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阐述了辽宁省水稻科研育种现状,明确了水稻发展所具有的科技优势、自然优势以及市场需求优势等,提出了明确水稻生产发展思路、加快粳稻科研育种进程、发展水稻深加工等辽宁省水稻未来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2.
辽宁省水稻生产育种研究现状及展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闵忠鹏  王之旭  孙洪义 《北方水稻》2011,41(6):72-75,80
水稻是辽宁省仅次于玉米的第二大粮食作物,辽宁是东北大米的主产区之一,辽宁省水稻产量的稳定提高对于确保粮食安全、改善人民生活水平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综述了辽宁省水稻生产和育种研究现状,明确了辽宁省水稻生产的地位和作用以及其水稻种植区划,回顾了水稻育种研究进展和品种更替过程,对未来水稻育种发展提出展望。  相似文献   

3.
辽宁省水稻育种研究现状及发展思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概述了辽宁省水稻生产现状,并介绍了从1949年到现在辽宁省品种演进过程及水稻品种演进的启示。对辽宁省水稻育种科研条件和水稻育种方法及技术手段进行了简要介绍。针对辽宁省水稻育种工作中存在的品种资源研究方法简单、手段单一、不够深入,应用基础研究较少、研究经费相对不足,品种遗传基础单一,育种手段和技术相对落后,杂交粳稻发展缓慢等问题,提出加强科研队伍建设,建立大课题攻关网络,设立品种资源研究专项资金,加强应用基础研究工作,改进传统育种方法,加强杂交稻不育系细胞质新质源的研究和利用,加强杂交稻新组合和水稻新品种的选育等工作思路及建议。  相似文献   

4.
辽宁省种稻历史悠久,水稻育种工作早在本世纪初就已开始。自1973年成立辽宁省水稻区试协作网以来,广大育种工作者以高产、优质、多抗为育种目标,先后开展了系统育种、品种间杂交育种、汕粳亚种间杂交育种、株形育种、优质育种、理想株形与有利优势相结合的高产及超高产育种等研究与实践,从遗传学、生态学、生理学等方面对水稻育种进行研究。在育种方法上以常规育种和优势有种为主,花培育种和诱变辐射育种为辅。自1974年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成立已先后审(认)定水稻品种65个,其中丰锦、早丰和中花9号是引进品种,其余62个为我省育…  相似文献   

5.
辽宁省稻作研究所于1998年便开始利用分子育种技术进行北方杂交粳稻恢复系的分子育种研究,2000年参加了农业部“948“全球分子育种计划课题项目.利用回交导入技术构建了以优良恢复系C418为轮回亲本的近等基因导入系的选育材料平台.2004选育出第一个粳稻分子育种强优恢复系C124并配组成功.分子育种杂交新组合辽优5224于2005、2006两年参加了辽宁省水稻区域试验,综合优势突出,2007年1月获得辽宁省水稻品种审定.  相似文献   

6.
现代生物技术在水稻育种上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概述了发展现代生物技术的意义,回顾了我国农业生物技术的发展历程及取得的抗虫棉花、玉米、抗病毒水稻等重大成就,并对辽宁省农科院利用生物技术开展水稻育种研究所取得的成果进行了总结和评价。  相似文献   

7.
为了了解国际水稻研究所最新研究动向,我们对其进行了为期一周的考察,在此期间,对其有了更深入的了解。该所机构精简,目的明确,既是研究机构,又是教育培训机构。主要项目包括四大领域,即水稻与生物健康相结合;增加遗传多样性,发掘新基因;稳定社会发展,进行项目培训;加强信息管理,建立并更新数据库。最新研究发展动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即加强水稻功能基因组研究,加强水稻远缘杂交育种研究,加强稻谷品质研究,加强抗旱机制研究,应用分子标记辅助育种,加强转基因研究,加强杂交稻育种研究,加强新株型育种和超级稻育种研究。其明确的科研目的、高效率的工作及密切合作的团队精神,对我们具有一定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8.
辽宁省大豆育种概况与发展对策   总被引:6,自引:3,他引:3  
本文阐述了1974—2003年辽宁省大豆育种概况和成就,针对当前大豆推广品种存在的问题,提出辽宁省大豆育种发展对策,供科研和生产工作者参考。  相似文献   

9.
辽宁省水稻品种系谱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建国以来辽宁省水稻品种的系谱分析研究表明,在辽宁省常规水稻育种中做出重要贡献的主要亲本是丰锦、辽粳5号、辽粳326、辽粳294、辽粳454等。并提出水稻育种应以理想株型与有利优势利用相结合、优化性状组配为指导,以半直立穗型为选育新品种的形态指标,坚持以籼粳杂交后代的理想株型材料为桥梁种质,当地主栽品种为骨干亲本,采用多元复合杂交技术和多点生态选择的育种路线。  相似文献   

10.
针对当前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的瓶颈,福建省农科院水稻研究所依托自身科研优势、人才优势、技术优势、基地优势,从激励机制政策的出台、科研项目的选题、科企联合、专利的保护、“双百”行动等几方面采取一系列相应措施,拓展了应用性较强的水稻遗传育种研究成果转化的模式。  相似文献   

11.
阐述了1949~2005年辽宁省大豆科研生产概况及“十五”期间辽宁省大豆育种取得的主要成就。同时针对当前大豆科研生产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辽宁省大豆育种的未来发展对策,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本文概述了发展现代生物技术的意义,回顾了我国农业生物技术的发展历程及取得的抗虫棉花、玉米、抗病毒水稻等重大成就,并对辽宁省农科院利用生物技术开展水稻育种研究所取得的成果进行了总结和评价。  相似文献   

