒伏特性、叶面积指数(LAI)、光合参数及产量对不同行距处理的响应。结果表明,宽行种植和宽窄行种植较窄行距种植和等行距种植,玉米株高、穗位高和穗位高系数降低;抽雄期和灌浆期,不同节间茎秆硬皮穿刺强度和弯曲性能提高,LAI、叶片光合速率、蒸腾速率提高;穗长、穗行数、行粒数、百粒重提高,产量分别提高17%、9%以上,且宽窄行种植更具优势。此外,抽雄期至成熟期,玉米籽粒产量与叶面积指数、叶片光合速率和蒸腾速率均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总之,宽窄行种植(80 cm+40 cm)有利于提高玉米茎秆抗倒伏特性,提高光合作用,优化产量构成,提高籽粒产量,可为山西省玉米种植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8.
成都温江2005年6月17日河南鄢陵2005年6月18日注:φ:米径D:地径G:冠径H:高度。四地价格分别由河南鄢陵县花卉产业联合会、四川成都温江区林业局、浙江杭州萧山花木市场、江苏南京园林花卉物流有限责任公司提供。江苏南京2005年6月19日品名变叶木杜鹃巴西木桂花红枫绿帝王银杏发财树规格(cm)H20G50-603株,H120G50×H100φ2/盆景H100φ4-10G60×H120单价(元/株或盆)25.00200.0075.0010.00-130.0025.00/200.0060.0028.00-400.0065.00浙江萧山2005年6月20日品名桂花(八月桂)紫薇广玉兰银杏红叶李黄花槐灰木莲贴梗海棠天竺桂杜英规格(cm)米…  相似文献   

19.
发酵床不同垫料配比前期发酵特征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发酵床养殖技术是基于控制畜禽粪便排放与污染而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养殖技术,其技术核心在于养殖垫料的调配与管理。按照各处理垫料总重量相同,试验共设5个处理,分别为:常规垫料(CK)、70%常规垫料+30%玉米秸秆(30% S)、40%常规垫料+60%玉米秸秆(60% S)、10%常规垫料+90%玉米秸秆(90% S)、20%常规垫料+60%玉米秸秆+20%沸石(60% S+20% Z),研究畜禽进入发酵床前垫料堆积阶段的发酵特征。结果表明所有处理垫料堆积2~4天后温度可升到45℃左右,并可保持1~3天;各处理垫料含水率、全氮含量、有机质含量均呈降低趋势;pH值缓慢升高;电导率在整个发酵期间变化不明显。其中30% S处理发酵效果最好,温度在高温期和降温期均高于其他处理;其含水率、全氮和有机质分别下降了16.23%、26.31%和37.06%;pH值则升高了7.13%。综合判断,本试验条件下常规垫料和玉米秸秆按30% S混合进行前期发酵最为适宜。  相似文献   

20.
不同的田间配置,对玉米和大豆的产量影响有不同的效果。本研究通过改变玉米行距、玉米与大豆行距,设置玉米与大豆间作系统中不同的田间配置,以期寻找合适的田间配置。本试验共设3个处理,研究表明,玉米行距50 cm、大豆间距40 cm、大豆玉米行间距55 cm时,对玉米和大豆植株的生理生长影响最小,玉米和大豆的产量也最高,收获后总的田间经济效益也最高;其次是玉米行距40 cm、大豆间距40 cm、大豆玉米行间距60 cm配置;当玉米行距60 cm、大豆间距40 cm、大豆玉米行间距50 cm时,总的经济效益最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