13.
阐述了我国水稻常规育种的发展历程。从水稻矮化育种产生的影响,水稻杂种优势利用对水稻育种产生革命性变化,水稻超高产育种是“矮化育种”、“理想株形育种”、“杂优育种”的必然产物等几方面分析了我国水稻常规育种革命化进程。并对未来我国水稻育种工作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4.
杂交粳稻的选育与利用,曾经为辽宁省水稻生产的发展起到重要作用,使水稻的单产大幅度提高,年最高种植面积十余万公顷。然而、五”期间面积下滑,跌入低谷。究其原因,主要是老组合竞争优势不强,抗倒性差,制种效益低等[’]。辽代3225的选育成功是辽宁省杂交粳稻育种史上的又一次重大突破,它是辽宁省农科院稻作研究所利用亚种间杂交和地理远缘杂交选育的恢复系C253,与具有理想株型的不育系326A配组选育而成,具有株型理想、产量高、抗逆性好、易于制种等优点,实现了我们提出的‘房起点(双亲产量均高、综合性状优良)理想株型即优…  相似文献   

15.
盐粳68是辽宁省盐碱地利用研究所于2003年通过辽宁省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的高产优质水稻品种。该品种较辽宁省水稻主栽品种辽粳294株型好、产量高,生产中平均产量650kg/667m^2,较对照增产10%以上。具有米质优、抗病性强等特点。在生产上极具推广潜力,在水稻育种上展示出较大利用价值。  相似文献   

16.
正四川内江杂交水稻科技开发中心杂交水稻育种科研长期处于国内先进水平,先后参加了全国杂交水稻协作科研、全国稻瘟病协作科研,国际稻瘟病圃合作科研、四川省"六五"到"十一五"水稻育种攻关,长期是四川省水稻育种攻关副组长单位。承担了四川省"市、州农科所水稻联合育种攻关项目",是四川省联合育种攻关项目主持单位。承担了国家"十一五""863"计划项目、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国家农业科技跨越计划项目、国家科技成果转化基金项目的研究任务,首批进入了"国家现代水稻产业技术体系"。先后承担完成国家、省重大科研项目30余项,获得部、省级和市级成果奖13项,育成了通过国家或省级审定的多系1号及菲优、N优、内香优、内香等系列杂交水稻组合40余个,在我国南方稻区生产上发挥了十分显著的经济社会效益,为四川省杂交水稻引进推广和之后的"三次主栽品种换代"、为四川省杂交水稻育种科研和种子  相似文献   

17.
李琦  李珣  李继开 《北方水稻》2010,40(1):71-74
辽宁省水稻育种经历了三次重大突破,第一次是水稻籼粳杂交与理想株型育种,在20世纪50年代初期,辽宁省便开始了籼粳杂交育种研究,并相继开展了水陆稻杂交、地理远缘杂交研究,70~80年代成功选育出"千重浪"、"辽粳5号"、"黎优57"等品种,1978年提出理想株型育种模式;第二次是粳型杂交水稻育种,通过包台(BT)型和滇型不育系和籼粳架桥选育恢复系选育成功,1976年辽宁杂交粳稻配套成功;第三次是水稻群体育种,水稻群体育种充分利用核质互作型不育系和生态型不育系的雄性不育特性与混合父本(多品种混合播种)在田间自由授粉实现品种间或亚种间的杂交,将水稻常规育种技术与杂交稻育种技术有机地融合在一起。  相似文献   

18.
中国在步入21世纪的进程中.面临着资源和人口的巨大压力,是世界各国进一步发展所面临问题的典型缩影。因此,粮食的安全供给受利国内外的广泛关注。在解决粮食的诸多措施中,从育种角度入手,提高单位面积产量切实可行。辽宁省近10年水稻单产增加了10%,其中育种与栽培的贡献各约占50%。我国水稻育种工作者经过长期不懈的努力,形成了与国情相适应的超高产育种体系,并在实践中不断地完善和发展,为水稻的进一步高产,进而实现超高产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豆水稻超高产育种的概念1981年,日本农林水产省组织全国主要国立育种机构.率先拟定…  相似文献   

19.
《垦殖与稻作》是辽宁省盐碱地利用研究所、中国农垦北方稻作协会、辽宁省农垦局共同主办的水稻专业技术期刊。它立足于北方稻作地区 ,面向全国稻区。主要宣传报道我国北方水稻研究最新成果 ,交流各地水稻丰产经验 ,介绍水稻生产新技术及新农药、肥料、农机等。辟有水稻育种、水稻栽培技术、稻田植保、稻田施肥、稻田机械化、稻田生态工程、国外稻作、盐碱地利用、编读往来、稻作信息等栏目。内容丰富 ,实用性强。适于水稻科研、技术人员 ,农业院校师生 ,有关领导 ,广大稻区农民朋友参阅。本刊为双月刊 ,国内外公开发行。刊号ISSN10 0 7…  相似文献   

20.
为了了解国际水稻研究所最新研究动向,我们对其进行了为期一周的考察,在此期间,对其有了更深入的了解。该所机构精简,目的明确,既是研究机构,又是教育培训机构。主要项目包括四大领域,即水稻与生物健康相结合;增加遗传多样性,发掘新基因;稳定社会发展,进行项目培训;加强信息管理,建立并更新数据库。最新研究发展动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即加强水稻功能基因组研究,加强水稻远缘杂交育种研究,加强稻谷品质研究,加强抗旱机制研究,应用分子标记辅助育种,加强转基因研究,加强杂交稻育种研究,加强新株型育种和超级稻育种研究。其明确的科研目的、高效率的工作及密切合作的团队精神,对我们具有一定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